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可能獨自活在這世界上。然而互動的結果,使我們很難當山頂洞人、拒絕所有與他人交流的可能。因此,面對他人的邀約、請託,我們該如何有效地說「不」,成為了決定我們是否能輕易維持規律的關鍵之一。
本文提供兩方式,幫助我們既能有效保護自身時間、拒絕他人,卻又不至於引起他人不滿,影響社交。內心的堅定
內心的堅定,與回饋的態度無關。
內心堅定,意思是我們不輕易因為他人所提出的需求,改變我們原先的計畫。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對方雙眼直勾勾地盯著我們、或是張大雙眼可憐兮兮地請求幫助;或是對方熱情的提出邀約時。
然而,給出對方所非預期得回應時,其方式與態度,卻可以是很溫和委婉的。
透過練習,以及一些小技巧,讓我們不會成為掃興的討厭鬼。
建議1 緩一下再決定
「我先想一下」。
透過暫緩當下做出決定的方式,給自己與對方更多緩衝、反應、調整的機會。有些需求,便在這樣的過程中改變了,甚至不復存在。或者,就算需求並未改變,我們也可以利用時間建構回絕的理由。
於倉促、高壓的情況下做決定,在部分研究中指出,其導致錯誤決策的可能性達40~50%。
建議2 給出選項
比起直接拒絕,若給出對方有得選擇的"感覺",能有效降低對方不滿的情緒。
例如:對方邀約你一同去聚餐,這時我們為了堅守規律,可以給對方選擇:
1:下次再跟他們去吃飯
2:現在他跟你去運動
你深知對方不可能與你一起去運動,因此無可避免的、對方只能選擇一:下次再參加聚會。然而,對方因為這種心理上的錯覺,"被拒絕的感受"相對減低了許多。
(註:當角色互換,對方只給出兩個選項時,我們要記得:其實永遠都有option 3,別落入他人先框架好的範圍內。)
後記
天啊,為了要保留時間照顧健康,我們得對抗多少不利因子。
不論是來自他人的需求,或是來自自身的惰性:原來得這樣排除萬難,將一天寶貴的24小時,留20~40 分鐘,保養身心。
如果不留心、有意識的做選擇,那麼,很快地,便會如《少,但是更好》一書中所說:如果你不替自己安排(時間/人生),他人就會替你安排。
我們的健康,還得自已顧,誰也不能代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