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社會到現在覺得學了最值得的技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休假時的好飲品

精密的理性思維

  在工作期間尤其在休假之後,筆者往往會碰到因合作「廠商」或是「政府承辦人」需要馬上掌握節奏時,所以一開工就連續收到電話連連的狀態,這時或許要冷靜下來思考這些「利害關係人」需求是什麼?還有筆者能幫忙解決的是什麼?還有最重要的是面對「情緒」,在工作上很難控制別人情緒,所以當面對這樣困境時,要怎麼保持自己的狀態,一直是筆者認為在工作上的重要技能之一,抑或是長官並沒有與員工在同一辦公室時,所以更難掌握員工目前狀態,很容易因為沒有看到資料,或是長官的上司在催時,導致一系列的情緒傾倒的骨牌效應。
  以筆者最近發生的事情來說,因需承辦一個約50人到100人教師的共識會議,主要有三個案由需要探討,首先要思考的是這個共識會議有哪些利害關係人,除了長官外,主要分為主要關係人、次要關係人以及顧問,如何在一個半小時內讓這些利害關係人達到共識,在會議手冊、會議流程、會議議程、長官致詞與會議簡報,在會議手冊與議程的內容需要相互扣緊,如此才有辦法在會議中讓各位利害關係人知道會意核心為何,以及他們為何需要合作以及任務,所以在事前就需要先蒐集各位利害關係人的電郵、電話以及他們背景的簡介,如果發現到較為熱誠的利害關係人或許可建立群組,讓資訊可以更快速的傳達,當然如果遇到較不熟悉的領據時,就是需要花時間溝通與調整,在事前的聯繫中,承辦人最需要的任務就是找到可能共識的最大公約數,把握每次與利害關係人的會談,在會談中投入情緒,會後決議出共善合作策略,這次看似容易,筆者在準備一個共識會一大約花了兩個月。

習慣發生的鳥事

  筆者在從事學術研究與研發時,時常會碰到許多鳥事,所以當碰到鳥事時,需要保持著一種心態,這是正常發揮,以上述的共識會議來說,原本筆者預計開會會後就發公文給主要關係人,但偏偏碰到筆者學校公文系統三天壞掉,但是答應利害關係人的事情,可不能因為公文系統壞掉就不遵守承諾,所以筆者想到先發電郵給他們,讓他們可以先看到會議記錄、合作意向書以及經費表,讓原本的事情不會因突然發生的鳥事而耽誤了。
  再來筆者發現因為蘋果電腦與微軟電腦在使用word或power point會因為不同系統而導致原本的字體或是格式編號跑掉,所以當遇到合作對象為不同系統時,筆者建議如果不想發生鳥事,或許多轉個PDF給對方,讓對方可以看到視覺上的成果,當然如果遇到正在編輯的檔案,除了可以用電郵傳送外,再來就是多標著追縱修訂,讓收到檔案的人可以接續檔案的內容,才不會導致因格式不同倒時雙方時間的內耗。

生命階段親人身體的不穩定

  隨著筆者年長父母親的身體也可能會因為天氣或是各種原因,對於正在工作階段的子母,時常可能會面對到父母身體狀態與工作重要事情的抉擇,如果果敢在做出決定,已經找到調整的最適配方案,筆者認為這是工作與在學習階段不同的地方,工作就必須面對到代理人以及團隊的問題,學校的學生屬於學習階段,所以有著截然不同的立場,所以筆者認為在工作職場上最重要的是,如何在有限資源下,做出對自己不後悔的選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歡迎喜歡地方創生的朋友,一同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致性理論─慣性行為模式   在華人社會當中「以和為貴」是時常聽到的成語,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確實如果有著太多「指責型」或是「超理智型」的人,或許讓整個社會產生衝突與對立,但這些詞語或許是我們閱讀時,學者或是經驗分享者想幫助作者釐清分類,給我們具體的名詞,看了這本書籍後,不同類型的人可能都會在自己身上發
  在大學期間時常聽到「創新」概念,教授鼓勵學生嘗試挑戰「創意」與「創新」,在大學期間累積自己的經驗,那時自己並沒有想那麼多,對於每一項技能不斷地嘗試,讓我花最長時間可能是「語言」以及「跑步」,不過在效果上並非是短時間的快速進步,真正讓自己具體進步是在進入社會後,我認為很重要的原因是「創新」科技
說服一:文字力量   記得在大學三年級時,筆者修了一堂課叫做「策略行銷」,當時的教授說道行銷就是一種「說服」,「說服」是建立在自身產品已有規劃與產出時,所制訂下來的「文案」,如果在尚未開始思索直接進行「說服」,很容易進入到自身論點的不完整,當受到別人的挑戰時,可能會遭受打擊,而逐漸失去自信,漸漸
浪人屬性的培養力 從小我是一個喜歡到處走走的人,記得在假日時,我總是與弟弟騎著腳踏車到處遊走,每當我到不同地方時,可能會看到不同商店、餐廳、公園或是廟宇,就會前進看看,因為「好奇」讓我對這個未知的世界充滿興趣,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次經驗,就是我們到了以前內湖德安百貨公司,我們非常的興奮,彷彿來到了桃花源
「未知」所付出的學費   不知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我不知道耶!」默默地付出一些額外的費用,當作沒經驗的學費,筆者求學時往往碰到這樣的情境,而這樣的狀況其實是「正常」的狀態,在臺灣的教育體制中,往往希望考高分,而考高分其實意味著不能夠被扣分,減少失敗的可能性,但在學習未知的知識,要不失敗或是搞砸
在現代的社會中,成功模式複製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反而可從別人身上學習失敗的經驗,成為自己規避的風險。 失敗經驗更難能可貴 在自己人生中或許失敗次數為成功次數好幾倍,尤其當面對未知時,帶來了害怕與恐懼,筆者的經驗從出社會後,養成在「搞砸」後從中復盤,藉此提升自身心態面,同時了解自己與整體環境的定位,
一致性理論─慣性行為模式   在華人社會當中「以和為貴」是時常聽到的成語,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確實如果有著太多「指責型」或是「超理智型」的人,或許讓整個社會產生衝突與對立,但這些詞語或許是我們閱讀時,學者或是經驗分享者想幫助作者釐清分類,給我們具體的名詞,看了這本書籍後,不同類型的人可能都會在自己身上發
  在大學期間時常聽到「創新」概念,教授鼓勵學生嘗試挑戰「創意」與「創新」,在大學期間累積自己的經驗,那時自己並沒有想那麼多,對於每一項技能不斷地嘗試,讓我花最長時間可能是「語言」以及「跑步」,不過在效果上並非是短時間的快速進步,真正讓自己具體進步是在進入社會後,我認為很重要的原因是「創新」科技
說服一:文字力量   記得在大學三年級時,筆者修了一堂課叫做「策略行銷」,當時的教授說道行銷就是一種「說服」,「說服」是建立在自身產品已有規劃與產出時,所制訂下來的「文案」,如果在尚未開始思索直接進行「說服」,很容易進入到自身論點的不完整,當受到別人的挑戰時,可能會遭受打擊,而逐漸失去自信,漸漸
浪人屬性的培養力 從小我是一個喜歡到處走走的人,記得在假日時,我總是與弟弟騎著腳踏車到處遊走,每當我到不同地方時,可能會看到不同商店、餐廳、公園或是廟宇,就會前進看看,因為「好奇」讓我對這個未知的世界充滿興趣,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次經驗,就是我們到了以前內湖德安百貨公司,我們非常的興奮,彷彿來到了桃花源
「未知」所付出的學費   不知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我不知道耶!」默默地付出一些額外的費用,當作沒經驗的學費,筆者求學時往往碰到這樣的情境,而這樣的狀況其實是「正常」的狀態,在臺灣的教育體制中,往往希望考高分,而考高分其實意味著不能夠被扣分,減少失敗的可能性,但在學習未知的知識,要不失敗或是搞砸
在現代的社會中,成功模式複製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反而可從別人身上學習失敗的經驗,成為自己規避的風險。 失敗經驗更難能可貴 在自己人生中或許失敗次數為成功次數好幾倍,尤其當面對未知時,帶來了害怕與恐懼,筆者的經驗從出社會後,養成在「搞砸」後從中復盤,藉此提升自身心態面,同時了解自己與整體環境的定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在專案管理中,如何有效經營利害關係人是確保專案成功的關鍵。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些技巧,包括識別利害關係人、設定期望、保持良好溝通及找到共同利益等策略,幫助讀者在專案中建立良好的關係,減少誤解和不必要的驚喜,最終達成專案目標。
Thumbnail
分享工作中的瑣事如何影響團隊工作與溝通,以及如何處理上層主管介入後的困難,並提供忠告:面對瑣事時,不如拿來做更多事情,當事情逐一完整時,心情自然就會好上一分。
Thumbnail
文章裡講述如何處理事情和人的相關經歷。我將透過分享自己的成長心得,以及帶出管理和溝通的重要性,也提到了人際關係的處理要點。也分享經驗如何處理客人情緒,如何轉化他人負面情緒等。充滿教育性的文章,並存在很多實際的個案可供參考。
經過前幾2章的觀察,其實蠻多放在主管軸 本次就放些在員工身上的部分,讓雙向都平衡一下 1.責任問題: 這應該是出社會工作的人最常碰到的問題 當你的同事擺爛時,通常大多都是其他人惡夢的開始 當然也有一些正義凜然之輩,會把這些看不下去的事情進行控管 然而,實際這種做法,只會導致事態更將惡
Thumbnail
蘇佳民佳言佳茗: A公司從近年做的員工滿意度調查發現,主管們在面對專業領域上挑戰或問題處理的「決策能力」表現都不錯;但,在面對員工問題或反應的管理作為上,員工的調查結果的回饋看來就非如此(如主管是否能有效地溝通?是否充分了解員工的想法?是否願意接納員工不一樣的意見,鼓勵公開討論,以做為決策參考等?
社會化的歷程,以前比較活在自己世界的時候,習慣性地會把所有念頭攪和在一起,視線模糊,不想看得太清楚,用直覺對決外界。然後因為不管是自己的渴望或是無可避免地要與社會互動,開始學習那套理性又條理化的思維和表達,把細緻的差別區分開來以與人應對,變成看得太清楚,視線又太銳利。
Thumbnail
職場中,老闆對員工的要求以及專案突發情況時的工作壓力是必然現象。文章提供了應對這些挑戰的建議,包括個人情緒管理、增加專業能力和閱讀勵志書刊等。經過面對挫折的過程,該如何以正向的態度接受挑戰並從中成長。
Thumbnail
探討職場上不可忽視的情緒勞務,以及將公司內部人員當作客戶看待的職場心態。 幫助大家在職場中提升工作效率和滿意度,並建立穩固的人際網絡。
面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反應以及處理相關問題是老師工作中最棘手的部分。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老師在處理學生考試行為時的經歷,以及她對自己處理方式的懷疑和反思。文章中提到了處理學生情緒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學生接受度的進步,以及未來方向。
在工作時,細碎的工作態度、日常的責任心與效率,都是關乎著職場上的信任關係之建立。本文從生活的小細節中提供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信任挑戰以及新進同事接納與成長挑戰。這些壓力都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禮儀與心靈成長。
在專案管理中,如何有效經營利害關係人是確保專案成功的關鍵。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些技巧,包括識別利害關係人、設定期望、保持良好溝通及找到共同利益等策略,幫助讀者在專案中建立良好的關係,減少誤解和不必要的驚喜,最終達成專案目標。
Thumbnail
分享工作中的瑣事如何影響團隊工作與溝通,以及如何處理上層主管介入後的困難,並提供忠告:面對瑣事時,不如拿來做更多事情,當事情逐一完整時,心情自然就會好上一分。
Thumbnail
文章裡講述如何處理事情和人的相關經歷。我將透過分享自己的成長心得,以及帶出管理和溝通的重要性,也提到了人際關係的處理要點。也分享經驗如何處理客人情緒,如何轉化他人負面情緒等。充滿教育性的文章,並存在很多實際的個案可供參考。
經過前幾2章的觀察,其實蠻多放在主管軸 本次就放些在員工身上的部分,讓雙向都平衡一下 1.責任問題: 這應該是出社會工作的人最常碰到的問題 當你的同事擺爛時,通常大多都是其他人惡夢的開始 當然也有一些正義凜然之輩,會把這些看不下去的事情進行控管 然而,實際這種做法,只會導致事態更將惡
Thumbnail
蘇佳民佳言佳茗: A公司從近年做的員工滿意度調查發現,主管們在面對專業領域上挑戰或問題處理的「決策能力」表現都不錯;但,在面對員工問題或反應的管理作為上,員工的調查結果的回饋看來就非如此(如主管是否能有效地溝通?是否充分了解員工的想法?是否願意接納員工不一樣的意見,鼓勵公開討論,以做為決策參考等?
社會化的歷程,以前比較活在自己世界的時候,習慣性地會把所有念頭攪和在一起,視線模糊,不想看得太清楚,用直覺對決外界。然後因為不管是自己的渴望或是無可避免地要與社會互動,開始學習那套理性又條理化的思維和表達,把細緻的差別區分開來以與人應對,變成看得太清楚,視線又太銳利。
Thumbnail
職場中,老闆對員工的要求以及專案突發情況時的工作壓力是必然現象。文章提供了應對這些挑戰的建議,包括個人情緒管理、增加專業能力和閱讀勵志書刊等。經過面對挫折的過程,該如何以正向的態度接受挑戰並從中成長。
Thumbnail
探討職場上不可忽視的情緒勞務,以及將公司內部人員當作客戶看待的職場心態。 幫助大家在職場中提升工作效率和滿意度,並建立穩固的人際網絡。
面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反應以及處理相關問題是老師工作中最棘手的部分。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老師在處理學生考試行為時的經歷,以及她對自己處理方式的懷疑和反思。文章中提到了處理學生情緒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學生接受度的進步,以及未來方向。
在工作時,細碎的工作態度、日常的責任心與效率,都是關乎著職場上的信任關係之建立。本文從生活的小細節中提供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信任挑戰以及新進同事接納與成長挑戰。這些壓力都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禮儀與心靈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