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輕世代的價值觀與勞動模式逐漸改變,職場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轉型。「工讀化」的現象揭示了年輕人對於傳統全職工作興趣缺缺,但這只是冰山一角。更深層的問題在於,現代社會對工作的定義是否需要與時俱進,並且回應來自 Z 世代多元化與個性化的需求。
#年輕人工讀化所帶來的啟示
李河泉教授(陽明交大 EMBA 兼任副教授)於本期遠見雜誌中提到,年輕人選擇工讀或派遣工作的核心原因,展現了新世代對時間自主、收入結構與工作環境的不同期待。然而,我們是否可以更進一步,探討這一現象與整體社會結構的關聯?
全球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逐漸參與共享經濟的模式。根據 Statista 的報告,截至 2023 年,全球約有 25% 的千禧世代和 Z 世代表示他們透過平台經濟(如:Uber、Airbnb 或自由接案網站)獲取部分或主要收入。這項數據顯示年輕人正主動脫離傳統雇傭關係,轉向尋求更加靈活且多元的工作方式。
#共享經濟與未來職場的融合
工讀化與共享經濟具有以下層面的連結:
1. 自主權的重新分配
年輕人不再接受被企業完全掌控的工作模式。他們希望掌握自己的時間,並選擇與自己價值觀一致的工作任務。這正是共享經濟成功的原因之一。
2. 工作價值的重塑
在過去,全職工作代表著穩定的收入與社會地位。然而,這些價值正在轉變。年輕人更關心工作是否帶來成就感與生活平衡,而不僅僅是金錢回報。
3. 技能的多元化與自由化
在平台經濟中,技能的應用不再受限於單一職場。許多年輕人可以同時擔任自由設計師、短租房東甚至是課程講師等等,創造跨領域的價值。
#企業如何適應趨勢
我認為企業不應該將工讀化與共享經濟的融合視為威脅,而是重新調整自身定位的契機:
1. 轉向任務導向型管理
傳統的「職位」概念可能已不適用年輕人。企業可以根據需求改以「任務」概念,聘用短期專業人才,達到高效且靈活的生產與工作模式。
2. 提升合作的靈活性
採取平台化管理模式,如:企業內部的「自由工作機會」市場,讓員工可以根據興趣和專長自由選擇任務,提升參與感與滿足感。
3. 重新設計員工價值主張
當穩定性不再是唯一賣點,企業需要強調其他吸引人才的因素,如:個人化的職涯發展、持續學習的機會以及與社會責任相關的使命感,增加年輕人才願意加入公司的誘因。
#工作的價值該如何被重新定義
這樣的趨勢下,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工作」的意義,而我認為工作價值的轉變就在於:
#我的看法
工讀化趨勢並非問題本身,而是對傳統職場架構的挑戰。企業與社會若能抓住這股浪潮,將靈活性與多元化融入工作模式,不僅能吸引新世代的人才,還能開創全新的工作文化。現階段正是企業面臨轉型的機會。儘管目前仍受限於各產業的營運模式,無法快速的更新工作價值主張。仍期待未來能夠看到,或許真正的問題不是我們如何適應年輕人的價值觀,而是如何與他們一同創造價值。
【2024《遠見》前進校園·人才培育計畫】
哈囉~ 我是 2024《遠見》校園領袖,來自國立中興大學的柏毅,感謝您閱讀本篇文章,歡迎與我聯繫交流和分享回饋。
《遠見雜誌》由高希均教授、王力行發行人共同創辦,始終傳播進步觀念、提供社會前進的動力。由「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公益贊助校園人才培育計畫,提供來自全臺各校的校園領袖 12 期《遠見》雜誌,期許透過校園領袖的影響力,讓知識能夠更廣為傳播,並帶領讀者關注全球通膨危機、科技、醫療等影響全球政經情勢、臺灣社會的議題。
#遠見雜誌 #2024 #人才培育 #校園領袖 #12月號 #第46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