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8|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若退撫新基金仍由銓敘部管理 新進人員的老年生活將更沒有保障

銓敘部公告其規劃由112年7月1日起,新進公務人員及教職員的職業退休金(退撫基金)將採確定提撥制(簡稱DC)。

本人對於實施DC沒有意見,因為許多國家(如:澳洲)都利用DC為人民累積可觀的退休積蓄,但對於我國新進公務人員及教職員的職業退休金(以下簡稱「新基金」)由銓敘部管理,則大力反對,因為過去26年,銓敘部轄下的「退撫基金管理委員會」由於投資績效不彰,導致舊退撫基金面臨破產危機,讓現職及退休人員退休金大幅縮水,生活品質大幅下降。再加上,DC退休金若要有保障,基金的投資績效十分重要。

故本人認為,除非政府退出退撫基金管理,讓退撫基金完全由私營機構接管(如:私校退撫),新基金才有好的未來,參與新制的公教人員退休生活才會有保障。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為何新基金由銓敘部管理會前途會如此黯淡!

首先,銓敘部將新基金的平均報酬率假設為4%,單就這一點,就可以知道新基金未來的運作不樂觀。為何?因為平均4%的長期收益率實在太低。

我想,這時銓敘部應該又會說「高獲利、高風險」這種爛藉口來混淆視聽,所以,讓我們來看看國際間的DC模範生—澳洲其運作方式。

澳洲政府告訴其人民,DC退休金(超級年金)的最好選項為平衡型(Balanced)。為何?因為其雖然短期(5年內)波動率較高,但長期(超過20年)風險是低的,估計約每5年會出現一次負值。而在實際運作下,

其近5年的平均收益為20.43%(圖1),

從1985起到現在平均收益為9.67%(圖2)。

也就是說,澳洲平衡型的表現遠遠超過其預設值—6.5%(真實收益率4%+CPI預設值2.5%)(圖3)。

反觀我國銓敘部的退撫基金管理委員會,自民國85年起開始經營到104年,20年的投資績效只有2.76%(圖4),

自2016年軍公教退休金遭到惡改,投資績效被不斷拿出來檢視,近5年來的表現才算比較好一點,讓25年的收益率向4%邁進。

若比較從1996~2020年同期收益率,澳洲平衡型高達8.09%,退撫基金只有3.78%(圖5)。

這4.31%的收益率差距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如果你在1996年分別在澳洲平衡型和退撫基金放100元,到了2020年時,澳洲平衡型可以幫你賺約600元,退撫基金只能幫你賺約153元,這就是澳洲平衡型可以只提撥9%,而退撫基金卻計劃要提撥15%重要原因。

講到這裡,可能銓敘部又要說,他們「投資保守」、「高獲利、高風險」。

事實真的是如此嗎?讓我們來看看其投資表現。

在1996年~2020年,這25年期間,澳洲平衡型只有三年出現虧損,卻有14年投資績效高於10%(圖6),

退撫基金卻有5年出現虧損,只有5年高於10%(圖7)。

請問,若要講保守,退撫基金虧損這麼多年,投資保守嗎?若要講控制風險,退撫基金控制風險的能力非常差。更甭論其獲利能力了。

第二,銓敘部為了要讓退休所得看起來比較漂亮,將提撥率設定為15%。明明私校退撫設12%的提撥率,再輔以穩健型(4%)和積極型(8%)的投報率,就可以有相同的所得替代率,為何銓敘部要從新進人員的薪資中多扣3%的錢,卻設勉強可能達到的4%?這不就是讓新進人員在職時變相減薪,退休收入卻沒有像私校老師的保障嗎?

總之,如果新進公教人員的退休金讓像私校退撫這種優質的投資機構管理,不僅在職時可以繳得較少,退休時也可能可以領得較多,因為私校退撫是財團法人,其操盤手的利益與計劃參與者(如:私校老師)一致,

反觀銓敘部,從1996年~2020年的平均報酬率都未達4%,現在卻說可能可以達到4%,其操盤手也不需要為投資績效不彰負責,還要新進人員在職時繳更多,卻可能在退休時領更少。

所以,若新進公教人員的退休金仍由銓敘部管理,繳更多、領更少的悲劇出現的可能性將大大提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隨著人口壽命增加,退休金是否足以負擔老年生活成為重大的社會議題。許多先進國家在退休金管理以及充足性做了有效改革,反觀我國,雖口口聲聲拿國際數據比較,但始終無法跟隨國際腳步,讓政府退出退休金管理並讓管理透明化。因此,本專題將以探討國內外退休金政策為主軸,期許讓更多人重視自己的退休規劃。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