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句話是這麼說的:「選擇比努力重要」。由大大小小的選擇、所堆疊出來的生命軌跡,哪時候要堅持、哪時候該放棄? 面對抉擇十字路口,我們怎麼判斷? 本文透過自身經驗分享,一方法幫助我們判斷該留或走:我們的堅持之路,到底對不對?
哪時候該堅持
或者也能反過來問:何時該放棄?
橫在眼前的這個障礙,我該跨越,或是繞道,還是應直接放棄。放棄,真的是罪孽深重,使人萬劫不復的錯誤嗎?
怎麼知道現在該堅持,還是該放過自己、繼續朝未來前進呢?
所有的生命考驗,都該正面迎戰、非得撞得鼻青臉腫才算不枉活一回嗎?
有沒有除了黑白以外的可能?
「可惡,為什麼就是學不會」
至終無法讓呼吸變得順暢。
跑步,是當時有氧運動的起點。但無論如何卻都無法愛上跑步。當距離超過兩公里後,因著身體的變化,呼吸的調節變的困難;就算把速度慢下來,堅持跑完五公里也徹頭徹尾地,變成一種折磨。
就是怎麼都學不會,所以放棄了:只好改在家做有氧操。
若沒改變,肯定在減脂半路就放棄了:不僅因為過程充滿挫折、還粗暴地幫自己增加了遊戲的困難度;估計現在依舊那個肉肉的女生,絞盡腦汁地對自己的身材"正向思考"。更沒能有機會分享經驗,在這裡跟大家交流互動。
故事走向,變得非常不同。
以「堅持跑步」這件事來說,是確確實實的放棄了:下班後不再到操場報到、買好的慢跑鞋也變成了休閒鞋;但以「持續運動,養成習慣」這角度來看,這個放棄,卻讓一切變得更容易堅持下去。
好險當時放棄了,好險現在才能在這裡跟大家說故事。
真是好險!
怎麼選擇
如果這個犧牲,可以使我們更靠近目標,那麼就是值得的。
若過程中如果有需要調整、或改變計畫的地方,即便感覺犧牲、或是不舒服,那麼這樣的改變,也是值得的:因為可以使我們更靠近理想,那麼堅持就是有意義的;如果不行,就像我的跑步經驗一樣,放棄吧。
所謂堅持,先定位目標,然後再確定方式與手段,能不能帶我們到彼端。我們是對目標堅持,不是對手段堅持。
玩遊戲時,死掉了系統會問你:要不要繼續。如果目標是一定要過關,我們會思考如何繼續,非回頭質疑目標的正當性。
後記
錯的堅持,比不堅持還糟糕。
有人說:選擇比努力重要。然而這個前提是,我們往對的方向去,但狀況不如預期時,才接著思考是否要對目標做出改變:而非一開始便飄忽不定、三心二意。
一生的精力有限,我們在這世上的時間也有限,請寶貴手邊一切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