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開飯】Day 0:恐怕是像序一樣的東西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味覺記憶對於一個人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但奠定味覺記憶的過程則非常複雜,鄉民們經常論戰各種我家巷口,但說到「我家滷肉」、「我家炒飯」、「我家咖哩飯」,因為都是獨一無二的經驗,旁人就無法隨意置啄,因為背後代表著的,不只口味的差異,同時也有深刻的個人經驗、記憶...等。
味覺記憶之餘普魯斯特來說,一小塊瑪德蓮蛋糕沾上熱茶,竟就能洋洋灑灑寫出數百萬字的《追憶似水年華》(你認真?);對波登來說,童年到法國吃下的第一隻的生蠔,那股鮮明特殊的海水味,除了記憶深刻,也啟發了他的飲食之路。
所以我打算新開啟一個在家開飯系列。
一來是逼迫自己,即便工作再忙碌,也希望一年中至少有 100 次(天)在家裡開火的記錄,有機會再慢慢變成完整食譜,或許哪天變成影片(遙遠的哪天)。但因為大多有什麼煮什麼,所以也不大好意思詳細紀錄作法,照片也都是隨意拍拍,參考即可。倒是希望看到的人,也可以開始嘗試在家下廚。
我一直認為,透過廚房建立屬於自己的味覺記憶是至關重要的,無論是另一半或是家人,能夠與重要的人在同一個餐桌上吃飯、交流,這種日常無非就是生活的本質,而這種日常所鑿下的痕跡,能夠讓一個人的生命經驗更加深厚,也更有力量。
而因為自己處理食材,你會更容易理解食材、產地和風土文化,對食物也會更加珍惜。
如果這些對你來說都太假掰,那我容我再換一個遊說的說帖好了:在家開飯,吃健康的油、好的原型食物,真的會瘦,而且是健康瘦。搭配適量的運動,體態很容易維持在精實的狀態。說到底,減肥只能吃很難吃的水煮餐,這是哪個年代的過時觀念?
歡迎大家一起嘗試,也順便鞭斥我的更新。
avatar-img
16.5K會員
124內容數
這裡主要會用來分享和紀錄不正經的東西,有時候也可能是關於內容產業的觀點(我的觀察啦)、工作的心得,不過,說不定大多時候都還是亂七八糟的東西和雜談。總之,不正經跟業餘的就在「下班剝洋蔥」,正經的東西會在「上班剝洋蔥」,歡迎付費支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剝洋蔥 的其他內容
出社會後,每年的聖誕節,比起上外頭的餐廳慶祝,更常是在家裡下廚,也慢慢變成固定的年度儀式,簡單的紀錄一下。這次因為一次要出餐給 7 個人吃,所以規劃了相對簡易的菜單:鯷魚炒時蔬跟五花、松露油南瓜湯、紅醬豆腐雞肉丸、藍黴起司醬義式麵疙瘩、烤牛肉。
週五收到台南老家寄來的西瓜綿,本想要用最簡單的方式來煮道西瓜綿石斑魚湯,因為天氣太熱便作罷。後來決定把魚湯改成醬滷(紅燒)土魠魚,其實品質好的土魠魚,簡單煎過撒上白胡椒,再配上蒜苗絲,味道就非常好了,我家也大多這麼料理,不過 R 小姐 一直說小時候奶奶都會煮這樣的料理給她吃,所以就成了今晚的主菜。
出社會後,每年的聖誕節,比起上外頭的餐廳慶祝,更常是在家裡下廚,也慢慢變成固定的年度儀式,簡單的紀錄一下。這次因為一次要出餐給 7 個人吃,所以規劃了相對簡易的菜單:鯷魚炒時蔬跟五花、松露油南瓜湯、紅醬豆腐雞肉丸、藍黴起司醬義式麵疙瘩、烤牛肉。
週五收到台南老家寄來的西瓜綿,本想要用最簡單的方式來煮道西瓜綿石斑魚湯,因為天氣太熱便作罷。後來決定把魚湯改成醬滷(紅燒)土魠魚,其實品質好的土魠魚,簡單煎過撒上白胡椒,再配上蒜苗絲,味道就非常好了,我家也大多這麼料理,不過 R 小姐 一直說小時候奶奶都會煮這樣的料理給她吃,所以就成了今晚的主菜。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杏鮑菇酪梨沙拉 疫情在家,開伙的時候變多。家有兩小的情況下,廚房時間是我短暫的逃避與休息時間。 話雖如此,但也還是儘量讓備餐可以在30分鐘~1個小時之內完成。這個時候,常備菜就是我的省時好幫手。 我第一次接觸到常備菜的概念,應該是許凱倫的《常備菜》一書。藉由事先做好一些料理,利用冷藏的時候讓菜色更加
今天睡晚了,起床直接吃早午餐。這兩天收到的料理包熟食輪著打開來吃,先吃 COQUOLOGY 料理生活 的菠菜千層麵和紅酒慢燉台灣牛,這個燉牛肉除了牛頰肉,竟然有牛舌和牛尾,令我憶起多年前伊通街一位女老闆打理的老派西餐店「百鄉」(1980-2015),她的燉牛舌實在銷魂,那滋味是再也沒有了。
在家防疫開始做料理,但比起做菜,更喜歡拍照。也很喜歡自製甜點,然後很無聊給他們取個名字。 另外加碼飲食熱量紀錄APP推薦,在家吃飽但能維持體重!
第一次用金網烤吐司,火力還不大會控制,邊邊燒焦了,刮刮一樣吃,有炭香。抹上奶油,外脆內軟,甚好。這條吐司終於吃完,明天早餐開始吃「沾美」的麵包。
今天只吃兩頓。夫人開會忙到沒空吃早飯,酪梨吐司放在工作桌,從將近九點擺到十一點多才有空拿起來咬兩口, 中午也就不急著吃了。 今天做水波蛋,想到 Jamie Oliver 說他不喜歡在水裡加醋因為蛋會有個醋味,我想酪梨吐司本來就要滴些檸檬汁,何不擠一點檸檬進滾水代替醋?果然效果很不錯,味道也很好。
岳母送的酪梨都熟了,每天要吃一顆。用昨晚學到的水波蛋做法弄了酪梨吐司,麵包上噴一點橄欖油,酪梨鋪滿滴幾滴檸檬汁,放上蛋,灑點鹽和胡椒,很好吃。另半顆打牛奶喝,相當管飽。
杏鮑菇酪梨沙拉 疫情在家,開伙的時候變多。家有兩小的情況下,廚房時間是我短暫的逃避與休息時間。 話雖如此,但也還是儘量讓備餐可以在30分鐘~1個小時之內完成。這個時候,常備菜就是我的省時好幫手。 我第一次接觸到常備菜的概念,應該是許凱倫的《常備菜》一書。藉由事先做好一些料理,利用冷藏的時候讓菜色更加
今天睡晚了,起床直接吃早午餐。這兩天收到的料理包熟食輪著打開來吃,先吃 COQUOLOGY 料理生活 的菠菜千層麵和紅酒慢燉台灣牛,這個燉牛肉除了牛頰肉,竟然有牛舌和牛尾,令我憶起多年前伊通街一位女老闆打理的老派西餐店「百鄉」(1980-2015),她的燉牛舌實在銷魂,那滋味是再也沒有了。
在家防疫開始做料理,但比起做菜,更喜歡拍照。也很喜歡自製甜點,然後很無聊給他們取個名字。 另外加碼飲食熱量紀錄APP推薦,在家吃飽但能維持體重!
第一次用金網烤吐司,火力還不大會控制,邊邊燒焦了,刮刮一樣吃,有炭香。抹上奶油,外脆內軟,甚好。這條吐司終於吃完,明天早餐開始吃「沾美」的麵包。
今天只吃兩頓。夫人開會忙到沒空吃早飯,酪梨吐司放在工作桌,從將近九點擺到十一點多才有空拿起來咬兩口, 中午也就不急著吃了。 今天做水波蛋,想到 Jamie Oliver 說他不喜歡在水裡加醋因為蛋會有個醋味,我想酪梨吐司本來就要滴些檸檬汁,何不擠一點檸檬進滾水代替醋?果然效果很不錯,味道也很好。
岳母送的酪梨都熟了,每天要吃一顆。用昨晚學到的水波蛋做法弄了酪梨吐司,麵包上噴一點橄欖油,酪梨鋪滿滴幾滴檸檬汁,放上蛋,灑點鹽和胡椒,很好吃。另半顆打牛奶喝,相當管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有時候吃東西除了美味外,此外很大一部分,我是為了回憶人生途中的某些時光,像是偶爾我會買上一小包鹹酥雞或是一碗綠豆湯解解嘴饞,因為這兩個小點心老能讓我想起以前準備考大學的夜讀時刻,高三周間每天被班導留讀到晚上九點半,在回家的途中,偶然來接我的母親會買上一小包炸物或涼涼的綠豆湯這兩個點心當成宵夜鼓勵
Thumbnail
家裡自己開夥的回憶,獨一無二,就像懷念母親的料理一樣。不管你是不是開夥高手,端出令人驚艷的美食,都讓回憶永恆。
Thumbnail
在那不經意的童年清晨裡 桌上總會擺著潔白的飯糰與冷冷的玉子燒。 當時的我,對於它們微妙的鹹香和高湯的淡淡芳香,還無法完全領略。 午餐時,便當裡總是那固定的兩個飯糰與一份玉子燒 無論是戶外遠足或是運動會,這樣的組合從未改變。 當眼光落在同學多樣化的便當,其中有著三明治、炸雞、或是新鮮的水果時
Thumbnail
在疫情期間慢慢跟著母親取經,記錄下一道又一道簡單又好吃的家常菜。自己煮不但能省錢、增進夫妻感情,也是蠻有成就感的。我所嚮往的生活,有個自己的小菜園,在下班後忙碌的夜晚來臨之前,做幾道簡單又健康的料理,與家人談笑風生,是幸福也是種幸運。
Thumbnail
在繁忙日子裡,本文將探討烹飪不僅填飽肚子,更是記憶與思考的冥想之旅。 烹飪之道:舌尖上的記憶練習 在繁忙的日常中,烹飪是填滿肚子的必要工序,是一門藝術,一種冥想,甚至是一種記憶與思考的訓練。 每當我們在廚房裡忙碌時,實際上是在進行一場思維的馬拉松,工作記憶會在此過程中得到了無形的鍛煉。
Thumbnail
這近兩年來 食物霸佔了我生活中很大的思想區塊 到底為什麼吃 為什麼特別想吃某種食物 某種料理 某種味道 某種口感 諸如此類的問題 不斷地在我腦內飛蕩 流竄 吃回憶 已經很早就發現了 食物類的頻道 開箱新品 找新鮮 探詢老店 找記憶 說的是回憶中的美食清單 但
小時候大人總說...長大你就知道了 現在我長大了...我也總算知道這是什麼樣的思念味道。
Thumbnail
家裡擁有了大同電鍋後,我開始發想自己可以做些什麼料理? 就在某一天,從家裡翻出不知道放了多久的咖哩塊。於是,我決定來大展身手一下。 先說一下,我本人是個廚藝不怎麼樣的小女子,以防自己不小心毀了電器與食材,因此即使像咖哩飯這種比較簡單的料理,我還是願意上網先找做法來參考一下,比較保險。 我找
Thumbnail
每週我至少會下廚煎兩顆荷包蛋,和太太一人一顆。 多年前,開始下廚的第一道料理,就是煎荷包蛋,目前少數能重現小時候我媽在便當裡安排的必備菜色。 很多教學影片會提倡,煎好的荷包蛋,要有光滑蛋白、搭配半熟完整的蛋黃。但家常荷包蛋,不需要賣相,只需要知道自己想吃什麼口感。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有時候吃東西除了美味外,此外很大一部分,我是為了回憶人生途中的某些時光,像是偶爾我會買上一小包鹹酥雞或是一碗綠豆湯解解嘴饞,因為這兩個小點心老能讓我想起以前準備考大學的夜讀時刻,高三周間每天被班導留讀到晚上九點半,在回家的途中,偶然來接我的母親會買上一小包炸物或涼涼的綠豆湯這兩個點心當成宵夜鼓勵
Thumbnail
家裡自己開夥的回憶,獨一無二,就像懷念母親的料理一樣。不管你是不是開夥高手,端出令人驚艷的美食,都讓回憶永恆。
Thumbnail
在那不經意的童年清晨裡 桌上總會擺著潔白的飯糰與冷冷的玉子燒。 當時的我,對於它們微妙的鹹香和高湯的淡淡芳香,還無法完全領略。 午餐時,便當裡總是那固定的兩個飯糰與一份玉子燒 無論是戶外遠足或是運動會,這樣的組合從未改變。 當眼光落在同學多樣化的便當,其中有著三明治、炸雞、或是新鮮的水果時
Thumbnail
在疫情期間慢慢跟著母親取經,記錄下一道又一道簡單又好吃的家常菜。自己煮不但能省錢、增進夫妻感情,也是蠻有成就感的。我所嚮往的生活,有個自己的小菜園,在下班後忙碌的夜晚來臨之前,做幾道簡單又健康的料理,與家人談笑風生,是幸福也是種幸運。
Thumbnail
在繁忙日子裡,本文將探討烹飪不僅填飽肚子,更是記憶與思考的冥想之旅。 烹飪之道:舌尖上的記憶練習 在繁忙的日常中,烹飪是填滿肚子的必要工序,是一門藝術,一種冥想,甚至是一種記憶與思考的訓練。 每當我們在廚房裡忙碌時,實際上是在進行一場思維的馬拉松,工作記憶會在此過程中得到了無形的鍛煉。
Thumbnail
這近兩年來 食物霸佔了我生活中很大的思想區塊 到底為什麼吃 為什麼特別想吃某種食物 某種料理 某種味道 某種口感 諸如此類的問題 不斷地在我腦內飛蕩 流竄 吃回憶 已經很早就發現了 食物類的頻道 開箱新品 找新鮮 探詢老店 找記憶 說的是回憶中的美食清單 但
小時候大人總說...長大你就知道了 現在我長大了...我也總算知道這是什麼樣的思念味道。
Thumbnail
家裡擁有了大同電鍋後,我開始發想自己可以做些什麼料理? 就在某一天,從家裡翻出不知道放了多久的咖哩塊。於是,我決定來大展身手一下。 先說一下,我本人是個廚藝不怎麼樣的小女子,以防自己不小心毀了電器與食材,因此即使像咖哩飯這種比較簡單的料理,我還是願意上網先找做法來參考一下,比較保險。 我找
Thumbnail
每週我至少會下廚煎兩顆荷包蛋,和太太一人一顆。 多年前,開始下廚的第一道料理,就是煎荷包蛋,目前少數能重現小時候我媽在便當裡安排的必備菜色。 很多教學影片會提倡,煎好的荷包蛋,要有光滑蛋白、搭配半熟完整的蛋黃。但家常荷包蛋,不需要賣相,只需要知道自己想吃什麼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