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4)因為我對我的能力和報酬有誤判--參考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記得在教會的時候聽過一個比喻,這個比喻是這樣說的,有一個葡萄園的主人去外面找日薪的臨時工,他從早上七點開始找,九點找一次,中午找一次,下午三點找一次,甚至在最後下班前的五點再找了一次臨時工,等到六點下班時,園主從最後一個人開始發薪水,以台灣目前的薪水來看,大概就是2000元,也就是一般的基本工資,其他人就開始想說:「哇,最後一批人都發這麼多,那我們是不是賺爆了。」沒想到第一批人也拿一樣的薪資,就開始抱怨園主不公平

當然這個故事本來的重點是在討論別的事情,不過這個不公平的感受,我想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稱之為不同工同酬,或是同工不同酬等等的現象,這個現象也讓我們深感對不公平的對待。我們對於自己的能力和報酬有所期待,這很正常也是應該的,因為我們畢竟有所付出,但有時我們沒有獲得應有的報酬,原因可能不是源自於我們對自己的能力有所誤判,但對我們能力應該獲得的薪資有所誤判。

參考點

我們對許多事情的程度或是價值會產生誤判和參考點有關。什麼是參考點呢?參考點是一個行為經濟學和心理學上的專有名詞,這是一個日常生活滿常使用的方法,比方說你今天要去買衣服,我們通常會做的事情就是貨比三家,也就是所謂的比價,當你去逛街的時候,你看到一件喜歡的衣服標價八百塊,你可能覺得有點貴,等到你看到下一家也有類似的款,要價只要四百塊,你可能就覺得怎麼這麼便宜,趕快買下去。這個對八百塊四百塊的感受,就是源自對衣服價值的參考點,有時候並不一定符合這件衣服本身的CP值。

參考點會導致我們對能力和薪水的認知有所偏誤,有的時候可能進到業界的第一份工作所擁有的薪水和工作型態,就會變成後面工作的基準點,或是我們從別人的經驗中聽說了一些數字,不論這個基準點是對是錯,能否反映真實的情況,都會影響我們後面的判斷。有的時候,一些人的所說的數字不一定是準確的,可能是源自於入行的時間不同,可能有些條件是連當事人都不一定知道,或是我們不清楚說的人本身的能力如何,因此我們對這個薪水就會形成錯誤的認知。怎麼克服缺乏參考點的問題呢?

半公開資訊幫忙校正

有的時候無法確認資訊的準確與否,我們可以把自己的職業類別做一個劃分之後,到1111 人力銀行,104人力銀行上或是其他求職網上,尋找該類別的薪資資料。這些求職網上它們有一些匿名的統計資料,可以從這個數字的分佈和平均值,大致上推估可能在同一類型職業薪水範圍。比方說小編,可能三萬就算不錯了。除此之外,商業週刊,或是一些未來產業的報導都會有這方面的經濟分析。

避免與時代不同的人比較

有些行業具有時代的特殊性,他們可能入行的時候,剛好在行業剛起步的時候,因此薪水的算法以及獎金等等的制度,沒有那麼完善,可能會產生我們對薪水高低的評估落差,除此之外,年資的算法在許多行業都會有所變化,因此就算他們記得起來當年的薪資水準,數字可能是對的,也沒有辦法去當作合理的參考點。有些產業的特性可能導致這個產業的世代比一般想像的短,比如說一些新創產業可能三年內的變化,就比起其他行業的十年還來的多。

誤判是難免的

需要對現況有更多的認識,避免以偏概全,甚至我目前也沒有想到更有效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困難的問題,我們或許可以多問問自己前幾屆或後幾屆的前後輩,可能會稍微有多一點數據,幫助我們去知道更多薪資和能力之間的關係,否則我們只有少少的四五個資料點,很難去評估整體大環境的情況。更多需要的是我們真的耐著性子進到行業內,從行業中所看到聽到的訊息,慢慢累積能力和經驗,或許才有辦法更貼近實際的情況。

崔斯坦的的新詩,分享崔斯坦對生活的觀察,感情的點滴,以及自我成長的創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為什麼我這麼棒卻找不到合適的對象?」 「我這麼強,怎麼可能會沒有人賞識我?」 或許這不是因為我們運氣不好,或是其他人的眼光太差,而是因為我們對自身能力和能獲得的相對應的報酬有所誤判。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投資自己就是最好的投資,很多人會開始去線上買課程,去書店尋找幫助自成功的書,可能是心靈成長的,或是一些技能介紹的書籍。不過我們能力的投資應該要怎麼評估呢?是投入就有機會,趕快下好離手,還是要經過多次的探索,尋找需要的答案呢?
「我們這個工作需要有三到五年的工作經驗。」「很抱歉我們這次競爭者滿多的。」不知道大家求職是不是有類似的經驗呢? 很多時候我們剛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往往會遇到的問題,不外乎工作經驗的缺乏或是學歷不夠高,因為現在的大學碩士生非常的多,當你遇到找不到適合的工作時,是不是也覺得自己能力不錯卻賺不到錢呢?
對於一個想投入職場和市場的人,常常會有這樣的自我懷疑,「到底這樣的成績,自己能做什麼呢?」 對我們來說,重新思考下面的問題就會是個很重要的議題: 能力是什麼呢? 我們怎麼看待能力? 怎麼回到市場看待能力呢?
「覺得有價值和願意掏錢是兩回事」 我們有自己的價值觀和能力,如何在這個世界上找到市場所需要的能力,進而安身立命呢?
內向或是需要比較長時間展現自己人格特質的人,在家人或是熟悉的朋友才能侃侃而談的人,在面試的時候就會吃很大的虧,怎麼辦呢?
「為什麼我這麼棒卻找不到合適的對象?」 「我這麼強,怎麼可能會沒有人賞識我?」 或許這不是因為我們運氣不好,或是其他人的眼光太差,而是因為我們對自身能力和能獲得的相對應的報酬有所誤判。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投資自己就是最好的投資,很多人會開始去線上買課程,去書店尋找幫助自成功的書,可能是心靈成長的,或是一些技能介紹的書籍。不過我們能力的投資應該要怎麼評估呢?是投入就有機會,趕快下好離手,還是要經過多次的探索,尋找需要的答案呢?
「我們這個工作需要有三到五年的工作經驗。」「很抱歉我們這次競爭者滿多的。」不知道大家求職是不是有類似的經驗呢? 很多時候我們剛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往往會遇到的問題,不外乎工作經驗的缺乏或是學歷不夠高,因為現在的大學碩士生非常的多,當你遇到找不到適合的工作時,是不是也覺得自己能力不錯卻賺不到錢呢?
對於一個想投入職場和市場的人,常常會有這樣的自我懷疑,「到底這樣的成績,自己能做什麼呢?」 對我們來說,重新思考下面的問題就會是個很重要的議題: 能力是什麼呢? 我們怎麼看待能力? 怎麼回到市場看待能力呢?
「覺得有價值和願意掏錢是兩回事」 我們有自己的價值觀和能力,如何在這個世界上找到市場所需要的能力,進而安身立命呢?
內向或是需要比較長時間展現自己人格特質的人,在家人或是熟悉的朋友才能侃侃而談的人,在面試的時候就會吃很大的虧,怎麼辦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一個理論是 如果你換算下來的時薪 高過於你外包這件事情給別人做 所需要付出的時薪 那這件事你就應該外包 這個理論我是同意的 但是前提是 你真的知道你換算時薪的方式正確嗎?
Thumbnail
本文探討高薪帶來的問題,包括職業選擇束縛、公司砍預算的風險、出差或加班的家庭犧牲、以及物質慾望的影響。提出平衡工作與生活、定期自我檢視、提升心理韌性、和多元發展的應對策略。
Thumbnail
追求薪資成長沒有不對,只是有時候薪資並非我們找工作的唯一考量。除了薪資外,我們應該問問自己在意的公司文化價值觀、主管風格、團隊氣氛、工作型態與角色、價值認同等事情。透過瞭解我們自己的工作價值驅動力以及內在動機,幫助我們判斷該選擇什麼樣的機會。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遇過這種情況:公司給你開出一個「看似不錯」的薪資待遇,但你心裡總覺得哪裡怪怪的?在William Poundstone所寫的《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針對「報價的合理性其背後的心理因素,作者提出的一些有趣現象和見解。
Thumbnail
通常我們會違反勞(災)保投保薪資級距規定有那些呢? 明明是勞務對價,認為是恩惠式給與。 明明是經常性給與,自以為不是。 結果就是違反勞基法第2條第1項第3款 工資:指勞工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包括工資、薪金及按計時、計日、計月、計件以現金或實物等方式給付之獎金、津貼及其他任何名義之經常性給與均
Thumbnail
老闆要多給員工一些錢,好事一樁。 但是,要給之前請想清楚,這些錢是工資嗎?還是不是工資? 是工資,那好處理呀,勞健保跟勞退就隨著級距調整提撥,當然每小時(日)加班費工資額也會提高,還有擬制工資(特休不休假工資) 結算也會增加。 若不是工資,那得說明定義清楚,重點是主管機關跟行政法院要採信於你才
Thumbnail
在三月份,我前往清大參加了一場協助履歷健檢的活動,偶然間聽到了同學們在現場討論公司的薪資福利。 A同學:「聽說xxx公司的福利待遇相當不錯。」 B同學:「是嗎?每個月的薪資能達到10萬嗎?如果不行的話,我想都不用考慮了。」 或許這段對話讓你想起了自己和家人曾經的討論嗎?
Thumbnail
許多人在應徵工作時,時常發現提出的薪資要求並不能被很好的滿足。這篇文章指出了很多影響薪資的因素,也提供了一些談薪水的方法。
Thumbnail
探討業務同仁「領多少薪水,做多少事」思維,文章指出這種觀念可能忽略工作的內在價值,僅以薪水衡量。薪水是否等同於工作價值,以及這種思維對未來的影響成為討論焦點。提倡超越薪水思維,挑戰傳統觀念,注重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勇敢探索個人工作價值,使工作不僅是換取薪水的交易,而成為實現夢想和發揮所長的平台。
Thumbnail
薪水不到位— 在於個人付出的時間、心力、甚至是智慧技能與得到報酬。通常會有對應參考的對象,會受到同儕、個人/家人期待、社會輿論所左右影響。 心受委屈了— 可能是長時間的壓抑、也許是一時間遭受不平的對待,或許還會有帶著互相比較的情緒,在壓垮最後一根稻草的事件發生後而爆發出來。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一個理論是 如果你換算下來的時薪 高過於你外包這件事情給別人做 所需要付出的時薪 那這件事你就應該外包 這個理論我是同意的 但是前提是 你真的知道你換算時薪的方式正確嗎?
Thumbnail
本文探討高薪帶來的問題,包括職業選擇束縛、公司砍預算的風險、出差或加班的家庭犧牲、以及物質慾望的影響。提出平衡工作與生活、定期自我檢視、提升心理韌性、和多元發展的應對策略。
Thumbnail
追求薪資成長沒有不對,只是有時候薪資並非我們找工作的唯一考量。除了薪資外,我們應該問問自己在意的公司文化價值觀、主管風格、團隊氣氛、工作型態與角色、價值認同等事情。透過瞭解我們自己的工作價值驅動力以及內在動機,幫助我們判斷該選擇什麼樣的機會。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遇過這種情況:公司給你開出一個「看似不錯」的薪資待遇,但你心裡總覺得哪裡怪怪的?在William Poundstone所寫的《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針對「報價的合理性其背後的心理因素,作者提出的一些有趣現象和見解。
Thumbnail
通常我們會違反勞(災)保投保薪資級距規定有那些呢? 明明是勞務對價,認為是恩惠式給與。 明明是經常性給與,自以為不是。 結果就是違反勞基法第2條第1項第3款 工資:指勞工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包括工資、薪金及按計時、計日、計月、計件以現金或實物等方式給付之獎金、津貼及其他任何名義之經常性給與均
Thumbnail
老闆要多給員工一些錢,好事一樁。 但是,要給之前請想清楚,這些錢是工資嗎?還是不是工資? 是工資,那好處理呀,勞健保跟勞退就隨著級距調整提撥,當然每小時(日)加班費工資額也會提高,還有擬制工資(特休不休假工資) 結算也會增加。 若不是工資,那得說明定義清楚,重點是主管機關跟行政法院要採信於你才
Thumbnail
在三月份,我前往清大參加了一場協助履歷健檢的活動,偶然間聽到了同學們在現場討論公司的薪資福利。 A同學:「聽說xxx公司的福利待遇相當不錯。」 B同學:「是嗎?每個月的薪資能達到10萬嗎?如果不行的話,我想都不用考慮了。」 或許這段對話讓你想起了自己和家人曾經的討論嗎?
Thumbnail
許多人在應徵工作時,時常發現提出的薪資要求並不能被很好的滿足。這篇文章指出了很多影響薪資的因素,也提供了一些談薪水的方法。
Thumbnail
探討業務同仁「領多少薪水,做多少事」思維,文章指出這種觀念可能忽略工作的內在價值,僅以薪水衡量。薪水是否等同於工作價值,以及這種思維對未來的影響成為討論焦點。提倡超越薪水思維,挑戰傳統觀念,注重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勇敢探索個人工作價值,使工作不僅是換取薪水的交易,而成為實現夢想和發揮所長的平台。
Thumbnail
薪水不到位— 在於個人付出的時間、心力、甚至是智慧技能與得到報酬。通常會有對應參考的對象,會受到同儕、個人/家人期待、社會輿論所左右影響。 心受委屈了— 可能是長時間的壓抑、也許是一時間遭受不平的對待,或許還會有帶著互相比較的情緒,在壓垮最後一根稻草的事件發生後而爆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