2022-07-06|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清涼池畔》003《以法為贈禮》三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心」是什麼?心並不真的是什麼「東西」,依照傳統上的說法,心就是那個能夠去感覺或意識的;那感覺、接受以及經驗一切法塵的就稱作「心」。當下這個時刻就有心——當我正在對你們說話時,心自認到我正在說什麼;聲音透過耳朵,你們知道我在說什麼。那個經驗到這些的,就叫做「心」。
心, 並沒有任何的自我或實體, 也無任何的相狀, 它只是在「經驗心理活動」, 如此而已!
如果我們能教導這顆心擁有正見,它就不會有任何的麻煩出現,它將能平靜自在。
心是心,法塵是法塵,法塵並不是心,心也不是法塵。
為了能讓我們清楚了解我們的心和在我們心中的法塵,我們說,能接受法塵突然「啵」地闖進來的,就是心。
當心和它的物件兩者互相接觸時,會生起感覺。
這其中,有些是好的感覺,有些是壞的感覺;有些是冷的感覺,有些是熱的感覺。各式各樣都有。而如果不用智慧去處理這些感覺的話,心就會被擾亂!
禪坐是開展「心」的方法,能使心成為「智慧生起」的基礎。這裡頭,「呼吸」是生理的基礎,我們稱作─「安那般那沙地」(anapanasati) 或「觀呼吸」。在這裡,我們以呼吸當作我們心理的物件。我們以呼吸做為禪修的物件,只因它最簡單,而且自古以來它就是禪修的核心。

良因曰:
我們常希望我們的「心」不被外境所動,因此觀察外境生滅,我的「心」不生滅,所以安住在這生滅心上……如果沒有去體驗這念活動心的無常性,很容易就將這念生滅無常的心當成真我,而守在「我執」中,卻以為是安住於自性。這樣的修行, 雖然表面上煩惱也是漸漸不活動,但是實際上是不斷地加持我執的。
所以要了解真正大乘圓頓之理,要有空觀的基礎,才不會錯認消息。
空觀基礎中,又以觀察「無常」為下手處
因此,先安定下來,練習看自己的心,這是基礎入門的功夫。
透過對心的觀察後,了知能觀的心、所觀的境, 都只是作用,真實性不可得。
在此基礎之上,再談「心」不被外境所動,才不會落入自性執中,也才能真正構成大乘止觀的基礎。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基礎非常重要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