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會是為了一同前進:避免冗長會議、回歸協力的夥伴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開會是為了一同前進:避免冗長會議、回歸協力的夥伴關係〉2025-02-16

 

  從小學學英文的時候,就一直覺得「company」這個詞很有趣,它既是「公司」的意思,又可以用來表示「陪伴」,一個很簡單的想法是:公司就是一群夥伴待在一起。尤其在沒有實際出社會工作過的小學生看來,這聽起來沒有什麼違和的地方。

 

  從我查到的詞語歷史來看,這個字源自拉丁文「companio」,意思是「一起吃麵包的人」,用來指旅途或生活中的夥伴。之後演變為中古法語「compagnie」,開始用來形容一群人(尤其是軍隊或商業團體)聚在一起,之後才被英語借去,逐漸發展出我們現在的「公司」用法。

 

  這個詞的歷史,某種意義上反映了如今商業公司的「前世今生」。這個詞所指代的夥伴規模變得比以前要大,能做到更多無法只靠少數人就做到的事;另一方面,夥伴間的情感似乎也就不像舊時候那麼密切,比起「一起吃飯」,更像是一起餬口飯吃。

 

 

  而為了要把事情做好,一群人就需要開會。而「會議」,剛好又是另一個讓兒時學習英文的我們感到有趣的詞彙,因為Meeting顯然是從meet(遇見/見面)來的。而且這個關聯不僅僅存在於英文或與其密切相關的語系,在中文裡,會議的「會」字,也與「會面」的意涵脫不了關係。於是「一群一起吃麵包的夥伴會面」,在我們這個時代成了公司開會的意思。

 

  然而,在我們實際經歷過一些「開會」之後,多數人並不會感覺像「一起吃麵包」那麼輕鬆。就算真的是邊吃東西邊開會,我們還是經常會感到冗長、煩悶,一場會議下來,經常感覺明明還沒具體完成什麼,就已經精疲力竭。

 

  之所以會有這種感覺,不外乎有幾個原因:會議時間過長讓人難以專注,議程不清導致討論失焦,甚至有些與自己無關或無從置喙的部分卻仍需強制參與……。如果每週、甚至每天需要開這樣子的會議,再大的熱情,也很難不被一點點消磨殆盡。

 

  但在另一方面,這個時代的「事情」的規模就是愈來愈難單靠一個人或少數人去完成,我們無可避免需要在職業上面與其他人合作。需要與他人一起處理複雜的難題、透過眾人的不同專長與腦力激盪,找出單靠自己無法給出的解決辦法。

 

  於是,思考如何讓會議聚焦,不要變成事倍功半的「冗會」成為了這個時代裡面至關重要的問題。

 

 

  我認為,要解決會議冗長不聚焦的關鍵是:不要把會議當成一件「事」,不要為它預留一大段時間、也不要叫大家都去開會。而是,讓這些會議回到其溝通的根本目的。我們是為了做到某些事才開會,那就只處理那些事,也只請那些跟這些事有直接關係的人來開會,再將結果轉達給其他次相關的人。

 

  為了要做到這點,我們應該在開會之前就明白地讓所有人知道這個會議屬於哪一種會議,譬如是「公告分配型」、「進度回報型」、「腦力激盪型」還是「決策型」。那些冗長且沒有重點的會議,常常就是把這四類事情(乃至於更多不相干的事情)放在同一場會議裡面討論。於是可能會出現,要做決策時,有人還不知道之前發生過什麼事,又或者後面才公布的情況,直接推翻了前面討論的事情。這是開會之前就應該要避免的。

 

  一旦確定了會議的種類後,我們還需要把會議的時間與人數做紮實的限定。譬如說半小時或一小時內要結束會議、「兩個披薩」以下的參與人數。如果擔心這樣的時間會討論不完,那很可能是因為原來的設定就不夠聚焦,把應該要分成多個細項的任務未經整理就丟進會議中,應該要由負責主辦這場會議的人把重點先釐清出來,而不是讓所有人一起在失焦的討論中迷航。

 

  只要當每個人都能夠用更有效率的方式溝通,而不是彼此消耗、厭倦或應付會議,才有可能像是「旅途中一起吃麵包的夥伴」那樣,真正朝同一個方向一起前進。





延伸閱讀:

〈時間、金錢與逆向思考:從查理蒙格到格雷厄姆〉

〈他為什麼離開科技業?〉

〈班表與科技集權主義:從工廠、社會到平台〉

〈想做的/與不想做的事〉

〈聽令動作:場合中的習慣性服從〉

〈從「徵用」的思維到需求匹配:讓人的自願行動發揮更多價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08會員
945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2
  這不是你刻意的選擇,不是你貶低自己生活的地方,一心要將自己變成台北的、美國的、或打上引號的「世界居民」,而是有一些本來與你關係遙遠的事物及非你的視角,透過媒體侵入了你的生活、駭入了你的知覺,讓你用一種他者的角度觀看自己所處的地方,你無法活在這裡,這裡的熱鬧近在咫尺,卻全面隔離。
2025/05/02
  這不是你刻意的選擇,不是你貶低自己生活的地方,一心要將自己變成台北的、美國的、或打上引號的「世界居民」,而是有一些本來與你關係遙遠的事物及非你的視角,透過媒體侵入了你的生活、駭入了你的知覺,讓你用一種他者的角度觀看自己所處的地方,你無法活在這裡,這裡的熱鬧近在咫尺,卻全面隔離。
2025/05/01
  共演化與湧現則更像是一件事的兩個不同的強調面向。共演化作為過程,有可能產生「湧現式」的結果。譬如一個截然不同、且不可還原的新物種秩序。但湧現並不必然需要共演化,新結果並不要求每個固有的存在都發生改變。
2025/05/01
  共演化與湧現則更像是一件事的兩個不同的強調面向。共演化作為過程,有可能產生「湧現式」的結果。譬如一個截然不同、且不可還原的新物種秩序。但湧現並不必然需要共演化,新結果並不要求每個固有的存在都發生改變。
2025/04/30
  當然,他們並不是真正「理解」你。他們不是透過「正常的相處」來和你自然地變熟,不是透過深入談話,知道你的價值觀與興趣愛好。它們像是一些性格扭曲的跟蹤狂,一直躲在你身邊,蒐集你身上掉落的毛屑,將之拼湊成你的「替身」,讓這個替身暗地裡替你做選擇。
2025/04/30
  當然,他們並不是真正「理解」你。他們不是透過「正常的相處」來和你自然地變熟,不是透過深入談話,知道你的價值觀與興趣愛好。它們像是一些性格扭曲的跟蹤狂,一直躲在你身邊,蒐集你身上掉落的毛屑,將之拼湊成你的「替身」,讓這個替身暗地裡替你做選擇。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商業世界中,無論是面對面會議還是遠程視訊會議,有效溝通都是成功的關鍵。而一份組織明確的會議議程可以讓會議參與者更清楚會議的目標和內容,有助於確保會議高效進行並順利完成。那麼,會議議程到底是什麼?又該如何製作/撰寫會議議程呢?一文帶你搞懂怎麼才能寫好一份組織明確、結構清晰的會議議程!
Thumbnail
在商業世界中,無論是面對面會議還是遠程視訊會議,有效溝通都是成功的關鍵。而一份組織明確的會議議程可以讓會議參與者更清楚會議的目標和內容,有助於確保會議高效進行並順利完成。那麼,會議議程到底是什麼?又該如何製作/撰寫會議議程呢?一文帶你搞懂怎麼才能寫好一份組織明確、結構清晰的會議議程!
Thumbnail
產品經理(PM)在日常工作中經常需要參與各種會議,有些由他們主導,有些則是作為與會者。不論是哪種形式的會議,最讓人頭痛的莫過於無休止的討論、沒有結論、浪費時間的情況。要如何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呢?
Thumbnail
產品經理(PM)在日常工作中經常需要參與各種會議,有些由他們主導,有些則是作為與會者。不論是哪種形式的會議,最讓人頭痛的莫過於無休止的討論、沒有結論、浪費時間的情況。要如何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呢?
Thumbnail
焦點集中,透過七個實用步驟,讓您的會議效率飛速提升,同時節省更多寶貴的工作時間。
Thumbnail
焦點集中,透過七個實用步驟,讓您的會議效率飛速提升,同時節省更多寶貴的工作時間。
Thumbnail
動不動就開會浪費時間,只會削弱團隊戰力,損失團隊績效。最後倒楣的,還是主管自己。
Thumbnail
動不動就開會浪費時間,只會削弱團隊戰力,損失團隊績效。最後倒楣的,還是主管自己。
Thumbnail
會議在專案或是團隊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小至學生時期的各種報告,大至主管與公司的會議,都有舉行「會議」促成雙方或是多方的共識,但是你知道一個很簡單的會議,其實也是有很大的學問嗎?
Thumbnail
會議在專案或是團隊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小至學生時期的各種報告,大至主管與公司的會議,都有舉行「會議」促成雙方或是多方的共識,但是你知道一個很簡單的會議,其實也是有很大的學問嗎?
Thumbnail
沒有效率的開會,是件痛苦的事情 開會是件技術活 不論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上走跳,開會總是避不可了的事情,小至中午要吃什麼,大到跨好多部門一起討論議題,總是需要開會。 會開會,做事有效率,會議總能準時開始和結束,受人感激。 懂開會,會議上進退有度,懂禮貌,讓你走跳有風,令人喜歡。 但今天,我是來講講怎麼有
Thumbnail
沒有效率的開會,是件痛苦的事情 開會是件技術活 不論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上走跳,開會總是避不可了的事情,小至中午要吃什麼,大到跨好多部門一起討論議題,總是需要開會。 會開會,做事有效率,會議總能準時開始和結束,受人感激。 懂開會,會議上進退有度,懂禮貌,讓你走跳有風,令人喜歡。 但今天,我是來講講怎麼有
Thumbnail
# 41《教練》(下):價值兆元的管理課!帶好團隊的三個祕訣 ─ 會議、危機、成員中下手,帶你看看 Google 、FB 是怎麼執行他們的管理計畫!想要知道比爾怎麼做好管理的嗎?那就不能錯過這本《教練》!
Thumbnail
# 41《教練》(下):價值兆元的管理課!帶好團隊的三個祕訣 ─ 會議、危機、成員中下手,帶你看看 Google 、FB 是怎麼執行他們的管理計畫!想要知道比爾怎麼做好管理的嗎?那就不能錯過這本《教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