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焦慮世代3》-兒童成長需要什麼 ?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年輕男女的自殺率,皆在2010年開始急遽升高,作者推論這跟以手機為主的童年取代了以玩耍為主的童年有關,智慧型手機以及安全至上主義,一起阻斷了年輕男女需要的現實體驗...

年輕男女的自殺率,皆在2010年開始急遽升高,作者推論這跟以手機為主的童年取代了以玩耍為主的童年有關,智慧型手機以及安全至上主義,一起阻斷了年輕男女需要的現實體驗...


一、虛擬世界與現實事件的差異

在說明孩童發展所需之前,先來介紹書中提到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四個主要差別,這四個差別,也可以呼應為何太早將孩子拉入虛擬世界,會使得孩童失去身心健全發展的演化需求,進而衍生出許多的問題。

  • 實體世界特徵 :

1.  有身體參與 : 身體必須在現場。

2.  同步互動 : 交流在同時且雙向的在發生。

3.  主要「一對一」或「一對多」形式 : 一個時間點只發生一個互動

4.  進入或退出某個社群有高門檻 : 成員有強烈動機經營人際關係,並努力修復。

  • 虛擬世界特徵 :

1.  交流時「無須」身體參與 : 只需要語言,互動對象可能是AI

2.  交流很大程度是「非同步進行」

3.  涉及大量的「一對眾」交流,可同時進行多個各自獨立的互動

4.  進入與退出社群都是低門檻,成員不滿意,隨時可以退出或封鎖。關係往往是短暫的,隨時可以終止。

二、以演化角度來看人類成長的需要

演化讓哺乳類(特別是人類),有段慢慢成長的童年,為了是盡可能的學習,而如果演化過程如果太快進入青春期,反而會對適應能力造成不利的影響,反之,放慢速度反而有好處。

書中提到,演化賦予人類加長的童年,並非只為了讓學習得以發生。演化還植入了三個強大動機,讓學習變得容易又方便,分別是 :

1.自由自在地玩耍

2.調整節奏與他人同步活動

3.進行社會學習

而手機為主的童年,將孩子拉入虛擬世界,使孩童不再充分受益於這三大動機所發揮的正面影響。

1.自由自在地玩耍 :

年幼哺乳動物,想玩,也得玩;一旦被剝奪玩耍的機會,社交、認知和情緒方面都會受到負面影響。神經元最喜歡的學習方式 :「在重複性的活動中及低風險的環境中,從成功和失敗獲得反饋」。人類長期演化後的特徵之一:大腦發育過程,「期待」大量且自由地玩耍。

自由玩耍中還有一點很重要 :「帶有一定身體風險程度的玩耍是必須的」…孩童只有在可能受傷的情況,才學得會如何不受傷。自由玩耍的主要特點之一 : 「犯錯的代價一般不會很高。」

2.調整節奏 :

人類孩童天生就會與人連結,一部分是靠調整、同步自己的動作與情緒,以便與他人連結互動,甚至寶寶還不會控制自己手腳時,就會調控以跟父母連結。

有學者認為 : 練習協調一致,對於發展社交技能,就像運動和鍛鍊對體能發育一樣重要,而國家遊戲研究所 : 「協調與同步是日後調節自我情緒的基礎」,若被剝奪這種開心、互相信任的體驗,長大後往往會出現情緒問題與不穩定的行為。

而調整節奏還以「集體儀式」的方式,發生在與無血緣關係的人產生共鳴上(家庭通常也會發展出自己的儀式),這種集體儀式,自古就扮演非常重要的凝聚與歸屬的力量。

3.社會學習 :

社會學習是深埋在人類基因中的學習機制,最重要的兩種方式包括 :「從眾偏見」(跟大家一起做)和「聲望偏見」(跟最有聲望的一起做)。

雖然這兩種方式看起來不太好,但卻是學習與生存非常重要的機制,也是學習跟健全人格之所以可以發生的關鍵之二。

三、智慧型手機如何影響人類深層的演化發展需求


從上述三項人類發展的基本需求,並對照虛擬世界相關特質,就會發現,透過智慧型手機,過早帶領孩子進入虛擬世界一些問題,阻礙人類演化中人類基本需求的體驗。

一、兒童手中的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簡直就像:「體驗阻斷器」,雖然打開了許多新的體驗(虛擬遠距離友誼),代價卻是減少人類進化與發展所需的各種需要身體親自參與(虛擬世界特質一)的體驗。

在虛擬世界的社群平台發表文章和評論,與兒童發展學者格雷對自由自在玩耍的定義恰恰相反。社群網站上的活動與行為無法讓孩子感到自由自在的探索與嘗試,而是逼著年輕人成為行銷自己這個品牌的經理人…

而上面談到自由遊戲的主要特點是犯錯代價不會太高,但虛擬世界則不一樣,任何陌生人都可以對你品頭論足,甚至更容易發起群起謾罵、霸凌,以及更容易獲取孩童的個人以及隱私的資訊,使得在虛擬世界犯的錯誤,可能讓孩子付出慘痛代價。

二、對於節奏調整的需求,仰賴的是人與人面對且同步的互動,但智慧型手機與社群媒體卻將孩童拉入沒完沒了的非同步互動(虛擬世界特質二),看不到表情,只看得到符號。

而上述提到集體儀式這種古老的力量,也在虛擬世界的非同步互動,以及低門檻社交互動(虛擬世界特質三)的特質中消逝,在社群媒體中,孩子感覺自己好像多了好多朋友,但往往在使用完後覺得更加孤單。

三、在社群媒體平台上,成就與聲望之間的傳統連結已被輕易的切斷(虛擬世界聲望與實體世界的實際表現無關),年輕人追隨那些在虛擬世界成功地網紅時,往往學到一些在實體生活可能產生反效果的言談、行為和情感表達方式。

而以聲望(人氣)為主的社群媒體,破壞青少年最重要的學習機制之一,網路上有聲望的人,可能是那些有極端行為的人…

結論 : 健康的大腦發育,取決於在適當的年齡,以適當的順序,獲得適當的經驗。


日本人類學家箕浦康子指出:「在敏感期(兒童與青少年),人際關係中的文化意義系統似乎成為一個人自我認同的一環,與個體在情感上形成依存關係」。

在以手機為主的童年世代中,在發展文化自我認同的敏感期時,卻被IG、抖音、電玩、網路包圍…身分認同、自我意識、情感和人際關係,若是在線上而不是在現實生活中建立起來,一切將有所不同。什麼事會被獎勵或懲罰 ? 友誼可以發展多深 ? 最重要的是「什麼才是令人渴望的 ?」 這一切將由孩童每周在網上看到的數千條貼文、評論和評分決定。

下一篇我會嘗試討論這本書中提到的孩童不同的大腦預設模式,包括探索模式與防禦模式,並提到智慧型手機以及所謂「安全至上主義」,如何使我們的孩子,將大腦預設模式轉換成覺得世界很危險的「防禦模式」。



avatar-img
1會員
39內容數
我的沙龍內多是我的閱讀心得,以及日常對話、景色反思,希望能將我的體悟分享給更多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洪瑋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明明身處史上最舒適的年代,但我們卻更加焦慮不安 ? 在《失控的焦慮世代》前面的章節,提出了十來分的圖表資料,清楚看出青少年2010年後心理健康急遽下降的趨勢,其中的資料包括:國高中青少年憂鬱症比率上升、青少年重鬱症上升、自殺率(有真的進到急診)上升,除此還訪談一些跟心理相關與交友的提問,也發現Z
作者 : 強納森.海德特 譯者 : 鍾玉玨 我們都看到一些奇怪的事情正在發生,只不過不明白是怎麼回事。我們擔心這些煙霧會對我們的孩子造成負面影響,但當我們環顧四周,卻發現沒有人對此採取行動。 這是一本講述智慧型手機、網際網路慢慢開始普及,對成人、青少年與孩童影響的書籍。 「手機玩太多對孩子不
植物與土壤微生物早在歷史時期的黎明就已經跳著最奧妙的舞。我們不能一直當那個打斷舞蹈的蠢蛋,不斷把其中一個舞者撞開,還覺得我們能改善他們的舞步和舞姿。這樣的笨拙令我們吃盡苦頭。我們必須退後一步,注意這些舞者需要我們什麼樣的幫忙,然後滿懷敬意的提供幫助。 在《土壤的救贖》一書的最後一篇心得,想來談談本
 我們為什麼不知道這些事 ? 自然之母種起雜草,包護她寶貴的肌膚。科學家對於土壤的議題幾乎甚麼也沒做。農民和牧人在這方面遠遠超越科學家…札曼特 :「沒人贊助這類研究。肥料公司可不會做這種事。殺蟲器公司也不會。是錢決定研究方向,而不是研究方向決定了錢。」 科學一度解決了飢荒,但至啟蒙時代所承襲人
如何打造健康的土壤 漢尼建議在雞尾酒覆蓋作物中混種草類和豆科植物,以便充分利用大部分土壤中現存的龐大氮儲藏。甚至只需要二、三種覆蓋作物,都能使得進入流域的泥沙逕流降低90%,肥料逕流則降低50%,每公頃可以留住2.47公噸的二氧化碳。 書中對於如何打造健康的土壤,主要觀點就是「師法自然」也就是跟
植物會滲透,獨立扶養了另一個世界,也就是我們腳下的世界,這世界可能佔了我們全球物種多樣性的95% 植物與微生物奧秘的舞蹈 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在幾千年中發展出複雜的交易網絡,植物把高達40%的碳基糖導向根部,微生物則向外送員一樣把各種礦物質送到門口。植物需要這些礦物質來建構生物量,製造生理活動所需的
明明身處史上最舒適的年代,但我們卻更加焦慮不安 ? 在《失控的焦慮世代》前面的章節,提出了十來分的圖表資料,清楚看出青少年2010年後心理健康急遽下降的趨勢,其中的資料包括:國高中青少年憂鬱症比率上升、青少年重鬱症上升、自殺率(有真的進到急診)上升,除此還訪談一些跟心理相關與交友的提問,也發現Z
作者 : 強納森.海德特 譯者 : 鍾玉玨 我們都看到一些奇怪的事情正在發生,只不過不明白是怎麼回事。我們擔心這些煙霧會對我們的孩子造成負面影響,但當我們環顧四周,卻發現沒有人對此採取行動。 這是一本講述智慧型手機、網際網路慢慢開始普及,對成人、青少年與孩童影響的書籍。 「手機玩太多對孩子不
植物與土壤微生物早在歷史時期的黎明就已經跳著最奧妙的舞。我們不能一直當那個打斷舞蹈的蠢蛋,不斷把其中一個舞者撞開,還覺得我們能改善他們的舞步和舞姿。這樣的笨拙令我們吃盡苦頭。我們必須退後一步,注意這些舞者需要我們什麼樣的幫忙,然後滿懷敬意的提供幫助。 在《土壤的救贖》一書的最後一篇心得,想來談談本
 我們為什麼不知道這些事 ? 自然之母種起雜草,包護她寶貴的肌膚。科學家對於土壤的議題幾乎甚麼也沒做。農民和牧人在這方面遠遠超越科學家…札曼特 :「沒人贊助這類研究。肥料公司可不會做這種事。殺蟲器公司也不會。是錢決定研究方向,而不是研究方向決定了錢。」 科學一度解決了飢荒,但至啟蒙時代所承襲人
如何打造健康的土壤 漢尼建議在雞尾酒覆蓋作物中混種草類和豆科植物,以便充分利用大部分土壤中現存的龐大氮儲藏。甚至只需要二、三種覆蓋作物,都能使得進入流域的泥沙逕流降低90%,肥料逕流則降低50%,每公頃可以留住2.47公噸的二氧化碳。 書中對於如何打造健康的土壤,主要觀點就是「師法自然」也就是跟
植物會滲透,獨立扶養了另一個世界,也就是我們腳下的世界,這世界可能佔了我們全球物種多樣性的95% 植物與微生物奧秘的舞蹈 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在幾千年中發展出複雜的交易網絡,植物把高達40%的碳基糖導向根部,微生物則向外送員一樣把各種礦物質送到門口。植物需要這些礦物質來建構生物量,製造生理活動所需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幼兒園是寶貝踏入校園生活的第一個階段,與分離焦慮主題不同,上學繪本書單希望能幫助孩子了解上學的原因、認識學校的作息與學習內容、如何與朋友相處,以及可能遇到的緊張、不安情緒,最後終將適應,並且欣然邁向上學之路。藉此建立孩子對校園生活的期待感,對學校有正向認識。
Thumbnail
 在這個時代,有太多孩子從小在電視與行動裝置螢幕的吸引下,與這個真實世界距離愈來愈遙遠,對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形成許多負面影響,也逐漸產生了許多精神障礙,若我們能帶著孩子一起耕種或烹調,就能透過食物,可以找回人與環境連結的臍帶。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與小孩的關係 其實這個議題換言之也是象徵與內在小孩和解,因為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行為有時候是顯化我們的內在。 與其說跟小孩的關係,倒不如是跟自己內在小孩的關係。 常常我們忽略自己的聲音也就忽略了內在小孩,或甚至是知道但把自己的內在鎖起來。 我們的內在小孩反應都極其的脆弱與受傷,滿身傷痕
Thumbnail
我們的孩子生活在網路世界中,如何幫助他們正確使用手機,將是我們需要面對的課題。這篇文章探討了過曝世代的心理現象,作者陳品皓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和協助孩子。
Thumbnail
現在的孩子從出生後眼晴能對焦開始,就處在於一個「你不怕他不看,只擔心他看太多」的時代,視覺圖像之多、取得之容易是人類歷史中前所未見的。 孩子從小有些父母帶出去吃飯,就是放一台平板/手機在孩子面前,讓他不吵鬧。國小階段就讓孩子帶手機去學校,說好聽點是聯絡孩子方便,但現在與老師的群組一大堆、學校的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父母面臨的如何在人工智慧時代培養孩子的問題以及他們的角色和挑戰。父母在面對技術帶來的挑戰時,需要積極參與和引導子女的成長發展,鼓勵子女積極適應變化,培養創新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
Thumbnail
只有生理的發育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孩子心理的成長,也就是艾瑞克森談的「發展危機」是否在父母、我、環境的協助下變成「轉機」。否則就會養育出很多生理年齡長大、但心智年齡卻很不成熟的下一代。
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已經慢慢長成懂情懂愛的年紀了,但身為父母的我們,卻沒有和他們一同成長,所以當這件事的衝擊,警醒了我,父母看待小孩的濾鏡應該要隨著孩子們的成長有所修正,才能適時的陪伴孩子進入不同的人生階段!
Thumbnail
如果自己是普通人,要如何感受這些兒童/青少年常見的困擾呢?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幼兒園是寶貝踏入校園生活的第一個階段,與分離焦慮主題不同,上學繪本書單希望能幫助孩子了解上學的原因、認識學校的作息與學習內容、如何與朋友相處,以及可能遇到的緊張、不安情緒,最後終將適應,並且欣然邁向上學之路。藉此建立孩子對校園生活的期待感,對學校有正向認識。
Thumbnail
 在這個時代,有太多孩子從小在電視與行動裝置螢幕的吸引下,與這個真實世界距離愈來愈遙遠,對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形成許多負面影響,也逐漸產生了許多精神障礙,若我們能帶著孩子一起耕種或烹調,就能透過食物,可以找回人與環境連結的臍帶。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與小孩的關係 其實這個議題換言之也是象徵與內在小孩和解,因為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行為有時候是顯化我們的內在。 與其說跟小孩的關係,倒不如是跟自己內在小孩的關係。 常常我們忽略自己的聲音也就忽略了內在小孩,或甚至是知道但把自己的內在鎖起來。 我們的內在小孩反應都極其的脆弱與受傷,滿身傷痕
Thumbnail
我們的孩子生活在網路世界中,如何幫助他們正確使用手機,將是我們需要面對的課題。這篇文章探討了過曝世代的心理現象,作者陳品皓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和協助孩子。
Thumbnail
現在的孩子從出生後眼晴能對焦開始,就處在於一個「你不怕他不看,只擔心他看太多」的時代,視覺圖像之多、取得之容易是人類歷史中前所未見的。 孩子從小有些父母帶出去吃飯,就是放一台平板/手機在孩子面前,讓他不吵鬧。國小階段就讓孩子帶手機去學校,說好聽點是聯絡孩子方便,但現在與老師的群組一大堆、學校的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父母面臨的如何在人工智慧時代培養孩子的問題以及他們的角色和挑戰。父母在面對技術帶來的挑戰時,需要積極參與和引導子女的成長發展,鼓勵子女積極適應變化,培養創新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
Thumbnail
只有生理的發育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孩子心理的成長,也就是艾瑞克森談的「發展危機」是否在父母、我、環境的協助下變成「轉機」。否則就會養育出很多生理年齡長大、但心智年齡卻很不成熟的下一代。
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已經慢慢長成懂情懂愛的年紀了,但身為父母的我們,卻沒有和他們一同成長,所以當這件事的衝擊,警醒了我,父母看待小孩的濾鏡應該要隨著孩子們的成長有所修正,才能適時的陪伴孩子進入不同的人生階段!
Thumbnail
如果自己是普通人,要如何感受這些兒童/青少年常見的困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