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台灣棒球國家代表隊在2024年世界12強冠軍賽中,以四比零的成績戰勝了強敵日本,取得了難能可貴的冠軍。除了這份能在台灣運動史記上一筆的榮耀之外,「台灣隊長」陳傑憲的場外表現,也意外地引起了許多網友的熱議。
其中,奪冠後急著找老婆分享喜悅、在慶功宴中照顧睡著的小孩的畫面都受到瘋傳,其「愛家」表現被部分網友和媒體稱為「台灣老公的天花板」。當然,在得到冠軍之後立刻回頭照顧家庭的表現是值得肯定的,但也同時激發起了另一個,已經一段時間沒有被討論的,關於「新好男人」的話題。
如果把這個討論用一個主要問題來表述,或許是:為什麼相同的行為(譬如說抱著睡著的小孩),如果男性來做就是「新好男人」、「老公的天花板」,但由女性來做,就是理所當然?
進一步來說,這個問題是:是否即便到了2024年,台灣的家務分工仍然嚴重不均,在大多數的時候,家務仍然被認為是女性該做的事情。所以當一名男性(尤其是職業中成功的男性)表現出願意「分擔」家務時,才會受到如此大的認可與讚揚。
*
事實上,隨著教育普及、勞動力需求增加、性別觀念在社會裡的推展,家務分工的問題相較於上一代或上上代,已經得到基本的改善。但事實上,女性仍舊在大多時候承擔了更多的家務。而且,由於這個時代的家庭多半是雙薪家庭,明明同樣需要外出上班,但家務還是更大程度被當成了女性的工作。
對於上述的這種描繪,很多這個時代的男性會覺得不信服,因為比起他們的父輩,他們認為自己已經做得非常多了。他們都有「幫忙」做家事,而不是「全都丟給老婆做」。但顯然,這是一種讓老婆們聽起來會非常火大的描述,因為這些事情本來就應該是所有家庭成員共同的工作,而不是「幫媽媽的忙」或「幫老婆的忙」。
根據不同國家對於家務勞動的研究,我們會注意到,不只是分擔家務的時數通常女性多於男性(即便是雙薪家庭,女性的家務勞動時數也經常是男性的兩倍左右),主要負責的家務類型也有所不同。
譬如說,女性家庭成員更多地承擔了煮飯、洗衣、維持環境整潔等繁瑣、重複性高,且被認為是每天生活必需的事情。另一方面,男性則更常負擔如「陪小孩玩」(或者在美國部分地區,還包含整理庭院)這類本身帶有休閒性質,且更具時間彈性的事情。或者,倒垃圾、洗碗、搬重物這類更加不需動腦的簡單工作。
而除了那些明顯(但還是經常被忽視)的「勞力活」之外,更容易被人忽視的部分是:每個家庭其實都需要一個負責「統籌家務」的總負責人。這個人會負責分配誰來做什麼工作、制定相關規則、且一定程度負起「有家事沒人做」的責任。
而即便是在成員間家務時間分配得最公平的家庭,這個總負責人,往往也還是由女性成員來擔任。換句話說,女性負擔了更多「行政與管理職」,而且,並沒有得到任何相應的「主管待遇」。
當然,對於自己家「剛好」符合這個統計結果,許多男性還是會抱屈的說這不是因為性別的關係,只是因為「她是家裡最懂這些東西的人」或「她是全家最愛乾淨的那個人」。
我願意相信許多人在說這些話的時候不是在說謊,但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的事情是:為什麼最懂得怎麼用洗衣機、最知道廚房用具擺在哪裡、記得最清楚禮拜幾有回收車、總是在洗澡時順便刷浴室的那個人通常是女性?為什麼那麼多的男性成員,活了三四十年都還不知道怎麼用洗衣機?事實上,這就是性別因素。
*
回到我們的「台灣隊長」。事實上,對當前家務分工問題有意識的人並沒有覺得陳傑憲的表現不值得我們喜歡。相反地,我們看到許多轉發影片和照片的人想要對她家的男性成員說的話是:「你總是說你很忙、你很累。但是你有陳傑憲忙嗎?你有陳傑憲累嗎?沒有的話,請收起你的藉口,好好做你本來就該做的家事。」
因為我們看到的事實是,有太多爸爸宣稱自己工作繁忙,其實只是在逃避那些他不想負責的家務工作。尤其,在那些雙薪家庭裡,憑什麼媽媽不能「太忙太累沒空做」,爸爸就能?如果兩個人都用一樣的藉口,那最後誰要去做?
當然,在這類的討論裡面,我們需要避免粗糙地用「會幫忙做家事的新好男人」去強化「家事本來應該是女性的工作」的刻板印象和陋習。但如果可以透過這些較具趣味性的討論,去鼓勵男性效法陳傑憲,去讓性別觀念還比較陳舊的人,也能因為覺得「顧家的男人更受歡迎」這類理由開始願意主動承接更多本來就應該要分擔的家務,仍可以是這個社會氛圍之下,有價值的、有助於實質性平衡家務勞動比例的階段性工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