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聽過「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嗎?
這是一個於1950年代由社會心理學家提出的名詞,簡單來說,就是人心中有兩種不協調,互相矛盾的觀點、態度、信念、或見解時,會陷入精神緊繃的狀態。而為了消弭這樣的不協調感,人會傾向為其中一方進行自我辯護,來達到心理上的一致性,讓自己能舒坦地睡個好覺。
很多講人際關係和職場的著作都會提到認知失調的運用,可能不少人都有聽過:
「要和對自己不友善的人建立友好關係,需要做的不是給他幫助,而是請他給自己幫助。」
因為一般人很難拒絕對方要求的舉手之勞,像是借本書或是幫忙搬個重物,當人幫忙自己不喜歡的人時,就會開始陷入認知失調:
「明明我就很討厭他,我怎麼還是幫他了?」
「仔細想想,可能他其實人也沒那麼差吧?這樣我幫他個忙也是滿合理的」
於是敵意就會日漸下降。
而這個概念很好地解釋為什麼人總是傾向為自己的過錯找理由:「我不是壞人阿,我怎麼會犯這個錯?一定因為….害的」於是說服自己鑄下的錯是「必要之惡」
自我辯護比說謊更難改正,跟大眾說謊的人清楚知道自己是在說謊,可能會因罪惡感的累積或被強力證據的戳破而承認錯誤。但自我辯護則是認為犯下的那些客觀上的錯都是情有可原,所以總結來說,錯不在我。無論遭到怎麼樣的質疑,都有很強的信念認為,自己沒有錯。
這本書就是從多個面向剖析認知失調所帶來的各種災難,人很容易在不斷的自我辯護之中,將所有人推向無盡深淵。
最經典的範例
1998年一群科學家在頂尖期刊Lancet發表:自閉症和接種MMR(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疫苗呈正相關,於是有些自閉症孩童的父母釋懷了,不是我基因不好,而是疫苗的錯,有些剛生下小孩的父母恐慌了,他們拒絕帶小孩去施打MMR,而數年後,這篇研究被爆出第一作者Andrew Wakefield收了自閉症孩童父母所聘請了律師團的80萬美金,請他研究自閉症是不是打MMR的關係。即使他本人始終聲稱他沒有受到利益衝突影響研究結果,但其他共同作者們都撤回的這個研究成果,日後的研究也不斷指出自閉症和MMR沒有明顯關聯。
研究結論已經被推翻,那當初拒絕帶孩童打疫苗的父母呢?
「當初我為了孩子好不給小孩打疫苗」
vs
「現在政府和衛生專家說我的行為對小孩有害」
他們陷入這樣的認知失調後,理所當然啟動了自我辯護:「我們當然是個好父母,那些人說的都是胡扯」,而繼續一意孤行。美國於2000年曾宣布麻疹絕跡,結果2019年的罹病人數卻創25年來新高,很難說跟這個事件沒有關聯。
在自我辯護時,「偏見」常常是強而有力的工具
最令人不堪的就是種族偏見,人類總愛同種相殘,即使所有人種的基因都像到不行,人們還是喜歡區分彼此,當被提及為何社會上的高階管理職都是白人擔當時,他們會說因為黑人比較笨,能力比較差;當被問到女性的同工不同酬時,他們會說男人的產出通常還是比較高;華人到美國找工作備受排擠時,他們會說因為華人都是嗜血沒人性的噁心貪心鬼。偏見與歧視讓壓迫者有很好的理由可以說服自己繼續壓迫他們,還可以睡個好覺。
認知失調與自我辯護也間接造成不少冤獄,當無罪者被不那麼正當的審問和逼供時,可能會因為審問者提出的假證據激發認知失調,進而懷疑自己的記憶,最後承認自己沒有做的事情。越清白,越沒有犯罪經驗的人越容易陷入這個窘境。而一個案子若已由司法機關做出判決,即使日後出現更有利的反證,檢察官或法官也有可能因為「我就是正義」、「當初是認真又誠實的在辦案」的心態,而說服自己新發現的證據只不過是偽證。
戰爭中的軍人也有很高的自我辯護需求
若兩邊陣營的軍人互相交火,開槍打死人並不會有太強烈的認知失調感,因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這是戰爭,對敵軍的殺戮無可厚非。然而,若掃射一棟建築物發現屍體只是住著老弱婦孺的民宅,或是轟炸完才發現是醫院而不是軍用設施時,認知失調就會出來作怪了。
「我是榮耀的軍人,不會濫殺無辜」
「那這些平民和病患怎麼會死在我手下?」
於是開始自我辯護:
「OK,都是因為他們蠢,明明打仗了還不撤離」
「醫院該蓋得像醫院,沒事為何長得像基地?」
一旦轉念成功,再多殺一些平民,炸毀一些民用設施,也都不會再做惡夢了。
自我辯護也決定了婚姻的成敗
人犯錯,硬要分類的話可以分為外部原因和內在原因。我做了好事是因為我是好人;你說我做錯了?錯不在我。
像是如果人被詐騙成功,會歸咎於電話那頭實在太有說服力(外部原因),而不是自己太笨(內在原因)。而在路上被遊說而捐錢給公益團體,就會說是因為自己具有慈善精神(內在原因),而不是勸募員太有魅力(外部原因)。
夫妻之間本來就會有衝突和摩擦,自我辯護的方向,會決定是感情融洽還是漸行漸遠。老公最近出手不太大方,有人想的是他不再愛我,有人想的是可能最近被減薪,股票賠錢;老婆最近發脾氣頻率增加,有人想的是她這人就是難伺候,有人想的是可能剛好工作不順,還是生病或月經來。
歸咎於內在原因,會逐漸覺得這人面目可憎
考量到外在原因,心中的不滿很快就能釋懷。
本書還有更多面向有精彩的例證,礙於篇幅就先分享到這邊,我認為本書對於人類行為剖析的重要性並不亞於「雜訊」,衷心推薦:「錯已鑄成,但錯不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