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4|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是誰扼殺孩子的創造力? — 從專案的殘局思維看兒童的創意教育

「最近對孩子的教育有些疑惑。你覺得創意是可以培養的嗎?我發現我家孩子有時候會被要求按照標準答案來思考,好像有一種線性思維的局限,感覺只會從頭到尾按部就班地做事。這樣下去,會不會影響他們的創造力呢?」一位關心孩子教育的母親,在聚會上問道。

這是一個好問題,我思考了一下,回答:「有一種說法是從”殘局”中學起,才能真正體會創造。像孩子這樣在學校中學到的線性思維,確實能讓他們對事情有系統化的理解,但同時也可能會讓他們習慣按部就班,而不是在限制中尋找突破;反而像在專案中遇到問題時,會面對所謂”殘局”,也就是資源、空間甚至選擇有限的情況,這樣的限制反而成了創意的催化劑,讓人去尋找不同的解決方式。」

「那麼,你會建議怎麼樣的學習方式才能培養出創造力呢?另外我也想知道,孩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失去原本的好奇心和創意?」朋友接著詢問。

「孩子們在他們對”社會規範”和”正確答案”還沒太多概念的時候,創意是最豐富的,隨著進入教育體系開始接受標準答案、成績分數等,會逐漸被”應該這樣做”的觀念限制住;標準化的學習方式慢慢消磨了他們的好奇心和冒險的勇氣,創意也自然受到了影響,時間一久他們的創意就這樣漸漸被習慣”接受答案而非探索答案”抑制了。想要培養創意,最重要的是要提供一個無對錯的空間,讓他們可以自由探索和嘗試。」

--------------------

身為一個創作者,深刻體會到創意絕不是被”教”出來的,我也是來自舊式教育,在工廠思維的線性思考下學習,這樣的教育方式教育出能”跟著規則走”的螺絲釘員工,但因為少了挑戰框架的機會,很難出現翻轉市場的創業家,因為創意往往來自於面對困難時的靈活應對能力。

其實,創意並不是一種無中生有的能力,而是”發現”現有某樣東西的另一種用法,這個過程就是我們所說的”創造”,它不是基於無限可能性去創新,而是在有限的條件下找到最有效的路徑

 

被扼殺的創意

我們可以追溯到小孩成長的早期階段,當他們開始理解社會規範和正確答案的概念時,對創意的壓抑便開始了。

小孩本能就具備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一開始他們並不受限於”正確答案”,隨著教育體系的介入,孩子們的自由逐漸被束縛,開始有了標準答案、成績分數、行為規範等框架,這些標準讓他們逐漸失去了挑戰的勇氣,害怕錯誤,因此在思想上變得愈加保守,創意也隨之被壓抑。

 

線性思維陷阱

從這樣體制出來的人們,在職場工作遇到專案問題,會習慣性被原本的計畫綁住,而這正是線性思維的常見陷阱;然而,真正的創意並非是一步步按照計畫行事,而是在計畫無法執行的時候,找到新的出路。

殘局之下的創意往往源於對困境的理解,與對現有資源的重新分配,這也正是為什麼許多組織如今逐漸轉向敏捷開發模式,這種方式能讓團隊更有彈性,快速調整計劃並應對意外的改變。

 

有創意無對錯

要讓孩子擁有創造力的空間,最有效的方法是提供一個無對錯的環境,讓他們有機會去探索,甚至犯錯;這個無對錯的環境對家長自身而言也是很重要的。

在這種環境中,小孩能夠學習如何在失敗中反思,並找到新的解決方案,有助於創意思維發展,也讓他們懂得面對困難時的應對之道;在專案管理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訓練其實正是風險管理的一部分,培養孩子適應變動、找到解決問題的多樣化方式,而不是單一線性的思維模式。

而家長這邊,也要拋棄所謂育兒的標準答案,尤其是不能覺得自己是大人就一定正確,而是要承認自己有所不足,自己不完全了解全貌,才能與孩子一起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綜上所述,由於以往的教育思維注重所謂的”標準答案”,而孩子的創意,往往也就是在被逐步標準化的過程中慢慢流失,所以如何在成長教育的每個階段為孩子創造空間,成為了父母最需要思考的課題。

而身為家長的我們,要了解真正的創意並非能夠”教”出來,而是需要在有限的條件與殘局中體驗,因此,接受環境變動加快且自己永遠不足的事實,讓我們陪孩子從錯誤中學習、從困境中成長

 

#CarryKuoOnBoard

 

延伸閱讀

家族事業接班或是另闢生涯?—溝通與規劃之道

速成?薰陶?職場學習東西軍—Top down 與 Buttom up 的策略解析

阻止錯誤的傳承,不承上不啟下—新世代親子關係的挑戰與解方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