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選擇都值得被尊重-你覺得好的方法,不見得適用於別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趁著中秋連假,我們全家來到了公園,看著孩子玩得盡興,心情也跟著感到愉快。
突然,先生幫孩子推鞦韆的方式引起我的注意,當下第一個想法是:「這種推法太累,我有更好的方法」。所以就帶著自信的心情開始教導先生怎麼推比較好。
這時候先生不發一語,到是鞦韆上的孩子開口了:「媽媽,你不是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玩遊戲的方式嗎?」
哇!孩子的一番話真是當頭棒喝,先生聽到後更是在一旁點頭如搗蒜。
是啊!孩子的回應給了重要的提醒:
有些人處理事情的方式看在我們的眼裡是辛苦的,所以會因著個人感受去給予建議,希望幫忙減輕負擔,但事實上對方可能不感到辛苦,或即便感到辛苦,但因為有其他考量而願意這麼做。
每個人都有自己玩遊戲的方式,同樣的,每個人也都有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方法只有少部分需要被制止,大部分都不要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陳維均諮商心理師的 Premiu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因孩子停課、打疫苗等因素,已經好一段時間處於一打二的狀態,長時間打理與回應兩個孩子的需要,感覺為人母的愛心與耐心點數也快消耗殆盡。 這次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媽媽在透支狀態下,覺得很無助但被好好接住的故事: 要面對一個展現憤怒的人,其實很有壓力,所以人們直覺的第一個反應常常是
在談如何不讓「害怕失敗帶來的失能感」成為追求更好自己的阻力之前,想先跟大家分享我在【奇異博士】裡面很喜歡的一個橋段: 主角是一名優秀的外科醫生,因為一場嚴重車禍傷到雙手,為了醫治而四處求醫,最後在尼泊爾的祕寺遇到了上古尊者,在見識到上古尊者的法力後,他們有了這段對話: -外科醫生:「練習和學習」
你有沒有過一種經驗,在某個領域上沒有太花力氣,只要稍微認真一點,就拿到不錯的成績,也成功獲取他人的眼光及讚賞? 可是,當一個人已經習慣「成功」的樣子,而身邊的人也早已認為「這個人表現好」就是常態的時候,其實默默地就讓他/她站到一個不容失敗的位置。 那麼,當厲害的人表現不如預期會發生什麼事呢?
最近心情經歷很大的轉折。 在出現國內幼兒染疫過世的案例之前,不論是國外的數據或國內的宣導,都讓我在面對自己或身邊的家人,做好可能隨時會確診的準備。 因為即便確診了,好像症狀不會太嚴重。 「我很害怕」 害怕,是每一個人都會有的基本情緒,它的出現提醒著我們有威脅靠近,必須有所反應,不然會陷入危險⚠️
年假過去了,大家都還好嗎? 每年趁著年假休息的空檔,我都會撥出時間核對去年想做的事情,經過了一年,實際做到哪些?沒做到的又是哪些?核對之後發現,有個沒能打勾的項目並不陌生,而這個項目是我覺得很重要、也很想執行的內容,但卻始終沒有去做,那就是:運動。 明明是想做的事情,但卻不斷拖延,究竟是發生什麼事?
年末將至,看到不少人開始在回顧今年的點滴,不難注意到的是,會願意公布出來的大多是會令人感到羨慕的那種,比如說:在某某領域有了突破、得了獎、出了書、創立了自己的品牌、找到相愛的人結婚、生了孩子… 滑著手機看著別人分享進步的喜悅,但看著看著怎麼就惆悵了起來?因為這些經驗綜合起來會讓人有一種感覺:不同的人
因孩子停課、打疫苗等因素,已經好一段時間處於一打二的狀態,長時間打理與回應兩個孩子的需要,感覺為人母的愛心與耐心點數也快消耗殆盡。 這次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媽媽在透支狀態下,覺得很無助但被好好接住的故事: 要面對一個展現憤怒的人,其實很有壓力,所以人們直覺的第一個反應常常是
在談如何不讓「害怕失敗帶來的失能感」成為追求更好自己的阻力之前,想先跟大家分享我在【奇異博士】裡面很喜歡的一個橋段: 主角是一名優秀的外科醫生,因為一場嚴重車禍傷到雙手,為了醫治而四處求醫,最後在尼泊爾的祕寺遇到了上古尊者,在見識到上古尊者的法力後,他們有了這段對話: -外科醫生:「練習和學習」
你有沒有過一種經驗,在某個領域上沒有太花力氣,只要稍微認真一點,就拿到不錯的成績,也成功獲取他人的眼光及讚賞? 可是,當一個人已經習慣「成功」的樣子,而身邊的人也早已認為「這個人表現好」就是常態的時候,其實默默地就讓他/她站到一個不容失敗的位置。 那麼,當厲害的人表現不如預期會發生什麼事呢?
最近心情經歷很大的轉折。 在出現國內幼兒染疫過世的案例之前,不論是國外的數據或國內的宣導,都讓我在面對自己或身邊的家人,做好可能隨時會確診的準備。 因為即便確診了,好像症狀不會太嚴重。 「我很害怕」 害怕,是每一個人都會有的基本情緒,它的出現提醒著我們有威脅靠近,必須有所反應,不然會陷入危險⚠️
年假過去了,大家都還好嗎? 每年趁著年假休息的空檔,我都會撥出時間核對去年想做的事情,經過了一年,實際做到哪些?沒做到的又是哪些?核對之後發現,有個沒能打勾的項目並不陌生,而這個項目是我覺得很重要、也很想執行的內容,但卻始終沒有去做,那就是:運動。 明明是想做的事情,但卻不斷拖延,究竟是發生什麼事?
年末將至,看到不少人開始在回顧今年的點滴,不難注意到的是,會願意公布出來的大多是會令人感到羨慕的那種,比如說:在某某領域有了突破、得了獎、出了書、創立了自己的品牌、找到相愛的人結婚、生了孩子… 滑著手機看著別人分享進步的喜悅,但看著看著怎麼就惆悵了起來?因為這些經驗綜合起來會讓人有一種感覺:不同的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孩子們每天最期待的廣場時間,因為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想要玩的遊戲種類, 這陣子孩子們看著哥哥、姐姐每天都在廣場玩跳躍跨欄的遊戲, 引起孩子期待的興趣……. 丞旭:老師~我們可以這個跳跳跳的嗎? 老師:當然可以啊! 丞赫:我也要!我也要! 幼兒:我們也想要! 老師:好啊~那大家一
Thumbnail
在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七個孩子被老師帶到了學校的新遊樂場。老師手上拿著一個大拼圖盒子,笑著說:「今天我們要一起完成這幅大拼圖,你們可以自由地探索,一起合作完成它。」亞斯兒站在遊戲場的邊緣,皺著眉頭看著拼圖盒子。「我想這樣應該能更快完成,如果大家都聽我的話。」他自信地說。過動兒聽到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我小時候很喜歡去公園,都是舅舅帶著我去,到現在長大了我也喜歡到公園走走,在公園總感到平靜,喜歡它的慢步調,喜歡它的廣闊,喜歡它的蟬鳴 小時候很喜歡鞦韆,幾乎每次都會讓舅舅推著我盪。 來回擺盪,小時候總想盪的更高,能呼吸到更高的空氣,能看得更遠 長大再次盪着鞦韆已經不再追求盪得高,只是慢慢享受來回擺盪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Thumbnail
  在課堂上我學習到一個觀念,不要用學習筷,學習筷是讓孩子用夾的方式去使用,拿掉學習筷之後反而不會用筷子,而兩歲可練習使用真筷子。剪刀也是兩歲可練習。也學習到可以問孩子對溫度的感覺「很冰嗎?還是一點點冰?」讓孩子回答時能感受自己的感覺,增進語言的表達。以及沙、水、石頭,是孩子不哭的三寶。  
Thumbnail
這是一本我會存放在書櫃中,時常拿起翻閱,時刻提醒自己的一本書。 書中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 有一個孩子在班上不活躍、考試也都是最後一名,某天老師發現這個孩子非常會盪鞦韆,老師就為了他舉辦一場盪鞦韆比賽。不出所料,這個孩子拿下了盪鞦韆冠軍。神奇的是在這個事件以後,他的學業成績開始好轉,
昨天有位爸爸轉傳了學校老師的LINE給過客,他的孩子下課的時候玩飛盤,結果飛盤卡在樹上,這孩子也挺聰明的,有自己想辦法看要如何把飛盤拿下來,很棒呀! 他想到的方式,就是脫下左右腳的球鞋往樹上丟,但終究失敗了° 失敗之後,他乾脆直接爬到樹上去把飛盤拿下來,真是把導師給嚇壞了,於是老師在LINE
Thumbnail
文章中分享了一段小女孩在玩鞦韆的故事,父親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教導女孩面對同儕需求。同時也提到了父母不願意成長可能導致的傷害,以及在社會中尋求認同感所帶來的影響。最後作者分享了在西方教育環境中體會到的鼓勵獨特與開放性的教育方式。總結,這篇文章呼籲用愛與尊重來引導孩子成長,而不是傳統命令式的教養方式。
生活實驗 六三八 她跟誰都可以一起玩。 溜滑梯時,會等旁邊的一起。 小朋友走光時,會說「人咧?」 爺爺來時,會發明遊戲,跟爺爺玩。 昨天放學她好開心,因為爸爸帶了搖控小車車,好多人跟她一起玩。 她說,下次還要爸爸帶球球去。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孩子們每天最期待的廣場時間,因為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想要玩的遊戲種類, 這陣子孩子們看著哥哥、姐姐每天都在廣場玩跳躍跨欄的遊戲, 引起孩子期待的興趣……. 丞旭:老師~我們可以這個跳跳跳的嗎? 老師:當然可以啊! 丞赫:我也要!我也要! 幼兒:我們也想要! 老師:好啊~那大家一
Thumbnail
在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七個孩子被老師帶到了學校的新遊樂場。老師手上拿著一個大拼圖盒子,笑著說:「今天我們要一起完成這幅大拼圖,你們可以自由地探索,一起合作完成它。」亞斯兒站在遊戲場的邊緣,皺著眉頭看著拼圖盒子。「我想這樣應該能更快完成,如果大家都聽我的話。」他自信地說。過動兒聽到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我小時候很喜歡去公園,都是舅舅帶著我去,到現在長大了我也喜歡到公園走走,在公園總感到平靜,喜歡它的慢步調,喜歡它的廣闊,喜歡它的蟬鳴 小時候很喜歡鞦韆,幾乎每次都會讓舅舅推著我盪。 來回擺盪,小時候總想盪的更高,能呼吸到更高的空氣,能看得更遠 長大再次盪着鞦韆已經不再追求盪得高,只是慢慢享受來回擺盪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Thumbnail
  在課堂上我學習到一個觀念,不要用學習筷,學習筷是讓孩子用夾的方式去使用,拿掉學習筷之後反而不會用筷子,而兩歲可練習使用真筷子。剪刀也是兩歲可練習。也學習到可以問孩子對溫度的感覺「很冰嗎?還是一點點冰?」讓孩子回答時能感受自己的感覺,增進語言的表達。以及沙、水、石頭,是孩子不哭的三寶。  
Thumbnail
這是一本我會存放在書櫃中,時常拿起翻閱,時刻提醒自己的一本書。 書中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 有一個孩子在班上不活躍、考試也都是最後一名,某天老師發現這個孩子非常會盪鞦韆,老師就為了他舉辦一場盪鞦韆比賽。不出所料,這個孩子拿下了盪鞦韆冠軍。神奇的是在這個事件以後,他的學業成績開始好轉,
昨天有位爸爸轉傳了學校老師的LINE給過客,他的孩子下課的時候玩飛盤,結果飛盤卡在樹上,這孩子也挺聰明的,有自己想辦法看要如何把飛盤拿下來,很棒呀! 他想到的方式,就是脫下左右腳的球鞋往樹上丟,但終究失敗了° 失敗之後,他乾脆直接爬到樹上去把飛盤拿下來,真是把導師給嚇壞了,於是老師在LINE
Thumbnail
文章中分享了一段小女孩在玩鞦韆的故事,父親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教導女孩面對同儕需求。同時也提到了父母不願意成長可能導致的傷害,以及在社會中尋求認同感所帶來的影響。最後作者分享了在西方教育環境中體會到的鼓勵獨特與開放性的教育方式。總結,這篇文章呼籲用愛與尊重來引導孩子成長,而不是傳統命令式的教養方式。
生活實驗 六三八 她跟誰都可以一起玩。 溜滑梯時,會等旁邊的一起。 小朋友走光時,會說「人咧?」 爺爺來時,會發明遊戲,跟爺爺玩。 昨天放學她好開心,因為爸爸帶了搖控小車車,好多人跟她一起玩。 她說,下次還要爸爸帶球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