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讓你一隻手都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你看見以個人只練一邊的時候先不要急著說這樣不會進步等等的話因為它有可能已經超越你了,當然不管甚麼訓練法都有好的一面,只要了解背後的理論就行了。本篇的主題就是...
單側訓練( Unilateral Training )
@ScottHermanFitness

肌肉比例

每個人都有所謂的"慣用手"、"慣用腳"甚至"慣用眼"。常常聽別人說每十人當中就有一位是左撇子,當然本篇重點不是這個。既然有所謂的慣用邊,就一定有肌肉上比例的差別,至於差多少就因人而異了
*有趣的是,有研究類人猿左右撇子的比例,發現竟然是 50 : 50,但它們的形成因素不會比我們複雜

優點

  1. 減少兩側對稱的失衡比例 : 很多學生都會跟我說每次做到後面都還沒練到,某一隻手就先酸了。那加強過後可以減少這種情形發生
  2. 有效突破訓練瓶頸 : 就好像遊戲裡的人物有各能力可以提升,當各能力都上升之後,整體的表現也會跟著進步
  3. 增強身體核心能力 : 只用單邊的話對側核心需要運用更多力量來穩定,這也變向的增加難度
  4. 增強肌肉骨骼的平衡、動作及協調 : 其實大部分日常都不是對稱的,所以單側訓練有利於整體的功能性

有趣的研究

研究顯示,在使用單側訓練來增加身體力量的同時,也能體驗到身體對側自主肌力( Voluntary Strength )的增加。也就是說不管是刻意的功能性單側訓練又或著是受傷復健的時候都不用擔心另一側會落後太多

單側 V.S. 雙側

雙側

基本上雙側的優點就是好激發全身的整合,在發力時整體可以比較好釋放。但由於比賽中較少時間可以給選手站定點發力,所以像是硬舉、深蹲或胸推類似動作會難以運用在場上

單側

單側訓練鍛鍊關節穩定,性質上較接近大部分專項運動技巧,尤其是螺旋線的動力鍊,這跟比賽場上較接近。例如 : 單腳硬舉、弓箭步,單邊划船或單腳橋式...。不過唯一的缺點就是對於力量上的進步有限
不是要比較哪個好哪個不好,而是要跟各位講該在哪個時期做哪種訓練會符合現實,只看需要的是哪種能力

研究

英國學者 Speirs D. 等人在 2016 年於 NSCA 官方期刊發表了一篇文章,把 18 位年青欖球運動員分成兩組,進行五週背蹲(雙側組)或抬後腿分腿蹲(單側組)練習。結果發現,兩組的下肢肌力、40米衝刺和轉向表現皆取得類近幅度的進步
另一項希臘研究則找來 15 位大學生進行六週跳躍訓練。結果顯示,在左右單腿測試中,單側組的進步幅度顯然較佳。舉例在反向跳 ( CMJ )測試中,單側組每隻腳的進步幅度高達 20%,相反對稱組只有約 3% 增幅。---引用"運動筆記"

我的看法

我自己是很喜歡單側訓練,在某方面也可以設計新的動作給選手訓練,不知道你們喜歡的是哪一種? 不過可以的話,還是不要只練單一一種,因為這會讓你進步受限
以各種關於運動及訓練的專題,想了解更多內容歡迎私訊給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剛拿下年度 MVP 的選手,在一次大失誤的情況下,造成了一大段時間的恐懼,也影響到了生涯。想想看自己有沒有也愈過類似情形,你是怎麼克服的呢? 歡迎留言給我知道喔~ 本篇的主題就是...
        前一晚進入完美的夢鄉,美夢做到一半突然被驚醒,原來是鬧鐘的提醒聲,正準備起身梳洗時發現一邊的肩膀好像轉不動,這時頭腦一震驚醒發覺,一定是出事了。不清楚為甚麼會這樣的就好好閱讀本篇吧。本篇的主題就是...
這個主題最主要是要講說目前台灣體育界的一些狀況。不過內容與其說是抱怨,不如說是點出主要的問題。如果妳也有跟我一樣的看法的話,歡迎留言給我。本篇的主題是...
        啊你一定打藥成績會那麼好。一定常在螢幕上或身邊朋友中聽到,不過那是結果論,要嘴別人之前先了解也不遲(X 。總之,背後的原理是甚麼,後遺症有奪嚴重,讀完這篇就會知道啦。本篇的主題就是...
        這個東西已經在台灣流行一陣子了,其中有一項很多人都接觸過,而另一項稍微少了點,不過打過的你知道自己在打甚麼嗎? 從打下去到後續,需要注意甚麼,這篇一次帶你看完。本篇的主題是...
        你會不會常常在健身房運動時覺得好像有點做膩了,不是深蹲就是胸推,大不了會用到戰繩或藥球。那麼本篇就來帶給各位一個新選擇,先撇除經費場地的問題,這項訓練就叫...
        剛拿下年度 MVP 的選手,在一次大失誤的情況下,造成了一大段時間的恐懼,也影響到了生涯。想想看自己有沒有也愈過類似情形,你是怎麼克服的呢? 歡迎留言給我知道喔~ 本篇的主題就是...
        前一晚進入完美的夢鄉,美夢做到一半突然被驚醒,原來是鬧鐘的提醒聲,正準備起身梳洗時發現一邊的肩膀好像轉不動,這時頭腦一震驚醒發覺,一定是出事了。不清楚為甚麼會這樣的就好好閱讀本篇吧。本篇的主題就是...
這個主題最主要是要講說目前台灣體育界的一些狀況。不過內容與其說是抱怨,不如說是點出主要的問題。如果妳也有跟我一樣的看法的話,歡迎留言給我。本篇的主題是...
        啊你一定打藥成績會那麼好。一定常在螢幕上或身邊朋友中聽到,不過那是結果論,要嘴別人之前先了解也不遲(X 。總之,背後的原理是甚麼,後遺症有奪嚴重,讀完這篇就會知道啦。本篇的主題就是...
        這個東西已經在台灣流行一陣子了,其中有一項很多人都接觸過,而另一項稍微少了點,不過打過的你知道自己在打甚麼嗎? 從打下去到後續,需要注意甚麼,這篇一次帶你看完。本篇的主題是...
        你會不會常常在健身房運動時覺得好像有點做膩了,不是深蹲就是胸推,大不了會用到戰繩或藥球。那麼本篇就來帶給各位一個新選擇,先撇除經費場地的問題,這項訓練就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功能性訓練強調多方向和多平面運動,以及核心穩定性和動作模式模擬。此外,功能性訓練可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減少受傷風險,增強運動表現。文章討論了功能性訓練的結構和訓練示例。
Thumbnail
教練,這個動作是練哪裡? 如果我練到不對的肌肉會不會長得很奇怪? 這樣對嗎?怎麼看起來跟其他人的不太一樣 這些問題雖然常讓我心裡莞爾一笑,但卻也習以為常,這個時候我已經會習慣性的掛上職業微笑,慢慢說到 「放寬心,我們先把動作學好做確實,該練的自然就會練到」 當然
Thumbnail
為了要打破慣性思考,開發右腦,最近開始刻意多使用左手。
Thumbnail
有兩個層面的思考。 簡單的思考: 如果出現駝背,那就要練反向的動作,脊椎的伸展,就像瑜伽的一些後彎,訓練背側的肌肉。 如果圓肩,那可能是肩胛骨的位置不對,我們可能要訓練肩胛下沉並保持貼緊肋骨的動作,甚至練習肩膀大手臂外轉(瑜伽常見的口令)等動作。 同時也可以搭配一些伸展。
Thumbnail
根據科學研究報告,右腦具有巨大的潛能,但現實生活中卻有95%的人僅使用左腦,而右腦的潛能未得到開發。本文將從左右腦功能差異的角度來探討如何激發右腦潛能,並分享相關研究及經驗。
Thumbnail
肆、我編菜單的考慮重點與目的 讓投球涉及的部位能平衡發展,是最關鍵的點。 因為投球對於不同部位的刺激不同,而不同部位的強度與發展速度也不同,因此如果額外訓練,可能能降低弱勢部位的受傷風險,並給予強勢部位更充足的刺激,盡可能提升體能與表現並降低風險。 然後這個菜單我盡可能精簡,所以你們有喜歡的動作或。
Thumbnail
在運動場上所學到的,是學校、補習班無法教你的,卻是在未來職場及各領域相當關鍵的能力。成績代表著一切嗎?多元能力培養,絕對超乎你的想像!
Thumbnail
在社會文化的影響下,我們的內在功能會產生優勢和弱勢,而MBTI提供了方法來發展弱勢功能。透過觀察和反覆練習,可以將弱勢功能轉為優勢功能。
要訣 從馬步轉換成獨立式,將重心移至其中一隻腳,另一隻腳抬高,一手上一手下 上手護頭,拳頭45度角,拳面向內;下手擊打大腿中斷 整體手臂宛若成S型,上下手拉稱 上腳膝蓋抬高,夾緊膝窩,想像往身體拉 腳底板往下壓,護住下腳膝蓋,想像踩在膝蓋上 身軀微斜,協助不晃動 心得 擺脫身體形
Thumbnail
核心訓練重要的是慢跟轉。 慢,是訓練的動作一定要很慢,太快的動作都只會練到大肌群,只有慢慢做才練得到小肌群。 再來是轉,沒有做到轉,就不能叫做核心動作,因為脊椎兩側的肌肉,排列全都是斜向的,沒有直向,所以動作缺少轉時,這些斜向的肌肉只能練到一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功能性訓練強調多方向和多平面運動,以及核心穩定性和動作模式模擬。此外,功能性訓練可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減少受傷風險,增強運動表現。文章討論了功能性訓練的結構和訓練示例。
Thumbnail
教練,這個動作是練哪裡? 如果我練到不對的肌肉會不會長得很奇怪? 這樣對嗎?怎麼看起來跟其他人的不太一樣 這些問題雖然常讓我心裡莞爾一笑,但卻也習以為常,這個時候我已經會習慣性的掛上職業微笑,慢慢說到 「放寬心,我們先把動作學好做確實,該練的自然就會練到」 當然
Thumbnail
為了要打破慣性思考,開發右腦,最近開始刻意多使用左手。
Thumbnail
有兩個層面的思考。 簡單的思考: 如果出現駝背,那就要練反向的動作,脊椎的伸展,就像瑜伽的一些後彎,訓練背側的肌肉。 如果圓肩,那可能是肩胛骨的位置不對,我們可能要訓練肩胛下沉並保持貼緊肋骨的動作,甚至練習肩膀大手臂外轉(瑜伽常見的口令)等動作。 同時也可以搭配一些伸展。
Thumbnail
根據科學研究報告,右腦具有巨大的潛能,但現實生活中卻有95%的人僅使用左腦,而右腦的潛能未得到開發。本文將從左右腦功能差異的角度來探討如何激發右腦潛能,並分享相關研究及經驗。
Thumbnail
肆、我編菜單的考慮重點與目的 讓投球涉及的部位能平衡發展,是最關鍵的點。 因為投球對於不同部位的刺激不同,而不同部位的強度與發展速度也不同,因此如果額外訓練,可能能降低弱勢部位的受傷風險,並給予強勢部位更充足的刺激,盡可能提升體能與表現並降低風險。 然後這個菜單我盡可能精簡,所以你們有喜歡的動作或。
Thumbnail
在運動場上所學到的,是學校、補習班無法教你的,卻是在未來職場及各領域相當關鍵的能力。成績代表著一切嗎?多元能力培養,絕對超乎你的想像!
Thumbnail
在社會文化的影響下,我們的內在功能會產生優勢和弱勢,而MBTI提供了方法來發展弱勢功能。透過觀察和反覆練習,可以將弱勢功能轉為優勢功能。
要訣 從馬步轉換成獨立式,將重心移至其中一隻腳,另一隻腳抬高,一手上一手下 上手護頭,拳頭45度角,拳面向內;下手擊打大腿中斷 整體手臂宛若成S型,上下手拉稱 上腳膝蓋抬高,夾緊膝窩,想像往身體拉 腳底板往下壓,護住下腳膝蓋,想像踩在膝蓋上 身軀微斜,協助不晃動 心得 擺脫身體形
Thumbnail
核心訓練重要的是慢跟轉。 慢,是訓練的動作一定要很慢,太快的動作都只會練到大肌群,只有慢慢做才練得到小肌群。 再來是轉,沒有做到轉,就不能叫做核心動作,因為脊椎兩側的肌肉,排列全都是斜向的,沒有直向,所以動作缺少轉時,這些斜向的肌肉只能練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