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6|閱讀時間 ‧ 約 21 分鐘

關於台灣文學研究史-6:王育德

戰後台灣文學在1970年代興起,和當時政治社會環境脫不了關係。


依照社會學者蕭阿勤的說法,1970年代因為離開聯合國、中美建交、保釣運動等一系列「傷痕事件」,讓長時間在文化、文學、政治、經濟受到中國概念統攝的台灣社會興起回歸現實──將視野回歸關注台灣的風潮。


當然並不是說1970年代倏地全部人開始研究台灣文學,台灣文學一下就有豐碩果實,自然需要前輩文人們蜇伏累積,才能夠讓台灣文學研究在1970年代開始發展。


除了前篇提到的楊雲萍之外,海外還有王育德在日本不斷進行台灣語研究。


王育德1924年出生,其兄為王育霖。王育霖是日治時期第一位於日本本土擔任檢察官的台灣人,於二二八事件清鄉期間失蹤。王育德隨後也逃離台灣,從香港輾轉到日本,在日本期間以台灣語為主要研究主題,並不斷著書。後於1985年離世,終生未再回到台灣。


王育德於1964年在東京出版《台湾:苦悶するその歴史》,1979年出版中譯本《台灣:苦悶的歷史》。2000年時,前衛出版社出版《王育德全集》共15冊,內容包括王育德的台灣話研究、台灣獨立思路、台灣歷史論述。


參考資料:


王育德《王育德全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喜歡汪曾祺。讀了他的東西會發現溫柔敦厚不只是一種選擇,還是一種天賦,寫著寫著發現自己沒有這種天賦。每個人有擅長和不擅長的事情,那不只是魚不會爬樹、猴子不會飛翔,還有王禎和不是李潼、太宰治不知道怎麼活下去、錢鍾書學不來楊絳、杜斯妥也夫斯基想不出短名字的人物。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