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2|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讀書心得/《過曝世代》:麻煩青春期X網路X家庭教育

在YT上看到鄧惠文醫師與陳品皓心理師的podcast,青少年本就複雜的心理議題,加上社群網路的影響,究竟怎樣形塑了每個孩子的性格?聽完之後我立刻買了《過曝世代》這本書來看。

「過曝世代」指的是「過度暴露於網路之下成長的年輕世代」。過曝世代的孩子呈現出普遍「心理成熟度延遲」的行為與現象,就是本書深入探討的內容。
raw-image

我很欣賞作者以不預設立場,不批判的角度,去分析「過曝世代」的行為,並給出可能的解方。

本書的主軸大約是:青春期X網路X家庭

青春期本是人格建立的關鍵時期。


敏感的青春期孩子,對自己充滿期待、渴望他人認同,在想像與現實中不斷拉扯。作者提到許多方式,讓家長可以用正向教育,引導孩子發展健全的人格與心理韌性,陪伴孩子們度過這「難搞」的時光。

自我認同很大一部份來自與他人互動。然而,現在的人際關係模式,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

網路的普及,害我們的人際關係被迫24小時不間斷的營業中。


在網路不普及的時候,與身邊的人發生衝突時,我們只要離開該場域,就可以緩和衝突。在學校與同學鬧不愉快,下課回家後,雙方都可以抽離、冷靜。

現在的孩子若和同學發生衝突,這份衝突卻會在網路上(社群、通訊軟體...)繼續延燒。加上碎片化的資訊,促進不安全感發酵,更可能讓衝突越演越烈。

社群網路的特性,讓人們失去心理餘裕,失去對關係的安全感。限時動態等媒介的碎片化與時效性,讓使用者必須不斷確認人際關係,耗損大量注意力。

如此身心俱疲之下,更難做出正確判斷,與對自我的公允評價。

最後這些壓力可能會壓垮孩子,讓孩子產生心理退縮的行為,例如拒絕人際關係、拒絕上學等。

「還沒建立好自我認同,就被丟到滿是關注與評價的世界」

看起來光鮮亮麗的社群平台,更容易造成人們負面的自我想法。

當社群上都是俊男美女、吃大餐、旅遊、炫富等內容,對照普通的自己、乏味的生活,若沒有足夠的心理韌性與認知能力,很容易影響到自己的心情,與對自己的看法。

還好書中提供許多建議與小練習,讓我們能試著在網路浪潮中站穩腳步。我們最終還是要回到生活中的實際經驗,去給自己公允的評價與成長


「正向教養」與「穩定的親子關係」的重要


家長要學會放手,讓孩子成長、堅強,用對等的方式溝通,讓孩子說說自己的想法。這並不是完全放任孩子做自己,還是在一定的框架之下,合作出親子之間同意的方式。

好的關係、正向的引導,才能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接住他們。書中提供許多溝通與引導的方式,讓對話聚焦回孩子的議題,為他們釐清情緒、人際關係,令我獲益良多。

總而言之是本質得推薦的好書,也適合家中有孩童或青少年的人閱讀。

希望大家都能越來越好。


不重要的後記

我出生於1995年,可以算是網路原生世代的第一批小朋友了吧。回想當時,我應該可以被歸類為網癮兒童……從國小開始玩線上遊戲〈楓之谷〉,到國高中時每天都會刷刷Facebook、Instagram、噗浪,已走入歷史的無名小站與台灣論壇。現在想想,網路世界其實為青少年時期,我那令人沮喪的現實生活,提供一個出口。

確實我自覺,我的心理成熟度要到20多歲後半才慢慢完備。在這之前我是個很沒自信、對人際關係退縮的青少年,遇到什麼不懂的事永遠都是問Google。唯一可以慶幸的是我太膽小內向了,所以沒有在網路上遇到什麼壞人吧⋯。

如果,我的青春期,可以有更多現實中的與人交流的生活經驗、有正向的教育引導,那現在的我會長成什麼樣子呢?

這已經不得而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過曝世代:青少年為什麼更不快樂、更缺乏安全感、自我評價更低落?
5
/5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