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每次來上課都會帶著數學習作跟作業簿,原因是,永遠有追不完的訂正,一樣的題目一錯再錯。訂正到一半,她就會表示她不想訂正了,她想要留回家再訂正。但大家都知道,回家根本不會訂正,原因是,她已經講過太多次一樣的話了...
這位女孩其實學習能力不差,但是做事情容易拖延,會選擇晚一點再面對,不願意為作業或訂正付出多一點時間,導致作業和訂正一再積欠,到最後,連學習的信心都拖延了。我發現,我不能只忙於顧好訂正作業,我該處理是她的拖延心態,於是我們在某堂正式上課前,展開了拖延的討論。
關於拖延惡習的討論,靈感來自於書籍〈最高自主學習法〉,裡面有篇章描述到,拖延的惡性循環是怎麼出現的,書中也提到,為了有效克服這個拖延的衝動,最好的方法是了解這些循環,瞭解後,才有機會擊退這些念頭。
本來,學習這件事情,就一定會充滿挑戰跟不舒服的。我們必須克服我們身為人的「慣性」,才有機會切斷拖延這個負循環。
書中提到,拖延其實有分成幾個環節:
當我們開始該做沒那麼喜歡的正事的時候,腦袋中會浮現一些自訂的規則,而這些規則對我們其實是沒有幫助的。這些預設的規則,常見的有:人生苦短啊!我為什麼要活得這麼辛苦!人生就是要開心啊!
當這個預設出現之後,我們就會開始幻想,我們做了很多犧牲自我的事情,而這些幻想,其實是在阻止我們做出更正確的事情。
我們也會開始幻想,做這些正事有多麼不舒服,讓自己的不做事,顯得更正當一點。
例如:現在那麼熱,我還得要讀書,這樣很沒有效率,還不如等涼一點再讀。
當我們發現自己在拖延,其實心裡也會覺得緊張跟焦慮,這時候,我們會想要趕快幫自己找一些原因跟藉口,好讓心裡不要這麼愧疚。例如:我不是不想看書啦!只是現在時機點真的不適合,這時候其他人也沒辦法看書的。
我們通常也會說一些話,去接受自己的拖延:我只是今天有點不舒服,明天一定會努力。我不是不做,只是晚一點再做。
這個環節跟上一環節很相像,只是上一個環節是找藉口,這個環境更進化了,直接起身!做其他事情...想想我們自己,是不是常常要讀書前,就會開始整理書桌,鉛筆盒跟書櫃,整理了半天,就是沒讀書。
而這個環節,其實就是試著在告訴自己:我不是沒有做事情哦!我還是有做事情的。
我將這幾個環節列出來跟學生討論,學生聽得頻點頭,認為作者太厲害了!怎麼這麼懂他們的小劇場。我也一再學生們強調,看懂自己是哪個環節在做祟之後,就要想辦法正面迎擊,一一擊破!這樣我們的討論,才有意義。我問女孩,妳最常被卡在哪個環節?女孩想了一會兒,回答:全部。說完,她自己還笑了。
於是,我跟三位學生,一起針對這些環節,想出屬於我們的對策-擊敗拖延大魔王!
念頭轉彎很重要-不要讓自己一直都那麼輕鬆,才會進步。也有小孩說,可以計時,讓自己休息五分鐘後再讀,不然會一直覺得自己很可憐。
選擇藉口及逃避是先甘後苦,直接做事情就是先苦後甘。小孩們舉了一個很有趣的例子,他們說,如果晚餐媽媽只煮兩道菜:苦瓜跟甜點,那他們一定要先把苦瓜吃完,再慢慢吃甜點。如果先吃甜點,那苦瓜吃起來,鐵定更苦。很棒的例子!
設計出專屬於這三位小孩的打敗拖延計畫,對他們來說是份很不一樣的提醒,不是別人給方法或不斷提醒,而是他們理解之後,想出的對策。而拖延的環節,也幫了自己不少,當我出現拖延的念頭時,我就知道,該斬妖除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