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咖啡學風味:輕鬆學會描述咖啡風味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接著上次談過咖啡豆單上的風味這個主題,我們開始來繼續深入學習咖啡風味描述。

這邊簡單複習一下,要怎麼開啟有效的討論呢?

咖啡富含觸覺等三種感官體驗,嗅覺已如前面所提到,先不考慮。觸覺也是其中最難產生共鳴的部分,咖啡體(Body)、口感(Mouthfeel),厚不厚重、滑不滑順,還真的需要花費相當時間去體會。

從味覺開始

這裡推薦大家從味覺開始描述,因為味覺只有酸甜苦鹹鮮五種。而咖啡裡面只需要先學習酸甜苦三種即可,尤其是若你的咖啡喜好偏向於中淺焙,酸甜調才是平常接觸風味的主旋律。

在酸與甜的描述上達成共識後,就很容易可以開始懂得在風味(加入嗅覺)的形容上,會出現水果的描述。

延伸閱讀:

咖啡風味入門▶︎▶︎
這杯咖啡好好喝,可是咖啡豆單上形容的風味,我都喝不出來怎麼辦?

風味=嗅覺+味覺

Flavor=Aroma+Taste

風味輪(舊版)將風味分為9大類:

酶化反應(淺焙常見):花、水果、藥草

焦糖化反應(中焙常見):堅果、焦糖、巧克力

乾餾反應(深焙常見):碳味、香料、樹脂

從水果類開啟旅程

有了味覺的基礎後,有著明確酸質與甜度的咖啡,再加上隨著杯中熱氣騰升的香味,是不是讓你想到了某種水果。如果喝起來風味很清晰明確的可以說它像柑橘,那很棒。你已經會分辨與形容風味,而且這麼鮮明的調性,也證明了這是一隻非常高品質的咖啡。

如果喝起來覺得不夠明確,也不用急著擔心自己的能力不夠好。很多時候,這正是在表示咖啡品質中上而已。並不是所有的咖啡都是最頂尖的產品。

接下來喝到類似風味,但明顯酸質較為強烈的咖啡,這時候身為柑橘間的酸民檸檬就登場了。若也從咖啡杯中喝到了點苦味,這不就是富含檸檬苦素(Limonin)的葡萄柚了嘛。

到這邊若開始無法意會,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對水果風味的認知,是不是同時也略顯不足了呢?

進一步的咖啡風味描述能力,也跟當事人的味嗅覺經歷有關。我們必須要熟悉某種風味,才能夠有效的運用味嗅覺來區分其中的細節。當喝到的風味,貌似酸酸甜甜貌似有著紅色假果的小水果時,你想到的是「草莓」,還是這是台灣種植的「桃園二號」?

不同的咖啡品種有著不同的風味,自然的雖然同是柑橘或莓果,味道上也各有不同。風味輪上的水果類,也正是再細分為柑橘(Citrus)與莓果(Berry-like)。要自由運用更細緻的分類之前,飲用者可得對這些水果與咖啡都要有些認知才行。

有沒有發現,其實每一個優秀的杯測師,也都有著豐富的為嗅覺經歷,可能正是個小小美食家呢。

認真吃喝體驗生活,正是提升咖啡描述技巧的不二法門。

酶化反應(淺焙常見):花、水果、藥草

如果喜歡酸質明確的咖啡,大概選擇的烘焙度,會集中在淺烘焙的咖啡。那麼主要的風味區段就在酶化反應這一個部分,常見有花、水果、藥草三個調性

花香系風味咖啡:

最典型具體的香氣就是茉莉花,像是最好的衣索比亞水洗咖啡、巴拿馬藝伎水洗咖啡,都有著清晰強烈的淺色花香調性。輕微發酵的的咖啡,則有機會出現深色花系的濃烈香氣。

水果中的柑橘系風味最常見的咖啡有:

衣索比亞水洗咖啡,普遍的具有檸檬、柑橘、葡萄柚等氣息。中美洲高海拔水洗咖啡,如瓜地馬拉安提瓜產的波旁、卡杜拉,巴拿馬波奎特產的卡杜拉等。

莓果系風味最常見的咖啡有:

肯亞水洗、衣索比亞日曬咖啡(藍莓)

藥草系風味:

印尼蘇門答臘曼特寧濕刨法(偏向藥材系)
哥倫比亞水洗(比較像青草)

印尼蘇門答臘林東曼特寧

焦糖化反應(中焙常見):堅果、焦糖、巧克力

無論是沒有那麼喜歡酸的咖啡,又或者是喜歡口感更厚重,或各方面均衡的咖啡,會選擇的咖啡就會以中焙咖啡為主。這時咖啡中的醣類與蛋白質,經過升溫,開始產生了焦糖化反應。前面形成花、水果、藥草香氣的有機酸,會開始分解減弱(但尚未完全消失)。焦糖化反應中常見的風味堅果、焦糖、巧克力躍升成為主角,甜度比淺焙更明顯,口感也開始變得厚重,這裡是我們第一次提到觸覺的感受(口感)。

這個反應的風味,因為是烘焙過程形成,質地由優良的咖啡(註)經過適當烘烤,都能產生相關的風味。品質較好的咖啡豆,會形容成奶油、焦糖、杏仁、胡桃、榛果、可可(有酸質的可可豆,而非甜膩的巧克力)等氣息,巴西產區的日曬、去果皮日曬咖啡,經常會出現明確的烤花生類的氣息。

堅果風味的學習與描述,可以至大賣場購買無調味綜合堅果,透過飲食來記憶。

:採收高海拔種植的成熟咖啡漿果,富含醣類、蛋白質,形成焦糖化的原料。在適當的烘烤後,顏色會變深褐色,香氣迷人。低海拔、未成熟、萎凋的缺陷豆,則會呈現不易著色,風味缺乏的特徵。

咖啡體與口感(觸覺的感受)

隨著咖啡烘焙進入中焙,油脂、懸浮物開始增多,咖啡在口中會開始感覺變得厚重,進入深焙區間又會逐漸減弱。是初學者不好意會與表達,但會感覺整杯咖啡表現的比較順口好喝的重要關鍵。 什麼是咖啡體不好體會的話,請先想像水與牛奶的差異。水通過舌尖時,我們不太沒會感受到太多重量感,而牛奶則有相當重量。在咖啡中,我們稱之為「咖啡體」(Body)或「口感」。

這個烘焙度的咖啡,尤其是亞洲咖啡,如印尼的蘇門答蠟、爪哇等,都具有較厚實的重量感。不過輕重厚薄倒不是太重要,是否具備滑順的口感才是關鍵。

烘焙狀態不同,味嗅觸覺感受到的品質也會隨之跟著變化。

乾餾反應(深焙常見):碳味、香料、樹脂

隨著咖啡烘焙度的加深,咖啡開始進入反應乾餾,產生出碳化物質。雖然他跟焦糖化同樣都有苦的因子。可是碳化帶來的是煙燻味、碳味的焦臭感,與焦糖化具有芳香四溢的誘人氣息,不可混為一談。

此處有前面產生的香氣,逐漸被能量分解,口感也再次變薄。進入極深的烘焙階段(第二次爆裂密集後)後,大概只有一個好處,就是不管原來咖啡的產地特質,處理方式如何,味道在這裡都是類近的,既可以產出一致性高的商品,也不用太執著於原物料的品質。

若咖啡生豆本身的質地優良,在適當的深烘下,仍耐得住火盃的考驗,還沒被燒焦,也能呈現某些香料類的氣息。高海拔的肯亞、衣索比亞,就很適合烘到深烘焙。只是這樣優質的咖啡,烘到淺中焙時,正是它最獨具風華的時刻,如非客戶指定,還真不想把他烘得太深哩。

中深程度的瓜地馬拉薇薇特南果水洗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收集並回應學生、客戶及各路好友的發想與提問。歡迎留言提問呦,有可能下一篇文章就是您的專屬時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自傳說中的牧羊童卡爾迪發現咖啡後,至今已以一千多年。早期除了波斯人、阿拉伯人的記載與傳說之外,我們對它少有認識。直到西方人自阿拉伯人手中取得種子,於公元1650與1715年前後,分別開始種植在錫蘭(現今的斯里蘭卡),與葉門南方印度洋中的法屬波旁島(現稱留尼旺群島)後,才開啟了咖啡的近代史。 從葉門移
咖啡樹在產地吸取了天地的日月精華,採收後又得到了處理者的精心炮製,變得千香百味,吸引了無數的愛好者。不過初學者都會有一個疑惑,這杯咖啡好好喝,可是咖啡豆單上形容的風味,我都喝不出來,是我的味嗅覺太遲鈍了嗎? 請放心,能夠欣賞精品咖啡,就已經證明你的味嗅覺很正常。 那麼問題哪裡呢?
前兩篇文章談到了喝咖啡的好處,與如何選擇好咖啡的杯測技能,想必有不少的咖友們,堅定了每天都要喝咖啡的信心。不過過猶不及,今天來談一下喝那些咖啡可能會適得其反。
什麼是杯測? 什麼是杯測,聽起來好像距離很遙遠,既專業又難以親近。其實這麼名字雖然取得好像很正式,卻一點也不複雜。簡單的說,杯測就是「喝喝看這一杯咖啡好不好喝」。 蛤?這不就是我們這些咖啡愛好者每天在做的事情嗎? 是的,這正是在應用這些每天日常都會使用的基本能力。 那我們為什麼要杯測? 就像消費者
咖啡是人類社會流傳最廣泛的飲品,期貨的交易量也是世界第二大的商品,僅次於石油,許多上班族都會用一杯咖啡,作為美好一天的開始。咖啡除了提振精神之外,也含有多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化學成分。 我們來介紹大家都聽過的「咖啡因」,及其他的健康成分。
托現代科技的高度發展,與業界專家的長期研究。我們已經知道咖啡的沖煮並非是一種玄學,而是一個單純的物理現象。讓我們來放下各種需要「苦練」的動作、手法與流派,使用基本的科學數據,來沖出一杯好咖啡吧。
自傳說中的牧羊童卡爾迪發現咖啡後,至今已以一千多年。早期除了波斯人、阿拉伯人的記載與傳說之外,我們對它少有認識。直到西方人自阿拉伯人手中取得種子,於公元1650與1715年前後,分別開始種植在錫蘭(現今的斯里蘭卡),與葉門南方印度洋中的法屬波旁島(現稱留尼旺群島)後,才開啟了咖啡的近代史。 從葉門移
咖啡樹在產地吸取了天地的日月精華,採收後又得到了處理者的精心炮製,變得千香百味,吸引了無數的愛好者。不過初學者都會有一個疑惑,這杯咖啡好好喝,可是咖啡豆單上形容的風味,我都喝不出來,是我的味嗅覺太遲鈍了嗎? 請放心,能夠欣賞精品咖啡,就已經證明你的味嗅覺很正常。 那麼問題哪裡呢?
前兩篇文章談到了喝咖啡的好處,與如何選擇好咖啡的杯測技能,想必有不少的咖友們,堅定了每天都要喝咖啡的信心。不過過猶不及,今天來談一下喝那些咖啡可能會適得其反。
什麼是杯測? 什麼是杯測,聽起來好像距離很遙遠,既專業又難以親近。其實這麼名字雖然取得好像很正式,卻一點也不複雜。簡單的說,杯測就是「喝喝看這一杯咖啡好不好喝」。 蛤?這不就是我們這些咖啡愛好者每天在做的事情嗎? 是的,這正是在應用這些每天日常都會使用的基本能力。 那我們為什麼要杯測? 就像消費者
咖啡是人類社會流傳最廣泛的飲品,期貨的交易量也是世界第二大的商品,僅次於石油,許多上班族都會用一杯咖啡,作為美好一天的開始。咖啡除了提振精神之外,也含有多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化學成分。 我們來介紹大家都聽過的「咖啡因」,及其他的健康成分。
托現代科技的高度發展,與業界專家的長期研究。我們已經知道咖啡的沖煮並非是一種玄學,而是一個單純的物理現象。讓我們來放下各種需要「苦練」的動作、手法與流派,使用基本的科學數據,來沖出一杯好咖啡吧。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同頻的人才有辦法相處的愜意自在。從獨立書店郭怡美書店開始,再到琢磨咖啡及導演的豆花店,用一個下午的時間感受大稻埕的魅力。近在咫尺的城市探索,下次還待繼續進行。
已經出家的媽媽(悟師父)現在還是喜歡喝咖啡。 我們出生前,媽媽就借住在佛教精舍裡,寒暑假時,我們就會從烏日姨嬤家上台北和媽媽在這裡一起住一段時間,從小開始,我就記得媽媽煮了一手好咖啡,每次喝到都十分驚艷,尤其他沒有使用任何咖啡用具,只有咖啡粉和熱水。 小時候不懂咖啡,其實也忘了媽媽泡給我們的
在網路上看到許多人用陶鍋烘豆,所以這次就來挑戰陶鍋烘豆! 
爲了協助主管做一份今天要跟國外開會的報告,從上周開始就在燒腦,今天下午主管開完會,一切順利,我也暫時可放鬆。
說到沖泡咖啡腦中難免會先想到的是粉狀的二合一或是三合一,在超市卻也很常看到罐裝的即溶咖啡粉,那又和長的像小石頭的即溶咖啡有什麼差別呢?
不管是自己手沖的、機器煮的、出門買的,越是習慣這些動作就希望更方便快速取得。所以家裡也總還會備著沖泡式的咖啡,可能是即溶咖啡粉或是濾掛咖啡,其中更是冷水或熱水都可沖泡的即溶咖啡球最方便。
同頻的人才有辦法相處的愜意自在。從獨立書店郭怡美書店開始,再到琢磨咖啡及導演的豆花店,用一個下午的時間感受大稻埕的魅力。近在咫尺的城市探索,下次還待繼續進行。
已經出家的媽媽(悟師父)現在還是喜歡喝咖啡。 我們出生前,媽媽就借住在佛教精舍裡,寒暑假時,我們就會從烏日姨嬤家上台北和媽媽在這裡一起住一段時間,從小開始,我就記得媽媽煮了一手好咖啡,每次喝到都十分驚艷,尤其他沒有使用任何咖啡用具,只有咖啡粉和熱水。 小時候不懂咖啡,其實也忘了媽媽泡給我們的
在網路上看到許多人用陶鍋烘豆,所以這次就來挑戰陶鍋烘豆! 
爲了協助主管做一份今天要跟國外開會的報告,從上周開始就在燒腦,今天下午主管開完會,一切順利,我也暫時可放鬆。
說到沖泡咖啡腦中難免會先想到的是粉狀的二合一或是三合一,在超市卻也很常看到罐裝的即溶咖啡粉,那又和長的像小石頭的即溶咖啡有什麼差別呢?
不管是自己手沖的、機器煮的、出門買的,越是習慣這些動作就希望更方便快速取得。所以家裡也總還會備著沖泡式的咖啡,可能是即溶咖啡粉或是濾掛咖啡,其中更是冷水或熱水都可沖泡的即溶咖啡球最方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咖啡是一種主觀性很強的飲品,光是酸與不酸的問題,就可以引發一場世界大戰。有一派是主酸派,豆子要有酸度,才是好豆子,畢竟豆子是果實,怎麼可能不酸?除非烤焦?另外一派是不酸咖啡派,無法接受咖啡酸溜溜的味道,覺得咖啡應該要濃、要苦,而且一定要加奶、加糖。 這個沒有絕對,就只是每個人的喜好不同! 自
咖啡淺焙比較好嗎? 淺焙咖啡豆的酸度較高,苦味較低,果香和花香更為明顯。深焙咖啡豆的酸度較低,苦味較重,巧克力味和堅果味更為明顯。 淺焙咖啡豆和深焙咖啡豆各有優缺點,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喜歡酸度和果香的人可以選擇淺焙咖啡豆;喜歡苦味和濃郁風味的人可以選擇深焙咖啡豆。 全聯有咖啡豆嗎? 全聯有
手沖咖啡豆烘焙程度選擇指南:如何挑選最適合的豆子來沖泡手沖咖啡 手沖咖啡的風味受到烘焙程度的影響深遠。本文將深入探討不同烘焙程度對手沖咖啡的影響,包括豆子的外觀、香氣、口感及最適合的沖泡方式,幫助您選擇出最符合個人口味的咖啡豆。 1. 烘焙程度對手沖咖啡的影響 烘焙程度如何影響咖啡豆的風味?從
手沖咖啡豆品質評估:如何辨識和選擇高品質的咖啡豆 手沖咖啡的好味源自於優質的咖啡豆。本文將深入探討如何評估咖啡豆的品質,包括外觀、香氣、口感以及如何根據這些評估準則來挑選最適合的豆子,讓您在家中也能沖泡出美味的手沖咖啡。 1. 咖啡豆品質的重要性 咖啡豆的品質直接影響到沖泡出的咖啡口感和風味。
這支酒甜度肯定是dry,酸度中等,單寧重,果味強烈而且酒體厚重”,在品酒會上聽到講師如此敘述葡萄酒時,或是在閱讀推薦酒款介紹時,是否偶爾會一頭霧水?其實這一句話中敘述了品飲葡萄酒時最重要的五個術語。 1. 甜度(Sweetiness) 甜度是人類的舌頭尖端最先感受到的味覺,所以這往往是人們將酒飲
Thumbnail
這個過程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選擇咖啡生豆: 優質的咖啡豆是製作出美味咖啡的基礎。 不同地區生產的咖啡豆具有獨特的風味特點, 因此選擇適合自己口味的豆子是至關重要的。 烘焙: 烘焙是將生豆轉變為咖啡豆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咖啡豆會經歷一系列的化學變化,釋放出香氣和風味。
Thumbnail
拆解風味是為了好解釋。終點是在組合後的整體~~咖啡是這樣,其他的感官享受也是 只糾結在咖啡的酸,還不如買罐裝咖啡加檸檬酸、蘋果酸,還能省一點錢。太掉漆了!酸有調性跟質地,其他還有風味轉變、酸甜比對..... 品味的樂趣不是在比誰能喝多酸! 一直停留在口腔的感受,卻忘了千變萬化的是嗅覺。再補
Thumbnail
在烘焙咖啡豆時,烘焙師會盡量突顯咖啡的風味,或者依照個人喜好去突出咖啡的某些特質,例如想它甜些還是想酸味多些,口感厚一些還是薄一點清爽些,然後經過杯測根據烘焙師自身的資料庫中找到適合這咖啡的形容詞。所以會見到很多水果類,堅果類,朱古力,花香,茶感等字眼甚至一些很古怪不常見的形容詞也會出現。
Thumbnail
  常常會聽到有人分享對茶滋味的形容會有:「苦、澀(澀不是味覺喔!)、甘、甜、酸、花香、果香、奶香、蜜香......等」各種表現。我們今天先撇除泡茶的水質、水溫、器具、時間、手法的差異影響,就單純從如何「品」茶先來聊聊吧~畢竟喝茶重點是「入口」後的感受最重要!
Thumbnail
從咖啡樹採收下來的漿果,必須先經過去除豆殼等加工程序後,接著在咖啡生豆烘焙成熟豆之前,會先經過咖啡生豆的處理程序,也因此咖啡豆處理的過程與結果將會影響到後續咖啡豆的香氣。咖啡風味的形成受到咖啡豆的處理方法影響深遠。不同的處理方法將對咖啡豆的風味、口感和特色產生顯著的影響。
Thumbnail
咖啡是一種主觀性很強的飲品,光是酸與不酸的問題,就可以引發一場世界大戰。有一派是主酸派,豆子要有酸度,才是好豆子,畢竟豆子是果實,怎麼可能不酸?除非烤焦?另外一派是不酸咖啡派,無法接受咖啡酸溜溜的味道,覺得咖啡應該要濃、要苦,而且一定要加奶、加糖。 這個沒有絕對,就只是每個人的喜好不同! 自
咖啡淺焙比較好嗎? 淺焙咖啡豆的酸度較高,苦味較低,果香和花香更為明顯。深焙咖啡豆的酸度較低,苦味較重,巧克力味和堅果味更為明顯。 淺焙咖啡豆和深焙咖啡豆各有優缺點,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喜歡酸度和果香的人可以選擇淺焙咖啡豆;喜歡苦味和濃郁風味的人可以選擇深焙咖啡豆。 全聯有咖啡豆嗎? 全聯有
手沖咖啡豆烘焙程度選擇指南:如何挑選最適合的豆子來沖泡手沖咖啡 手沖咖啡的風味受到烘焙程度的影響深遠。本文將深入探討不同烘焙程度對手沖咖啡的影響,包括豆子的外觀、香氣、口感及最適合的沖泡方式,幫助您選擇出最符合個人口味的咖啡豆。 1. 烘焙程度對手沖咖啡的影響 烘焙程度如何影響咖啡豆的風味?從
手沖咖啡豆品質評估:如何辨識和選擇高品質的咖啡豆 手沖咖啡的好味源自於優質的咖啡豆。本文將深入探討如何評估咖啡豆的品質,包括外觀、香氣、口感以及如何根據這些評估準則來挑選最適合的豆子,讓您在家中也能沖泡出美味的手沖咖啡。 1. 咖啡豆品質的重要性 咖啡豆的品質直接影響到沖泡出的咖啡口感和風味。
這支酒甜度肯定是dry,酸度中等,單寧重,果味強烈而且酒體厚重”,在品酒會上聽到講師如此敘述葡萄酒時,或是在閱讀推薦酒款介紹時,是否偶爾會一頭霧水?其實這一句話中敘述了品飲葡萄酒時最重要的五個術語。 1. 甜度(Sweetiness) 甜度是人類的舌頭尖端最先感受到的味覺,所以這往往是人們將酒飲
Thumbnail
這個過程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選擇咖啡生豆: 優質的咖啡豆是製作出美味咖啡的基礎。 不同地區生產的咖啡豆具有獨特的風味特點, 因此選擇適合自己口味的豆子是至關重要的。 烘焙: 烘焙是將生豆轉變為咖啡豆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咖啡豆會經歷一系列的化學變化,釋放出香氣和風味。
Thumbnail
拆解風味是為了好解釋。終點是在組合後的整體~~咖啡是這樣,其他的感官享受也是 只糾結在咖啡的酸,還不如買罐裝咖啡加檸檬酸、蘋果酸,還能省一點錢。太掉漆了!酸有調性跟質地,其他還有風味轉變、酸甜比對..... 品味的樂趣不是在比誰能喝多酸! 一直停留在口腔的感受,卻忘了千變萬化的是嗅覺。再補
Thumbnail
在烘焙咖啡豆時,烘焙師會盡量突顯咖啡的風味,或者依照個人喜好去突出咖啡的某些特質,例如想它甜些還是想酸味多些,口感厚一些還是薄一點清爽些,然後經過杯測根據烘焙師自身的資料庫中找到適合這咖啡的形容詞。所以會見到很多水果類,堅果類,朱古力,花香,茶感等字眼甚至一些很古怪不常見的形容詞也會出現。
Thumbnail
  常常會聽到有人分享對茶滋味的形容會有:「苦、澀(澀不是味覺喔!)、甘、甜、酸、花香、果香、奶香、蜜香......等」各種表現。我們今天先撇除泡茶的水質、水溫、器具、時間、手法的差異影響,就單純從如何「品」茶先來聊聊吧~畢竟喝茶重點是「入口」後的感受最重要!
Thumbnail
從咖啡樹採收下來的漿果,必須先經過去除豆殼等加工程序後,接著在咖啡生豆烘焙成熟豆之前,會先經過咖啡生豆的處理程序,也因此咖啡豆處理的過程與結果將會影響到後續咖啡豆的香氣。咖啡風味的形成受到咖啡豆的處理方法影響深遠。不同的處理方法將對咖啡豆的風味、口感和特色產生顯著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