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到,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除了完成預定的所有事情,還希望完成一些額外的事情,因此,每個人應該都會恨不得能夠多生出一點時間。
因此,利用吃飯時間看電視新聞、利用運動時間聽Podcast、利用通勤時間背英文單字……等等,這些我們日常生活中,同一個時間做兩件事,看似很正常,有時候會讓我們誤以為,「一心二用」或是「一心多用」,是可以做到的事。
我在上課的時候,很常看到學生桌上放著當節課課本,然後旁邊放著其他科作業,或是其他科講義,不是算是數學,就是背英文,不然就是練習自然習題。
如果要說比較好的狀況,可能就是,國文課本之上,放著等一下要繳交的國文小考訂正,上課的時候,他一邊抄寫課堂筆記,一邊把握時間訂正錯誤的題目,可以趕在下課前繳交給小老師,這樣他的回家功課就少一樣!
不管是哪一項,都被我歸類在上課一心二用的範圍內。往好處想,這些學生還算在意課業,打算趁上課空檔惡補一下要考的科目。我承認,這種事情我也做過,但是發現成效不彰,被我及早放棄。
現在回想起來,還好我放棄的早。我先說,我真的不是一位聰明的學生,每一科都必須要專注念、狂寫題目加深印象,才能拿到比較好看的分數。因此,那種臨時抱佛腳的讀書態度,一定直接反應在成績上面。
所以有次沒準備,考前幾節課,在課堂上一心二用,結果落得當節課的課程沒聽懂,那份臨時惡補的考試,也考的一塌糊塗。總之,就是兩方面都亂七八糟,還影響到整天的心情。
因此有了那次的經驗,只好默默收起僥倖心態,不相信什麼「一心二用」,上課還是專心一點,才不會漏掉老師提示的重點。考試還是腳踏實地乖乖準備,不要相信那種無敵超能力,看個兩眼就能高分的能力,是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
上了大學和研究所,身邊的同學更多都是這樣。我看到後排一整排筆電,老師開始講課,後方開始打字,突然覺得自己很像很弱,無法同時做兩件事情,生產力也太差了吧!但是,我真的沒辦法在有聲音的環境下,去做一些需要高度專注的事情,像是讀書和寫報告。
很多人會覺得,同時做很多件事情,就可以稱作一心多用,這樣可以加快速度。簡單的事情也許可以,一邊做家事一邊聽音樂,一邊開車一邊聽廣播,一邊吃早餐一邊看報紙,但這些行為可以同時執行,可能只是因為這些事情需要的專注度是比較低的,或是有些動作已經是自動化。
我看過一篇網路文章
⟨一心多用加快工作速度?科學家告訴你為什麼行不通⟩,作者直接跟讀者說「大腦不能同時做很多事」,這位作者身為教授,研究那些使用電腦的學生,能否專注在一個問題,又同時面對分心的干擾源。原本以為這些學生已經很熟練地在瀏覽視窗、寫報告和一些媒體刺激間遊走,但最後的實際表現卻很糟糕。
在文章中寫道,這些重度使用者「無法不惦記著那些他們沒有處理的任務。高度多工處理者總是被眼前的訊息給綁住,他們沒辦法在腦中把事情一件件分開來。」這說明,就算是很厲害的學生,也是如此。因為我們處理事情需要一定的步驟,要從A任務轉到B任務,不僅中斷原先任務,下一個任務也是要按照步驟,再回到原先任務,這時候就要花心思去找回中斷之處,不僅花費更多時間,錯誤率也更高。
文章中提到,「那些看起來可以一心多用的人,可能是工作記憶比較好。」這也許可以解釋,年輕人比較能夠適應作業轉換,但是工作記憶裡還是一次處理一件事情,因為記憶的本質也是序列性的。在這邊,作者也提到開車時使用手機這件事,大腦轉換作業都需要花費一點時間,這些微的時間,就很有可能因分心而造成車禍。
總而言之,大腦其實是不能一心多用,尤其是針對需要高度專注的事情。我們這個時代最困擾的,莫過於干擾源太多。為了提高生產率和降低錯誤,最好還是讓自己保持「一次做一件事情」的狀況,才不會花了時間,但其實得不到效果,這樣就非常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