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麥肯錫情緒處理法與菁英養成》教你如何調整思考模式,有效控制負面情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最近幾年隔一陣子就會有一本書名是「麥肯錫OOXX」的商業書,麥肯錫指的是1926年由芝加哥大學教授詹姆斯麥肯錫成立的企管顧問公司,到現在都是世界首屈一指的企管顧問公司,在企業管理領域極富盛名。

那麽這些書跟麥肯錫的關係是什麼?這裡先來說個故事:非常有名的管理學者,有「策略先生」之稱的大前研一應該很多人聽過,他也是從麥肯錫企管顧問公司出身的。大前研一原本是學核能工程,曾經擔任日立電機的核能工程師,後來因為日立改用GE的核能技術,於是大前研一就離開日立,機緣巧合在29歲時加入了麥肯錫。

在麥肯錫有架構、系統的方法論加上他的才智下,大前研一成為一位優秀的企管顧問,1975年大前32歲的時候,他把自己工作時整理的思考方法與筆記結集出版了《企業參謀》這本書。本來像這樣身為員工,但是未經許可出版跟工作領域有關的書應該是像麥肯錫這樣的公司不允許的事,但是意料之外的《企業參謀》這本書非常暢銷,甚至讓日本麥肯錫以及大前研一增加非常多慕名而來的客戶,所以麥肯錫也就沒有深究此事,大前研一也陸續發表其他的新書。甚至1981年時,麥肯錫還把《企業參謀》翻譯成英文,授權給麥格羅希爾出英文版,我覺得這也應該算是「內容行銷」的成功案例之一。

麥肯錫有一個制度是「非晉則退」,大前研一在書裡有寫到,那時在日本麥肯錫如果一個企管顧問在五年內沒辦法升任資深顧問,公司就會將其勸退,是一個非常精英制的顧問公司,也因在麥肯錫工作壓力大,平均一位麥肯錫企管顧問的任職期間大概是兩年多。而離開麥肯錫的「校友們」大多還是進到大企業任職或是繼續擔任企管顧問,也都會把在麥肯錫的經歷當成是種個人的資格表徵,或是把在麥肯錫運用的工作方式整理發表、出書,有種「我是少林寺學成下山」的感覺。之所以會看到很多「麥肯錫OOXX」的書,有些就是這樣來的,並不是麥肯錫顧問公司自己發行的出版品。

言歸正傳,開始來介紹《麥肯錫情緒處理法與菁英養成》,本書的作者高杉尚孝也是一位曾經在麥肯錫任職過的企管顧問,目前開設自己的事務所。而本書的原書名是《實踐!壓力管理理論》,所以「麥肯錫」三個字應該是台灣的出版社在取書名時加上去的。雖然這本書跟麥肯錫沒有實質的關係,也不是什麼大部頭巨作,算是蠻輕薄短小的一本書,但是我讀完之後覺得書裡的理論蠻值得參考實行的。

高杉尚孝認為,有競爭力的人屬於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可以發揮實力,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也就是擁有很強健的心理素質,在壓力下可以控制自己情緒,保持冷靜執行任務的人。你可能會覺得,這種心理素質很強的人應該是要靠天生的吧?高杉尚孝認為這是「有方法的」,重點是你要怎麼控制你的情緒。

情緒受思考影響,可被控制

情緒並不是一種反射動作,所謂的反射動作像是碰到燙的東西時,所有人都會不自覺縮手,這個反應是人人一致沒有差別的。但是相同的事件,會引發的情緒卻是每個人不一樣的,像是在工作的時候出狀況,有的人會很沮喪、有的人會想責怪別人,但也有的人會覺得還好有發現,可以控制不至於引發更大的問題。剛剛提到的悲觀、憤怒、樂觀是不同的情緒,就表示情緒是經由腦子思考之後所產生的,不同人的思考模式不同,引發的情緒也不一樣。

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里斯提出「理性情緒行為心理學」的「ABC理論」,說明人的情緒由思考影響,所以,只要可以控制自己思考的模式,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

「理性情緒行為心理學」的「ABC理論」

「理性情緒行為心理學」的「ABC理論」

「負面情緒」也分好壞

通常會讓我們承受不了而產生壓力甚至崩潰的屬於負面的情緒,你可能會覺得「要把負面情緒反轉成正面情緒也太難了吧!怎麼可能?」。的確沒有這麼神奇,但是,負面情緒又可以分成「好的負面情緒」跟「壞的負面情緒」你知道嗎?假如可以把「壞的負面情緒」轉成「好的負面情緒」,就可以避免過大壓力的產生。所以,180度大轉變由壞轉好比較難,但是90度轉個彎應該是可以的。

「好的負面情緒」與「壞的負面情緒」的差別

雖然把負面情緒用「好的」「壞的」來形容,但我覺得差別在於「程度」以及「後果」。怎麼說?作者高杉尚孝認為像是「擔心」「不高興」「難過」「內疚」屬於好的負面情緒,而「不安」「發脾氣」「沮喪」「罪惡感」則屬於壞的負面情緒。壞的負面情緒會讓人注意力都放在情緒上,很容易超越人的理智,讓人因為衝動做出無法挽回的事,或是說出傷人的話、放棄,但好的負面情緒則可能讓人警覺到可能會有的問題,預先準備或是設法預防。這有點像之前在介紹《凡事皆有出路》時提到,善用「恐懼」來提醒自己要特別注意好好準備是類似的。

壞的思考模式引發壞的負面情緒

那麼下一個問題來了,我們如何避免「壞的負面情緒產生呢?」,這就是這本書的重點了,作者認為是因為不好的「思考方式」引發了壞的負面情緒,

好思考雖然也會導致負面情緒,但尚可控制

好思考雖然也會導致負面情緒,但尚可控制


壞思考會導致「壞的負面情緒」,容易造成衝動

壞思考會導致「壞的負面情緒」,容易造成衝動

什麼是「壞的思考模式」呢?就是「過於強烈的主觀思考」,像是經常會用「一定」「絕對」「非得要」這樣的標準來設定接下來的發展和目標,你可能會說「這樣很積極啊,不是嗎?」假如我在做「我是老查」Youtube頻道時設定的是「我一年之內一定要達到訂閱人數超過10萬」,那你可以想像我這一年多來一定覺得自己很沒用、很爛,甚至把目標打五折我都還差一大截,早就做不下去了,而且會很挫敗。所以說,「強烈的主觀思考」就是自己幫自己製造的矛盾,因為世事從來都不會這麼「心想事成」的,失敗、停滯、挫折都是很有可能遇到的情況。

另外,這種思考方式過猶不及也會產生另一種「無所謂思考」的效應,就是因為潛意識害怕做不到,會有壓力,乾脆一開始就放棄--「啊,頻道、影片做得好不好有什麼關係,不重要啦,人生幹嘛那麼累」,這樣也會喪失很多可能發展的機會。

壞思考的特徵

那麼你可能會說「太積極也不好,佛系也不對,那要怎麼拿捏呢?」其實壞的思考有些特徵,了解之後可以避免自己陷入其中。

  • 第一是「不符合邏輯」,設定的結果和原因沒有直接關係。像是一個內容好的頻道一定就要訂閱數超過多少才算嗎?其實是沒有必然關係的。
  • 第二個特徵是「偏離現實」,像我設定一個數字目標,但是有什麼依據讓這個目標是符合現實的嗎?如果沒有根據,這思考品質肯定不佳。
  • 第三個特徵是「缺乏實質利益」,像是訂閱數一定要超過多少,能吃嗎?好像也不是,那為什麼一定要超過10萬?可能只是一種虛榮或偏執。
  • 第四個特徵是「缺乏彈性」,只要沒做到,感覺就是失敗,這樣壓力當然會大。

運用「好思考」改變情緒

所以,當我們知道「壞思考」會引發「壞的負面情緒」之後,就要設法改變這件事。用「好的思考」模式來避免。什麼是「好的思考模式」呢?首先是要把「強烈的主觀思考」裡的「一定」「絕對」轉化成「希望」「期待」,保留一些彈性。讓自己接受和承認事情可能會不如預期,這時候你的心裡就會有餘裕去想「那如果壞的情況發生時,我的Plan B是什麼?」「萬一失敗的話我要怎麼善後?」,這些準備都會讓到時的情況不至於太糟,也減少你的壓力,降低「壞的負面情緒」產生的機會。

我自己的例子

我在年輕的時候其實脾氣不太好,會議裡常跟人吵架,即便對方是主管我也不怕。還曾經在開會時發火站起來,一腳把旁邊的辦公隔間板踢破一個洞,那時候不知道原因其實就是因為我常常會有「事情一定要這樣做」「我絕對要這樣」的偏執,但後來隨著見識多了,知道事情不會是那樣的,思考開始有彈性,會考慮各種可能性之後,情緒也自然跟著改變,後來很多同事都覺得我是個很溫和的人。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才發現,原來我不是脾氣變了,而是思考方式變了造成的。

所以,分辨什麼是壞思考,避免因為壞思考引發壞的負面情緒,導致過度的壓力和自己把事情搞砸,是這本《麥肯錫情緒處理法與菁英養成》要教我們的事。

《麥肯錫情緒處理法與菁英養成》博客來連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D&Y熊繪生-avatar-img
2023/08/04
感謝我是老查 分享,有沒有關於〔麥肯錫最強問題解決法〕文摘?
我是老查-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8/04
De 這本買了但還沒讀,要稍等一下 :)
avatar-img
與老查一起讀商業好書
33.2K會員
194內容數
持續分享商業好書閱讀心得與整理,以及人生下半場的轉型心得,歡迎你一起交流
2025/04/21
你我都經歷了一番努力才到達中年階段的,有些人轉換過不同的工作逐步探索,有些人則在一個領域堅持,深耕努力,都到達了人生中相對寬裕、平順的時期。這種「漸入佳境」的感受,讓我們誤以為這就接近終點了。 接下來20年,以一個「更厲害的自己」,具備主動意識的規劃,你是不是覺得比起年輕的自己,更有把握一些呢?
Thumbnail
2025/04/21
你我都經歷了一番努力才到達中年階段的,有些人轉換過不同的工作逐步探索,有些人則在一個領域堅持,深耕努力,都到達了人生中相對寬裕、平順的時期。這種「漸入佳境」的感受,讓我們誤以為這就接近終點了。 接下來20年,以一個「更厲害的自己」,具備主動意識的規劃,你是不是覺得比起年輕的自己,更有把握一些呢?
Thumbnail
2025/04/16
也許你會奇怪,不是已經有「負責」Responsibility 了,為什麼又要談「當責」Accountability 呢?而當責和負責又有什麼不同呢?如果為「當責」下個定義:對承諾說到做到,並且為最終成果負起完全責任。即便在過程中有出乎意料、超出自己掌控的因素發生,仍然積極構思因應,致力於交出成果。
Thumbnail
2025/04/16
也許你會奇怪,不是已經有「負責」Responsibility 了,為什麼又要談「當責」Accountability 呢?而當責和負責又有什麼不同呢?如果為「當責」下個定義:對承諾說到做到,並且為最終成果負起完全責任。即便在過程中有出乎意料、超出自己掌控的因素發生,仍然積極構思因應,致力於交出成果。
Thumbnail
2025/04/07
中年危機的產生,來自於這樣的發現——我們總覺得自己有無限的可能,覺得只要肯努力,就能突破極限,成為更好的自己。當步入中年,這種信念終於開始動搖 當我們願意放下「我能夠一直努力下去」的執念,真正接受人生的變化時,就能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新道路。中年危機並非必然,反而是一個讓我們重新調整人生方向的機會。
Thumbnail
2025/04/07
中年危機的產生,來自於這樣的發現——我們總覺得自己有無限的可能,覺得只要肯努力,就能突破極限,成為更好的自己。當步入中年,這種信念終於開始動搖 當我們願意放下「我能夠一直努力下去」的執念,真正接受人生的變化時,就能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新道路。中年危機並非必然,反而是一個讓我們重新調整人生方向的機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我們有多常注意到自己正在想什麼?等一下,我們真的有用正確的方式思考這件事嗎? 本書的兩位作者分別為卡內基教育機構卡內基教育機構的執行長 - 喬.哈特,以及戴爾.卡內基的孫子麥可.克羅姆 卡內基已訓練全球超過上百萬人,而本書用更接近年輕世代的方式,重新詮釋跨時代的智慧。 本書可以分成3個
Thumbnail
我們有多常注意到自己正在想什麼?等一下,我們真的有用正確的方式思考這件事嗎? 本書的兩位作者分別為卡內基教育機構卡內基教育機構的執行長 - 喬.哈特,以及戴爾.卡內基的孫子麥可.克羅姆 卡內基已訓練全球超過上百萬人,而本書用更接近年輕世代的方式,重新詮釋跨時代的智慧。 本書可以分成3個
Thumbnail
研究證明, 接受我們所有的情緒, 甚至是混亂、痛苦的情緒, 正是韌性、茁壯生長與真正快樂的基石。 前幾天跟朋友S聊天時, 說自己很容易森77. 她說看不出來。 我表示是因為自己全壓抑下來了, 她說壓抑情緒對身體不好。 我是個負面情緒和想法很強烈的人, 我也知道這樣對身心不健康, 日前得知一些得癌症的
Thumbnail
研究證明, 接受我們所有的情緒, 甚至是混亂、痛苦的情緒, 正是韌性、茁壯生長與真正快樂的基石。 前幾天跟朋友S聊天時, 說自己很容易森77. 她說看不出來。 我表示是因為自己全壓抑下來了, 她說壓抑情緒對身體不好。 我是個負面情緒和想法很強烈的人, 我也知道這樣對身心不健康, 日前得知一些得癌症的
Thumbnail
大綱: 1.什麼不生氣可以變成有錢人? 2.面對壞情緒,如何面對? 3.消失的憤怒 4.一生氣就會停止思考 5.生了氣就心情事成了 6.養成不易怒的體質 7.六分鐘的閱讀減輕壓力 8.有錢人不吵架 9.別屈服於暴力 10.面對不講理的人該如何? 11.不被討厭的勇氣是? 12.用「我」的語言表達
Thumbnail
大綱: 1.什麼不生氣可以變成有錢人? 2.面對壞情緒,如何面對? 3.消失的憤怒 4.一生氣就會停止思考 5.生了氣就心情事成了 6.養成不易怒的體質 7.六分鐘的閱讀減輕壓力 8.有錢人不吵架 9.別屈服於暴力 10.面對不講理的人該如何? 11.不被討厭的勇氣是? 12.用「我」的語言表達
Thumbnail
這本書為我過去五年帶來莫大轉變,在人際與工作上帶來長足進展,活出更好的人生軌跡! 我從中學到最重要的幾件事: 1. 了解自己的心態與成因 2. 心態如何影響生活、工作與人際 3. 如何改變自己的心態 4. 如何為他人帶來良好的心態
Thumbnail
這本書為我過去五年帶來莫大轉變,在人際與工作上帶來長足進展,活出更好的人生軌跡! 我從中學到最重要的幾件事: 1. 了解自己的心態與成因 2. 心態如何影響生活、工作與人際 3. 如何改變自己的心態 4. 如何為他人帶來良好的心態
Thumbnail
一致性理論─慣性行為模式   在華人社會當中「以和為貴」是時常聽到的成語,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確實如果有著太多「指責型」或是「超理智型」的人,或許讓整個社會產生衝突與對立,但這些詞語或許是我們閱讀時,學者或是經驗分享者想幫助作者釐清分類,給我們具體的名詞,看了這本書籍後,不同類型的人可能都會在自己身上發
Thumbnail
一致性理論─慣性行為模式   在華人社會當中「以和為貴」是時常聽到的成語,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確實如果有著太多「指責型」或是「超理智型」的人,或許讓整個社會產生衝突與對立,但這些詞語或許是我們閱讀時,學者或是經驗分享者想幫助作者釐清分類,給我們具體的名詞,看了這本書籍後,不同類型的人可能都會在自己身上發
Thumbnail
最近遇到幾個職涯諮詢個案有類似的背景:優秀的畢業學校,漂亮的大公司工作經歷,也有創業的經驗,現在要回到職場卻遭遇年齡及各方面的限制一直找不到工作,灰心沮喪焦慮的神情不斷表現在諮詢言談之中。這麼優秀的人才,應該是順風順水,不怕找不到工作才是。事實上,並非如此。 
Thumbnail
最近遇到幾個職涯諮詢個案有類似的背景:優秀的畢業學校,漂亮的大公司工作經歷,也有創業的經驗,現在要回到職場卻遭遇年齡及各方面的限制一直找不到工作,灰心沮喪焦慮的神情不斷表現在諮詢言談之中。這麼優秀的人才,應該是順風順水,不怕找不到工作才是。事實上,並非如此。 
Thumbnail
作者高杉尚孝認為,有競爭力的人屬於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可以發揮實力,擁有很強健的心理素質,在壓力下可以控制自己情緒,保持冷靜執行任務的人。 你可能會覺得,這種心理素質很強的人應該是要靠天生的吧?高杉尚孝認為這是「有方法的」,重點是你要怎麼控制你的情緒。分辨什麼是壞思考,避免因為壞思考引發壞的負面情緒。
Thumbnail
作者高杉尚孝認為,有競爭力的人屬於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可以發揮實力,擁有很強健的心理素質,在壓力下可以控制自己情緒,保持冷靜執行任務的人。 你可能會覺得,這種心理素質很強的人應該是要靠天生的吧?高杉尚孝認為這是「有方法的」,重點是你要怎麼控制你的情緒。分辨什麼是壞思考,避免因為壞思考引發壞的負面情緒。
Thumbnail
理性是參與情緒製造的角色,也是帶領我們求真的工具,感性也不是理性的對立,而是專注於情感面的能量。 希望藉由情緒的機制,讓各位學習著區分感受與情緒的差異,讓情緒回歸到原始的樣貌,允許自己慢下來好好思考,好好感受,並學習培養求真的習慣。
Thumbnail
理性是參與情緒製造的角色,也是帶領我們求真的工具,感性也不是理性的對立,而是專注於情感面的能量。 希望藉由情緒的機制,讓各位學習著區分感受與情緒的差異,讓情緒回歸到原始的樣貌,允許自己慢下來好好思考,好好感受,並學習培養求真的習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