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禮物可以拯救你的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從另一本書得到的書單,追起這本也是二戰納粹集中營倖存者的著作,有別於探討轉型正義議題,作者更著重於自身可以有怎樣的選擇、力量以及改變,讓那些傷痛可以在認知調整的過程中獲得改善。

二戰的倖存者,面臨的各樣痛苦,莫過於相對於死去的親屬獨活於世上,而這個獨活甚至是沒有道理,或者在集中營中選擇了某些行為免去了死亡的威脅,得以支撐到最後獲救。平凡的日常生活,遭遇到的當然不是離苦得樂的狀態,無從得知痛苦死去的親屬後續處境,當然也無從比較獨活與死亡究竟何者才是較佳結果。

移民美國後成為心理治療專業從業人員,除了協助他人解決問題,也必須要誠實的面對自己生命中的問題。拯救別人的人生和拯救自己的人生不同,耽溺於自己的經驗,無法自拔的感覺,和成為能力者提供協助的不同經驗,讓作者有機會重新審視自己的困境,並且將脫離困境的策略,用步驟化的方式呈現。

逃離了物理上的折磨可能可以選擇的協助很多,但逃離心理上的牢籠,很多時候鑰匙就在自己手中,卻無力旋開那個通往自由自在的窄門。逃離一些不適合的角色,儘管無法改變劇本,但還是多少能夠換個角色,換個表現形式,換個人物設定,讓自己能夠在許多不能改變中,找到選擇的機會。

全書12個篇章中,提及了許多心理牢籠,而這些常見的心理牢籠,有些是作者的經歷,另一部分是他從事心理治療專業工作所分析的成果。客觀的分析,試著和自己對話,找出願意改變的起點,然後做出改變。

作者很實際的說明過程中會有不少困難,面對不堪的情緒,那些真實的反應練習自我接納,不特別否認、壓抑,並且找機會抒發,讓情緒過去,可能才是改變所需要的。專業的協助或者是個人自我清楚的認識問題,對改變都有正向的幫助。

負能量的延續和正能量的維持,都是累積而來的。作者提出了許多自我對話、強化和接納的建議,目的是找到自己的定位。接受自己的樣子、接受別人的樣子,不追求那些掌握在別人手中的,甚至不可能達成的,這樣的接納,對於拯救自己脫離惡性循環,無疑是再重要不過的。很難真的為每一個苦難找到所謂的意義,也不容易逃離否認、抗拒的情緒,但發現活下去才能有機會,而那個等在不知道哪裡的意義,才有機會看見,或許就是努力的動力了吧!至少,作者在集中營的那種無止盡的絕望中,是這樣活下來的。

推薦給常常覺得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的朋友,先別急著周處除三害,或許那些你不明白也不認同的事,正好是非得學會的課題。而找上門來是遲早的,藉著為自己的生命、自主負責,也學會感激各樣的好壞事件,才能更為從容,擁抱包裝完美的禮物,和外表殘破但內容豐富的禮物。

avatar-img
96會員
501內容數
講幹話是生活必須,除了拇指搭配我就爛微笑之外,還可以從新的角度,看待挫折,以及那些僥倖成功的人嘴裡吐出來的毒雞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蔡書評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老年共居嗎?這是本來看這本書的想像。四個不同年紀但都未婚的人住在同一個屋簷下,不就是未婚者應該想得到的一種生活方式嗎?但其實故事線不是這樣的,四個人會聚在一起是偶然,但又有些沒有很想談論的秘密,從而讓沒有血緣但同居共室的四個人,為家做了另一番的定義。 最老的鶴代和佐知是母女,但她們母女倆卻像是生活
比起抒情浪漫的暢銷作家,不知為何更覺得這類中老年照護取暖的書,更適合這個時代。少子女化後的高齡社會,每個人都活得更久,相對而言,老番顛的時間,也隨之拉長。每個家庭面對這樣的老病死都有不同的難題,不知道盡頭在哪邊,更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資本可以面對這個不知終局在哪的戰鬥。 從《我輩中人》開始,學會照顧自
這書跟每天來點負能量一樣,走一個毒雞湯的風格,讀來就是以毒攻毒,調解生活中各種狗屁倒灶的爛事這樣,而且這語錄本來在電視圈轉職咖啡店的店長,為了促銷咖啡走出的一個風格,然後持續的每天發一篇,這麼驚人的毅力做了8年多,真的不容易。自從每天來點負能量的作者爆出me too後,再追這本書有種微微惆悵感,沒想
面對美中貿易戰彷彿新的冷戰開打,新的戰線似乎延伸到資訊傳播。前些日子去參加資訊戰的講座,川普跟希拉蕊競選期間,幾個神扯的新聞說希拉蕊其實已經死亡,並以複製人的方式繼續參選,甚至認為希拉蕊已經被外星人入侵這類型看就覺得誇張的訊息,居然在推特上轉發了數百萬次。再加上前陣子的新聞,臉書最大的廣告買家竟然是
作為一個選擇自我敘事作為研究方法的研究者,這本書無疑是自剖的作品,而自剖到什麼程度、怎麼梳理成一個能夠成為完整敘事的論文甚至出版品,那就是個貨真價實的自陳研究了。還是有許多的人不認為自我敘事作為一種可行的質性方法,對於其主觀、難以驗證性表達出不夠科學的蔑視,但實際上有太多無法重複的事物值得加以討論,
又是一本書名超長的書,一口氣念完很有機會斷氣(不對,但很容易一口氣看完的一本書。談植物、歷史和臺灣有關的東南亞聚落,如果你也喜歡東南亞料理,相信這本書會勾起你很多氣味的回憶。會讀這本書是因為Podcaster泰太的推薦,喜歡泰太在Padcast以泰國為主的東南亞相關故事,知道有這本書,也就在有空的時
老年共居嗎?這是本來看這本書的想像。四個不同年紀但都未婚的人住在同一個屋簷下,不就是未婚者應該想得到的一種生活方式嗎?但其實故事線不是這樣的,四個人會聚在一起是偶然,但又有些沒有很想談論的秘密,從而讓沒有血緣但同居共室的四個人,為家做了另一番的定義。 最老的鶴代和佐知是母女,但她們母女倆卻像是生活
比起抒情浪漫的暢銷作家,不知為何更覺得這類中老年照護取暖的書,更適合這個時代。少子女化後的高齡社會,每個人都活得更久,相對而言,老番顛的時間,也隨之拉長。每個家庭面對這樣的老病死都有不同的難題,不知道盡頭在哪邊,更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資本可以面對這個不知終局在哪的戰鬥。 從《我輩中人》開始,學會照顧自
這書跟每天來點負能量一樣,走一個毒雞湯的風格,讀來就是以毒攻毒,調解生活中各種狗屁倒灶的爛事這樣,而且這語錄本來在電視圈轉職咖啡店的店長,為了促銷咖啡走出的一個風格,然後持續的每天發一篇,這麼驚人的毅力做了8年多,真的不容易。自從每天來點負能量的作者爆出me too後,再追這本書有種微微惆悵感,沒想
面對美中貿易戰彷彿新的冷戰開打,新的戰線似乎延伸到資訊傳播。前些日子去參加資訊戰的講座,川普跟希拉蕊競選期間,幾個神扯的新聞說希拉蕊其實已經死亡,並以複製人的方式繼續參選,甚至認為希拉蕊已經被外星人入侵這類型看就覺得誇張的訊息,居然在推特上轉發了數百萬次。再加上前陣子的新聞,臉書最大的廣告買家竟然是
作為一個選擇自我敘事作為研究方法的研究者,這本書無疑是自剖的作品,而自剖到什麼程度、怎麼梳理成一個能夠成為完整敘事的論文甚至出版品,那就是個貨真價實的自陳研究了。還是有許多的人不認為自我敘事作為一種可行的質性方法,對於其主觀、難以驗證性表達出不夠科學的蔑視,但實際上有太多無法重複的事物值得加以討論,
又是一本書名超長的書,一口氣念完很有機會斷氣(不對,但很容易一口氣看完的一本書。談植物、歷史和臺灣有關的東南亞聚落,如果你也喜歡東南亞料理,相信這本書會勾起你很多氣味的回憶。會讀這本書是因為Podcaster泰太的推薦,喜歡泰太在Padcast以泰國為主的東南亞相關故事,知道有這本書,也就在有空的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在面對生活低谷時,透過諮商與信仰找到新的希望。經歷了困惑與痛苦後,作者開始認識到自我決策的重要性,並在新藥的幫助下逐漸改善情緒與睡眠。文章深入探討了信仰與自我認知在面對人生挑戰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絕望中尋找勇氣與力量。
Thumbnail
雖然我不忍直視集中營的殘酷畫面,不過這場人禍有太多議題需要討論與反思,所以我不經不覺讀了好幾本有關集中營的書籍。(不過我還是沒勇氣親身去集中營遺址參觀😔) 就受害者的角度,之前讀過的《滅頂與生還》探討人性善惡的灰色地帶,而這一本則是探究俘虜們為何會生存下去,繼而思考人生意志。
Thumbnail
2023年的10月透過朋友的推薦和網路資訊,於是打開了這本我觀望已久的哲學心理書。初品此書當下的心境是對於人際、社會、自我感到無力和絕望,不再相信人與人之間有純粹的信任,也不再相信社會是單純的,更不再相信自己有勇氣和能力可以面對困境,但當我翻開第一個章節,簡單明瞭的一句話:生命中所遇到的困境都和人際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是由曾在集中營存活下來的弗蘭克所著,書中記錄了在集中營遭遇的非人經歷,並創建了「意義治療學」這個新領域。 【這本書推薦給誰讀?】 1. 尋找生活方向的人:對於那些感到迷茫、不知道該往哪裡走的人 2. 對心理學感興趣的人:如果你對心理學有興趣,《活出意義來》會給你帶來大量的啟發。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作者是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維克多·弗蘭克,他在此書分享自己在納粹集中營的經歷;並分析集中營倖存者的心理特徵。 整本書以敘事性的方式講述作者在集中營看到的故事,讓讀者透過這些故事及心理分析的內容去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   書中一段
我們通常不會想要對人展示脆弱的一面,甚至於要刻意隱藏。但《重啟人生》的作者Auther Brooks指出,脆弱對人生有益。研究顯示當護理師向病患坦承自己的日子也不好過時,會更加投入工作,病患也會獲得更多的勇氣,來配合醫護的照護,醫療效果因此更好。曾經被關在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心理學家弗蘭克(Victor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這本書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曾經在二戰納粹集中營中,經歷了如同地獄般的生活,但是在那極度惡劣的環境中,他因為心裡強大而活下來 這本書是他在倖存後的回憶,第一部分書寫在集中營中的經歷和想法;第二部分則是談到意義療法 以下列出書中部分的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近期,閱讀了一本與二戰時期集中營有關的書籍–《活出意義來》。以心理層面去探討那些非人道的遭遇,我很喜歡其中作者下的註解,大意大致為:他們能剝奪我們外在的自由,但卻無法奪去我們內在的自由。以此核心概念出發,也與電影《依然相信》欲表達的理念有所關聯;我們無法逃避命運拋來的苦難,但我們能夠抉擇如何面對,只
Thumbnail
佛蘭克博士,一個在納粹集中營倖存的精神醫學家,他經歷了納粹集中營的各種折磨後提出了新的心理治療法:「意義治療」。在書中,他多次引用哲學家尼采的一句話:「懂得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得住。」而這也正是意義療法的主張。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在面對生活低谷時,透過諮商與信仰找到新的希望。經歷了困惑與痛苦後,作者開始認識到自我決策的重要性,並在新藥的幫助下逐漸改善情緒與睡眠。文章深入探討了信仰與自我認知在面對人生挑戰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絕望中尋找勇氣與力量。
Thumbnail
雖然我不忍直視集中營的殘酷畫面,不過這場人禍有太多議題需要討論與反思,所以我不經不覺讀了好幾本有關集中營的書籍。(不過我還是沒勇氣親身去集中營遺址參觀😔) 就受害者的角度,之前讀過的《滅頂與生還》探討人性善惡的灰色地帶,而這一本則是探究俘虜們為何會生存下去,繼而思考人生意志。
Thumbnail
2023年的10月透過朋友的推薦和網路資訊,於是打開了這本我觀望已久的哲學心理書。初品此書當下的心境是對於人際、社會、自我感到無力和絕望,不再相信人與人之間有純粹的信任,也不再相信社會是單純的,更不再相信自己有勇氣和能力可以面對困境,但當我翻開第一個章節,簡單明瞭的一句話:生命中所遇到的困境都和人際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是由曾在集中營存活下來的弗蘭克所著,書中記錄了在集中營遭遇的非人經歷,並創建了「意義治療學」這個新領域。 【這本書推薦給誰讀?】 1. 尋找生活方向的人:對於那些感到迷茫、不知道該往哪裡走的人 2. 對心理學感興趣的人:如果你對心理學有興趣,《活出意義來》會給你帶來大量的啟發。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作者是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維克多·弗蘭克,他在此書分享自己在納粹集中營的經歷;並分析集中營倖存者的心理特徵。 整本書以敘事性的方式講述作者在集中營看到的故事,讓讀者透過這些故事及心理分析的內容去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   書中一段
我們通常不會想要對人展示脆弱的一面,甚至於要刻意隱藏。但《重啟人生》的作者Auther Brooks指出,脆弱對人生有益。研究顯示當護理師向病患坦承自己的日子也不好過時,會更加投入工作,病患也會獲得更多的勇氣,來配合醫護的照護,醫療效果因此更好。曾經被關在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心理學家弗蘭克(Victor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這本書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曾經在二戰納粹集中營中,經歷了如同地獄般的生活,但是在那極度惡劣的環境中,他因為心裡強大而活下來 這本書是他在倖存後的回憶,第一部分書寫在集中營中的經歷和想法;第二部分則是談到意義療法 以下列出書中部分的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近期,閱讀了一本與二戰時期集中營有關的書籍–《活出意義來》。以心理層面去探討那些非人道的遭遇,我很喜歡其中作者下的註解,大意大致為:他們能剝奪我們外在的自由,但卻無法奪去我們內在的自由。以此核心概念出發,也與電影《依然相信》欲表達的理念有所關聯;我們無法逃避命運拋來的苦難,但我們能夠抉擇如何面對,只
Thumbnail
佛蘭克博士,一個在納粹集中營倖存的精神醫學家,他經歷了納粹集中營的各種折磨後提出了新的心理治療法:「意義治療」。在書中,他多次引用哲學家尼采的一句話:「懂得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得住。」而這也正是意義療法的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