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斷慣性 EP1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對於「薩提爾」的冰山理論很感興趣,其中提到了大腦如何被「慣性」影響,

人在碰到困境或是刺激時,大腦會自動啟動保護機制(生存模式),尋找一種安全感,

而這種形式的安全感,很多都是來自於自身的「慣性」。

舉例來說:

當別人說你不好否定你時,下意識會想急著反駁,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過失;

當別人跟你有衝突吵架時,下意識會有討好的姿態,不願意面對衝突的狀況;

當別人忽然稱讚表揚你時,下意識會反射謙虛的態度,不願意承認別人對你的評價。

人在任何處境中,都有選擇自己態度的自由

所以,當你碰到外在的刺激時,嘗試著先「戒斷慣性」,一種隨之而來的大腦反應,

然後,利用深呼吸來執行「戒斷」慣性的反應,先暫停、留白、把思緒撥離.....

內心穩定了,才能接納當下的自己,更能有餘力的回應外在發生的人、事、物。

彷彿是《金庸》筆下的主角,能練就九陽真經的心境: 「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岡,他橫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分享一個自己的故事:

最近跟老婆聊天,她說:「你為什麼工作上面,總是表現出很猶豫、裹足不前的樣子」

當下馬上心頭一震,感覺大腦馬上就啟動了保護機制,心裡衝出一句想回應的話:

「你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我很不積極嗎? 還是我讓你覺得我沒有放心思在工作上呢」?

後來,我馬上驚覺慣性主導了我的反應,我刻意停了一下,深呼吸吞了口水後回應她:

「老婆,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 最近發生什麼事了嗎? 你這樣子說,我有一點不明白?」


首先,穩定自己的情緒,接受別人對你的觀點(刺激),同理她的感受及問題,先不急著回應,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問題來回答問題,因為她問題背後的情緒,才是我需要關心及回映,照顧自己也關照他人,不否定自己同時也理解他人,如此才能進入更一致性的溝通喔。

avatar-img
2會員
3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天寧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之前曾經問過自己,你允許自己失敗嗎? 這句話,我第一次聽到的時候,還沒辦法完全體會是什麼意思??? 更不要說完全的理解! 直到最近發生了一件事之後,心情有很深的變化,我就想刻意、嘗試覺察心中是否有惡? 觀察自己的內、外在的情緒變化,那個心中出現的惡,你願意貼進有負面情緒的你嗎? 近期手上
我開始明白《察覺》自己真的很重要,如果能早一點有察覺.....但千金就是難買早知道! 我更能認清,原來一切的一切,都只是自我催眠高估了自己,為了合理化所有的挫折,把自己困在一個編織綿密的安全網中,這個泡泡一點都不堅固,不用戳就會破,根本就是一種自卑產生的自信。
你可能會好奇,為什麼我會說,《覺察》為何要先學會自言自語? 根據腦神經科學的研究,人類在碰到無法處理的情緒時,或是害怕憤怒時, 通常會不自覺的逃避、本能性的防禦、抵抗,有時候會做出自己事後會後悔的決定, 當你啟動了《覺察》後,訓練你的大腦冷靜下來,開始自言自語的喊著自己的名字
千萬不要被這個標題給騙了,這可不是什麼談情說愛的話題, 更不是你想像中,小情小愛的那種長篇大論!! 我想問的是, 你心中有愛嗎? 被愛存款多嗎? 你的愛足夠到可以再去愛別人嗎? 難道會有人不知道怎麼愛人嗎? 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其實你心中根本就沒有能力愛,因為你心中缺愛。
在你毫無意識、沒有察覺的前提下,你只是沒有靈魂、行屍走肉的過生活罷了!!
你討厭別人的地方,或許是自己最自卑的點;你看不順眼的地方,才是內心缺少的
之前曾經問過自己,你允許自己失敗嗎? 這句話,我第一次聽到的時候,還沒辦法完全體會是什麼意思??? 更不要說完全的理解! 直到最近發生了一件事之後,心情有很深的變化,我就想刻意、嘗試覺察心中是否有惡? 觀察自己的內、外在的情緒變化,那個心中出現的惡,你願意貼進有負面情緒的你嗎? 近期手上
我開始明白《察覺》自己真的很重要,如果能早一點有察覺.....但千金就是難買早知道! 我更能認清,原來一切的一切,都只是自我催眠高估了自己,為了合理化所有的挫折,把自己困在一個編織綿密的安全網中,這個泡泡一點都不堅固,不用戳就會破,根本就是一種自卑產生的自信。
你可能會好奇,為什麼我會說,《覺察》為何要先學會自言自語? 根據腦神經科學的研究,人類在碰到無法處理的情緒時,或是害怕憤怒時, 通常會不自覺的逃避、本能性的防禦、抵抗,有時候會做出自己事後會後悔的決定, 當你啟動了《覺察》後,訓練你的大腦冷靜下來,開始自言自語的喊著自己的名字
千萬不要被這個標題給騙了,這可不是什麼談情說愛的話題, 更不是你想像中,小情小愛的那種長篇大論!! 我想問的是, 你心中有愛嗎? 被愛存款多嗎? 你的愛足夠到可以再去愛別人嗎? 難道會有人不知道怎麼愛人嗎? 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其實你心中根本就沒有能力愛,因為你心中缺愛。
在你毫無意識、沒有察覺的前提下,你只是沒有靈魂、行屍走肉的過生活罷了!!
你討厭別人的地方,或許是自己最自卑的點;你看不順眼的地方,才是內心缺少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今天在諮詢的時候,提到最近的生活習慣上,有可以調整的部分。 特別是在飲食上,最近都在暴飲暴食。 老師就建議我,可以多注重飲食的攝取,比如可以多攝取一些青菜、澱粉攝取改為地瓜南瓜等等。 諮詢的氣氛也非常融洽,我也覺得老師講的非常道理 這時,非常奇怪,明明都在講非常正常的,而且客觀來看對我是好
Thumbnail
痛苦的來源,經常來自大腦的自我設限。保持開放的態度,可以跳脫固執的信念。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這本書探討了人們為何在看似即使在有明顯好處的情況下,仍抗拒改變,並歸納總結出人們常陷入直覺思考錯誤的2種吸引力(推進型與避險型)和4種心理摩擦力(慣性、惰性、情感阻力,和反彈),以及如何應對和克服它們。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感覺到,有時你的行為似乎超出了你的控制?或是在某些情況下,你的直覺告訴你該做出的選擇,而你無法解釋為什麼? 那是因為有一個強大的力量悄然影響著我們的每一個決定、每一個行為,它就是「潛意識」。了解意識與潛意識的區別與運作方式,能讓我們看清自己的內心
Thumbnail
學習薩提爾冰山理論並不是為了消除情緒,而是與情緒共存,瞭解並接納它們。否認情緒只會讓情緒更強烈。舉例來說,當感到緊張時,不要告訴自己「不要緊張」,而是接受自己的情緒,說出來並感謝自己能夠面對。雖然還是會感到緊張,但內心會更平靜。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限制的產生,來自於一些情緒信念或感覺。透過觀察、認識和願意釋放某些東西,能夠使限制流動;學會愛自己的情緒,觀察限制產生的原因。內在的信任對於接受情緒及接納自己是相當重要的。
在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中,我們常常面臨自我懷疑與恐懼的挑戰,這是因為我們的心靈與身體習慣於已知與安全的環境,而任何新的挑戰都會引發防衛機制。然而,我們的內在具有無限的潛力和智慧,能夠引導我們克服這些障礙。 當面對新事物時,懷疑和恐懼的出現,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和心靈正在試圖維持現狀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今天在諮詢的時候,提到最近的生活習慣上,有可以調整的部分。 特別是在飲食上,最近都在暴飲暴食。 老師就建議我,可以多注重飲食的攝取,比如可以多攝取一些青菜、澱粉攝取改為地瓜南瓜等等。 諮詢的氣氛也非常融洽,我也覺得老師講的非常道理 這時,非常奇怪,明明都在講非常正常的,而且客觀來看對我是好
Thumbnail
痛苦的來源,經常來自大腦的自我設限。保持開放的態度,可以跳脫固執的信念。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這本書探討了人們為何在看似即使在有明顯好處的情況下,仍抗拒改變,並歸納總結出人們常陷入直覺思考錯誤的2種吸引力(推進型與避險型)和4種心理摩擦力(慣性、惰性、情感阻力,和反彈),以及如何應對和克服它們。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感覺到,有時你的行為似乎超出了你的控制?或是在某些情況下,你的直覺告訴你該做出的選擇,而你無法解釋為什麼? 那是因為有一個強大的力量悄然影響著我們的每一個決定、每一個行為,它就是「潛意識」。了解意識與潛意識的區別與運作方式,能讓我們看清自己的內心
Thumbnail
學習薩提爾冰山理論並不是為了消除情緒,而是與情緒共存,瞭解並接納它們。否認情緒只會讓情緒更強烈。舉例來說,當感到緊張時,不要告訴自己「不要緊張」,而是接受自己的情緒,說出來並感謝自己能夠面對。雖然還是會感到緊張,但內心會更平靜。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限制的產生,來自於一些情緒信念或感覺。透過觀察、認識和願意釋放某些東西,能夠使限制流動;學會愛自己的情緒,觀察限制產生的原因。內在的信任對於接受情緒及接納自己是相當重要的。
在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中,我們常常面臨自我懷疑與恐懼的挑戰,這是因為我們的心靈與身體習慣於已知與安全的環境,而任何新的挑戰都會引發防衛機制。然而,我們的內在具有無限的潛力和智慧,能夠引導我們克服這些障礙。 當面對新事物時,懷疑和恐懼的出現,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和心靈正在試圖維持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