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老化,你需要大重量訓練》讀書心得分享-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源起

某次回家過節的時候,我赫然發現了以前體態雄壯,背影如山般雄偉的爸爸,竟不知何時已經兩鬢如霜,這個原本力拔山兮氣蓋世,如項羽一般拿著拖鞋能追著我從前庭打到後院的男人,已經變成了提一桶礦泉水從門口走到客廳都有些吃力的年邁老者,不禁讓我想起自己小時候,多少是有點不太懂事讓父母操心了,另外一個泛起的念頭則是:有甚麼方法能讓父母他們變得更健康呢?

幾天後,我偶然跟一位朋友聊起這件事,那位朋友的回覆還挺令我印象深刻的,他說:"我倒是不像你那麼有孝心,不過我自己是覺得啦,萬一我家的老頭子倒了也真的是很麻煩,畢竟我還要拚事業,可沒有那麼多時間和金錢回去照顧他。"

這段談話不知為何讓我想到了曾經聽過的一句名言:"道德的極致考量和利益的極致考量,最終都是殊途同歸的。"

我們關心長輩的身體健康,除了是依循傳統的儒家孝道之外,也是讓我們這一代時常在外拚搏的年輕人能夠專心衝自己的事業,免於陷入長照困境之中,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抗老化都是很值得分享、探討的議題。

於是我購買了何立安老師的《抗老化,你需要大重量訓練》這本書來看,希望把其中的一些觀念跟大家進行分享。

raw-image

註1:本書封面,引用自博客來官網。

二、老化

老化,在本書中的定義,是指人體的組織和功能產生衰退的過程,組織指的是肌肉、骨質,功能則是神經系統。這三者都是會隨著時間慢慢衰退,這本是一件自然會發生的事情,但近幾年人類的老化卻發生了相當明顯的加快趨勢。

一來,醫療科技與文明的進步,使現代人的平均壽命獲得了大幅的成長,當然也就延長了衰老的時間。

人體自然生長大約到25歲以後就會停止,之後就開始老化,30歲以後,老化的速度更快。

以前的人大約活到40、50歲時,因各種原因如疾病、天災人禍而結束生命,無法經歷後續老化所帶來的問題,但現代人平均壽命都超過7、80歲了,這樣算來就是一段長達4、50年的衰退過程,老到自己穿不了褲子、沒辦法自己上廁所都是可以預見的情況。

二來,現代科技的進步也造成了現代人的活動量大幅降低。

大多數人平日都是一整天坐在電腦前工作7、8個小時以上,好不容易熬到假日了,可能也不想出門,畢竟宅在家中滑手機就能獲得一整天的娛樂,似乎也沒什麼出門的必要,肚子餓了就叫外送,有缺什麼東西也可以網購,幾乎足不出戶就能滿足生活所需。

這種生活方式,導致了現代人的身體衰退,比過去任何時代都更加明顯。

三、大重量訓練

好,那麼抗老化與大重量訓練又有什麼關係呢?

答案在於"適應力"。

也即是人體為了應對外在環境的挑戰,會透過新陳代謝和激素變化,來改變身體的組成,讓自己能夠在嚴酷的環境中生存下來。

經由科學的研究,已經發現了人體的肌肉、骨質、神經系統會對壓力產生向上適應,換句話說,只有經過充分的重量訓練後,再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和恢復,人體才會變得比之前更強壯,而這個現象,是不論男女老少任何人都可以發生的。

然而,關鍵在於訓練時所用的重量必須足夠,否則無法讓人體感受到需要改變,也就沒辦法啟動向上適應的機制,這就是為什麼抗老化必須要做大重量訓練的原因。

那麼,什麼是大重量訓練呢?這個大重量是要多大?

"大重量"這三個字聽起來好像很危險,一般人總是會不禁想到舉重比賽裡面那些動輒舉起2、300公斤的選手,就會對大重量訓練望而卻步。

事實上,這個所謂的"大重量"是因人而異的,打個比方,假如我今天只能做60公斤的槓鈴深蹲一下,之後就必須休息,無法連續做第二下的深蹲,此時就代表我槓鈴深蹲的1RM(Repetition Maximum,最大重複次數)就是60公斤,背負比60公斤大的重量我就無法完成一下的深蹲。

raw-image

註2:RM量表,引用自ACE美國運動委員會。

但是將這個重量打8折,例如50公斤我就可以蹲6下,此時我的6RM就是50公斤,40公斤我就可以蹲12下,此時我的12RM就是40公斤。

以自己能夠負荷的最大重量,也就是1RM的重量為基準降低重量(實務上多會採用6RM上下的重量),這樣使人在安全、不容易受傷的情況下,又能對身體造成足夠強度刺激的重量訓練模式,即可稱為大重量訓練。

那麼問題又來了,抗老化一定要做大重量訓練嗎?我就喜歡去公園散步、去游泳池游泳,去騎腳踏車不行嗎?

相信這個問題也是很多長輩會有的疑問,就讓我們留到下一篇來好好討論吧,期待與各位在下一篇文章:《抗老化,你需要大重量訓練》讀書心得分享-2中相見。


avatar-img
10會員
3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Tedd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把今晚想像成一個電玩遊戲。這不是真的,每一次接近目標,都要想著你是在玩遊戲。 -謎男 這是謎男為尼爾上的第一堂課中,我覺得很有趣的一段話,他非常直觀的帶出了為什麼大家將把妹這個行為被稱為Game
在命運之主宰(?)的安排下我準備和Tony合作在本週六(4/29)晚上九點開啟一場的直播,主要是討論近期男女兩性所發生的一些時事以及我們兩人的各種看法,但主要應該還是兩個男人在邊喝酒邊講各種幹話,哈哈!
《The Game把妹達人》是由紐約時報作家尼爾·史特勞斯aka一代把妹宗師型男(Style)所著,於2005所出版的一本有關他在把妹界各種闖蕩以及分享把妹相關知識的書籍,鑑於這本書對於Game(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把妹相關技術)的介紹以及教育性非常充足,接下來我們將會有一系列的文章對本書進行介紹
講到上勾拳,大家一定都會想到拳王泰森,或是第一神拳的主角幕之內一步,在近身戰中,下潛閃過對手的出拳,然後起身一計勢大力沈的上勾拳擊中下巴,華麗結束比賽,是泰森給大家的一貫印象。 不過上勾拳雖然威力強大,但在的使用上也有諸多的風險要注意,在比賽中使用的話算是比較高風險、高報酬的選擇。
你有過受傷的經驗嗎?前一陣子我因為打球扭傷了右腳踝,又因為搬東西不慎拉傷了左斜方肌,頓時如同廢了一隻右腳和左手,在健身訓練的安排上變得異常尷尬,於是我就開始思考受傷後還繼續健身的可行性,本篇文章就是基於這段時間的思考與研究所產生的心得分享。
我們在前面的文章介紹過了很多健身相關的動作,其中我最喜歡的動作就是自由重量訓練中最經典的健力三項:深蹲、硬舉、臥推,如果說機械式訓練代表的是健身訓練中秩序、安定的力量,自由重量就代表著混亂、冒險的力量,今天就來詳細介紹一下健力三項的動作要領和常犯的一些錯誤。
把今晚想像成一個電玩遊戲。這不是真的,每一次接近目標,都要想著你是在玩遊戲。 -謎男 這是謎男為尼爾上的第一堂課中,我覺得很有趣的一段話,他非常直觀的帶出了為什麼大家將把妹這個行為被稱為Game
在命運之主宰(?)的安排下我準備和Tony合作在本週六(4/29)晚上九點開啟一場的直播,主要是討論近期男女兩性所發生的一些時事以及我們兩人的各種看法,但主要應該還是兩個男人在邊喝酒邊講各種幹話,哈哈!
《The Game把妹達人》是由紐約時報作家尼爾·史特勞斯aka一代把妹宗師型男(Style)所著,於2005所出版的一本有關他在把妹界各種闖蕩以及分享把妹相關知識的書籍,鑑於這本書對於Game(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把妹相關技術)的介紹以及教育性非常充足,接下來我們將會有一系列的文章對本書進行介紹
講到上勾拳,大家一定都會想到拳王泰森,或是第一神拳的主角幕之內一步,在近身戰中,下潛閃過對手的出拳,然後起身一計勢大力沈的上勾拳擊中下巴,華麗結束比賽,是泰森給大家的一貫印象。 不過上勾拳雖然威力強大,但在的使用上也有諸多的風險要注意,在比賽中使用的話算是比較高風險、高報酬的選擇。
你有過受傷的經驗嗎?前一陣子我因為打球扭傷了右腳踝,又因為搬東西不慎拉傷了左斜方肌,頓時如同廢了一隻右腳和左手,在健身訓練的安排上變得異常尷尬,於是我就開始思考受傷後還繼續健身的可行性,本篇文章就是基於這段時間的思考與研究所產生的心得分享。
我們在前面的文章介紹過了很多健身相關的動作,其中我最喜歡的動作就是自由重量訓練中最經典的健力三項:深蹲、硬舉、臥推,如果說機械式訓練代表的是健身訓練中秩序、安定的力量,自由重量就代表著混亂、冒險的力量,今天就來詳細介紹一下健力三項的動作要領和常犯的一些錯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接續上篇內容 五、重量訓練的迷思與誤解 有些人可能想說 :「為什麼一定非得要用重量壓身上才有效 !?我不能做些簡單輕鬆的活動就取得差不多的效果嗎?」 如果以吃藥來比喻,藥劑的量是不是要吃足才會有效,如果醫生說 : 「你生病要吃的藥,一次要吃四顆,按時吃三餐三天」。 但我們說 :「
Thumbnail
相信現在大家因為疫情的關係,已經經歷過在家或戶外,簡單徒手運動的過程。今天要來探討,比較輕鬆簡單的,室內或室外的徒手運動,為何對於身體抗老化的效果不佳? 一、便利生活的隱憂 : 身體退化失能潮 首先想說這個主題是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超高齡少子化的社會,也就是說年紀超過60歲以上的長輩是越
Thumbnail
好久沒發文了😂 最近生活漸漸趨於平淡,雖然需要照顧老人,但是,老人在自己的努力之下,復健的狀況挺良好的,身體情況也有了不錯的進展。 唯一的煩惱是自己的體重來到了自己人生當中的最巔峰,想要飲控、想要規律運動,卻在自己過度放鬆的幾年下來,想要嚴格控管的時候變得好難好難 😭 前陣
Thumbnail
本書提供了科學化的訓練方法,幫助你有效抵抗肌肉、骨質和神經系統的退化。適合想提早防老的人,中老年人及其家人,以及想要長期進行肌力訓練的人。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Thumbnail
老年時期,保持肌肉力量對於整體健康和獨立性至關重要。一項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揭示了一種有效增強老年人肌肉力量的方法。通過深入探索無監督、以身體重量為基礎的抗阻力訓練,研究人員揭示了運動速度對肌肉表現和結構的影響,這為老年人重拾青春活力帶來了關鍵性的啟示!💪🏋️‍♂️
Thumbnail
如果有人說光是從椅子上站起來就能抗老並預防憂鬱症,你會感到心動嗎?過去我們對於老化的想法總是狹隘地局限在年齡數字,但《慢老》的作者黃惠如告訴我們其實腿力是主要的觀察重點,而我也發現確實在生了小孩之後體會到腿部肌肉迅速流失,無論是伸展或是爬樓梯都感到比過去吃力許多,更諷刺的是在閱讀這本書的前兩天還
Thumbnail
你想像的老年生活只有衰弱和一成不變嗎?想瞭解你對於老後生活有哪些錯誤迷思嗎?如果你想改變你對自己或家人老後生活的想法與觀念,歡迎繼續閱讀。
Thumbnail
運動、飲食及情緒調整都是延緩老化的重要因素。臺灣工時長、生活忙碌,導致人們難以實行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及規律運動,但只要每天積累一點點,就能看到成果。
Thumbnail
「人生始於強,終於壯。」 前陣子閱讀《壯世代之春》這本書時,對於書中提到「壯世代」的概念,感到十分新奇與認同! 以前的教科書,總是輕易地將65歲以上的人定義為「老」,現在大概還是如此。然而,看看身邊的父母與親朋好友們,以及過往在社區進行田調時認識的熟齡朋友們,總是分享許多豐富的退休生活,以及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接續上篇內容 五、重量訓練的迷思與誤解 有些人可能想說 :「為什麼一定非得要用重量壓身上才有效 !?我不能做些簡單輕鬆的活動就取得差不多的效果嗎?」 如果以吃藥來比喻,藥劑的量是不是要吃足才會有效,如果醫生說 : 「你生病要吃的藥,一次要吃四顆,按時吃三餐三天」。 但我們說 :「
Thumbnail
相信現在大家因為疫情的關係,已經經歷過在家或戶外,簡單徒手運動的過程。今天要來探討,比較輕鬆簡單的,室內或室外的徒手運動,為何對於身體抗老化的效果不佳? 一、便利生活的隱憂 : 身體退化失能潮 首先想說這個主題是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超高齡少子化的社會,也就是說年紀超過60歲以上的長輩是越
Thumbnail
好久沒發文了😂 最近生活漸漸趨於平淡,雖然需要照顧老人,但是,老人在自己的努力之下,復健的狀況挺良好的,身體情況也有了不錯的進展。 唯一的煩惱是自己的體重來到了自己人生當中的最巔峰,想要飲控、想要規律運動,卻在自己過度放鬆的幾年下來,想要嚴格控管的時候變得好難好難 😭 前陣
Thumbnail
本書提供了科學化的訓練方法,幫助你有效抵抗肌肉、骨質和神經系統的退化。適合想提早防老的人,中老年人及其家人,以及想要長期進行肌力訓練的人。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Thumbnail
老年時期,保持肌肉力量對於整體健康和獨立性至關重要。一項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揭示了一種有效增強老年人肌肉力量的方法。通過深入探索無監督、以身體重量為基礎的抗阻力訓練,研究人員揭示了運動速度對肌肉表現和結構的影響,這為老年人重拾青春活力帶來了關鍵性的啟示!💪🏋️‍♂️
Thumbnail
如果有人說光是從椅子上站起來就能抗老並預防憂鬱症,你會感到心動嗎?過去我們對於老化的想法總是狹隘地局限在年齡數字,但《慢老》的作者黃惠如告訴我們其實腿力是主要的觀察重點,而我也發現確實在生了小孩之後體會到腿部肌肉迅速流失,無論是伸展或是爬樓梯都感到比過去吃力許多,更諷刺的是在閱讀這本書的前兩天還
Thumbnail
你想像的老年生活只有衰弱和一成不變嗎?想瞭解你對於老後生活有哪些錯誤迷思嗎?如果你想改變你對自己或家人老後生活的想法與觀念,歡迎繼續閱讀。
Thumbnail
運動、飲食及情緒調整都是延緩老化的重要因素。臺灣工時長、生活忙碌,導致人們難以實行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及規律運動,但只要每天積累一點點,就能看到成果。
Thumbnail
「人生始於強,終於壯。」 前陣子閱讀《壯世代之春》這本書時,對於書中提到「壯世代」的概念,感到十分新奇與認同! 以前的教科書,總是輕易地將65歲以上的人定義為「老」,現在大概還是如此。然而,看看身邊的父母與親朋好友們,以及過往在社區進行田調時認識的熟齡朋友們,總是分享許多豐富的退休生活,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