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3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UCLA輔導30+碩博士生大學生做學術研究以後,我精煉出這5條「組織知識管理」的實踐經驗:

1. 建立知識地圖,幫助新學生找到對的人解決問題

- 在實驗室內,學生們各自擅長的領域不盡相同,因此當新加入的學生面對問題時,協助他們找到合適的學長姐請教,能有效解決學習上的瓶頸。這需要清楚掌握每位成員的專長,並進行有效的知識連結,才能讓新手快速上手並感受到團隊的支持。


2. 以專案Owner模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 我會讓學生成為專案的Owner,從而賦予他們一定的主導權,而我則作為輔助者,提供資料和文章推薦,並在適時給予反饋。這樣的模式讓學生在專案推進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自信,並在面臨挑戰時能產生成就感,這種第一層的獨立性訓練對其後續的成長至關重要。


3. 促進學生之間的互補合作,共同提升能力

- 當學生具備了基礎的獨立性後,我會安排兩位在相似階段的學生一起合作,利用他們各自的專業背景來推動專案發展。我則在背後活用他們的專長,設計出能讓雙方都學到新知識的合作項目,讓他們在合作中互相成長,這不僅加深了知識的共享,也培養了團隊合作的精神。


4. 我作為知識地圖角色,幫助成員彼此補強,解決問題

- 從知識管理的角度來說,我扮演著一種「知識地圖」的角色,協助每位學生根據專長和需求進行匹配,讓他們不僅能學習新的技術,還能更快找到解決方法。這種連結角色讓知識在組織內更有效地流動,達到整體提升的效果。


5. 思考如何規模化這樣的知識管理模式,服務更多學生

- 當學生數量增多後,如何進一步規模化這樣的知識管理方式,讓更多人受益,成為一項挑戰。目前還在持續探索中,但這種帶領過程讓我看見了許多複雜的問題,並在各類學習資料中找到更多的共鳴。


帶領學生的過程,不僅在解決問題,也在不斷完善組織的知識傳遞方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