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金融保險業的一份子前,我在 5 個截然不同的公司型態待過,分別是「本土企業」、「跨國公司 MNC」、「家族企業」、「新創」以及「代理商」。
這 5 間公司,分別是全台灣最大的食品飲料公司、全世界最大的食品飲料公司、曾經的連鎖咖啡霸主、從不為人知的新創公司變成廣為人知的上市公司、低調但有錢到不行的 Dyson 代理商。
幸運的是,無論是第一份工作,還是迄今為止的每一份工作;無論職位是小小專員或者營運總監,我居然都可以神奇地直面大大大老闆,在同一個會議室或專案中,接受震撼教育。
面聖前,簡報修改千萬遍;
面聖中,凌遲都是真好爽;
面聖後,趕快補強不足處。
因為有跟這些高階領袖直接互動的關係,我認為自己逐漸培養了:
▍ 退後一萬步,清空雜訊的思考方式
▍ 往前看三步,超越眼下的前瞻思維
▍ 凡事還環扣,多方集資的全景觀察
Source: https://pixabay.com/photos/middle-age-boss-employer-8461306/
具體來說,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哪些功夫?至少有 9 件事:
▍ 可怖的現實扭曲力場 - 他不生氣,但動員你的情緒
強大的領袖通常都有情緒控制的能力,並不意味著他們有高 EQ,反而表示他們能運用自如。我曾親眼見過「他」在業績低迷時依然不見沮喪,開罵卻不帶髒字,酸言酸語後立馬訴諸情感跟願景,將你整個人徹底動員。
離開大型宗教現場後,你不確定剛剛發生了甚麼事,卻乖乖照著指令,像陀螺般,高速旋轉起來。
▍Set GOAL High - 不要小打小鬧
▍Focus, Focus, Focus - 不要失焦迷航
在統一集團工作時,「他」大刀闊斧,執行「SKU 刪減政策」,力求聚焦在「高毛利商品」。「他」把統一 30 幾年的「黃小玉」(黃豆、玉米、小麥)大宗食材的生意砍光時,眾人嘩然,他只淡淡說了一句:「毛利 3% 的東西是在可惜甚麼?這麼忙碌都在養貨運公司不覺得奇怪嗎?」
▍Stay Steady - 從不聞雞起舞
▍ 執著非凡絕不輕言放棄 - 在他心中沒有做不到的事兒
▍ 大部份時候對於細節不感興趣
▍ 對任何事情建立觀點,別在眾聲喧嘩中忘記自己的存在
那個鹹溼的夏日午後,我花了 15 分鐘說完了準備整整 15 天的競品分析簡報,語畢,「他」說:「Elvis,關上電腦,所以,你的觀點是甚麼?」
▍ 結果導向、目標為本、以終為始
▍ " Don't Prove Yourself; Improve Yourself. "
在職場上,我們往往陷入一種要「證明自己」的迷思漩渦中 -
我要證明自己比其他部門的主管更善於領導團隊;
我要跟直屬主管證明自己能夠帶好團隊;
我要跟團隊成員證明自己能夠向上管理;
我要向廠商證明自己沒有虐待他們;
我要向客戶證明自己提供最優質的產品與服務......
但,強大的領導者從不忙著證明自己,而是透過不斷學習、閱讀、創新、護城河,而變得愈來愈出類拔萃。
正如前台灣 IBM 總經理高璐華所言:「如果不是具備成長型思維,我認為我會非常平庸。」
那麼,面對這些非凡的領袖,平凡如我們,能做些甚麼,來向上「同」理?我認為有以下 7 件事:
▍ 永遠別等他想起,永遠別等他來找你,「主動回報」是一項值得鼓勵的職場藝術
需要交件給老闆的資料,請忽略死線,永遠提前交給老闆。
已經對焦過的專案或會議紀錄或下一步行銷方案,不讓老闆擔心,
不讓老闆提醒你,不讓老闆來找你要東西,幾乎是我嚴格要求自己的「本份」。這不容易,也不一定能每發必中,但值得為此努力。
如果可能會逼到死線,也必須「主動回報」,向老闆說明難處,並同步提出「解決方案」,原本可能會黃掉的事情,因為你的主動出擊,可能「逆轉勝」老闆的印象。
▍ 知道老闆要什麼,並把它變成對自己也重要的事
▍ 注意並模仿老闆的穿著 / 行為舉止 / 作風 / 學習方法 / 敘事邏輯
那一年,Q1 業績剛結算,史上最差。「他」開始召集了行銷團隊的一級主管進行 2-Day Review,每兩天就要面聖一次。那是我第一次跟「X」共事,「X」不僅總是坐在 CEO 旁邊,還穿得跟 CEO 一模一樣 - 素色 T-Shirt、西裝、黑色西裝褲、小白鞋。
從我的視線看過去,常常有兩個「他」的錯覺。
幾年後,「X」變成該公司史上第一位台灣區 GM,一坐 5 年。
後來想起此事,我才驚覺,原來,「X」學的,不只穿著。
▍ 問直接了當的問題,例如「我提供的資料有幫到你嗎?我可以多做些什麼嗎?」
▍ 進一步理解上司和上司的上司之工作,及他們需達成的「根本任務」,隨時準備接手
▍ 超越上司給你的挫折感,去理解你上司的挫折感來源
▍ 磨練「觀點帶入」(Perspective taking),即一種把其他人的觀點納入考量的能力。
何謂「鈍感力」?「鈍感力」,是「玻璃心」的死對頭。這樣起手式,你也許就明白了。
在職場上,我們都難免有所怨懟。而我們經常砲轟的對象,就是直屬主管。然而,我們卻忽略了,他也他的老闆,他的老闆也有老闆,一直層層向上,就算是 CEO、董事長,也還得向董事會會報。
在職場上,我們都難免有所怨懟,但說真的,減少上心,不必過不去,若主管非刻意「為難」你,他必有「難為」之處。
《失樂園》的作者,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為「鈍感力」下了清晰的註腳:
✅與意味聰明與靈活的「敏感」完全相反,讓遇到小事就容易耿耿於懷的人有所覺察。
✅「遲鈍的力量」- 降低敏感度的生存技巧與處世態度。
✅對困境的耐力程度 - 「對抗外界的能力」,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學習保持內心平和。
最後,作為曾經的火爆浪子,關於鈍感力,有 5 個想法跟你共勉:
⭕破除焦點效應。別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別高估別人對你的注意程度。你沒那麼重要,別人也沒那麼在意你。世界這麼忙,根本沒空理睬你。
⭕事件發生,玻璃心破碎前,要立即阻斷不好方向的思考,別第一時間就「受害者心態」爆棚,負面情緒高漲。先把壞的思想阻斷在爆發之前,建立正向思維。
⭕發生過的事,無論好壞就讓它過去。
⭕評價與批評並不會帶來真正的傷害。
⭕當評價襲來,別照單全收;等沉澱過後,再看看有沒有禮物或黃金包在其中,有則笑納,無則放下。
———————ʕ·͡ˑ·ཻʔ♥︎ ——————
參考資料:
◉ https://lnkd.in/gDTSDsPb
◉ https://lnkd.in/gRBzYHp8
◉ https://lnkd.in/gQFSeK4N
◉ https://lnkd.in/gYHa7V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