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6|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記住:孩子是高等動物-書摘《不抓狂的父母,才能教出不抓狂的孩子》

本書三個重點:

1.打屁股不能改善孩子的行為 ,本書強烈反對打小孩,因為其會造成負面效果:大腦釋放皮質醇這種壓力荷爾蒙,傷害大腦。孩子在受傷害怕時,本能向照護者尋求保護,結果照護者是痛苦的來源,會導致大腦十分困惑,而陷入混亂。並會啟動孩子低級思考邏輯,而無法像高等動物一樣思考。

2.面壁思過可以是一種管教方式,但會造成孩子的經驗是獨處與被否定。更好的方式是讓孩子體會什麼叫把事情做對。例如態度沒大沒小,可以用尊重的話語再說一遍。

3.大腦一直不斷地在改變,我們與孩子的互動會影響他們的大腦發展。父母必須調整自己的期望,一步一步來。別在遇到事情的時候立刻回應,而是先讓自己冷靜下來。找到子女行為背後的動機,然後思考「怎麼做」

印象深刻的地方

心理學教導我們,「當孩子做出偏差行為時,要立刻處理,否則孩子不會明白自己為什麼被管教」,但這只是訓練動物的方式。人類是高等動物,建議等孩子準備好了,再管教。當他們準備好傾聽、理解,並能接受引導的時候,再去引導他。

推薦誰閱讀這本書

推薦父母、師長或教育學者,特別是傳統方式長大的父母。

我對這本書的看法

1.本書強烈反對打小孩,並說有很多研究指出有嚴重影響,但書中並未寫出是什麼研究的什麼內容,這部分比較輕的帶過。根據黃瑽寧醫師的《在愛裡無懼》一書,「有條件的修理」小孩是可以的,因為華人與西方社會不同,如果同儕都有體罰,這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但父母必須是平靜狀態、事後要和解等。但如果可以,我還是希望完全不要有體罰。

2.「把事情做對」確實比責備和後果來得重要。一味否定他的做法,只會讓孩子不知所措,還不如教導用正確的做法。

引用

教養孩子的八大妙招:

1.減少用字:你說的很多其實他都聽不懂,少說教。

2.接納情緒:無條件地。

3.以描述代替說教

4讓孩子參與管教。

5把不行變成有條件的可以。

6強調積極面

7發揮創意

8教導心智省察力的工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牧野的活水苗圃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