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7|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解開像到自己父母的詛咒|十年大學談 Ep.27

有些人的舉措就不是愛,不要給這些人壓榨你自由空間的理由了

直到蔡康永提到的「乖」在後人詮釋當中是一種控制手段,我有種醒來的感覺。

像現在待業,我非常確定我很不喜歡現在這樣子的人生,因為當我遵照著前人說的好好讀書、我要很乖,這些「我的做到」並沒有換來允諾的安穩,當我想掙脫現況、點出事實,得到的只有破壞別人安穩的指責,這個過程全然沒有被別人放在心上。

其實這都不是愛,不懂愛的人應該要跟你一樣,努力去學會怎麼用正確的方式愛人

有時候看別人傾吐家庭煩惱,不忘敘述事件的後面要附加一句:我知道父母很愛我、他們只是用了不合時宜的方式;但就像我要表達的,他們可以洗腦自己這些就是愛人的方法,但是你在講事情的時候不可以,這會給一些人指責你不夠委屈求全的空間

有些父母真的亂七八糟,他們是可以第一次為人父母,你也不是當了 300 次的小孩


...


留心念頭

對有些人而言,像到自己的父母簡直是災難,尤其是不該懂得的壞習慣

有些小孩在成長過程中會時刻提醒自己將來不要跟自己爸媽一樣,然後在某些時刻突然表現出一模一樣的口吻、動作時感到非常不安,特別是「到我這年紀就知道了、以後你會想念讀書的時候」這類標準洩氣的台詞。

如果這個家會因為沒有你就散掉,那你其實才是最偉大的那個,即使你的身分是小孩

他們這些大人在抱怨人生,多半是覺得現在壓力很大、未來也不會更好了,講出來的一些話,哲學上在講念頭,跟有些人在提倡的回顧歷史是一樣的東西,因為它們一旦植入信念,這些毒素都會化為行動、習慣。

讓你比父母多讀 10 年書,最後還是長成和他們一般無異的大人



擺脫現況

換言之,不想變成那個誰都是一樣的,思想路徑就不要如出一轍

舉例一下我認為的「沒改」是什麼狀況,像有些人遇到家庭裡的「討愛」就很常見,他今天用打罵教育認為這是對你的愛,你反應了轉變成他要委屈討好,背後的本質都是:他要你,把他看的比你自身還重要,他會覺得我有改變了為什麼你還是這樣

不,你根本就沒有改,你沒有去真正了解愛,只是換個方式在向我討要東西

所謂走出原生家庭的人為何可以被看到強大的氣場,讀者大概可以感覺到「思想」扮演很關鍵的角色,只是讀書人,掙脫的力氣可以小一些而已;並不是說好不容易多走點路結果已經好幾年在跟別人計較「為什麼別人可以難聽話,我就不行」。

你那父母就是這麼看待自己的:別人的小孩這麼好,為什麼你不能是。


...


你的「很厲害」跟「不像父母」也有可能是控制的另一種面貌

只是你高段一點,知道控制好自己的生活,比起父母只想著控制你來的客觀

但我想說的是,控制 (或說操控) 的本質都是不夠尊重、不夠信任:比方說你的生活可以不必過成人人都瞻仰的樣子,如果你很尊重自己本來的面貌,就不用時刻把自己聚焦在別人的鎂光燈底下;因為這種瞻仰只是眾人的,一種曾讓你覺得有點類似愛的東西

真的愛應該是不論你是誰,我都愛你原本的面貌,而不是講條件、講很乖才能換到。

所以回到說思路的關鍵點,就是在於讀者要確定自己知道什麼是更高品質的愛、什麼東西正在以假亂真混淆你對愛的認知,一個真的懂愛的人要是有把你放在心上,他就不應該一直用你已經表示過、表現過很不 OK 的東西還要你吞;這就只能是恐怖情人。

你不必再花時間理解他們的人生課題,因為你其實過的很不好吧,請多多照顧自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微通靈|喜好狼殺、競技電玩|陸軍 204T 結訓 😈 本人不好相處、擅察人際關係,著重書寫自我議題,不歡迎女權、廢死與情勒長輩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