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女性運動量不足但自我感覺良好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最近英國有篇調查報告,發現四分之三的英國女性運動量都不太夠,但這些人有不少覺得自己已經有認真運動了。國外的報導以「樂觀偏誤」 (optimism bias)來形容這些女性。

raw-image


  1. 這份蒐集了6000名女性資料的調查發現,只有23%女性每星期有五天以上每天運動30分鐘、或走路7000步的低標。
  2. 但是,有60%的女性,感覺自己身體健康、有充足活動量。
  3. 有25%女性一星期運動平均不到一次。不過這些女性有74%希望能增加活動量。是什麼原因阻礙她們運動?這是國外媒體報導的重點。而台灣女性的運動量,恐怕是比英國女性還少。
  4. 其實,英國官方的建議是:每個健康成年人都需要每星期 150 分鐘的中強度運動、或 75 分鐘的高強度運動,成年人每星期要有兩天的重訓,並減少長時間久坐。
  5. 調查發現,有45%的女性運動的主要動機是「減重」而不是「追求健康的未來」。這可能是造成運動量不足的主因。
  6. 「無法享受運動」也讓女性達不到每週運動的「低標」。有65%女性表示她們無法「享受運動」。
  7. 「騰不出時間運動」也是重要原因。只有不到20%的女性把「運動」列為生活中的前三大重要事情。家庭、工作、感情、交友,現代女性有太多需要同時注意的事情。82%女性表示她們缺乏積極運動的動力。
  8. 「運動量不足」造成惡性循環:有三分之二女性表示,她們的體重、缺乏力量、體能差,影響她們的運動能力。
  9. 相對於男性(尤其英國男性),女性很少投入團體運動。
  10. 而且,即使有許多媒體、網紅在推動運動,現代女性的運動量還是比以前少。有52%的女性表示她的運動量比以前少,只有28%表示運動量有比以前多。
  11. 許多女性在小學時喜歡運動,進入青春期後運動量就漸漸減少(主因是同儕壓力、學業壓力)。
  12. 懷孕、育兒、工作、更年期,種種原因讓女性在中年之後運動量繼續減少。
  13. 64%女性的最主要運動方式是「步行」,而且年紀越大、倚賴「步行」的比率就越高。這也會造成運動量與運動型態的不足。
  14. 在30-40歲的階段,男生、女生之間運動量的差距最大,可能跟女性在這年齡必須承擔生產與育兒有關。
  15. 有個小結論是:女性往往將其他人的事情擺在第一位、自己的事情相對不重要,所以「花時間運動」的優先性就會被忽視。
  16. 也有一個觀點是:「運動對男性來說是快樂的來源,因為這是一種自由;對女性來說卻並非如此。」
  17. 男性往往可以自由地決定自己什麼時候運動、做什麼運動。女性如果因為運動而影響到家務、育兒、工作,就可能會承受有形、無形的批評、閒言閒語。要讓女性能有更多時間自在地運動,還需要家人、職場與朋友真心的支持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豐偉的沙龍
1.6K會員
596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陳豐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我們習慣在生病時服藥止痛、退燒、消炎,卻很少有人注意,這些日常藥物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我們的大腦功能。最近一項發表於《Brain and Behavior》的大型研究指出,某些廣泛使用的藥物,與大腦認知功能之間存在微妙的關聯。研究團隊提出「認知足跡」(cognitive footprint)這個全
Thumbnail
2025/04/25
我們習慣在生病時服藥止痛、退燒、消炎,卻很少有人注意,這些日常藥物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我們的大腦功能。最近一項發表於《Brain and Behavior》的大型研究指出,某些廣泛使用的藥物,與大腦認知功能之間存在微妙的關聯。研究團隊提出「認知足跡」(cognitive footprint)這個全
Thumbnail
2025/04/22
不吃藥來改善睡眠的方法,可以搜尋「睡眠衛生」,就可以找到許多方法來嘗試。 不過,有些方法是「知易行難」,大家都知道,但不見得做得到,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失眠的人。
Thumbnail
2025/04/22
不吃藥來改善睡眠的方法,可以搜尋「睡眠衛生」,就可以找到許多方法來嘗試。 不過,有些方法是「知易行難」,大家都知道,但不見得做得到,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失眠的人。
Thumbnail
2025/04/16
最近有個熱門的研究領域:人們是否有可能在不運動的情況下維持健康? 如果沒有很正式的運動習慣,如每星期都去健身房、或在戶外慢跑50分鐘,但又想稍稍「動一動」,改善未來身體健康、強化心血管功能......
Thumbnail
2025/04/16
最近有個熱門的研究領域:人們是否有可能在不運動的情況下維持健康? 如果沒有很正式的運動習慣,如每星期都去健身房、或在戶外慢跑50分鐘,但又想稍稍「動一動」,改善未來身體健康、強化心血管功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最近英國有篇調查報告,發現四分之三的英國女性運動量都不太夠,但這些人有不少覺得自己已經有認真運動了。國外的報導以「樂觀偏誤」 (optimism bias)來形容這些女性。
Thumbnail
最近英國有篇調查報告,發現四分之三的英國女性運動量都不太夠,但這些人有不少覺得自己已經有認真運動了。國外的報導以「樂觀偏誤」 (optimism bias)來形容這些女性。
Thumbnail
女性運動不足 不健康餘命多男性1.69年/每週至少150分鐘有氧運動 媽媽更健康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582932#amp_tf=%E4%BE%86%E6%BA%90%EF%BC%9A%251%24s&aoh=
Thumbnail
女性運動不足 不健康餘命多男性1.69年/每週至少150分鐘有氧運動 媽媽更健康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582932#amp_tf=%E4%BE%86%E6%BA%90%EF%BC%9A%251%24s&aoh=
Thumbnail
妳為了什麼而運動?我認為「快樂」才是最終目的,而一切始於「行動自如」的哲學。新一篇刊登在《Womany女人迷》的文章上線了,這一次聊的內容是以運動為出發點,探討女力話題、情緒觀點及人生領導力,邀你閱讀
Thumbnail
妳為了什麼而運動?我認為「快樂」才是最終目的,而一切始於「行動自如」的哲學。新一篇刊登在《Womany女人迷》的文章上線了,這一次聊的內容是以運動為出發點,探討女力話題、情緒觀點及人生領導力,邀你閱讀
Thumbnail
適度的運動對人體無論是生理上或心理上都會正面的效果。在生理上常見的效果則是改善或穩定血糖、血壓、血液中脂肪被有效利用,以及免疫功能的調節反應等;心理上則改善或穩定情緒、減緩焦慮、增加心情愉悅感。但要如何將運動生活化,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一項重要議題。
Thumbnail
適度的運動對人體無論是生理上或心理上都會正面的效果。在生理上常見的效果則是改善或穩定血糖、血壓、血液中脂肪被有效利用,以及免疫功能的調節反應等;心理上則改善或穩定情緒、減緩焦慮、增加心情愉悅感。但要如何將運動生活化,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一項重要議題。
Thumbnail
我想大家都知道「運動」很重要,也很多人因為工作太忙沒有時間、不知道該怎麼運動、做那些運動好......等等。又或著只是想想,懶得動起來 隨著年紀增長和缺乏運動,如果肌肉量太少,可能會有 #肌少症,而這可能會影響你的生活 這本關於女生的適合書籍推薦
Thumbnail
我想大家都知道「運動」很重要,也很多人因為工作太忙沒有時間、不知道該怎麼運動、做那些運動好......等等。又或著只是想想,懶得動起來 隨著年紀增長和缺乏運動,如果肌肉量太少,可能會有 #肌少症,而這可能會影響你的生活 這本關於女生的適合書籍推薦
Thumbnail
為何要運動? 人體被設計成必須運動這點,對討厭運動的我來說特別無奈,活著就是要動,為了身體健康為了體態只能運動了,對我來說 運動就是為了「生存」本身。
Thumbnail
為何要運動? 人體被設計成必須運動這點,對討厭運動的我來說特別無奈,活著就是要動,為了身體健康為了體態只能運動了,對我來說 運動就是為了「生存」本身。
Thumbnail
無論年紀,只要你有以下這些困擾,這篇文章就適合你 :  「對運動沒興趣但想培養運動習慣」、 「需要運動但沒有動力」、「沒時間運動」、「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運動」、「不知道怎麼開始運動」、「不知道如何選擇運動項目」、 「之前運動的挫敗感, 所以不敢再嘗試」 ...  
Thumbnail
無論年紀,只要你有以下這些困擾,這篇文章就適合你 :  「對運動沒興趣但想培養運動習慣」、 「需要運動但沒有動力」、「沒時間運動」、「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運動」、「不知道怎麼開始運動」、「不知道如何選擇運動項目」、 「之前運動的挫敗感, 所以不敢再嘗試」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