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從以前到現在被問過非常多次的問題,現在提供給教練的進修資源百百種,光證照跟研習課程種類應該就超過100種,想要成為一名專業的教練,心有餘但「荷包」力不足
這篇文章會分享我多年來進修專業課程的心得與建議,提供給在教練路上努力的朋友們參考
綜合我之前發過的文章「教練不需要考一堆證照來證明自己」、「教練的學習應該有階段性」、「當教練你絕對要學理財」,今日的文章算是實用度較高的內容
一、【當教練的資格】
首先,你要先清楚在台灣「當教練」需要具備哪些資格才可以,以目前的市場來說,只要你有任何一張跟「體適能教學」有關的證照,政府就會認可,並沒有任何限制
因此就算一開始瞎考一張證照或上研習,只要有「紙本證書」,教育部體育署就會核可,但如果你有時間又不嫌麻煩的話,可以去考一張體育署認可的國民體適能指導員,讓自己的名字出現在政府的名單內,未來應該有助於教練事業的發展
二、【證照/研習課程種類】
證照大致上會分成「私人教練培訓養成」、「獨門訓練方法型證照」、「以器材為主的方法型證照」等三種;研習課程則大同小異
證照有分成國際跟台灣本土兩種類型,國際證照的優勢是蠻多發照機構都有通過第三方認證,在課程內容的完整度認證上較為客觀;而台灣本土證照在選擇上要顧慮的點就比較多一點,通常要多方比較才不容易踩到地雷
研習課程則是多以「個人經驗」組成的內容,講師可能在某些教學領域上有所心得,並開班授課,這類課程通常不是大好就是大壞,近年也因為國外講師無法進入台灣的關係,台灣許多厲害的教練也紛紛出來開班授課,其中不乏非常厲害的講師,我個人認為專業程度並不會輸給國外知名機構
三、【該花多少錢在進修上】
這點我想應該很少有人會提到,也是我想提倡給許多新手教練知道的觀念,許多證照跟研習課程動輒數萬,你不該把你全部賺的錢全部都投在進修課程上
「可是山姆,成功學的書籍上不是都說『投資自己』才是最好的投資嗎?」
這句話沒錯,但看過成功學書籍最後成功的人,我想也不到1%,我也認同投資自己是必要的,但你必須規劃自己的財務
我認為比較健康的比例,是一個月分配月薪的10%左右在進修課程上即可,其餘的90%用來做其他的財務規劃;如果最近沒什麼課程想上,就先把這本進修費用累積起來,用在日後有想要的課程想上再花用,不必急著每個月一定要把進修費花光
相信我,「有規劃」比「全力All in」還重要
四、【該先考哪張證照/上哪些研習課程】
當教練一定要有一張「證照」,在選擇證照時可以先思考:
1.教練業界普遍大家都持有哪些證照,為什麼大家要持有這些證照而不是其他的?
2.哪些證照的「背後價值」比較高?是一次要花七萬元上完還要通過考試才能取得、後續還是需要找工作的國際證照;還是一次要花1~3萬參加某間公司的教練培訓,雖然不是國際證照,但是通過培訓後就能確保擁有開始累積資產(薪水)的能力的台灣本土證照?
我會建議新手教練在一開始選擇『教練養成培訓』的相關證照比較適合,也就是俗稱的「Certified Personal Trainer, CPT」,因為這類證照提供一整套的教練職能養成,當教練該具備的能力都寫在教材內,基本上要把一份教材念到苦瓜爛熟,並學以致用,是需要至少2~3年的累積的
而且,不是國際證照就「比較好」,第一:台灣法律跟消費者不會看你的證照是國外的還是本土的、第二:國外的證照內容有些是依據國外文化而寫,跟台灣鄉土民情不同,在應用上也會有落差感
因此,我會認為台灣本土的私人教練養成培訓其實是CP值還不錯的,但要選擇本土認證,考量的點一樣有兩個,第一:講師的實務經驗、教學技巧如何,這點很重要,也是學員最終能「學到多少內容」的關鍵
第二:就是上面提到的「背後價值」,考到這張本土認證能為你職涯後續帶來什麼樣的幫助,能讓你順利得到往後薪水年年破百的工作,還是單純讓你拿到一張紙,這是一個在選擇證照時需要去注意的點
五、【更新知識的頻率】
我認為至少一年一定要更新一次你的專業知識,不然就會變成「擁有10年教學經驗,但只有1年知識水平」的教練,也就是「一招打天下」,10年前用這招,10年後還是用這招
現在這種教練只會越來越少,因為現代資訊更新的速度太快,消費者懂的有時並不比教練少;以前「一招打天下」的教練還能生存,現在只會慢慢被時代淘汰
同時我建議,要把一門你新學到的專業知識學習到精熟,需要至少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所以並不是擁有越多證照或上過越多研習課就越厲害,而是把這些學過的內容內化成自己的功力,能解決大多數客戶問題的教練,才是真的厲害
—————
以上五點是我給想要提升自己,進修專業的教練們的一些建議,我非常欣賞願意不斷提升自我的人,你們都是健身產業中能帶來改變的力量,請務必要好好規劃你自己的資源跟資產,不用為了「追逐」成為第一而拼鬥
因為人生的賽局根本沒有「第一」,你唯一該比較的人是「昨天的自己」,
努力戰勝昨天的自己,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