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長潑冷水而無法和孩子成為朋友的長輩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擅長潑冷水而無法和孩子成為朋友的長輩〉2024-11-02

 

  看到一則網路上流傳的對話截圖,背景是子女在公司努力一陣子後好不容易升職,不到三十歲便成為公司最年輕的主管,她和爸爸分享她的喜悅,但爸爸的回應卻是「少年得志非好事,要小心」。雖然隔了一陣子之後,爸爸又補了一句「不過,爸覺得你們會更好」,但前面潑的那句冷水,還是讓發文者非常難過。

 

  網路上的一些討論將這件事理解為「亞洲父母不擅於稱讚、或者稱讚過於含蓄」的一個例子。一定程度上,我明白有這種現象,但具體來說,我不太能夠設身處地的想像,為什麼一個人在別人開心和你分享喜訊時,非要說出「非好事」這樣的話。

 

 

  毫無疑問,從子女的角度來說,她和爸爸分享喜悅,絕對不是為了聽這個「機會教育」的。她或許沒有多想,只是想告訴家人自己的努力有了回報。就算不是「我為你感到驕傲!」,一句「恭喜你」、「滿厲害的喔」都可以讓她收穫更多的信心和鼓勵,而不是感到挫敗。

 

  在這個發文者的例子裡,那名爸爸看起來其實是為子女的表現感到開心的。但他不願意好好地表達出這種開心,而是選擇第一時間把自己放在一個「傳統家長」的高度,奉勸她注意,不要過於得意忘形。

 

  當然,對這名爸爸而言,他或許真的是「為了她好」,所以才會給出這樣的提醒。但這種回應方式帶來的結果,很可能是孩子愈來愈不會想要跟他分享生活,將兩人的關係推得更遠。

 

  在這名爸爸的心中,孩子永遠是孩子,永遠需要他來「提醒」;但對孩子來說,我都已經自立自強,甚至當上主管了,還要聽這樣的機會教育嗎?為什麼就不能好好地為我感到開心呢?

 

 

  很多當過家長的人相信,孩子到了一定年紀之後會進入「叛逆期」。的確,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幾個階段不那麼願意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思去做,會有更多的主見和自己想要嘗試的其他做法。

 

  但是,將這種狀況稱之為「叛逆」卻是建立在一個非常有問題的預設上,認為:孩子應該要完全聽從父母的指示。可是,作為一個獨一無二的個別的人,孩子本來就會、也應該要會有他自己的意見。

 

  當然,孩子的意見有時會是一些思慮不周的意見,而你確實可能會知道相同事情上面更好的處理辦法。但是,一個我們同樣必須明白的事情是,孩子之所以不會和你用相同的方式考慮問題,不是因為他「想要反抗你」,而是因為他沒有經歷過那些你經歷過的--那些使你如今這樣思考的事情。

 

  所以這個時候,如果你僅僅是給出你的結論,而沒有給予他具有說服力的理由。那他感受到的,就只會是你在用權威來壓他。那麼,做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他當然必須反抗。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會表現出「我不要聽你的」,是因為你給他的形象是「我要你聽我的」。

 

 

  所以,與其將那些孩子展現主見的成長階段理解為「叛逆期」,更好的做法或許是將那段時間理解為「可以和他們成為朋友的關鍵期」。在那些他們特別有主見的時候,我們應該要做的事情是給予他們更多對等的互信與尊重,一邊聽他們的意見,一邊用分享的方式,講出自己的經驗與從中學到的教訓。

 

  「我以前也是這樣想的」這句話可以是一個雙面刃,我們必須不讓聽者感受到「因為你沒經歷過這些事情才會那樣想」,而是,去把自己以前吃過的虧、犯過的傻誠實地展露給對方聽。去表達出「如果可以,我會想要更早知道我現在知道的事情」,以此來讓他知道,他有機會借助你的經驗少走一點彎路。他才更有可能樂意地從你這裡學到你想要傳達的訊息。

 

 

  一開始的那段對話中的子女一定程度上是願意把自己的爸爸當作朋友,所以和他分享喜訊。但爸爸卻像是沒有接到那個邀約,沒有理解到雙方其實早就應該成為一個更加平等關係中的同伴,而始終將自己放在更高的「長輩」位置。這種自我定位,讓他們長久地失去了一些寶貴的、同甘共苦的機會。對我來說,這顯然是比「年少得志」更需要小心避免的憾事。





延伸閱讀:

〈致「新時代」(一):語言、人際與責任〉

〈什麼是「乖」、什麼是「害」?--中文裡的「本質化」與「道德化」積習〉

〈孩子為什麼好像不願意「溝通」?〉

〈國際不打小孩日:不走看起來最簡單的路〉

〈禁止孩子上課喝水有道理嗎?「不專心」或許不是孩子的問題〉

〈隔壁餐桌,沒什麼大不了的「家務事」〉

avatar-img
84會員
736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但實際體驗下來,目前遊戲在對戰以外的內容過於單薄。無論是開卡包還是「得卡挑戰」,都需要大量的CD恢復時間。同時,與電腦牌組對戰的PvE模式會贈送大量用以縮短等待時間的「開包沙漏」。蒐集玩家如果想要更快多開幾包,就變得不得不去玩對戰模式。前面提到的「對戰不是核心玩法」的設計理念也就很難站得住腳了。
  對安妮來說,這名老闆就像報導超級盃的那些體育記者一樣,其實是將「壞的結果」與「壞的決策」混為一談了。根據當時毫無起色的業績狀況,以及他們對於可替代人選的評估,決策會議上沒有人會認為那個決策是一個很糟糕的決策。事實上,如果相似的情況再次出現,理智上或許還是應該要做相同的決定。
  從台灣目前推廣的「競技運動」角度來說,我們確實能夠同意,撲克雖然具有射倖性,但長期而言他仍舊是一個由技術決定結果的競技活動。但對比於其他的競技項目,撲克中的機率與其他現場變數讓它比變得更加具有戲劇張力,也更有機會出現技術較低的玩家爆冷門取勝的情況(這也是使得它比圍棋更受娛樂玩家青睞的重要特質)。
  工具伸進口中,你不能像有食物的時候那樣咀嚼,也不能用舌頭去推走異物。你意識著這種反常的狀態,從一個完全沒有經歷過科技的史前人類看來,你更像是被囚禁與接受酷刑。但你知道這是為了治療,是為了讓你在更多日常裡面留在舒適的常態。所以你主動躺進這種處境,承受數十分鐘「成為物」的無助感受。
  這組「人明明可以應該要停止依賴網路,卻又不敢脫離」的張力,點出了一個更加核心的問題。專注力不足、沉迷手機與網路的不只是任何一個個人,而是整個當代社會。就像後面的章節會提到的,整個社會都存在著睡眠不足的問題,並且,在當前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網購電商依賴著人們熬夜購物。
  對於這些職業選手而言,除了打牌之外,另一個佔據工作時間的部分是學習、是繼續精進自己的撲克水平。雖然那些基本的策略他們已經幾乎能夠自動導航而不犯錯,但隨著級別的提升、選手們會進入更高一個層次的競賽。所有人都懂基本策略的遊戲是一款新的遊戲,那裡也需要包含一些更加精細的,需要反覆推敲的進階策略。
  但實際體驗下來,目前遊戲在對戰以外的內容過於單薄。無論是開卡包還是「得卡挑戰」,都需要大量的CD恢復時間。同時,與電腦牌組對戰的PvE模式會贈送大量用以縮短等待時間的「開包沙漏」。蒐集玩家如果想要更快多開幾包,就變得不得不去玩對戰模式。前面提到的「對戰不是核心玩法」的設計理念也就很難站得住腳了。
  對安妮來說,這名老闆就像報導超級盃的那些體育記者一樣,其實是將「壞的結果」與「壞的決策」混為一談了。根據當時毫無起色的業績狀況,以及他們對於可替代人選的評估,決策會議上沒有人會認為那個決策是一個很糟糕的決策。事實上,如果相似的情況再次出現,理智上或許還是應該要做相同的決定。
  從台灣目前推廣的「競技運動」角度來說,我們確實能夠同意,撲克雖然具有射倖性,但長期而言他仍舊是一個由技術決定結果的競技活動。但對比於其他的競技項目,撲克中的機率與其他現場變數讓它比變得更加具有戲劇張力,也更有機會出現技術較低的玩家爆冷門取勝的情況(這也是使得它比圍棋更受娛樂玩家青睞的重要特質)。
  工具伸進口中,你不能像有食物的時候那樣咀嚼,也不能用舌頭去推走異物。你意識著這種反常的狀態,從一個完全沒有經歷過科技的史前人類看來,你更像是被囚禁與接受酷刑。但你知道這是為了治療,是為了讓你在更多日常裡面留在舒適的常態。所以你主動躺進這種處境,承受數十分鐘「成為物」的無助感受。
  這組「人明明可以應該要停止依賴網路,卻又不敢脫離」的張力,點出了一個更加核心的問題。專注力不足、沉迷手機與網路的不只是任何一個個人,而是整個當代社會。就像後面的章節會提到的,整個社會都存在著睡眠不足的問題,並且,在當前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網購電商依賴著人們熬夜購物。
  對於這些職業選手而言,除了打牌之外,另一個佔據工作時間的部分是學習、是繼續精進自己的撲克水平。雖然那些基本的策略他們已經幾乎能夠自動導航而不犯錯,但隨著級別的提升、選手們會進入更高一個層次的競賽。所有人都懂基本策略的遊戲是一款新的遊戲,那裡也需要包含一些更加精細的,需要反覆推敲的進階策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除了父母對子女的成長影響深遠,小孩從小開始上學去,對著老師同學的時間比起在家的時間更多,一個孩子的好與壞,也跟從小敬重的師長有密切的關係。正面的師生關係可以培養一個自信樂觀的人格,反之,可能造就自卑帶有陰霾的童年,長大後的人格出現問題分分鐘就是上學時埋下的種子。 記起小學初期,史密妻大多數回憶都是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看到一位幼兒園老師分享的溫暖文章,看到她說孩子們如何做得比大人更好,我不禁想起三四歲時的一個片段回憶。 那時爸媽帶我去一個阿姨家,我坐在桌邊不知在做什麼,但我看見爸媽在大聲吵架,然後又看見那個阿姨一副我說不上來的表情,再看看爸媽完全沒有自覺,忽然覺得有點丟臉,冒出一句:「你們要吵回家再吵啦
Thumbnail
在了解孩子各個年齡會出現的與朋友玩遊戲的方式後,我們大概可以推測,孩子在該階段交朋友的狀況,是不是真的需要家長開始介入,所謂的介入,絕對不是直接幫孩子找朋友!擁有朋友這件事不會是一個階段性,而是一個連續的、長期的過程,因此孩子需要得到的,是如何與他人當朋友、用什麼技巧、如何持續擁有正向的朋友關係。
Thumbnail
有些時候,孩子就是教不會。 無論你用什麼方式, 就是...教不會、教不會、教不會! 那不是身為父母的您們的問題 用盡方法,努力過了,還是不管用怎麼辦 只要相信 「孩子會長大的」 就夠了。 然後跟隊友說聲「辛苦了!」 足以 #高小露的阿薩母教養 #高佳均
Thumbnail
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終究有一天會長大離家。但透過真摯而坦然的對話,我們和孩子的心是可以永遠靠近的。與其躲避那些複雜的情緒,不如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學著去擁抱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包括畢業。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Thumbnail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我們開始帶著孩子去公園、與其他朋友的孩子一起出去玩,這時候我們會開始觀察孩子與其他同儕的互動,是活潑社牛、冷靜穩定、還是更愛自己操作等等,最讓人擔憂的,是看到孩子永遠都自己一個人,無法跟大家一起玩。 在開始探討交朋友一起玩的技巧前,我們需要先知道:"玩,是有年齡發展的!",也就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孩子和老師之間出現對立情況時,家長應該如何面對和處理。文章提出將情緒和事實分開來處理,並且強調了對溝通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媽媽們應該從中立、實事求是的立場去引導和教導孩子,讓他們學會理性思考和溝通。這將有助於減少矛盾和培養孩子的情商。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除了父母對子女的成長影響深遠,小孩從小開始上學去,對著老師同學的時間比起在家的時間更多,一個孩子的好與壞,也跟從小敬重的師長有密切的關係。正面的師生關係可以培養一個自信樂觀的人格,反之,可能造就自卑帶有陰霾的童年,長大後的人格出現問題分分鐘就是上學時埋下的種子。 記起小學初期,史密妻大多數回憶都是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看到一位幼兒園老師分享的溫暖文章,看到她說孩子們如何做得比大人更好,我不禁想起三四歲時的一個片段回憶。 那時爸媽帶我去一個阿姨家,我坐在桌邊不知在做什麼,但我看見爸媽在大聲吵架,然後又看見那個阿姨一副我說不上來的表情,再看看爸媽完全沒有自覺,忽然覺得有點丟臉,冒出一句:「你們要吵回家再吵啦
Thumbnail
在了解孩子各個年齡會出現的與朋友玩遊戲的方式後,我們大概可以推測,孩子在該階段交朋友的狀況,是不是真的需要家長開始介入,所謂的介入,絕對不是直接幫孩子找朋友!擁有朋友這件事不會是一個階段性,而是一個連續的、長期的過程,因此孩子需要得到的,是如何與他人當朋友、用什麼技巧、如何持續擁有正向的朋友關係。
Thumbnail
有些時候,孩子就是教不會。 無論你用什麼方式, 就是...教不會、教不會、教不會! 那不是身為父母的您們的問題 用盡方法,努力過了,還是不管用怎麼辦 只要相信 「孩子會長大的」 就夠了。 然後跟隊友說聲「辛苦了!」 足以 #高小露的阿薩母教養 #高佳均
Thumbnail
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終究有一天會長大離家。但透過真摯而坦然的對話,我們和孩子的心是可以永遠靠近的。與其躲避那些複雜的情緒,不如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學著去擁抱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包括畢業。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Thumbnail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我們開始帶著孩子去公園、與其他朋友的孩子一起出去玩,這時候我們會開始觀察孩子與其他同儕的互動,是活潑社牛、冷靜穩定、還是更愛自己操作等等,最讓人擔憂的,是看到孩子永遠都自己一個人,無法跟大家一起玩。 在開始探討交朋友一起玩的技巧前,我們需要先知道:"玩,是有年齡發展的!",也就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孩子和老師之間出現對立情況時,家長應該如何面對和處理。文章提出將情緒和事實分開來處理,並且強調了對溝通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媽媽們應該從中立、實事求是的立場去引導和教導孩子,讓他們學會理性思考和溝通。這將有助於減少矛盾和培養孩子的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