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開始騎單車、騎馬、坐船、步行在世界各地的法國作家西爾萬•泰松(Sylvain Tesson 1972~),把他在各個國家和不同文化底下的發現跟感受,改寫成短篇小說集《命若漂蓬》。
發生在十五個地方的十五個故事裡,他們跟自然跟命運交會的刹那,通通被樸素的描寫出來。
格魯吉亞偏遠的山溝裡,父親想要讓女兒可以走進城市而到處奔走,為的是讓村裡可以鋪上柏油路的《瀝青》。
《湖泊》那個在西伯利亞森林裡工作40年的守林員,其實是要躲過法律追溯期的殺人犯。
中國小說家蘇童說得好,短篇小說的起點跟終點都是:偶然性。因為這個如果,所以得到那個如果。
這十五個人的人生,都充滿樸素的悲傷。如果,如果,一切可以回到最開始就好了。
問題是,我們的人生還不夠艱難嗎?為什麼還要看別人的苦呢?
專門教授人們如何去發現自己天賦的肯∙羅賓森爵士說,人為什麼找不到自己的人生的路途要怎麼走?因為人有許多創造力,並沒有被開發。
我們既必須從「自己的生命跟際遇」當中去開發,我們當然也可以從別人身上得到借鏡跟思索。
悲悲得不悲,難難得不難,負負可以得正。別人走過的路,過去的種種,是偶然也是必然。
然後,多麼幸運呀,讀完每一本書,每個故事的我們,現在就可以回到「最開始」。
閱讀書籍,閱讀電影電視劇畫作,閱讀生活,閱讀人,通通可以開發我們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