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公司總是把人才當作「成本」而不是「投資」?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為什麼公司總是把人才當作「成本」而不是「投資」?
雖然我們常說,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資本,那為什麼大部分的公司都還是吝於人才的培訓與發展、喜愛聘用派遣員工,對於人事「成本」錙銖必較呢?

本月《哈佛商業評論》中華頓商學院教授Peter Cappelli的文章〈別讓財務會計壞了人才大計〉就在探討這個問題,我認為所有的領導者都應該閱讀這篇文章並進行反思。

他認為雖然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資本已是領導人的共識,但在美國公認會計原則(GAAP)中,對於員工的支出被列為「本期費用」而不像軟體或設備被列為是「資產」。

假設公司聘僱了一批擁有未來技能的人才,那可能會影響當年的獲利,而公司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應費用,那整體營運可能呈現虧損狀態,導致對於投資人來講是個警訊。

相同的,公司也不能聲稱自己透過培訓在「投資」員工,因為公司不能投資本身並不擁有的東西。「依據會計原則規定,訓練成本必須從當年收入完全抵銷的費用」

弔詭的是,員工跟用久會損耗的資產不同,因為隨著經驗與能力的累積,員工會越來越有價值。
有趣的是,Peter Cappelli還提到,為什麼矽谷和新創公司都會有「無限制休假」的福利呢? 因為在GAAP中,許多員工福利,如由員工累積或賺取,等待未來使用的休假,如果公司積欠這些有薪假,都會在資產負債表上面被列為債務,與現有資產抵銷(例如人資每年都要估特休結算代金的金額)。

所以公司為了要改善帳面上的財務狀況,往往只要改變制度,就能讓負債消失。
而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長榮航空」與「長榮航勤」的爭議,也因這些原則而生。在GAAP中把工資與薪水視為是固定成本,假設公司的營收下降,這些「固定成本」不能削減,於是企業的獲利能力與價值就會打折扣。

但是改用非公司的員工來承攬這些業務卻不會,因為非公司員工是根據合約來完成工作,更像是「非經常性費用」,這屬於變動成本而不是固定成本。而這些派遣或是外包的服務種類相當的多,相對地使用臨時和派遣人員也會損害生產力。

而GAAP要求公司申報員工人數,並以人均營收和獲利當作重要的指標。所以如果公司把工作外包出去,就能夠減少員工人數,營運狀況立刻好轉,這是在利用GAAP原則讓投資人認為公司很有價值。

Peter Cappelli認為,美國證卷交易管理委員會(SEC)對於人力資本的誤導並沒有被認真看待,只有授權讓每間企業自行決定要揭露那些人力指標,缺乏標準的方式。

他提到「如果讓投資人都能看到一般事務及管理費用實際上是用來改善員工執行本身工作的能力,公司就會顯得更有價值。...公司若是把人力資本視為競爭優勢的一個來源,也會要求供應商申報一些可顯示不良實務(人員流失成本)和良好實務(人員培訓投資)的衡量指標。」

最終他希望,一些重要的指標應該要申報,如:
  • 公司花多少錢聘用非公司以外的工作人員?
  • 公司在培訓和人力發展計畫花多少錢?
  • 用以衡量人力資本流失程度的員工流動率多大?
  • 公司職缺由內部人員填補的比例有多少?

Peter Cappelli的文章讓我們了解到,公司不重視人才的原因之一有可能是為了讓財報上的獲利能力更好看,讓公司在資本市場中有價值些。不過這在大招募時代的人才戰中,尤其是飯店業、航空業的案例,已經顯示不把人才當作資本對公司持續營運造成的風險有多大。或許在會計原則之外,人力資本指標也應當被重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6會員
127內容數
HR Lab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座12吋晶圓廠需要1,000-1,500名員工」 人資夥伴如果要熟策略,一定要雖時關注勞動市場的趨勢以及動向,才有辦法藉由現況分析來隨時修正自己的策略,避免失去競爭力。我在今年初的「大招募時代」中便揭露了半導體業是這近幾年來人才競爭的最大對手,幾乎人才都往半導體流動。
看到有朋友討論企業文化怎麼落地?說真的,除了穩扎穩打我想不到其他辦法。 今天先不談人資經驗,跟大家分享我9年前的第一份工作:安置機構社工師。
你是知識工作者還是產線工作者?真心建議HR真的要學習運算思維,就算對於數位科技與數據分析沒有興趣,也要掌握運算思維的解構化、抽象化、流程化、模式化核心,這對你的解決員工問題能力以及設計出有用的制度相當有幫助。反覆做是電腦的工作,不是知識工作者的工作。
今年許多科技業公司都宣稱將開出500-1000人的職缺,許多人資在去年大概就有感人開始很難補,面臨科技業對於人力需求的增加以及少子化。受到疫情的推升,外籍員工進工不易,各家公司找不到人就無法擴張新的業務,甚至要維持原有業務也很難。「外商挖半導體、半導體挖科技業、科技業挖傳產、傳產挖服務業」
《葛洛夫給經理人的第一課》當中使用物理的槓桿概念,提出經理人的績效公式「經理人的產出=組織產出的總和=Σ 管理活動X槓桿率。」這個公式打破了我們衡量單位績效的概念,傳統的概念會覺得,主管產出=組織產出的總和=管理活動的總和,所以下層的績效加起來會等於主管的績效。
這一期《經理人》的主題是「找到你的工作驅動力-消滅倦怠、點燃熱情」,通篇以組織心理學的觀點引導讀者如何將內在需求連結工作驅動力,點燃對於工作的熱情,相當建議擔任主管職的朋友一看。驅動力指的是驅使個人做某個行為的力量,即是行動的動機。驅動力不只是組織管理議題,也是相當個人化的議題。
「一座12吋晶圓廠需要1,000-1,500名員工」 人資夥伴如果要熟策略,一定要雖時關注勞動市場的趨勢以及動向,才有辦法藉由現況分析來隨時修正自己的策略,避免失去競爭力。我在今年初的「大招募時代」中便揭露了半導體業是這近幾年來人才競爭的最大對手,幾乎人才都往半導體流動。
看到有朋友討論企業文化怎麼落地?說真的,除了穩扎穩打我想不到其他辦法。 今天先不談人資經驗,跟大家分享我9年前的第一份工作:安置機構社工師。
你是知識工作者還是產線工作者?真心建議HR真的要學習運算思維,就算對於數位科技與數據分析沒有興趣,也要掌握運算思維的解構化、抽象化、流程化、模式化核心,這對你的解決員工問題能力以及設計出有用的制度相當有幫助。反覆做是電腦的工作,不是知識工作者的工作。
今年許多科技業公司都宣稱將開出500-1000人的職缺,許多人資在去年大概就有感人開始很難補,面臨科技業對於人力需求的增加以及少子化。受到疫情的推升,外籍員工進工不易,各家公司找不到人就無法擴張新的業務,甚至要維持原有業務也很難。「外商挖半導體、半導體挖科技業、科技業挖傳產、傳產挖服務業」
《葛洛夫給經理人的第一課》當中使用物理的槓桿概念,提出經理人的績效公式「經理人的產出=組織產出的總和=Σ 管理活動X槓桿率。」這個公式打破了我們衡量單位績效的概念,傳統的概念會覺得,主管產出=組織產出的總和=管理活動的總和,所以下層的績效加起來會等於主管的績效。
這一期《經理人》的主題是「找到你的工作驅動力-消滅倦怠、點燃熱情」,通篇以組織心理學的觀點引導讀者如何將內在需求連結工作驅動力,點燃對於工作的熱情,相當建議擔任主管職的朋友一看。驅動力指的是驅使個人做某個行為的力量,即是行動的動機。驅動力不只是組織管理議題,也是相當個人化的議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人口紅利減少的速度比預期快,缺工海嘯來襲,勞動力缺口將成為常態。政府引進外籍勞工來解決缺工問題,但並非所有的行業都能大量雇用外籍勞工來因應缺工,因此,設計良好的薪資結構,才能確實有效地留住企業中的關鍵人才。 什麼是薪資結構? 「薪資」是指個人對組織付出勞務所換取的報酬。 根據研究,薪資設計
【顧人是創業中最不該碰的事情】 昨天有個仲介,問我說我這邊一直有很多裝潢工程, 那為什麼我不開公司請員工呢? 通常會請人,就是因為可以做出時間槓桿, 也就是花錢,買他人的時間, 本來老闆只有一天24小時工作, 但是可以藉由花4萬買到別人的一天8小時 就可以做更多的案子,賺更多的錢。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力資源招募的角色和變化。透過討論招募在人資中的重要性、進入人資領域的捷徑以及企業中的招募趨勢,強調了人資工作在現代社會中的關鍵地位。
Thumbnail
人資部門經常被誤解和低估。 人們不瞭解人資的多樣性和侷限性,忽視了他們對公司運營的重要性。 本文探討了人資被低估的原因以及他們實際上在做什麼,並提出未來仰賴科技提升效率的展望。
Thumbnail
在當今高度競爭的商業環境中,人力資源管理(HRM)已不再僅是公司運作中的支持職能,而是轉變成為戰略合作夥伴。隨著人才管理逐漸被視為關鍵的競爭力來源,全面且先進的人力資本管理(HCM)系統是讓企業保持領先地位的利器。為何企業需要人力資源系統?擁有人力資源系統又有甚麼好處呢?
Thumbnail
企業管理者需要重視員工流失所帶來的影響,並建立良好的員工關係。提供良好的溝通管道、工作環境、待遇及福利,以及重視員工的發展,是留住人才的關鍵。只有真正重視員工,用心經營員工關係,才能建立一支穩定且高效的團隊,為企業創造長期的價值。
Thumbnail
#人事有什麼價值 對於許多企業來看,人事工作很常就是那種不是很被關注,然後大大小小雜事就會淪落於此的單位。相較於生產單位,業務單位,對公司來說沒有直接的收入也不能幫忙製造,隨之而來就會是相對的薪酬偏低。不過另一邊又同時因為大環境的改變,人事單位普遍的被需求來自於大缺工的環境,因為就很難找人
Thumbnail
員工是企業最寶貴的資產,強大有效的員工管理能顯著影響公司日常的運作。然而不是每家公司內部都有能力處理員工管理事務,這也就是為何許多企業選擇將人力資源外包給專業第三方處理。
Thumbnail
留住優秀員工、通膨和迫在眉睫的經濟衰退,都是企業主目前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因此如何能在這些因素與企業勞動力成本找到平衡點,也相對棘手。在美國,WTW 2022 的預算規劃調查顯示,公司預計 2023 年的平均薪資增長率為 4.1%。雖說公司必須將此列入運營成本中,還是有其他方法可以降低勞動力成本。
Thumbnail
隨著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會計專業在企業中的角色變得更加關鍵。為了應對未來的挑戰,我們需要針對人才的培養與發展做出更為全面的規劃。 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1. 公司登記與會計專業人才需求 在公司設立過程中,會計專業人才扮演了關鍵的角色,確保公司的財務運作合規有序。 未來,需要更多具有公司登記和工商
Thumbnail
人口紅利減少的速度比預期快,缺工海嘯來襲,勞動力缺口將成為常態。政府引進外籍勞工來解決缺工問題,但並非所有的行業都能大量雇用外籍勞工來因應缺工,因此,設計良好的薪資結構,才能確實有效地留住企業中的關鍵人才。 什麼是薪資結構? 「薪資」是指個人對組織付出勞務所換取的報酬。 根據研究,薪資設計
【顧人是創業中最不該碰的事情】 昨天有個仲介,問我說我這邊一直有很多裝潢工程, 那為什麼我不開公司請員工呢? 通常會請人,就是因為可以做出時間槓桿, 也就是花錢,買他人的時間, 本來老闆只有一天24小時工作, 但是可以藉由花4萬買到別人的一天8小時 就可以做更多的案子,賺更多的錢。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力資源招募的角色和變化。透過討論招募在人資中的重要性、進入人資領域的捷徑以及企業中的招募趨勢,強調了人資工作在現代社會中的關鍵地位。
Thumbnail
人資部門經常被誤解和低估。 人們不瞭解人資的多樣性和侷限性,忽視了他們對公司運營的重要性。 本文探討了人資被低估的原因以及他們實際上在做什麼,並提出未來仰賴科技提升效率的展望。
Thumbnail
在當今高度競爭的商業環境中,人力資源管理(HRM)已不再僅是公司運作中的支持職能,而是轉變成為戰略合作夥伴。隨著人才管理逐漸被視為關鍵的競爭力來源,全面且先進的人力資本管理(HCM)系統是讓企業保持領先地位的利器。為何企業需要人力資源系統?擁有人力資源系統又有甚麼好處呢?
Thumbnail
企業管理者需要重視員工流失所帶來的影響,並建立良好的員工關係。提供良好的溝通管道、工作環境、待遇及福利,以及重視員工的發展,是留住人才的關鍵。只有真正重視員工,用心經營員工關係,才能建立一支穩定且高效的團隊,為企業創造長期的價值。
Thumbnail
#人事有什麼價值 對於許多企業來看,人事工作很常就是那種不是很被關注,然後大大小小雜事就會淪落於此的單位。相較於生產單位,業務單位,對公司來說沒有直接的收入也不能幫忙製造,隨之而來就會是相對的薪酬偏低。不過另一邊又同時因為大環境的改變,人事單位普遍的被需求來自於大缺工的環境,因為就很難找人
Thumbnail
員工是企業最寶貴的資產,強大有效的員工管理能顯著影響公司日常的運作。然而不是每家公司內部都有能力處理員工管理事務,這也就是為何許多企業選擇將人力資源外包給專業第三方處理。
Thumbnail
留住優秀員工、通膨和迫在眉睫的經濟衰退,都是企業主目前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因此如何能在這些因素與企業勞動力成本找到平衡點,也相對棘手。在美國,WTW 2022 的預算規劃調查顯示,公司預計 2023 年的平均薪資增長率為 4.1%。雖說公司必須將此列入運營成本中,還是有其他方法可以降低勞動力成本。
Thumbnail
隨著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會計專業在企業中的角色變得更加關鍵。為了應對未來的挑戰,我們需要針對人才的培養與發展做出更為全面的規劃。 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1. 公司登記與會計專業人才需求 在公司設立過程中,會計專業人才扮演了關鍵的角色,確保公司的財務運作合規有序。 未來,需要更多具有公司登記和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