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藝術》閱讀心得:刻意練習,學會愛

更新於 2024/08/23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第一次聽到佛洛姆( Erich Fromm)這位心理學家,是在普通心理學的課堂上。猶記得當時教授介紹各家心理學流派,礙於時間因素只能如此收尾:「當然還有很多遺珠之憾,像佛洛姆就是試著結合精神分析與人本主義學派的重要學者,有機會可以讀讀看他的《愛的藝術》。」

不久,我開始在各大書店平台看見這本書的全新譯版,伴隨著佳評如潮:「心理學大師佛洛姆跨時代不朽經典(博克萊)」、「值得用一輩子反覆咀嚼的好書(閱讀前哨站)」。因此,我終於決定按下購買鍵,在出發交換前將這本書放入後背包,成為我在歐洲近7個月的交換時光中,手邊唯一的中文書籍。

而我很幸運,選擇了它。

為何要讀這本書?

不同時代和文化的人面對著同一個難題:怎樣克服分離,怎樣實現合一。
渴望人際融合是人的生命中最強有力的渴求。雖然我們在意識層面害怕的是不被人愛,但我們真正的恐懼(通常是無意識的)是去愛。

佛洛姆的思想結合了人本主義與精神分析學派的精神,因此類似客體關係理論(屬於精神分析學派的一支),同樣認為分離會引起焦慮,是所有焦慮的根源。這就是為何古往今來,不論年齡、時代或文化,每個人都渴望實現合一,以克服對分離的恐懼。

我認為這裡的分離不只是實體上的分隔,而會隨著年紀成長變得更抽象:青少年希望父母支持自己的決定、成年人希望另一伴善解人意、老年人希望偶爾能接到子女的電話。因為所有人內心深處,都嚮往人際上的融合。我們害怕的其實不是接觸人群,而是接觸人群後無法被接納。

因此,我們就需要透過這本書,學習如何好好愛。

愛,可以學嗎?

一如生活是一門藝術,愛乃一門藝術。如果想要學會怎樣去愛,我們就必須以學習任何其他藝術(例如音樂、繪畫、...醫學等)的相同方式著手。
對愛的藝術來說,任何想要成為行家的人,在生命的每個階段都必須實踐紀律專注耐心

不同於過去人們認為愛是一種先天、自發(spontaneous)的情感流露,佛洛姆主張愛是一種能力、一種藝術,可以經由學習而培養。也因此,我們不能把愛想成是天時、地利、人和等外在因素都符合的「機緣」,而是和琴棋書畫等一樣,需要投入紀律專注、耐心,並且將其置為生命中的優先序位,才得以精通的「技能」。

就讓我們逐步拆解這些條件吧!

愛的4要素:紀律、專注、耐心、無上的關注

這四項條件看似與愛無關,但其實在學習一項技能之前,我們常常都需要學習其他看似不相關的事情,未來驀然回首,才發現一切道理都環環相扣。這四項條件之於愛這門藝術的學習,就是如此。

  • 紀律:每天應該早睡早起、賣力工作、不縱情享樂,並撥出時間思考及閱讀。這些看似難以達成,因此佛洛姆說:「不要把紀律當成外力強加在身上的束縛,而是把它當作個人意志的表達。」回想心理學所學,確實如此。因為如果把紀律看做是意志力的產物,而意志力又是一種認知資源,那麼強迫自己去做某些事情,就容易筋疲力竭。因此,不如把目標拆解成微小的任務,每天樂於執行,久而久之便會產生動機,從自願之中培養出自律。
  • 專注與獨處:專注意味著活在當下,意味著我們將當下進行的事視為唯一重要的事,而全心投入。因此,不能同時想著其他事情,例如午餐吃什麼(千古大哉問啊)、稍後有何行程等,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常犯的毛病。至於如何學習專注?第一步,就是學會獨處。獨處的能力,正是愛的前提。獨處指的並不只是自己一個人,而是能對自己敏感,全心感受自己的意識。作者分享了具體的方法能夠練習獨處,例如透過正念與冥想等。在早晨與睡前練習,就能培養專注。

反思自己的生活,忙碌的我經常逼迫自己一心多用。但長期下來,許多事情不只成效不佳,每晚躺在床上卻又若有所失,難以成眠。直到我讀到了書中的話:「任何不是聚精會神為之的活動會讓人昏昏欲睡─同時又會讓人在意天結束時難以成眠。」原來,保持專注、對自己敏感,反而能夠提高注意力、降低認知資源的消耗。高敏感反而能幫助我們專注,老是想著其他事情,反而令人分身乏術。

  • 耐心:每件事情都需要時間,我們不能短視近利,只追求速效。如同巴菲特曾經幽默地說,人不可能透過讓9個女人懷孕,就在1個月內生出小孩。這對最近的我來說尤其困難,特別是看見周遭朋友各個都即將開啟人生新篇章,或者又取得了新的突破。這時候,或許只好努力告訴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花期,只要每天完成微小的目標,美好的事物總會在最適合的時候到來。
  • 無上的關注:這指的是必須把「愛」視為第一優先,將行為舉止都圍繞著愛的中心思想。這讓我想到《習慣致富》中所說:「想法帶來感受,感受帶來行動,行動帶來結果。」當我們依循著心中的北極星,自然會抵達理想的遠方。

上述四點是精通所有藝術的條件,但想要好好去「愛」,還要特別學會兩個要點:對世界客觀,對自己有信仰

愛的下一步:對世界客觀,對自己有信仰

何謂「對世界客觀」?小時候的我們往往是照顧者的關注焦點,剛出生的嬰兒甚至難以區分自己與他人的不同。這其實就是作者筆下對自戀的定義,這樣的人會對世界抱持主觀的看法,以自我為中心。隨著年齡增長,我們慢慢能克服自我中心,明白不只自己內心的感受是真實的,外在的各種現象也有真實性。如此一來,我們就能接受世界本來的樣子。舉例來說,隨著我們認識越來越多人,眼界越來越寬,就會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程,未必總將自己放在第一位,但這並不代表對方不在乎自己,也就不會因此感到受傷。

那麼,什麼是「對自己有信仰」呢?有信仰指的是對自己有自信,因此便有能力在愛之中做出承諾,負起責任。對自己有自信並不容易,因為「有信仰的前提是有勇氣,有去冒險的能力,隨時準備好接受痛苦和失望。」當我們把某些價值看作無比重要,就需要做出選擇、擁有面對結果的勇氣。

這讓我想到,在感情中不敢付出承諾的人,或許其實是缺乏自信的表現。因此,下一次另一伴不敢承諾時,在我們生氣或難過之前,或許也可以先停下來,多一些同理。

心得:世界很大,能夠容納每一種生活方式

「如果有人以為所有的水果都是和草莓同一時間成熟,他對葡萄就是一無所知。(p.41) 」回想起來,自己分手後不久恰好是導生宴,我曾問過導師,什麼時候能確定這就是愛呢?老師的回答是:「每個人都有自己愛的方式,每段關係都是獨一無二的。」聽了教授的話又讀完本書後,我更明白,原來透過「專注、紀律、耐心與無上的關注」,就能慢慢接納自己、接納每個人的異同,用心體驗當下。所有或欣喜或不安的感受,都值得擁抱。愛可以學習,同時也需要冒險,而冒險不只是負責的表現,也是自信的展露。

更多生活省思,歡迎追蹤:

FB:小芝女闖天下

IG:芝蘭之事:芝的荷蘭交換記事

更多閱讀心得,歡迎參考:

【閱讀心得】那一年,我在來頓 |歐洲交換與旅遊後的5個省思

內容總結
愛的藝術
5
/5
avatar-img
71會員
93內容數
📖旅行 X 生活省思 X 文化觀察 X 翻譯思考 💡生命是一場旅行,這裡將分享我的旅行攻略、生活省思、文化觀察,包括交換與省錢旅遊攻略、心理學與生活省思等,即將拓展至托福準備攻略,還請期待。 🩵相逢即是有緣,謝謝你聽我的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芝女看天下 的其他內容
於萊頓交換歸國至今,萊頓的一草一木、一河一景,依然時常縈繞心頭。恰好交換時結交的朋友推薦了這本由傅佩榮教授所著的《那一年,我在萊頓》,便想著或許能藉此書稍微紓解思念之情,也因此成了我在這裡發布的第一篇閱讀心得。
5/5那一年,我在來頓
於萊頓交換歸國至今,萊頓的一草一木、一河一景,依然時常縈繞心頭。恰好交換時結交的朋友推薦了這本由傅佩榮教授所著的《那一年,我在萊頓》,便想著或許能藉此書稍微紓解思念之情,也因此成了我在這裡發布的第一篇閱讀心得。
5/5那一年,我在來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閱讀生活大師的著作,學會理解它們所言的真正涵義,在「你想如何生活」這個問題上形成自己的信念。(佛諾姆) 存在的藝術是人本主義精神分析心理學家佛諾姆在繼愛的藝術和聆聽的藝術後所撰寫的第三部曲。佛諾姆在探討精神分析之後,在存在的藝術一書中繪製了一套引導人邁向存在的步驟。他認為社會分析和個人分析是密不可
Thumbnail
一個人必須有批判性,才能看見表象背後的事物。(佛諾姆) 佛諾姆在一九五六年完成愛的藝術,呼籲人們會到自身人格的重塑,完整自我,成為一個有創造力取向的人,積極打磨自己愛人的能力。具有社會學家、心理治療及精神分析專家等多重身分的佛諾姆,更在他精神分析的專業領域,強化關於愛的實踐的深化。聆聽的藝術就紀錄
Thumbnail
愛某一個人並不只是一種強烈感情,它還是一個決定,一個判斷和一個承諾。(佛洛姆) 美國心理學家多拉德認為佛洛姆同時是社會學家、哲學家、歷史學家、精神分析家、經濟學家和人類學家,也是人類生命的鍾愛者、詩人和先知。一九五六年,佛洛姆出版了愛的藝術,他是當時第一個認為「愛」和「愛的能力」是值得談的學者。這
Thumbnail
◪《愛的藝術》姐妹篇/佛洛姆從社會、宗教、文化直視人性的辨證 因為被列入名人推薦行列中,得做點什麼,以下是我的推薦內容~ 其實這是 1964 年出版的,時間上來說不能稱為新書,算是重版出來。雖然距今已經八十多年,但我覺得他的觀點放現代脈絡也是毫無違和感。 在今年三月起時我辦了六次《愛的
Thumbnail
本文主要討論阿德勒、榮格、艾瑞克森、霍妮等人的精神分析學派理論,以探討早期經驗的重要性和集體潛意識等議題。
Thumbnail
佛洛姆在《To Have or To Be》一書中深入探討了「擁有模式」和「存在模式」之間的區別,並指出我們所選擇的模式也會展現在語言的使用上。這篇文章將探討語言如何反映我們的生活模式,並談及完形治療如何從當事人的語句看出端倪、協助當事人通過改變語言來促進自我覺察和內在整合。
Thumbnail
“愛情的存在只有一個證明:那就是雙方聯繫的深度和每個所愛之人身上的活力和生命力。這也是我們所能看到的愛情的唯一成果。”
「沒有能力自發行動、表達一己真正的感受和想法,結果必須對別人和自己呈現虛擬的自我,這正是自卑感和虛弱感的根源」                                                                                              
Thumbnail
愛的藝術源自佛洛姆的經典著作,闡述從孤獨到成熟的愛之道。本篇文章探討人類對愛的需求,解釋怎樣愛一個人,並指出「成熟的愛」和「不成熟的愛」之間的區別。
Thumbnail
2024 年的大家好,我是 Harris 蘇俊濠心理師。 讓我們回顧一下,要學會愛的藝術,佛洛姆在《愛的藝術》中指出,每個人都得致力於「專注、紀律、耐心、無上關注」的實踐精神──這算是十分個人的修行,因為,就算有人能拿著鞭子助你專注,但誰又能真的替你專注呢?如沒有外在的規條就沒有紀律的話,那不就只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閱讀生活大師的著作,學會理解它們所言的真正涵義,在「你想如何生活」這個問題上形成自己的信念。(佛諾姆) 存在的藝術是人本主義精神分析心理學家佛諾姆在繼愛的藝術和聆聽的藝術後所撰寫的第三部曲。佛諾姆在探討精神分析之後,在存在的藝術一書中繪製了一套引導人邁向存在的步驟。他認為社會分析和個人分析是密不可
Thumbnail
一個人必須有批判性,才能看見表象背後的事物。(佛諾姆) 佛諾姆在一九五六年完成愛的藝術,呼籲人們會到自身人格的重塑,完整自我,成為一個有創造力取向的人,積極打磨自己愛人的能力。具有社會學家、心理治療及精神分析專家等多重身分的佛諾姆,更在他精神分析的專業領域,強化關於愛的實踐的深化。聆聽的藝術就紀錄
Thumbnail
愛某一個人並不只是一種強烈感情,它還是一個決定,一個判斷和一個承諾。(佛洛姆) 美國心理學家多拉德認為佛洛姆同時是社會學家、哲學家、歷史學家、精神分析家、經濟學家和人類學家,也是人類生命的鍾愛者、詩人和先知。一九五六年,佛洛姆出版了愛的藝術,他是當時第一個認為「愛」和「愛的能力」是值得談的學者。這
Thumbnail
◪《愛的藝術》姐妹篇/佛洛姆從社會、宗教、文化直視人性的辨證 因為被列入名人推薦行列中,得做點什麼,以下是我的推薦內容~ 其實這是 1964 年出版的,時間上來說不能稱為新書,算是重版出來。雖然距今已經八十多年,但我覺得他的觀點放現代脈絡也是毫無違和感。 在今年三月起時我辦了六次《愛的
Thumbnail
本文主要討論阿德勒、榮格、艾瑞克森、霍妮等人的精神分析學派理論,以探討早期經驗的重要性和集體潛意識等議題。
Thumbnail
佛洛姆在《To Have or To Be》一書中深入探討了「擁有模式」和「存在模式」之間的區別,並指出我們所選擇的模式也會展現在語言的使用上。這篇文章將探討語言如何反映我們的生活模式,並談及完形治療如何從當事人的語句看出端倪、協助當事人通過改變語言來促進自我覺察和內在整合。
Thumbnail
“愛情的存在只有一個證明:那就是雙方聯繫的深度和每個所愛之人身上的活力和生命力。這也是我們所能看到的愛情的唯一成果。”
「沒有能力自發行動、表達一己真正的感受和想法,結果必須對別人和自己呈現虛擬的自我,這正是自卑感和虛弱感的根源」                                                                                              
Thumbnail
愛的藝術源自佛洛姆的經典著作,闡述從孤獨到成熟的愛之道。本篇文章探討人類對愛的需求,解釋怎樣愛一個人,並指出「成熟的愛」和「不成熟的愛」之間的區別。
Thumbnail
2024 年的大家好,我是 Harris 蘇俊濠心理師。 讓我們回顧一下,要學會愛的藝術,佛洛姆在《愛的藝術》中指出,每個人都得致力於「專注、紀律、耐心、無上關注」的實踐精神──這算是十分個人的修行,因為,就算有人能拿著鞭子助你專注,但誰又能真的替你專注呢?如沒有外在的規條就沒有紀律的話,那不就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