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感謝閱讀過我文章的所有人
首先要感謝所有在讀過我的文章後,願意跟我討論的人,我文章最後總說,你的留言會讓我更新的更快,這是真的!這篇文章就是之前的文章的進一步說明,是之前的一篇文章「
台灣的雙語教育:該用EMI或CLIL」的延伸文。有興趣的人可以先去看看,但我都會稍微解釋,所以想看完這一篇再回去看也沒有問題,不一定要按照順序看。
台灣不適合EMI?
我說在EMI和CLIL當中,我會選擇CLIL。但EMI真的不適合台灣嗎?台灣的雙語教育走錯方向了嗎?我是否主張應該停止施行EMI?
答案是否定的!
這邊我想說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這世界上,沒有最適合的教學法,也沒有任何教學法可以適合所有情境,事實就是,在台灣已經有無數人在EMI的情境下,學好英文,那為什麼明明已經有無數成功案例的情況下,我又為什麼會說:台灣的雙語教育環境更適合CLIL呢?以下是我延伸出來的三個論點。
論點一:一人做不到,多點人來補!
在EMI和CLIL之間,我支持CLIL的原因,是因為EMI對教師有更高的要求,不只要具有專業領域的知識,還要熟悉EMI教法,並要使用許多不同的方式傳達知識與語言能力,要讓一個教師可以從傳統的教學法,轉變成為EMI的教學法,對教師來說,就是要教專業還要教語言,不管從哪個層面來說,都是個不小的挑戰!
而CLIL教學法,因為不要求全英文的授課,所以如果將專業知識與語言知識切分開來,讓原本應該由一位教師來完成的CLIL教學,轉變成由專業知識與語言知識分別由不同教師來負責的CLIL教學法,這是考量整體環境下後做的結論。
論點二:教師的接受程度
這邊要先說明的是,我不是說台灣的非英文科教師的英文能力不夠好,而是專業科目的教師們,他們的英文程度就算好到足以支持讓他們閱讀英文的內容材料,或者作為溝通使用,但是否好到可以使用EMI教學法,畢竟從來沒有受過相關的訓練,沒這麼熟悉EMI教學法,要他們實行EMI,不但要把知識層面的內容改成英文,對於用英文來傳達也是一個專業,如果沒有足夠的引導就上路,容易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
相對來說,英文科老師本來就受過各種英語教學法的訓練,幾乎每位英文老師也都有輔導要參加各種英文比賽的學生的經驗,比起讓非英文科教師執行EMI,讓英語教師們負責CLIL的語言部份,這算是他們本來就做過的事情,也是他們的專業!
論點三:產業界的需求
這一點,在上一篇文章中沒有提到的一點。但我在「
如果雙語政策是一個線上遊戲」這一篇文章中,卻對目前雙語政策的困境提出一個問題:到底產業界要的是什麼?
英文在台灣是個外語,雙語政策對於產業界的期待是:希望台灣的人才可以在既有的中文的基礎上,有足以用英文與國外企業做溝通的能力,也就是說除了要有專業知識上,還要可以把交涉的結果帶回台灣,擔任台灣與國外企業的橋樑,而這樣的能力,需要的應該不只是英文,而是需要有同時用中英文處理專業的能力,不管是只會英文或只懂中文,都不符合產業界的需求。
但EMI的要求是全英文,就算課本還是寫中文,但如果學生在學習這些專業知識的同時,都只有用英文,那學生有了接軌國際的英語力,會不會最後卻與台灣產業脫鉤?
EMI和CLIL的並存的可能性
如同前面提到的,沒有一種教學法可以適用所有的情境,就算是雙語教育,EMI和CLIL也並非二元對立的兩種教學法,或許也可以考慮EMI和CLIL的共同存在的可能性,在不同的情境下,發揮兩個雙語教育的特點,或許反而更適合?
舉例來說,如果在中學甚至小學階段,用CLIL讓學生可以打下專業的知識基礎的同時,累積用英語討論專業知識的能力,到了大學再採用EMI,對於學生來說,接受度可能會比較高,對於教師的負擔也應該會更小。
最後
這篇文章我就寫到這邊囉,感謝大家的閱讀。
我是Yawen,在前輩們有意無意的引導下走上主修語言測驗的路,我覺得議題是需要討論才會更明朗,所以藉著寫方格子的機會,和大家交流:
我更新得不快,但你的支持會加快我更新的速度,也可能會有更多類似這一篇的衍伸文章!
按下【愛心】讓我知道你喜歡我的文章。
按下【追蹤】或【贊助】,讓我知道你支持我繼續寫相關的文章。
歡迎【留言】或【來信】 ,告訴我你的想法,或者和我討論。
我的Mail:iamloyawen@gmail.com 我的Instagram:yawen.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