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原生家庭很重要,這也是我讀了心理相關科系,才漸漸明白原生家庭將會影響一個人非常大。
某天回學校找大學教授聊天,與教授聊很很多,包括原生家庭等等話題,我跟教授說到一個家庭有好的生長環境、教育環境及給滿情感需求,教出來的孩子很優秀,教授告訴我沒有錯,父母給予很大的空間,孩子自然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我也明白教授想要告訴我的是什麼,教授說原生家庭要和解太難了,教授到現在還是很討厭自己的媽媽。
似乎能明白,在以前的年代,我們的父母都忙碌於工作,較少時間去關愛、關心及陪伴孩子的生活,很多人童年都被呼略情感需求,漸漸與家人的關係會聚少離多,甚至是越來越遠,後來也是透過諮商慢慢的去改善與家人的關係,就連剛開始諮商老師在出這份作業的時候,我都覺得非常的困難,諮商老師說不免強,慢慢來,沒有關係,問我修復了嗎?還在路上呢!
分享一個小故事給大家今年寒假去帶營隊,營隊的小孩做的作品,小朋友告訴我,要把作品丟掉,我問他為什麼? 他告訴我,反正也沒有人會看,我問他是因為爸爸媽媽工作到很晚嗎? 他點點頭回應我,我一整個心都揪了一下,忙於工作的父母就是這樣,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孩子選擇性封閉起來,不讓他人看見,但我也從身邊當父母的朋友身上看到,現在的父母也越來願意陪伴、關心孩子的感受,比較像是用引導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確實打及罵才是最不好的教育方式,但也不是說不能罵,要選擇比較妥當的方式,但我必須說現在的小孩越來越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