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了《我僅僅只是一個胖子》,沒想到威力這麼巨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幾年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像我這樣普通的人,也能夠對其他人產生影響嗎?
最近在讀的《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裡面提到一個案例是這麼說的:
最最令人無法忍受的,則是感到自己無足輕重。格蘭特不想當大型企業機器裡一個不重要的小齒輪,希望能在工作中留下印記,擁有影響力。他希望自己所做的事,對世上某個人來說很重要,任何人都好。
我希望自己的工作或事業可以對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最起碼是大家一起開心地完成一件事情),而不是困在計畫預算和組織內耗當中。
兩本一起讀更有效果
而我在《我僅僅只是一個胖子》這本書當中看到了一個可能性。
這本書放在我待購清單中有一段時間,一直到這次農曆新年才買下來開始讀。
原本看書籍的介紹,得知作者是社會學背景,而這本書是他的碩士論文改編出版的。原本以為內容會持續探討這個社會結構是如何產生胖子,而這個社會又是如何壓迫胖子。
讀完全書之後,才發現這本書想表達的不僅如此,更能夠和我的生命經驗有所對照。

從小學到青春期結束都是「小胖」的我

作者從小到大都是理所當然的胖子,而我人生在求學的時間,都是「小胖」。既不是班上最胖的,可是也絕對不屬於瘦的那一群。
我人生體重的頂峰在國中畢業的時候來到 89 公斤,然後在接下來的 4 年間,我靠跑步游泳減掉了 30 公斤。
然後我的體重就在 65 ~ 80 之間一直來回,現在算是穩定地停留在 80 公斤。
在胖瘦之間轉換過,就不難發現,在你胖的時候認識你的人心中,你永遠是那個小胖;在你瘦的時候認識你的人則會覺得,你一直在發胖。
直到開始步入中年才意識到「既然你沒辦法控制別人對你的看法,你為什麼不活成你自己就好了?」當我們認真去面對那個想極力否認的自己,才開始真正認識自己生命的實相。

面對自己其實不容易

可是,面對自己真的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嗎?
在推薦序當中,作者的指導教授指出,這篇論文在當初一直被質疑「自我書寫能否成為社會科學的研究主題?」因而在社會科學的學術圈引起一陣討論。因為自我書寫既無法證偽,也無法計算或統計。
但是,自我書寫真的是容易的嗎?作者是這麼說的:
如果不寫,我就沒辦法真正去理解在這些情緒衝突中長大的我。如果寫了,我有辦法面對在這些情緒中真正的我的樣子嗎?寫與不寫對我來說都是一種困難的選擇。
回顧一生,有太多我亟欲回去改變的時刻與犯蠢的事情。要這樣的仔細地回顧、揭露並且理性地剖析,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況要從各種面向或是不願面對的創傷之中重新審視那個不堪的自己。

我想說好一個故事,但是那又能怎樣?

我心底一直有想回到學校去進修的想法。主要有兩個目的,一個是想把出了社會之後聽到的故事好好地寫出來;另一個是探尋我阿公的生命歷程。
當你有故事想說,又想把它說好的時候,也不禁會懷疑「寫了之後又能怎麼樣呢?」
意外地這本書在最後一個章節也提出了一個十分有說服力的說法:
光寫故事的確不能幹嘛,重要的是對話。當我們試圖要去瞭解各種差異者的處境時,最常見的就是邀請她/他來「現身說法」。
即便寫了也不知道能幹嘛,能夠造成什麼影響也不是我能控制的。但是如果能從此了解我和父親、祖父之間的差異,就很值得。

了解差異除了促進理解之外,也很令人感動

更何況,在「了解差異」這個過程,竟然成為我讀這本書最令我動容的片段。
作者在父親家暴的環境下成長,除了苛責自己身為長子卻無法保護媽媽之外,發現媽媽在煮食與做生意可以找到偌大的成就感。
為了彌補那個無能的自己,他決定把媽媽做的菜全部吃光光,也因此把自己吃成一個胖子。
在探討自己身為胖子與媽媽煮的食物之間的關係時,也透過媽媽重新理解的家暴的爸爸,書中是這麼說的:
我開始理解爸爸原來只是一個裝模作樣不得志的小男人,一個不知道怎麼處理自己情緒的小孩子,只是一個鬱鬱寡歡的憂愁男人。
從這段敘述當中,我好像多理解的什麼。這不只是作者的爸爸,從這樣的情境當中我看見那個「沒有活出最好的自己」,然後看見了我爸爸、我阿公,甚至是整個台灣許多男性的群像。

重新認識自己

過去的工作和生活的經驗告訴我,無論是創業還是改變自己的生活,最基本也最難的是「好好地認識自己」。
透過這本書,跟著作者重新理解自我的腳步,他認識了生命的實相。而我卻重新地認識了我自己。儘管我現在還沒活出最好的狀態,但是我可以重新理解我的生命,重新設計。最後擬定合適的計畫,成為最好的自己,不管還是不是胖子。
最後,從這邊的連結點進去買電子書的話,我會獲得一點點分潤,可以幫助我買更多書來讀,寫更多讀書心得跟你分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3會員
19內容數
「觀察傳統產業的現在,找到屬於你的未來。」這是一個觀察傳統產業的專題,理解傳統產業的現況,讓你能夠更確定自己要甚麼樣的職涯與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普通胖大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你是基層的企劃或工程師,比起修改報告或報告沒人看,更糟糕的是心血結晶被收割變成別人的成果。 職場裡有沒有這種踩著部屬往上爬的主管?有,多的是。拿你的報告去邀功,當年你的考績還被打得比同組的同事差。評語還說你「這個年度無特殊表現」,因為你的特殊表現被他拿去邀功了......這邊有方法拒當韭菜。
喜歡閱讀需要一些環境和機緣。恰巧我成長的環境電腦和網路都還沒普及,所有流行的資訊要從唱片行、書局、漫畫店裡面取得。 如果文字有魔力,它能不能在一個普通人身上產生奇蹟?當我一年閱讀超過300小時,我才發現,閱讀的奇蹟已經發生了 ......
「你說的我也知道,可是這個事情不是你想得那麼簡單。」還記得之前工作還是產業輔導的時候,常常聽到老闆們這麼跟我說。 為什麼一個產業要轉型這麼難?為什麼許多經營者腦袋可以理解,行動卻無法配合? 身為一個職員,你要怎麼判斷什麼時候該從現職撤退?
這世界最公平的事情,就是每個人每天都只有 24 小時。 在物理上來說,時間對於人類是一個單一方向的向量,不斷地往前跑,永遠不回頭。 假設你的一生有1,080個月,你要怎麼使用你生命所剩下的時間?
以前年輕的時候會覺得傳統產業這些人也太沒有競爭力了,他們要做一個星期的事情,我大概一個工作日就可以完成。 後來有了年歲,這幾年世界局勢劇變之後,我才發現我想錯了。 高科技產業以外其他產業的數位化轉型,相對需要較長的陣痛期,所以我觀察到這些產業當中對於「數位化轉型」不適應所產生的後遺症。
可能因為我是憑實力單身的胖大叔,所以有些時候女性朋友會和我分享他們在感情上選擇困難的故事。 大部分故事的模型都是這樣,她們有一個固定交往的對象,最近出現另一個對象積極地追求自己。 於是在已經習慣的和能夠燃起激情的對象之間兩難,或是難上加難。 適合談戀愛的對象就是適合結婚嗎?應該怎麼選呢?
如果你是基層的企劃或工程師,比起修改報告或報告沒人看,更糟糕的是心血結晶被收割變成別人的成果。 職場裡有沒有這種踩著部屬往上爬的主管?有,多的是。拿你的報告去邀功,當年你的考績還被打得比同組的同事差。評語還說你「這個年度無特殊表現」,因為你的特殊表現被他拿去邀功了......這邊有方法拒當韭菜。
喜歡閱讀需要一些環境和機緣。恰巧我成長的環境電腦和網路都還沒普及,所有流行的資訊要從唱片行、書局、漫畫店裡面取得。 如果文字有魔力,它能不能在一個普通人身上產生奇蹟?當我一年閱讀超過300小時,我才發現,閱讀的奇蹟已經發生了 ......
「你說的我也知道,可是這個事情不是你想得那麼簡單。」還記得之前工作還是產業輔導的時候,常常聽到老闆們這麼跟我說。 為什麼一個產業要轉型這麼難?為什麼許多經營者腦袋可以理解,行動卻無法配合? 身為一個職員,你要怎麼判斷什麼時候該從現職撤退?
這世界最公平的事情,就是每個人每天都只有 24 小時。 在物理上來說,時間對於人類是一個單一方向的向量,不斷地往前跑,永遠不回頭。 假設你的一生有1,080個月,你要怎麼使用你生命所剩下的時間?
以前年輕的時候會覺得傳統產業這些人也太沒有競爭力了,他們要做一個星期的事情,我大概一個工作日就可以完成。 後來有了年歲,這幾年世界局勢劇變之後,我才發現我想錯了。 高科技產業以外其他產業的數位化轉型,相對需要較長的陣痛期,所以我觀察到這些產業當中對於「數位化轉型」不適應所產生的後遺症。
可能因為我是憑實力單身的胖大叔,所以有些時候女性朋友會和我分享他們在感情上選擇困難的故事。 大部分故事的模型都是這樣,她們有一個固定交往的對象,最近出現另一個對象積極地追求自己。 於是在已經習慣的和能夠燃起激情的對象之間兩難,或是難上加難。 適合談戀愛的對象就是適合結婚嗎?應該怎麼選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書探討正向心理學,教你如何用心理學方法改善生活,解決拖延症等問題,包含設定目標、番茄工作法、事不過三法則等實用技巧。
Thumbnail
過去幼年時,你會收到許多大人給的訊息,你都會毫不考慮的接收下來,根本無法有自我的思考和見解。當有大人對你說:你長得這麼醜,帶你出門好丟臉,你不該這麼胖,不覺得這樣丟臉嗎? 當你這樣聽大人說,你無法辨識和過濾,就認定自己好丟臉,胖得讓周圍的大人難堪,也一定會被別人取笑。 然而,這是你誤解自己的開始。
Thumbnail
「不要把任何人的話視為真理,因為每個大人也只活過一種人生。 這本書是前陣子邂逅今年最愛之「成為自由人」,同一位作者李惠貞老師去年的著作。作者會想要寫這本書,是因為覺得社會上太多普遍的想法,並非事實而是出於恐懼,藉此想要和年輕的孩子們說說話。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你讀了,會開始為老後生活做打算的書。 這本同時也是少數讓我邊讀邊心驚膽戰的書。 書中有些情景,有照護經驗的人讀到, 必定會心有戚戚焉,絕對笑不出來。 遇到了,你就知道什麼叫「人間即地獄」。 先父生前罹患漸凍人, 是由母親照顧他, 身材嬌小的母親為了照顧人高馬大的先父,
Thumbnail
這次要介紹的書,書名是:《我僅僅只是一個胖子》,作者蔡培元,依作者自己的論述,他就是一個胖子。作者認為「胖」這個議題,是個招魂幡,引領著他回到深層的生命實相中,去探究、去理解,最後能與自己和解,接受全部的自己,包括那個做不好的,與不符合他人或自己期待的自己。
作者周慕姿帶領讀者深入八個感人故事,讓人從中看見自己的影子,醫生、學習、工作等片段觸動了許多人的內心,進而反思自己的過度努力。文章中深刻描述了過度努力所造成的情緒、壓力對身心的傷害,最後共勉讀者拋開過度努力,用更多的時間瞭解自己,真正讓改變發生。
Thumbnail
「做自己」,對我來說是一直都是很抽象的一件事,從一個線性的思考突然轉變成開放性的層面,當然,應該每個人都喜歡做自己,不用去承受那些會影響自己意願的事,不用去強顏歡笑去面對自己不認可的事。 「不為五斗米折腰,因為我靠腰吃飯。」
Thumbnail
記得很久以前,我在圖書館拿起過這本書,忘記為什麼原因又放了回去,或許是因為這本書不在我當時習慣以推薦排名讀書的名單裡,後來,我發現能讓自己讀得津津有味的書,鮮少是排行榜上的那些,
Thumbnail
當有一個體重基數大的朋友無法減肥時,如何克服自己的內心障礙,從小事做起,堅持下去?本文分享了「微習慣」的概念以及作者史蒂芬蓋斯的故事,提出從小做起,一點一滴進步的重要性和行動的力量。
Thumbnail
書如其名,就是講述發生在一小鎮的故事,有一堆看似平凡的人,過著平凡的生活;突然有一天,恐怖的事情接二連三的入侵他們的生活,一切越來越失控,越來越超乎常理;沒有真相,沒有希望,界線被打破,荒謬且可怕的惡夢直接走進現實...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書探討正向心理學,教你如何用心理學方法改善生活,解決拖延症等問題,包含設定目標、番茄工作法、事不過三法則等實用技巧。
Thumbnail
過去幼年時,你會收到許多大人給的訊息,你都會毫不考慮的接收下來,根本無法有自我的思考和見解。當有大人對你說:你長得這麼醜,帶你出門好丟臉,你不該這麼胖,不覺得這樣丟臉嗎? 當你這樣聽大人說,你無法辨識和過濾,就認定自己好丟臉,胖得讓周圍的大人難堪,也一定會被別人取笑。 然而,這是你誤解自己的開始。
Thumbnail
「不要把任何人的話視為真理,因為每個大人也只活過一種人生。 這本書是前陣子邂逅今年最愛之「成為自由人」,同一位作者李惠貞老師去年的著作。作者會想要寫這本書,是因為覺得社會上太多普遍的想法,並非事實而是出於恐懼,藉此想要和年輕的孩子們說說話。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你讀了,會開始為老後生活做打算的書。 這本同時也是少數讓我邊讀邊心驚膽戰的書。 書中有些情景,有照護經驗的人讀到, 必定會心有戚戚焉,絕對笑不出來。 遇到了,你就知道什麼叫「人間即地獄」。 先父生前罹患漸凍人, 是由母親照顧他, 身材嬌小的母親為了照顧人高馬大的先父,
Thumbnail
這次要介紹的書,書名是:《我僅僅只是一個胖子》,作者蔡培元,依作者自己的論述,他就是一個胖子。作者認為「胖」這個議題,是個招魂幡,引領著他回到深層的生命實相中,去探究、去理解,最後能與自己和解,接受全部的自己,包括那個做不好的,與不符合他人或自己期待的自己。
作者周慕姿帶領讀者深入八個感人故事,讓人從中看見自己的影子,醫生、學習、工作等片段觸動了許多人的內心,進而反思自己的過度努力。文章中深刻描述了過度努力所造成的情緒、壓力對身心的傷害,最後共勉讀者拋開過度努力,用更多的時間瞭解自己,真正讓改變發生。
Thumbnail
「做自己」,對我來說是一直都是很抽象的一件事,從一個線性的思考突然轉變成開放性的層面,當然,應該每個人都喜歡做自己,不用去承受那些會影響自己意願的事,不用去強顏歡笑去面對自己不認可的事。 「不為五斗米折腰,因為我靠腰吃飯。」
Thumbnail
記得很久以前,我在圖書館拿起過這本書,忘記為什麼原因又放了回去,或許是因為這本書不在我當時習慣以推薦排名讀書的名單裡,後來,我發現能讓自己讀得津津有味的書,鮮少是排行榜上的那些,
Thumbnail
當有一個體重基數大的朋友無法減肥時,如何克服自己的內心障礙,從小事做起,堅持下去?本文分享了「微習慣」的概念以及作者史蒂芬蓋斯的故事,提出從小做起,一點一滴進步的重要性和行動的力量。
Thumbnail
書如其名,就是講述發生在一小鎮的故事,有一堆看似平凡的人,過著平凡的生活;突然有一天,恐怖的事情接二連三的入侵他們的生活,一切越來越失控,越來越超乎常理;沒有真相,沒有希望,界線被打破,荒謬且可怕的惡夢直接走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