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朧的/具體的無意義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朦朧的/具體的無意義〉2024-06-28

 

  從實用主義的角度而言,意義必須關聯於對行動的指引。如果信仰上帝使得一個人感覺自己變得更勇敢、對生活更有信心,那麼,上帝(或至少對上帝的經驗)就對這個人為真、有意義。反之,如果你背誦了一連串科學與邏輯的語句,但自己實際生活卻與這樣的思考不一致,那麼,它也可能是一些沒有意義的、空洞的話語。

 

  如果我們去詢問「存活的意義是什麼?」,那麼,除非你確實是在考慮卡謬所謂「真正嚴肅的哲學議題」,否則,我們在處理的其實更多的是,一種整體性的「在接下來的生活中,我們應該做什麼?」。

 

 

  在感受上,我們會覺得我們在質疑的是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做這件事有什麼意義、做那件事又有什麼意義,這一切種種能帶我們到哪裡?但具體而言,當我們這麼說的時候,我們仍理所當然地在活著、理所當然地在文化之中若無其事運行。

 

  譬如,躺在沙發上和其它有著相似虛無感的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話、做在椅子上將種種想法記錄下來或在腦海裡反覆思想。我們可能一邊滑著手機、可能喝著手搖飲料或開水、可能吃著晚餐,一邊惦記著洗衣機裡還有一段時間才會洗好的衣服,甚至期待明年能看見新的《獵人》集數。

 

  我們沒有因為虛無感或對意義的困惑停下腳步,我們還是去工作了、還是去上課了、還是拿著大包小包去等垃圾車、還是吃三餐、上網、看劇看動畫……。那些無意義感通常無法如我們以為的那樣徹底,而是當那些最為無聊的、可怕的處境向我們襲來時,它們接連帶給我們大量的無意義。

 

 

  或者說,存活的意義本來就是朦朧的,如果你不去探問與觀測它們,它們就會瀰漫地散在整張布幕上;但當你盯著、當你一句又一句咄咄地追問,它便只得給出瘦骨嶙峋的回答。

 

  存活的意義中能被概念化與語言化的部分過於空泛,以至於它們很大程度上沒有辦法給出多少具體的關於行動的指引。「現在活下去是為了之後可以活下去」,大方向上說不定真的只是如此,但這也可以做為找到真正堪用的答案之前的權宜之計。

 

  也或者,這種「找不到答案」,恰恰是讓我們能夠不至於陷入更加全面的空虛,讓我們得以相信自己可以嘗試去把事情做的更好的追索與進步意識之基底。

avatar-img
84會員
734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官方魔術方塊比賽中,一個人會有五次解方塊的機會。每次,工作人員會透過亂數生成一個「隨機轉亂步驟」,然後按照該步驟轉亂。選手準備好後,會有十五秒觀察時間。在這十五秒內,選手會先找到自己第一層的四個邊,設定好自己前幾步要怎麼做。然後放下方塊,雙手放在計時器上,手一離開,時間就正式開始計算。
  這款於2023獲得桌遊界大獎「德國遊戲獎」、並在日本桌遊大獎得到投票者選擇獎的牌組構築遊戲《夢幻小隊!》有著很多電子遊戲的影子,且由於是在BGA上玩的,這種電子遊戲的感覺更加強烈。它的選牌邏輯與對戰邏輯都與「自走棋」或其他自動戰鬥的卡牌遊戲有相似之處。
  記憶使得我們在過去與未來必須是同一個人,我們同時得到了某些保障與某些囚禁。但我們終究還是知道未定的事情就是未定的事情,之所以人需要信守承諾、需要向他人展現自己一定程度的可預測性,恰恰是因為種種不可預測的行為都屬人之能力可達的範圍,並且使得人作為「我之外的人」這件是在意識之中醒目了起來。
  在一片荒蕪之中,我們變成石頭。就像《媽的多重宇宙》裡面表現的,我們也可能就只是那樣。我們並不是一個等待某一天會「碰!」地一生嘣出猴子的那顆了不起的石頭。就是一顆任意的、路旁的、即便被指派給薛西弗斯,最終還是得滾回原位的石頭。
  在這種具延續性與普世性的期待視域裡面,我們不再只是尼采筆下「通往超人的繩子」,每一個時代的人都走在時代的最前沿,去努力持著那些世界或神或人類整體至今開顯給我們的意義與回憶,將手中的人類整體計劃朝目標繼續推進一點點。
  作為一部成書較晚的世界文學,《盲目》經常被拿來與卡夫卡、卡謬等人的作品做比較。就像在《變形記》中,主角沒來由地變成了一隻甲蟲,本書的「白盲症」也是突如其來,不清楚為何發生,似乎也無法解決。而這一怪異的盲症也像卡謬筆下的《鼠疫》一樣快速蔓延,瓦解了看似安穩與永恆的現代日常生活。
  在官方魔術方塊比賽中,一個人會有五次解方塊的機會。每次,工作人員會透過亂數生成一個「隨機轉亂步驟」,然後按照該步驟轉亂。選手準備好後,會有十五秒觀察時間。在這十五秒內,選手會先找到自己第一層的四個邊,設定好自己前幾步要怎麼做。然後放下方塊,雙手放在計時器上,手一離開,時間就正式開始計算。
  這款於2023獲得桌遊界大獎「德國遊戲獎」、並在日本桌遊大獎得到投票者選擇獎的牌組構築遊戲《夢幻小隊!》有著很多電子遊戲的影子,且由於是在BGA上玩的,這種電子遊戲的感覺更加強烈。它的選牌邏輯與對戰邏輯都與「自走棋」或其他自動戰鬥的卡牌遊戲有相似之處。
  記憶使得我們在過去與未來必須是同一個人,我們同時得到了某些保障與某些囚禁。但我們終究還是知道未定的事情就是未定的事情,之所以人需要信守承諾、需要向他人展現自己一定程度的可預測性,恰恰是因為種種不可預測的行為都屬人之能力可達的範圍,並且使得人作為「我之外的人」這件是在意識之中醒目了起來。
  在一片荒蕪之中,我們變成石頭。就像《媽的多重宇宙》裡面表現的,我們也可能就只是那樣。我們並不是一個等待某一天會「碰!」地一生嘣出猴子的那顆了不起的石頭。就是一顆任意的、路旁的、即便被指派給薛西弗斯,最終還是得滾回原位的石頭。
  在這種具延續性與普世性的期待視域裡面,我們不再只是尼采筆下「通往超人的繩子」,每一個時代的人都走在時代的最前沿,去努力持著那些世界或神或人類整體至今開顯給我們的意義與回憶,將手中的人類整體計劃朝目標繼續推進一點點。
  作為一部成書較晚的世界文學,《盲目》經常被拿來與卡夫卡、卡謬等人的作品做比較。就像在《變形記》中,主角沒來由地變成了一隻甲蟲,本書的「白盲症」也是突如其來,不清楚為何發生,似乎也無法解決。而這一怪異的盲症也像卡謬筆下的《鼠疫》一樣快速蔓延,瓦解了看似安穩與永恆的現代日常生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培養更多元的角度、更高的接受度, 你會發現,所有的好事或壞事,都是有意義的事。
Thumbnail
思考意義是在調用理性,要跟吃喝拉撒睡搶時間,但最後讓感性點頭的,是能通往理想境界的靈性。 就像人們看見他人臉上的笑容會感受到幸福一樣,當想著寫這篇文章會讓人多少有所獲得,能有醍醐灌頂的爽快時,才發現大自然已經都幫我完成,我只是代筆,所以這篇文章的意義是基於大自然對生命饋贈的反饋。 這就是意義的來源。
Thumbnail
如果什麼事情都要找出一個意義,會不會太執著,或者像我說的這樣、什麼都不上心,也是一種執著?
Thumbnail
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因為上帝使這兩樣並列,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甚麼事。 ‭‭傳道書‬ ‭7‬:‭14‬ 人面對事物的感覺很敏銳,亨通的時候,我們會開心,患難的時候,會愁苦。但若僅止於此,我們則和動物無異。
只是 所謂的神 其實是因人的信念而生 那我就想問 你現在遵從的 是自己的信念嗎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Thumbnail
即使沒有答案,也只能繼續努力——畢竟所謂的意義,只能從自己的信念與行動去賦予。
Thumbnail
之前對於人生意義有些思考,在Dcard上面看了些文章,突然覺得這留言讓我很有感觸
Thumbnail
面對無物,人無法忍受空白。然而,尋求填補真理的慾望,反而使人感到空虛,唯有從內心懷疑,才能走近真理。
Thumbnail
培養更多元的角度、更高的接受度, 你會發現,所有的好事或壞事,都是有意義的事。
Thumbnail
思考意義是在調用理性,要跟吃喝拉撒睡搶時間,但最後讓感性點頭的,是能通往理想境界的靈性。 就像人們看見他人臉上的笑容會感受到幸福一樣,當想著寫這篇文章會讓人多少有所獲得,能有醍醐灌頂的爽快時,才發現大自然已經都幫我完成,我只是代筆,所以這篇文章的意義是基於大自然對生命饋贈的反饋。 這就是意義的來源。
Thumbnail
如果什麼事情都要找出一個意義,會不會太執著,或者像我說的這樣、什麼都不上心,也是一種執著?
Thumbnail
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因為上帝使這兩樣並列,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甚麼事。 ‭‭傳道書‬ ‭7‬:‭14‬ 人面對事物的感覺很敏銳,亨通的時候,我們會開心,患難的時候,會愁苦。但若僅止於此,我們則和動物無異。
只是 所謂的神 其實是因人的信念而生 那我就想問 你現在遵從的 是自己的信念嗎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Thumbnail
即使沒有答案,也只能繼續努力——畢竟所謂的意義,只能從自己的信念與行動去賦予。
Thumbnail
之前對於人生意義有些思考,在Dcard上面看了些文章,突然覺得這留言讓我很有感觸
Thumbnail
面對無物,人無法忍受空白。然而,尋求填補真理的慾望,反而使人感到空虛,唯有從內心懷疑,才能走近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