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到7歲,孩子秒聽話--日本最強幼兒園老師的神奇溝通術》,作者T老師,超過14年的幼兒園老師經驗,2013年開始經營YT,已超過40萬訂閱,長期在社群媒體分享育兒樂趣以及與孩子相處的方法等。以下是筆者認為比較有理的書摘節錄:
1.在門口貼剪票口的圖,比賽誰先用(自製的)通行卡通關!(但我覺得小孩有可能會太著急要贏而事情沒做完整,或漏東漏西。)
2.在放鞋的地方貼上停車貼紙,孩子就不會亂丟囉。(或是貼圓圓貼紙就行)
3.讓孩子幫媽媽挑選衣服,再幫自己挑選衣服,建立節奏。(幫媽挑衣服可以做為誘因,但前提是媽自己不太挑而且時間不趕)
4.用實況轉播的方式(媽媽現在要放某東西…),提醒孩子跟著做。(這個同步動作可以學習)
1.講出已收好的數量,詢問孩子收幾個了,鼓勵孩子。
2.一項一項的收,而不是一口氣全收,可以用接力的方式更有趣。(這個我覺得有趣可以試試)
3.用「要留下哪些玩具」,而非「收哪些起來」,就會一目瞭然。(這個我有實行,很有效)
4.把「希望孩子做的事」和「理由」分開,不必告知「會遲到」之類的理由,而是告訴他「現在要做什麼事」。(確實用理由來催沒什麼效果,他不在乎)
1.改變上菜順序,先上蔬菜,爸媽說「請用沙拉」。
2.知道食材烹調前的樣子,增加嘗試意願。(這個平日就要學習囉)
3.打造「試吃專區」,爸媽當店員,不知不覺把飯吃光。(爸媽有點累但應該有效,小孩喜歡角色扮演)
1.給予「只要早起就會有好事」的期望,孩子就會樂意起床。(這個最近實驗,真的有效)
1.把目標變成遊戲,例如洗手一次可以得到一張100元(假的),或是用玩遊戲來習慣牙刷。
2.保持安靜很困難,那就說「我們來當大象吧(大聲說)」或「我們現在是螞蟻(小聲說)」,會更具象化。
3.孩子很開心容易一直跑,在家裡時就要教他「停」的概念,以免到馬路上會亂跑。
4.發現孩子說謊,只是說「是這樣嗎?」而不是直接拆穿,讓他自行察覺「大人已知他說謊」,從而不再說謊,而不是畏懼被罵而不說謊。
1.使用「電話遊戲」,假裝在打電話給孩子,可以誘使孩子多開口。
2.陪媽媽做菜,一次使用五感。
3.孩子五歲後,才會主動開口找朋友玩,在那之前一個人玩都是正常的。
4.發生衝突時,先聽聽雙方的說法,不要急著斷定加害者被害者。
5.不要斥責孩子不打招呼,跟孩子說「我們用老師聽不見的聲音說早好嗎?」再鼓勵孩子。
6.說「媽媽有話跟你說」孩子會更專心聽。
7.與其說「看,車子來了」,不如用聽覺讓孩子學會注意:「你有沒有聽到車子的聲音」
8.了解「重複敘述也是一種充份溝通」。
9.孩子在外有不安或傷心事,只要在家感到被愛,在外就會努力。
10.不是制止孩子,而是找出原因,協助孩子化解好奇心。
11.孩子吵陪玩,就抱抱他。
12.觸摸孩子前必定先告知他,例如幫他擦鼻涕。
13.哭泣是因為無法清楚表達,我們要幫孩子說出來。
【心得】
有些討厭小孩的人會說:「不喜歡不成熟的個體」。是沒錯,誰不喜歡跟成熟的人相處?大家都喜歡跟個性穩定、不會亂發脾氣、能用言語溝通、充滿正能量的對象在一起,最好是這個人比自己成熟穩定。但那個「成熟的人」為什麼就有責任要忍受比較不成熟的我們?就因為他成熟,所以會忍受嗎?
我認為,是先忍受了那些「不成熟的個體」,自己才會成為成熟的人。對象是同事朋友也好,家人也好、小孩也好,都會有一些或許多待改進的地方。能夠忍受這些人,或是培養這些人,或是陪伴這些人,本身就有了不起的地方。
本書幫助我們這些不夠成熟的父母,能夠理解陪伴小孩,自己也會在過程中,逐漸變得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