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專注力協定》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陣子聽我是老查推薦《專注力協定》--「行為設計」專家解析造成分心的四大原因,幫你克服無法保持專注的問題 這本書,就去圖書館借來看,真的是非常的實用,作者Nir Eyal同為暢銷書《鉤引效應》的作者,大概每隔幾頁就有值得紀錄的名言佳句,從釐清分心的內在誘因開始,一步步提供方法論教你如何變得心無旁騖,最後再從職場、家庭、關係間實際舉例,讀起來輕鬆,卻收獲滿滿。
第一部 管理內在誘因 :瞭解分心源於內在誘因。
第二部 替具有引力的事騰出時間:找出重要的「引力行為」,維持專注。
第三部 對付外在誘因,把它駭回去 :如何降低外部誘因—手機、網路…等
第四部 用協定來預防分心
未來的世界會有兩種人:一種是讓自己的注意力和生活都被他人所控制和綁架;另一種人則是可以驕傲地說自己「心無旁鶩」。

第一部 管理內在誘因

驅動我們的,到底是什麼?

我們很容易把分心的理由輕易地推給智慧型手機,而這就如同看到冰山般,只看問題的表面,其實分心的真實原因很簡單,就是我們想要「逃」,逃離當下、逃離不適感。而如果不正視這樣的心態,我們可能永遠都會推託。
  • 就算我們以為自己是在追求愉悅感,但真正驅動我們的其實是,從渴求的痛苦中獲得解放的這種慾望。
  • 伊比鳩魯:「我們所說的愉悅,意思是肉體上沒有苦痛以及靈魂上不受煩擾。」
  • 簡單來說,想要解除不適感,這是驅動我們行為的根本原因,其他的一切都只是表面上的近因罷了。
  • 如果不去理解和處理根本的原因,我們就會在自己所編創的悲劇裡,成為一名受害者,無法翻身。
  • 只把分心怪罪到智慧型手機上,跟怪罪計步器讓人爬太多樓梯一樣,是有瑕疵的做法。
  • 唯有了解自己的痛苦,才能開始控制並且找出更好的辦法來處理負面的衝動。

時間管理就是痛苦管理

  • 英國詩人賽謬爾 詹森: 我的生命是一段漫長的、逃離自己的過程。
  • 我們的大腦預設值是不滿足不適感,但是我們可以讓它們給我們動力,而不是將我們擊敗。

從內在開始處理分心

  • 透過改變對自己衝動的思維模式,特定慾望即使無法被完全舒緩,也可被調節。

內在誘因的重新構思

步驟一、尋找開始分心之前的不適感,專注於內在誘因上
步驟二、把誘因寫下來
步驟三、探索妳的感受
步驟四、提防交界點(指生活中,從一件事情轉換到另一件事情的時間點)

任務的重新構思

  • 趣味和玩耍本身並不一定要讓我們感到開心,但是它們可以被當作一種工具,讓我們保持專注。
  • 無聊的解藥就是好奇心;好奇心則是無藥可救。
  • 趣味就是,在一件事情裡頭尋找別人沒發現的、多元的可能性,也是將無聊和一成不變打破,去發掘隱藏的美麗。

性情的重新構思

  • 不把意志力視為有限資源的人,並未顯示自我損耗的徵兆
  • 成癮者認定自己是無能為力的這種信念,跟生理上的依賴同等重要,會決定他們在療程結束後是否會重操舊業。
  • 重新構思我們的性情可以幫助我們管理內在誘因。

第二部 替具有引力的事騰出時間

把你的價值觀換算成時間

  • 「人們在保護個人財產時小心翼翼且斤斤計較,但一說到時間,卻又揮霍奢侈地任它流逝。而這卻是唯一一樣東西,應該正大光明地保持吝嗇小氣的態度。」塞內卡。
  • 價值觀指的是「我們想要成為什麼樣子、想要支持些什麼,以及想跟周圍的世界產生怎樣的連結」羅斯 哈里斯 Russ Harris。
  • 三個生活領域:妳自己、人際關係、工作。
  • 妳不能把一件事情稱為分心,除非知道它是讓你從什麼東西分心。
  • 運用時間箱(timeboxing)設定執行意圖,決定妳要做「什麼」,以及「什麼時候」要去做。

控制你所投入的,而非所產出的

  • 我們能夠掌握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我們投入一項任務的時間。
  • 先安排留給你自己的時間。

替重要的人際關係安排時間

  • 感到滿足的友誼需要 1.有人聽你說話 2.讓你依賴 3.讓你樂於與其相處。
  • 你所愛的人值得更好的,而不只是剩餘的時間。

工作時,跟你的利害關係人保持同步

  • 跟利害關係人同步時間規劃。

第三部 對付外在誘因,把它駭回去

問出關鍵問題

  • 福格的行為模式: B=MAT
行為=動力(進行一項行為所需要的精力)*能力*誘因

對付會議,把它駭回去

  • 如果我們要把時間花在會議上,那就要確定我們真的在場,生理上和心理上。

對付你的手機,把它駭回去

步驟一、刪除
步驟二、改變(移除最喜愛的APP)
步驟三、重新排列: 把會盲目查看的APP從主頁上搬走。
步驟四、修正: 調整通知權限設定

對付你的桌面,把它駭回去

  • 從一件事跳到另一件事的時候,會對我們的專注力造成傷害,因為這之間會產生她所謂的「專注力殘留」,這讓分心後重新回歸正軌變得更加困難。
  • 我們最害怕的事情,常常就是我們最需要去做的事。
  • 移除視線中不必要的外在誘因,這可以疏通我們的工作環境,並且讓自己的心智獲得解放,於是就可以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面。

對付線上文章,把它們駭回去

  • 誘惑綑綁(temptation bundling):用一個對自己來說會產生獎勵的行為,來誘發另外一項行動。

第四部 用協定來預防分心

預先承諾的力量

  • 尤里西斯協定:一項出於自由而做出的決定,其用途以及目的是限制未來的自己。
  • 荷馬史詩《奧德賽》中,尤里西斯藉由預先承諾來抗拒賽蓮的歌聲,成功地避免分心。

用費力協定來預防分心

  • 提高去執行這些多餘行為的難度,藉此預防分心。

用代價協定來預防分心

  • 行為經濟學的基礎: 損失規避(loss aversion):人們比起追求收益,會有更高的動力去迴避損失。
  • 代價協定是指替分心增加成本。

用身分協定來預防分心

  • 我們認為自己是誰,這樣的看法會影響我們做出哪些事。
  • 藉由讓我們的行為符合自己的身分認同,我們會根據相信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而做出選擇。
  • 自我賦權(心理賦權) :心無旁鶩者。
  • 採用「儀式」。

閱讀收獲

上面匯集了書中的精華段落,將分心到專注過程完整地組織架構,讓我開始去注意我為什麼會分心、何時開始分心,是內部還是外部因素的影響,我又該如何「心無旁鶩」。書中將時間用「時間箱」的概念劃分至自身、人際關係、工作三個領域上,也提醒了我們時間分配的比例以及留時間給自己的重要。也給予了許多對抗分心外在誘因的方式,其中讓我收獲最大的是用「身分協定」的方式來預防分心,這也在在證實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能不能做到心無旁鶩,竟也是取決於你的內心對自己的認知!

如果喜歡我的分享,可以幫我點個讚、愛心,

也歡迎追蹤我,希望能夠陪你一起學習與成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2會員
213內容數
時間有價,這裡談社會企業、食魚教育、商業思維,將生活用時間下釀,陪你一起學習與成長,我先乾,你隨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賣時間的男孩 的其他內容
上週在臉書Costco好市多 商品經驗老實說社團中被民眾瘋狂撻伐的新品,699元「冷藏鮮魚什錦組合」,裡頭包含鮭魚、黑皮刀、海鱺、軟絲、蝦仁、小貝柱、干貝,建議食用方式為料理海鮮粥。
這幾年「永續」已成為炙手可熱的顯學,而其概念或議題卻非一時之間蹦出來的,經過多年的滾動式調整,2015年,聯合國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包含17項核心目標,169項細項目標、230項指標,指引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
今年8月因為處理案子的關係,有機會到蚵仔的產地走一遭,以前念書常聽到的平掛式、垂吊式養殖映入眼簾,天未亮,辛勤的漁工出海將牡蠣從一一收入框籃,再駛車至附近淨化場吐沙與洗淨,最後由漁村婦女們一簍一簍的將蚵給剖開,手法熟捻,反映了從小做到大的漁村日常。
今年的2月9日,我加入了商業思維學院,開啟了我人生的一連串改變,看起來有些許雞湯,但卻是我由衷的感謝。從14天的體驗會員變成參與了90多堂課的學員,而這些探索,都還只是學院的冰山一角,學院就像是一座寶山,等著你來發掘,收穫了什麼,只有參與其中的你自己最清楚!
今年9月,除了社畜這個身分外,又為自己安插了另一個身分,也就是菸酒生。位於新莊的天主教學校輔仁大學,一直是我兒時的後花園,已記不清過去有多少假日,我們全家都會到校園內走走、看書、吃學餐。而現如今,我卻以學生的身分,再次回到這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開啟了上班工作,下班念書的生活。
從商業思維的角度談工作,有些人可能難以想像,「思維」是如何影響到工作,甚至是往後一生。今天要跟大家分享最近讓我恍然大悟的思維轉變,藉由檢視過去自身的總總行為,像是當頭棒喝一般,打醒了我對「時間」的既有想像。
上週在臉書Costco好市多 商品經驗老實說社團中被民眾瘋狂撻伐的新品,699元「冷藏鮮魚什錦組合」,裡頭包含鮭魚、黑皮刀、海鱺、軟絲、蝦仁、小貝柱、干貝,建議食用方式為料理海鮮粥。
這幾年「永續」已成為炙手可熱的顯學,而其概念或議題卻非一時之間蹦出來的,經過多年的滾動式調整,2015年,聯合國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包含17項核心目標,169項細項目標、230項指標,指引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
今年8月因為處理案子的關係,有機會到蚵仔的產地走一遭,以前念書常聽到的平掛式、垂吊式養殖映入眼簾,天未亮,辛勤的漁工出海將牡蠣從一一收入框籃,再駛車至附近淨化場吐沙與洗淨,最後由漁村婦女們一簍一簍的將蚵給剖開,手法熟捻,反映了從小做到大的漁村日常。
今年的2月9日,我加入了商業思維學院,開啟了我人生的一連串改變,看起來有些許雞湯,但卻是我由衷的感謝。從14天的體驗會員變成參與了90多堂課的學員,而這些探索,都還只是學院的冰山一角,學院就像是一座寶山,等著你來發掘,收穫了什麼,只有參與其中的你自己最清楚!
今年9月,除了社畜這個身分外,又為自己安插了另一個身分,也就是菸酒生。位於新莊的天主教學校輔仁大學,一直是我兒時的後花園,已記不清過去有多少假日,我們全家都會到校園內走走、看書、吃學餐。而現如今,我卻以學生的身分,再次回到這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開啟了上班工作,下班念書的生活。
從商業思維的角度談工作,有些人可能難以想像,「思維」是如何影響到工作,甚至是往後一生。今天要跟大家分享最近讓我恍然大悟的思維轉變,藉由檢視過去自身的總總行為,像是當頭棒喝一般,打醒了我對「時間」的既有想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戒除焦慮和不良習慣的具體步驟,強調了覺察和好奇心在過程中的重要性。文章提到的「習慣迴圈」模型,包括觸發、行為和獎勵,是理解如何打破不良習慣的關鍵。透過專注當下感受、感恩和不批判的態度,我們能夠更有效地更新獎勵資訊,並尋找內在的潛力和機會,最終達到戒除習慣的成功。
Thumbnail
大腦也需要做伏地挺身 我們怎麼思考,就會怎麼感覺,頭腦可以說是通常情緒的入口。 我們能夠深度體驗生活,能夠創造性思考,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能夠讓人生中的一切充滿可能,都要歸功於大腦的運作。 然而,不知道你有沒有察覺到一件事,那就是:你的注意力變得渙散了,很難集中精神去做某件事。
Thumbnail
《專注力協定》談論如何在現代的生活環境,奪回自己的時間。本文從人們本身具有容易分心的生理機能談論,再透過作者提出的四點理論,幫助我們進入專注狀況,同時還能兼顧三個生活領域:自己、人際關係,以及工作。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Thumbnail
焦慮與負向情緒往往成為一種習慣循環,本文介紹一本《鬆綁焦慮習慣》的書,作者提及了習慣迴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用覺察、更新獎勵價值以及好奇心、慈愛來打破習慣循環。文章內容包含了由觸發點、行為和獎勵組成的習慣迴圈,並強調了專注當下的重要性。這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而且可能對想要改善情緒狀態的人有所幫助。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這本書探討了人們為何在看似即使在有明顯好處的情況下,仍抗拒改變,並歸納總結出人們常陷入直覺思考錯誤的2種吸引力(推進型與避險型)和4種心理摩擦力(慣性、惰性、情感阻力,和反彈),以及如何應對和克服它們。
Thumbnail
只要提高專注力,就能從忙碌中解脫,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如果待辦事項太多而恐慌,就用GTD消除法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被討厭的勇氣整體來說他在說如何把決定權交在自己手上,他否定過去創傷經驗對現在自己的影響、自卑感是在為自己找藉口以及課題分離,如何不讓別人的行為影響自己的心態。 課題分離 這本書對我影響最深的是課題分離,書裡最一開始先探討怎樣是自由的人生,如何讓人生變得簡單,於是他給了一個前提是「人類大部分的煩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戒除焦慮和不良習慣的具體步驟,強調了覺察和好奇心在過程中的重要性。文章提到的「習慣迴圈」模型,包括觸發、行為和獎勵,是理解如何打破不良習慣的關鍵。透過專注當下感受、感恩和不批判的態度,我們能夠更有效地更新獎勵資訊,並尋找內在的潛力和機會,最終達到戒除習慣的成功。
Thumbnail
大腦也需要做伏地挺身 我們怎麼思考,就會怎麼感覺,頭腦可以說是通常情緒的入口。 我們能夠深度體驗生活,能夠創造性思考,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能夠讓人生中的一切充滿可能,都要歸功於大腦的運作。 然而,不知道你有沒有察覺到一件事,那就是:你的注意力變得渙散了,很難集中精神去做某件事。
Thumbnail
《專注力協定》談論如何在現代的生活環境,奪回自己的時間。本文從人們本身具有容易分心的生理機能談論,再透過作者提出的四點理論,幫助我們進入專注狀況,同時還能兼顧三個生活領域:自己、人際關係,以及工作。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Thumbnail
焦慮與負向情緒往往成為一種習慣循環,本文介紹一本《鬆綁焦慮習慣》的書,作者提及了習慣迴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用覺察、更新獎勵價值以及好奇心、慈愛來打破習慣循環。文章內容包含了由觸發點、行為和獎勵組成的習慣迴圈,並強調了專注當下的重要性。這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而且可能對想要改善情緒狀態的人有所幫助。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這本書探討了人們為何在看似即使在有明顯好處的情況下,仍抗拒改變,並歸納總結出人們常陷入直覺思考錯誤的2種吸引力(推進型與避險型)和4種心理摩擦力(慣性、惰性、情感阻力,和反彈),以及如何應對和克服它們。
Thumbnail
只要提高專注力,就能從忙碌中解脫,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如果待辦事項太多而恐慌,就用GTD消除法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被討厭的勇氣整體來說他在說如何把決定權交在自己手上,他否定過去創傷經驗對現在自己的影響、自卑感是在為自己找藉口以及課題分離,如何不讓別人的行為影響自己的心態。 課題分離 這本書對我影響最深的是課題分離,書裡最一開始先探討怎樣是自由的人生,如何讓人生變得簡單,於是他給了一個前提是「人類大部分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