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咖啡館內最神秘的地方,莫過於單品咖啡的menu了。這輩子從來沒聽過去過的國家與區域在紙上星羅棋布,彷彿一張缺了關鍵字的藏寶圖,看得我眼花撩亂。不知道這是不是你的心聲呢?
可是咖啡真的很好喝哩。
終於鼓起勇氣決定報名上一堂咖啡課程,看看能不能學懂。一上課老師就告訴你,咖啡產國足足有70多個。我的天哪,考大學也不用背到這麼多,勇氣當場就用光了。
這邊來教大家簡單分類,你也可以輕鬆的選到自己喜歡的風味喔。
首先忘記國境線吧,氣候、土壤跟植物,才不會分辨自己在什麼國家哩。只要在類似的氣候環境,就會很容易衍生出相似的風味。
最簡單的分類順序
通常我喜歡直接由酸質高到低來排列,依序是:
東非>中美洲>南美洲>亞洲(註1)
如果喜歡先考慮咖啡口感的厚薄程度,正好也可以用。只要倒過來就可以了:
亞洲>南美洲>中美洲>東非
一般來說,處於中間的中美洲與南美洲的產區,風味都較均衡,喜愛者眾多。比較喜歡鮮明甚至強烈的風格者,黑色大陸一定會帶給您許多刺激感。咖啡體厚重沉穩,就會讓人想起亞洲的曼特寧了。
註1:海島產地因為溫度洋流等原因,常常有各自獨立的特色。不過若您已經到了遍尋海島豆的程度,一般尋常的咖啡豆單哪有可能難倒您呢(笑
你可能會問,我現在想要選擇一杯風味鮮明的咖啡,譬如說剛剛講的東非產區,但並不知道那些國家在非洲哩。沒關係,咖啡館的服務人員一定會知道。您只要知道自己想嘗試的類型就可以了。當經過店員介紹,你發現肯亞的水洗咖啡正是自己的心頭好,以後即使其他咖啡館當日的menu,剛好沒有這支咖啡。都順著這個判斷方式,尋找鄰近的坦尚尼亞、盧安達、蒲隆地所出產的咖啡,都很有可能對您的口味哩。
再來複習一次,只要記得這個順序,就可以了:
《酸質較明顯》 東非>中美洲>南美洲>亞洲 《口感較厚重》
看到這裡如果想對各區域再多了解一些,可以閱讀下面列舉的知名產區。
東非產區:
咖啡風味飽含花果香氣,與明亮的酸質,口感通常較為輕薄。
1、衣索比亞(Ethiopia)
咖啡的原生地,東非產區的代表國家。酸質明亮,風格鮮明。水洗處理多呈現出柑橘、檸檬、白花香。若使用日曬處理,則常見到藍莓、鳳梨、百香果等風味。
2、肯亞(Kenya)
東非的咖啡強國,主要種植波旁種的SL28、34(註2)。世上最酸的咖啡之一,不但強勁而且獨一無二,因為當地土壤富含磷酸,植物只能吸收,無法製造,而成為其風味一大特色。風味常帶有黑醋栗、烏梅、或百香果調性。
註2:SL為肯亞研究咖啡品種機構Scott Laboratory的縮寫,SL28等編號,可以想像一下如同台茶18號。SL系列是當地發展出來一系列的波旁品種
3、坦尚尼亞(Tanzania)、盧安達(Rwanda)、蒲隆地(Burundi)
由西南至南方接壤著肯亞,風土相近,也學習肯亞的品種與處理方式。風味接近而且價格低廉許多。
6、馬拉威(Malawi)
種植大量的藝伎,此處的藝伎風味較為平凡,價格則相當實惠。
中美洲產區:
產區風味普遍較為均衡,常見有溫和柑橘調性的酸質,與堅果調性的咖啡。
1、巴拿馬
原本無人聞問的巴拿馬咖啡,在2004年時將咖啡送至美國精品咖啡協會檢驗,當地種植的咖啡品種藝伎(Geisha),因為飽含茉莉花香而一戰成名,至今仍是頂尖咖啡的代名詞。
2、瓜地馬拉
境內多個不同地形土壤的產區,其中以三座火山圍繞的安提瓜(Antigua),與西北無火山的高原薇薇特南果(Huehuetenango)兩地最為知名。兩種完全不同地貌的產地,咖啡自然也就各具特色。
3、哥斯大黎加
著名的蜜處理咖啡產區,擁有中部谷地蜜天王布魯瑪斯莊園、塔拉珠音樂家系列等知名生產者。
南美洲產區:
較少的酸質與更多的堅果調性。價格親民,普遍的用來作為各種綜合咖啡的基底,也有許多品質優良的單品咖啡。
1、巴西
阿拉比卡品種咖啡產量世界第一。
大量生產價格低廉的日曬咖啡,早期咖啡館常見的綜合咖啡曼巴,正是指以曼特寧與巴西咖啡混合。
2、哥倫比亞
水洗咖啡產量世界第一,近年也以各種特殊處理法聞名。
亞洲產區:
1、台灣
今年來急起直追的產區,除基隆市外,各縣市都曾有農園獲得精品咖啡認證。精品咖啡推廣初期,以雲林古坑最為知名,現則以嘉義縣的阿里山鄉、梅山鄉等地最富盛名。
2、印尼
以蘇門答臘島林東地區多芭湖畔產的曼特寧咖啡最為知名,早期咖啡館常見的綜合咖啡曼巴,正是指以曼特寧與巴西咖啡混合。
使用當地獨特的濕刨法處理咖啡,通常帶有顯明的藥草調性。
3、新幾內亞
東南亞列島之一,西半部屬於印尼,不過遠離蘇門答臘的它(註),風味與一般印尼咖啡大不相同。內部高原生產乾淨便宜的水洗咖啡,知名的農園有西格里莊園(Sigri),他的豆袋上印有一隻大大的天堂鳥,有機會必須收集。
註:以爪哇島與峇里島間的龍目海峽為界,往西是屬於亞洲動植物區,東方則是澳洲動植物區。起因是板塊飄移,數億年前,原本相隔萬里的兩地才被板塊運動推擠到一塊。
4、葉門(Yemen)
咖啡自衣索比亞傳出時,首先到達的地方就是葉門,早期咖啡多從葉門的摩卡港出口。甚至衍伸出不少以它為名的咖啡產品。如咖啡中也有被名為摩卡的品種;有的產區豆也被冠以其名,如哈拉摩卡(衣索比亞哈拉產區的咖啡豆);到咖啡館點摩卡,則會得到一杯加了巧克力的咖啡飲品等。
產區處理咖啡仍多使用最傳統的日曬處理法,品質落差很大。因為稀有價格也很貴,有人請客你喝一定要喝!
海島產區:
海島豆的產量通常很少,很多珍品就在其中。
1、聖海倫娜(Saint Helena)
距離非洲1900公里,距離南美洲3400公里,孤懸於南大西洋的英國屬地,常住人口僅4千餘人的小群島,但因曾囚禁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而聞名。傳說中法皇臨死前也想再喝一杯的島產咖啡,現今是咖啡老饕口中的稀世逸品。
2、牙買加(Jamaica)
引進海地種植的咖啡品種(Typica、註3)後發揚光大,以藍山咖啡聞名於世。
註3:Typica,或譯鐵比卡,原種之意,最接近原生咖啡的品種。產量較後來衍生出的波旁(Bourbon)、卡杜拉(Caturra)等為少。不過或因為單位果實較少,養分集中,風味表現常常較後者突出。
3、加拉巴戈斯(Islas Galápagos)
厄瓜多的領土,名字的意思為陸龜之島。孤懸於太平洋,離本土1100公里遺世獨立,動植物生態已與大陸上不同。達爾文正是搭乘小獵犬號至此研究,發表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島產咖啡豆袋均印上一隻大陸龜,是咖啡愛好者間,小有人氣的收藏逸品。
4、可納
美國夏威夷的可納咖啡成名甚早,與藍山咖啡齊名。人工本來就昂貴的產地,加上近年因並蟲害產量銳減,並不是常常能在咖啡店中看到。
以上羅列各個值得進一步了解的產區,此外還有需多能影響咖啡風味的條件,譬如說品種、處理法,或是烘焙的方式。
延伸閱讀:其他影響咖啡風味的條件
小結
現代精品咖啡的名稱資訊讓人眼花繚換,也是有它的理由。無論您喜歡什麼類型的咖啡,他的風味都是由種子開始,透過一系列漫長的旅程,才終於變成眼前的一杯咖啡。沿途的變化都會為咖啡的增香添味。因此From Seed to Cup的所有資訊,咖啡廳的老闆們,常常都會很急切的,想要一次全部都與您分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