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我成長的旅程中,克服拖延是一項重要的挑戰。拖延不僅是時間的浪費,更是成就和進步的障礙。為了克服拖延,我們需要了解人腦的運作機制並且破除迷思,其實,缺乏動機並不是造成拖延的最關鍵原因。
大部分的人每天都不想上班,但非常少數的人會拖延上班,而是準時出現在辦公室。因此,即使缺乏動機,也不一定會造成拖延。
心理學家Timothy A. Pychyl在他的著作Solving the Procrastination Puzzle: A Concise Guide to Strategies for Change中提到,人會拖延是因為恐懼。
人腦的運作機制是為了避免痛苦,而非追求幸福。因此,我們傾向於用拖延來逃避做某件事情所帶來的痛苦,而忽略了做這件事情可以在未來帶來的幸福。這種行為是我們大腦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但卻常常阻礙了我們的成長和進步。
舉個例子,想像一下,當你需要完成一個工作報告時,你可能會拖延,因為你害怕無法達到預期的結果,而這可能會讓你感到焦慮和痛苦。選擇拖延不做工作報告,可以避免做報告時帶來的焦慮與痛苦,這就是拖延的原因。
找出恐懼,辨認恐懼,當你辨認出恐懼,比較恐懼和拖延的後果,也許克服拖延不會那麼困難。
我們的大腦傾向於高估短期快樂,忽略了短期快樂可能導致的長期不利影響。因此,我們常常陷入追求眼前快樂的陷阱,而忽略了長遠利益。要克服拖延,我們需要意識到這一點,並且學會延遲即時滿足的衝動。
例如:當你選擇在家裡看電視而不是去健身房運動時,你可能會因為即時的舒適感而忽略了上健身房所帶來的長遠健康收益。
完美主義常常是拖延的根源之一。我們害怕做出不完美的成果,所以遲遲不敢踏出第一步。要克服拖延,我們需要拋開完美主義,降低起始目標,勇於嘗試,勇於犯錯。
例如:告訴自己不需要去健身房練習一個小時,只要去健身房五分鐘就好。
最後,要克服拖延,最重要的是行動。不要等到一切都準備好了才開始行動,而是要勇於嘗試,勇於犯錯。Fire, aim, action,先做,再根據做了的事情調整,並且持續行動。只有不斷地行動,才能真正克服拖延,實現自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