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都在忙什麼|觀點小品 Ep.96

什麼是「有效論點」?

這個段落寫在我去翻找資料以前,盲猜一下有什麼結果。

突然想到這個名詞,是因為覺得現在大眾在討論問題的時候,很嚴重文不對題,以前有高中生在抨擊國文科根本不值得學,文學寫作也毫無用處;我的態度是:學術要泛用到生活上,有的科學也只是僥倖得到風向支持

是可以覺得國文不重要,那你在日常生活中與人溝通的實質基點是什麼

我同意學科這種東西不是來講究實用性,但我們好像還是會把「生活用不到它」做為排斥的理由,那我們每天跟別人的說話用字又是什麼呢;當然這很 tricky,國文是幫不了溝通多少,可是國文之外很多人是碰也不碰的

重點不會抓、文長看不完、說話支離破碎、也不補強,那平常都在忙什麼。

簡單來說,就是少一點膨風


...


表達?

我不知道為什麼可以清楚的東西都被含糊帶過,弄到後來沒有一件事是解決的。

說認真的話,那就是都是別人的東西而已,要醒醒

在人際面是這樣:我的態度是允許它的存在,但不會想無限期濫用

舉個例子,追溯到很小的時候,覺得怎麼有這種人:搶你的朋友,然後還反過來煽動他遠離自己;這不管放在哪個年紀,無疑是很糟糕的行為,面對越來越多人際上發生的事,聽最多的是希望我態度能「睜眼閉眼」,也就過去了。

它太明顯不對,如果這種事發生在對方身上,你能夠不在乎的理由是什麼

有時候會猶豫,要不要在臉書寫些關於所見時事的討論,當然演算法的推播問題是覺得可以不用白忙,不過我想還是可以去分清楚:自己要表達的到底是只是被帶風向的抒發,還是真的敢於逆風分享見解。

比較起賭爛的是,這樣的噪音越來越多,每天在考驗我過篩的能力


先前有朋友分享到資訊與知識的差異

讀完原文我的理解是:它運用到生活的程度能有多深

那天在看很多人的文字,或口語表達之間會談到:我看過哪本書、哪支影片的內容很好,有一部分他是要表達「我有做過這件事」的訊息;那是一種感覺,如果我讀出來有這種口語的表達順序在先,後面大概率就不會看完

這很直覺:後面那些是支撐他真正想分享訊息的正當理由,重點只在前二句。

像看很多酸民說出來的話,都恰好反應他們當前生活缺乏的東西,缺什麼就會該什麼,而且大都有「我說出來的話就是有理,不然你就得解釋給我聽」的態度;我不知道為什麼他們可以不重視自己說出來的話,卻要別人仔細傾聽

自己說自己對,那有爽到就好了。


...


專題推廣

短文一週二集的話沒 ... 沒問題的吧

讀者可以如何 follow 到各種最新作品呢,記得先登入 Google,然後:

  • 點點「追蹤專題」,同系列作從此不漏接
  • 如果是「追蹤我」,還能涉獵到少見又容易登榜的心路歷程文章
  • 簡單的點「愛心」,表達對主題的喜歡或給我的鼓勵也很歡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