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療遇|包住的一團焦慮;中道不落兩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4-34

2024-34



抒發大大小小的焦慮


今天的直覺畫像花苞啊,一開始用了各種綠色…感覺是需要一些撫慰😂。


我這個焦慮人,上午經歷UBER沒接到長輩的突發事件、中午嘗新走入一家氣味怪怪的餐廳、下午去郵局處理遲交款項(嗚嗚好麻煩,我知道錯了)、然後再嘗新點了一杯好喝但貴的咖啡(我對於限時實在有點無法)…


所以畫的時候持續感受到自己的焦慮…還想到這幾天台糖豬肉疑雲…雖然感到擔憂,但想到政府人員需要負責調查清楚,他們才是真正辛苦的人,所以有比較轉念一些…


回到自己的工作、學業、生活,都有焦慮之處…光是天氣變冷,就可以讓我活力下滑…總覺得真沒用啊,這樣怎麼辦呢…看到別人去玩有點羨慕,我只希望可以平安過年就阿彌陀佛🙏…


理性上,寒假已經所剩不多,既然之前家庭衝突緩解了,應該急起直追,趕上課業進度。情感上,我只想耍廢廢廢…覺得好累…頭腦空白。


我最清醒時,好像只有在工作的時候🤣(好吧,#至少工作時是清醒的Orz)。


/


內外兩個世界的平衡


我必須說啦,有接觸佛法真的滿好的,至少當別人引用佛法來解釋自己的議題時,我可以適度辨別並回應。


佛法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


當人不愉快的時候,特別容易覺得生命虛無、無意義…這時就算你引用 #存在主義,想跟他談「你可以用自由意志創造你的意義」,但他只要引用一句佛法的「有受皆苦」,你突然就不知如何回應?🫠


每個人都有不容易的時候,你不可能去否定他主觀的受苦與虛無感。(我目前遇過兩個人跟我討論這個議題)


但如果你能跟上他的信仰脈絡,就可以引用心經回覆他:「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中道不落兩邊,無常與常是並存的,始終都有「#涅盤寂靜」的存在;我將之理解成 #自性/神性。


這是佛法信仰去「昇華」的方式;如果相信這個信仰,就不能只取一部分,卻忽視更重要的本質。


我後來繼續引用鐘穎心理師對榮格取向的見解,個體化歷程包含面對內、外兩個世界,也就是外在要能面對基本人生任務(工作與親密關係等),內在要能面對靈性任務(整合陰影、回到內在平靜等)。


正念練習就是幫助我們靜心、回到此時此刻,然後比較能整合理性與感性去面對這些任務,調整優先順位與平衡。


我喜歡自己舉的例子: #內外兩個世界就如奶與茶,應該分開來改善,這樣整合成奶茶才會完整。而不是全都混淆在一起,內在焦慮時就抱怨外界,外界混亂時又影響內在…那就手忙腳亂,不知從何改善。也不能只偏重一邊,偏重內在就太過避世,偏重外在就缺乏寧靜。


總之,說比做容易,但至少有一個參考架構,可以在走歪時提醒自己。


我們的存在如此微小…但依然是領受了無數人事物的協助,才能存活;從靈性面來看,也是有更大的存在默默守護指引我們…。


當我們願意嘗試照顧好自己,就已經開始散發正向的頻率,這樣就夠好了。記得選擇愛,選擇平靜,選擇感謝與祝福。


以上,祝福大家~歡迎幫我按讚、留言、轉貼,感謝支持!

.

.

#活動預告

【自我與家庭的蹺蹺板】(2/14線上畫聚,公益30回)

https://reurl.cc/VNYGbR


【原子習慣X新年願景藍圖】(2/17線上公益畫聚)


2024/2/7週三


––


🏳️‍🌈夜希的談心空間🏳️‍🌈

~涵容陰影,常懷希望~


|藝術療遇|牌卡諮詢|催眠陪伴|

|雙性戀真人書|

https://linktr.ee/live_enlight


藝術連結內在與外在世界,協助遇見自己,啟動自我療癒。夜希從2013年開始接觸表達藝術,2021年完成直觀式歷程繪畫專訓,開始分享創作札記。創作沒有真正完成的一刻;它會跟著生命旅程而發展,融入日常生活的靈感與煩惱,直到最後時刻我們才會知道:到此一遊,留下什麼,帶走什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生唯一能夠掌握的只有自己,而不是別人。於是願意去練習一種更大的接納。
如果你不讓內在的陰影出現,他們就只會在你的皮下、在你的心魂中爬來爬去…讓你不得安寧。
你獲得的永遠大於你所付出的;因為唯有這種人與人的溫暖,是無法只靠自己創造的。
你的恐懼大多不是真實的⋯當你願意動起來,資源也隨之運轉~
比起要求他人改變(認為他人應該負責),不如把事件和局勢看成「集體潛意識的進化歷程」。
人生唯一能夠掌握的只有自己,而不是別人。於是願意去練習一種更大的接納。
如果你不讓內在的陰影出現,他們就只會在你的皮下、在你的心魂中爬來爬去…讓你不得安寧。
你獲得的永遠大於你所付出的;因為唯有這種人與人的溫暖,是無法只靠自己創造的。
你的恐懼大多不是真實的⋯當你願意動起來,資源也隨之運轉~
比起要求他人改變(認為他人應該負責),不如把事件和局勢看成「集體潛意識的進化歷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如果無法說服自己相信希望,就不要用力勉強吧。此刻就是覺得疲累茫然悲傷,那就陪伴自己好好悲傷吧,這也是一種愛;這就是愛了。
Thumbnail
學習知識是一回事,用生命把知識消化與內化,那又是另一回事。一切往外的努力,都必須同時向內——穩定的身心能量是一切的基礎。
Thumbnail
也許人永遠沒有真正準備好的時候…但是至少, 我想要盡我所能去努力,這也是為了我自己。
Thumbnail
「 允許自己不知道」,其實也不錯…承認並接受自己的渺小。哪怕是像螞蟻般渺小的存在,也都是盡力在活著…既渺小,又偉大。
Thumbnail
依照直覺選一張牌卡吧! 請你專注呼吸,思緒放空,去直接感覺,你的選擇。 塔羅師表示她鎖定了「選這張牌的人」而特別製出這三個選項。 因此,點進這篇文章的你,希望能在牌卡中選取你需要的訊息。
Thumbnail
結束課程後,回顧了一下這兩批的學生特質與教學內容。 突然發現我都會依學生的調性不同,以及班級氛圍的狀態,而有所調整。 而我也還在學習,所以想記錄下來。
Thumbnail
圖說:台灣文化創意交流協會理事長張羿文(右)看中了陳玟蓉(左)的天賦和潛力,並親自策劃了她的首次個展。 【李婉如/ 報導】藝術家陳玟蓉即將於8月26日至9月3日,在波翼藝術中心(位於台北市建國北路二段3巷37號B1)舉辦名為《遇見・一見》的藝術療癒個展。此次個展將呈現她對中華文化古典水墨畫的獨特融
Thumbnail
老師笑了並回應:「不要急著把自己框架進去一個角色或是工作,你怎麼定義教育呢?也許你會當上某間公司的主管管理下屬,那也是一種教育,也許你會成為母親教導孩子,這也是一種教育啊,不是嗎?」這段話給了我很大的反思。所以這幅自由創作,沒辦法立刻告訴我適合哪一種工作,但可以帶領我思考我想要工作的元素會是什麼。
Thumbnail
你/妳喜歡看書嗎?又或者說要喜歡看書才能夠好好閱讀嗎?其實如果你/妳是要找一種放鬆&調整心理狀態的方式,那麼不妨可以從閱讀這件事下手看看,畢竟沒有試過怎麼會知道呢? 在這本書裡會分享關於書目療法的相關應用,以及分享有哪些選書的方式?不論是喜歡看書或是想嘗試閱讀方式的你/妳,都歡迎參考看看囉。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如果無法說服自己相信希望,就不要用力勉強吧。此刻就是覺得疲累茫然悲傷,那就陪伴自己好好悲傷吧,這也是一種愛;這就是愛了。
Thumbnail
學習知識是一回事,用生命把知識消化與內化,那又是另一回事。一切往外的努力,都必須同時向內——穩定的身心能量是一切的基礎。
Thumbnail
也許人永遠沒有真正準備好的時候…但是至少, 我想要盡我所能去努力,這也是為了我自己。
Thumbnail
「 允許自己不知道」,其實也不錯…承認並接受自己的渺小。哪怕是像螞蟻般渺小的存在,也都是盡力在活著…既渺小,又偉大。
Thumbnail
依照直覺選一張牌卡吧! 請你專注呼吸,思緒放空,去直接感覺,你的選擇。 塔羅師表示她鎖定了「選這張牌的人」而特別製出這三個選項。 因此,點進這篇文章的你,希望能在牌卡中選取你需要的訊息。
Thumbnail
結束課程後,回顧了一下這兩批的學生特質與教學內容。 突然發現我都會依學生的調性不同,以及班級氛圍的狀態,而有所調整。 而我也還在學習,所以想記錄下來。
Thumbnail
圖說:台灣文化創意交流協會理事長張羿文(右)看中了陳玟蓉(左)的天賦和潛力,並親自策劃了她的首次個展。 【李婉如/ 報導】藝術家陳玟蓉即將於8月26日至9月3日,在波翼藝術中心(位於台北市建國北路二段3巷37號B1)舉辦名為《遇見・一見》的藝術療癒個展。此次個展將呈現她對中華文化古典水墨畫的獨特融
Thumbnail
老師笑了並回應:「不要急著把自己框架進去一個角色或是工作,你怎麼定義教育呢?也許你會當上某間公司的主管管理下屬,那也是一種教育,也許你會成為母親教導孩子,這也是一種教育啊,不是嗎?」這段話給了我很大的反思。所以這幅自由創作,沒辦法立刻告訴我適合哪一種工作,但可以帶領我思考我想要工作的元素會是什麼。
Thumbnail
你/妳喜歡看書嗎?又或者說要喜歡看書才能夠好好閱讀嗎?其實如果你/妳是要找一種放鬆&調整心理狀態的方式,那麼不妨可以從閱讀這件事下手看看,畢竟沒有試過怎麼會知道呢? 在這本書裡會分享關於書目療法的相關應用,以及分享有哪些選書的方式?不論是喜歡看書或是想嘗試閱讀方式的你/妳,都歡迎參考看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