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談)別再怪KPI制度!是我們還沒學會怎麼用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真實場景的共鳴

大概從十年前開始,我自己養成了一個習慣。

每週會盡量挑一天中午,約一位同事或朋友一起吃飯。

raw-image


一方面維繫彼此的感情,二方面可以互動交流,三方面,也是讓自己在工作之餘,保持對其他領域的開放與理解。

今天剛好約了一位擔任公司開發相關的小主管、即將進入第2年的年輕後輩,

我們是去年在公司辦的團體學習活動中認識的,因為近期公司各部門剛完成 KPI 關鍵指標的設定,因此就順勢聊起這件事。

他分享期間,語氣就帶點無奈,說道:

「老實說,我覺得公司現在這套 KPI 績效管理制度,對我來說是個困擾。」


不是不努力,只是換不到期待的回報

他告訴我,去年年初,他和團隊一起訂下了明確的年度目標;

中期也都有認真追蹤,年底交出來的成果也自認為可圈可點。

但最後的績效結果,卻遠低於他的預期,明明自己都照著公司的方式做。

「主管說認同我們做的事,但給的評價卻很差,我真的不懂...

我已經照著制度走,為什麼還會這樣?」

他說這讓他很挫敗,甚至懷疑整套制度根本沒有意義。

「看起來還是主管喜不喜歡你來決定一切,訂 KPI 還有什麼意義?」

我聽著他的情緒越講越激動,我選擇讓子彈再飛一會,沒急著回應。

我知道,此時此刻,他不只是需要一個回應,更需要一點理解與陪伴。


故事的背後,是我們站在哪個位置看制度?

我先跟他分享了一個公司創辦人曾經講過的看事情角度:

「你有沒有發現,這世界上好人喜歡跟好人做生意,但壞人也喜歡跟好人做生意?換句話說,不管是誰,都希望對方是好人。」所以我們在經營事業時,選擇當一個好人,往往是最佳的策略。

做生意

做生意


我笑著問他:「你覺得我分享這段,想說的是什麼?」

他想了一下:「應該是想說,要選擇成為值得合作的人?」

我回答:「這對了一部分,我還想說的是,如果是一個有智慧的明白人,在理解事務的底層邏輯後,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我接著補充說:「如果我們身為主管,眼前也有一套制度,就會像這句話的選擇一樣,

我們可以選擇站在抨擊『制度無效』的那一方,也可以選擇站在『讓制度有效』的這這一頭。」

「當你選擇否定制度,但又無法脫離制度,那就是自我懲罰的開始,這樣的自己終將把自己推向怨天尤人的深淵。」

而真正有智慧的選擇,是試著理解每個制度都有『應該要解決的問題』,我們能否清楚明白後,再來檢視,為什麼制度這個工具在你手上會沒有預期效果。


「這套制度不適用我」?還是「我還沒學會用」?

聽完我的分享,他開始說:

「其實我覺得我自己部門的情況比較特殊,分工比較模糊,有很多專案需要同時展開,顧此失彼,所以這種明確指標的方式,在我的部門很難應用。」

我理解這種感覺。但我也隨即跟他分享了一句經典的管理學用語: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每個部門都會覺得自己的情況最特殊、最特別,當這個念頭產生,就可以找到千千萬萬的支持的理由,但公司設計制度的目的,就是幫助你在模糊之中找到清晰,在動態之中建立穩定,這是一個長大的組織所必經的道路。

我接著說:「你必須先收起『我們部門不一樣』的假設,我們才能繼續探討,否則你將錯失用制度解決問題的機會。」

當我感覺到他的微表情變化,原本緊閉的眉心似乎舒展了一些,我便接著問他:

「你去年訂了 KPI 以後,有沒有定期和你的主管確認進展或方向?有沒有持續與自己帶領的夥伴溝通現況?」

他說沒有。年初訂完,就認真地執行到年底。他自認表現不錯,也相信主管知道。而同事那邊,就是遵循公司說的三個節點做績效互動與打分。

我聽完後大概知道問題可能在哪裡。


不只設定,更是調整與對齊的過程

我說你的主管與你都有可以改進之處,因為他沒有適時讓你知道,現在的方向不對了,現在做的不一定是公司期待,也無法引導你改變,以至於你越陷越深。他回憶道:「聽你這麼一說,倒有幾個畫面是上司主管跟我溝通目標方向時,因為我相當執著,最後主管有點被迫表示尊重,所以沒有干涉近來。」

另一方面:「你現在的困境,不僅是你懷疑制度,更是執行上『沒用好制度』的結果。」

KPI 這件事的本質,不是『設定一次』就算完成,

而是每個月都要檢視:「上下對齊,檢視自己是否還在對的路上?」

特別像剛剛你說的——部門邊界模糊、任務常變,那就更需要反覆確認方向是否正確。

我也跟其分享我自己的做法如下:

  • 每年初設定前,我會先和夥伴1對1聊聊三個核心議題
    • 同仁對自己未來或職生涯的期許與想像
    • 所處部門的核心任務
    • 在部門內自己該角色的定位
  • 確立這三題後,會請夥伴依據這些資訊草擬對應KPI,我再協助調整收集反饋
  • 針對第一版KPI逐項確認,並給予調整建議,讓夥伴回去修改
  • 再約一次確立下來
  • 接著我會在部門空間進行KPI「目視化」,讓其他夥伴知道其目標,未來可以相互合作
  • 每月1對1時,都會針對目標進度進行交流與追蹤
  • 自己也會持續與自己的主管確認現在做的是不是公司當下最需要的


要做到每月1對1對目標這件事很花時間嗎?

其實沒有,每個月15分鐘就夠了。 但這15分鐘,是制度落地與否的關鍵。

「制度不是一紙目標,而是反覆對齊與及時修正的過程。如果你把它當成一次性的作業,那真的只是個形式。」

觀念對,但能力不到位,就會錯怪制度

我進一步補充:

有時候我們覺得「制度失效」,可能是「觀念與能力錯位」。

  • 一開始觀念正確,行為也努力實踐
  • 但執行的能力不到位,方向越走越偏
  • 成果不如預期,開始懷疑觀念
  • 最後,連制度本身的價值也被否定了


這種現象,在我看來,不僅是制度問題,中間那一段「執行能力」落空常常是主因。

我跟他說:「你這個案例裡,你和你的主管都該負一點責任。」

  • 你的主管沒有即時察覺你的方向偏離
  • 你也沒有及時察覺組織需求的變化
  • 最終大家一起讓制度失靈,但卻只怪制度本身

我也提醒他:

「方法沒有好與壞之分,都是中性的工具,只有『會不會用』的差別。」

KPI也好、OKR也好、KRA也好,每個制度背後都有其邏輯,

制度選擇

制度選擇


世界各大企業也都曾經成功運用。

關鍵不是制度本身,而是我們有沒有用對方式來實踐。

這正是我對制度課題最大的體會:

不是制度沒有用,而是我們還沒有學會如何使用它、讓它發揮效果。


從制度中成長,而不是逃避它

如果我們真的想在組織中發揮影響力、帶出好成果,

那我們就必須練習「進入制度,理解制度,駕馭制度」。

制度是一面鏡子,也是一把尺,

能夠讓我們回頭看清楚自己與團隊的貢獻與盲點。

我想對年輕的主管們說:

「不是你不努力,可能是你還沒學會如何努力在對的位置上。」

而制度,是幫助我們找到那個「對的位置」的具體工具。


如果你也曾經對制度失望、質疑,或有類似經驗,歡迎留言與我分享你的觀察與轉變。

結束今天的午餐後,我不曉得這位後輩小主管可以體會多少,至少今天的午餐時間,如果可以讓他知道自己正在踩坑,可能就有改變契機,如果沒有看見,就只能透過時間,再熬一段~~

avatar-img
『啃談』Ken's Talk
4會員
23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閱讀《松下幸之助—實踐經營哲學》第七至九章,探討企業經營不應只追求自身利益,應與世界共存共榮。文章以松下幸之助的經營哲學為基礎,闡述了共存共榮、公正光明和必成信念的重要性,並結合其他企業家的觀點,如信義房屋的「合理利潤」和王永慶的「失敗後檢討」,說明透過實踐、反求諸己和哲學思維,建立穩定的企業發展。
5/5實踐經營哲學--松下幸之助
記錄作者與母親的對話,內容描述作者外公在早期臺灣農村的生活點滴,以及他們一家如何靠著一頭水牛和一臺牛車維生。文章中提及了農村生活中的各種細節,例如撿石頭、篩洗砂子、耕田、養豬、養雞鴨等,展現了早期農民辛勤勞作和互相扶持的精神。透過這段訪談,作者更深入地瞭解了外公的生活,也體會到上一輩人的艱辛與樸實。
本文記錄了作者與母親關於童年在臺灣農村生活的訪談,從母親的童年經歷,以及政府的土地改革政策,如「375減租」和「耕者有其田」,探討了土地、語言和記憶的重量,以及身為那個時代臺灣農村女性的沈默、堅韌與現實。
從清明祭祖的日常,到露營夜晚的對話,本文作者反思與父母之間看似親密卻缺乏深度連結的關係。透過觀察父親的行為和自身經驗,作者探討臺灣傳統家庭中父母與子女間的隔閡,以及如何嘗試修復這段關係。文章也觸及了時代背景對父母觀唸的影響,以及作者對未來世代家庭關係的期許。
當我們在組織中不斷成長、面對越來越多挑戰時,會發現光是「看得懂」問題還不夠。這篇文章從與一位思辨力強的夥伴對談出發,回顧自己十年前在職場上的稜角與轉變,分享如何從聰明的表現者,轉化為懂得陪伴與等待的領導者。真正的成熟,是看見問題後,懂得忍住不說,等到對的人、對的時機,再出手。
這篇文章探討職場任務的選擇與執行,強調「做對的事」與「把事做對」的差異,並分享如何將被動接受的任務轉化為主動承擔的使命。文中提及作者的親身經歷,以及透過跨部門共學活動引發的職場反思,鼓勵讀者從被動執行任務轉變為主動創造價值。
閱讀《松下幸之助—實踐經營哲學》第七至九章,探討企業經營不應只追求自身利益,應與世界共存共榮。文章以松下幸之助的經營哲學為基礎,闡述了共存共榮、公正光明和必成信念的重要性,並結合其他企業家的觀點,如信義房屋的「合理利潤」和王永慶的「失敗後檢討」,說明透過實踐、反求諸己和哲學思維,建立穩定的企業發展。
5/5實踐經營哲學--松下幸之助
記錄作者與母親的對話,內容描述作者外公在早期臺灣農村的生活點滴,以及他們一家如何靠著一頭水牛和一臺牛車維生。文章中提及了農村生活中的各種細節,例如撿石頭、篩洗砂子、耕田、養豬、養雞鴨等,展現了早期農民辛勤勞作和互相扶持的精神。透過這段訪談,作者更深入地瞭解了外公的生活,也體會到上一輩人的艱辛與樸實。
本文記錄了作者與母親關於童年在臺灣農村生活的訪談,從母親的童年經歷,以及政府的土地改革政策,如「375減租」和「耕者有其田」,探討了土地、語言和記憶的重量,以及身為那個時代臺灣農村女性的沈默、堅韌與現實。
從清明祭祖的日常,到露營夜晚的對話,本文作者反思與父母之間看似親密卻缺乏深度連結的關係。透過觀察父親的行為和自身經驗,作者探討臺灣傳統家庭中父母與子女間的隔閡,以及如何嘗試修復這段關係。文章也觸及了時代背景對父母觀唸的影響,以及作者對未來世代家庭關係的期許。
當我們在組織中不斷成長、面對越來越多挑戰時,會發現光是「看得懂」問題還不夠。這篇文章從與一位思辨力強的夥伴對談出發,回顧自己十年前在職場上的稜角與轉變,分享如何從聰明的表現者,轉化為懂得陪伴與等待的領導者。真正的成熟,是看見問題後,懂得忍住不說,等到對的人、對的時機,再出手。
這篇文章探討職場任務的選擇與執行,強調「做對的事」與「把事做對」的差異,並分享如何將被動接受的任務轉化為主動承擔的使命。文中提及作者的親身經歷,以及透過跨部門共學活動引發的職場反思,鼓勵讀者從被動執行任務轉變為主動創造價值。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各位彩妝控、眼影收藏家們!是不是覺得眼妝是整個妝容的靈魂?一盤對的眼影盤,就能讓你輕鬆變換風格,從溫柔日常、氣質通勤到閃亮派對,通通搞定!看著那一格格美麗的顏色,排列組合出無限可能,就是讓人忍不住一盤接一盤地收啊!
## 第一季活動時間提醒 🗓️ 2025/3/28 15:00 - 4/27 14:59 ## 段位系統說明 ### 不會降級的段位 🔒 - 新手級 1-4 - 精靈球級 1-4 - 超級球級 1 ### 會降級的段位變動規則 📊 **超級球段位**
你所失去的,本就不屬於你 你正經歷的,皆在淬煉未來的自己 別急,事緩則圓,人緩則安 允許自己慢慢來。 ▉為什麼我們總是這麼著急?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習慣了即時滿足。 一封訊息沒有立即回覆,就開始焦慮; 努力了幾個月看不到成果,就覺得自己白費力氣; 看到別人比自己更快成功,便懷疑自己的
各位彩妝控、眼影收藏家們!是不是覺得眼妝是整個妝容的靈魂?一盤對的眼影盤,就能讓你輕鬆變換風格,從溫柔日常、氣質通勤到閃亮派對,通通搞定!看著那一格格美麗的顏色,排列組合出無限可能,就是讓人忍不住一盤接一盤地收啊!
## 第一季活動時間提醒 🗓️ 2025/3/28 15:00 - 4/27 14:59 ## 段位系統說明 ### 不會降級的段位 🔒 - 新手級 1-4 - 精靈球級 1-4 - 超級球級 1 ### 會降級的段位變動規則 📊 **超級球段位**
你所失去的,本就不屬於你 你正經歷的,皆在淬煉未來的自己 別急,事緩則圓,人緩則安 允許自己慢慢來。 ▉為什麼我們總是這麼著急?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習慣了即時滿足。 一封訊息沒有立即回覆,就開始焦慮; 努力了幾個月看不到成果,就覺得自己白費力氣; 看到別人比自己更快成功,便懷疑自己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瞭解KPI(關鍵績效指標)對於工作者和企業的重要性。透過設定明確的KPI,企業可以具體化目標、追蹤進度、找出問題並進行調整。而對工作者而言,KPI是用來評估績效的標準,能夠幫助他們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並獲得應有的回報。
Thumbnail
在這個講求效率的時代,許多公司都開始採用「只看結果」的管理模式。乍聽之下,這似乎是個不錯的主意——畢竟,誰不想專注於最終成果呢?但是,這種看似進步的做法,真的對員工和公司都有利嗎?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Thumbnail
在最近參加的企業管理的智慧課程中,我獲得了許多寶貴的心得與見解。以下是我在這次課程中最深刻的幾條體會: 視角與管理風格 課程的第一個活動讓我認識到,管理風格往往由我們的視角所決定。由於主管常常處理問題和異常,習慣了問題導向,容易忽略對員工的鼓勵。該怎麼做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瞭如何撰寫KPI報告,包括如何呈現數據、重視形式、蹭熱度、提高總結的格局、靈活運用圖表等建議。同時強調瞭如何將問題轉化為挑戰、改革和試錯的方式進行表達,並提出了合理認錯、展現潛力等建議。
Thumbnail
其實流程不是不能改,只是考量要長遠、考慮周到。財會工作就是搜集、整理、統計、分析資料,不是只「記帳」而已,任何流程的建立都是為了能便於分析,快速找到問題。如果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就是連自己也輕看自己的工作了。
Thumbnail
在這個資訊爆炸和愈來愈複雜的世代,瞭解管理的重要性能幫助你更有效率地完成任務。管理不僅適用於企業管理者,對每個有抱負的人來說都是必要的技能。透過管理技能,你可以更有效地進行時間管理和金錢管理,並實現個人生活和職場目標。
Thumbnail
不得不說,管理跟領導還蠻吃經驗跟觀念的,沒有在管理職很難訓練。我們可以在當一般員工的時候,藉由唸書與觀察來學習到一些基礎的觀念,但在實作的時候才會感覺到困難性。做決策的時候需要憑過往的經驗,還需要以實際的行為來讓下屬知道自己著重的重點在哪裡,就是身教的部分,最近也看了一些書,書裡面介紹的是管理的工具
Thumbnail
在職埸中曾經參與過一家公司由願景萌芽到茁壯實現,過程辛苦但不茫然,因為知道自己認真努力的工作,會得到回饋。 高層主管由建構願景開始發展公司的營運方針,由遠到近訂定長、中、短期執行計劃,依據目標製定策略目標,依據策略目標給予各階層主管年度的績效目標KPI Key Performance Index。
Thumbnail
只要績效,紮根就不重要了 以前我在調查局服務的時候,調查局都有各種KPI指標,長官都希望搶第一,長久下來發展出一套很複雜的績效計算機制。雖然我自己在總局也設計過一些績效指標,個人的感覺卻是績效可以牽動幹員努力的方向,但卻觸動不了深層的工作熱情。 我舉一個例子,當初要鼓勵查察「假訊息」,在某一段期
Thumbnail
1.職場中,每個年度各部門都會有不同的目標需要設定與達成,目標設定太大覺得空泛,設定太小又沒有挑戰。 2.目標的執行可以分成能力與意願,即會不會做和想不想做,適時激發提升同仁對目標的意義感對達標有莫大的幫助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瞭解KPI(關鍵績效指標)對於工作者和企業的重要性。透過設定明確的KPI,企業可以具體化目標、追蹤進度、找出問題並進行調整。而對工作者而言,KPI是用來評估績效的標準,能夠幫助他們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並獲得應有的回報。
Thumbnail
在這個講求效率的時代,許多公司都開始採用「只看結果」的管理模式。乍聽之下,這似乎是個不錯的主意——畢竟,誰不想專注於最終成果呢?但是,這種看似進步的做法,真的對員工和公司都有利嗎?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Thumbnail
在最近參加的企業管理的智慧課程中,我獲得了許多寶貴的心得與見解。以下是我在這次課程中最深刻的幾條體會: 視角與管理風格 課程的第一個活動讓我認識到,管理風格往往由我們的視角所決定。由於主管常常處理問題和異常,習慣了問題導向,容易忽略對員工的鼓勵。該怎麼做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瞭如何撰寫KPI報告,包括如何呈現數據、重視形式、蹭熱度、提高總結的格局、靈活運用圖表等建議。同時強調瞭如何將問題轉化為挑戰、改革和試錯的方式進行表達,並提出了合理認錯、展現潛力等建議。
Thumbnail
其實流程不是不能改,只是考量要長遠、考慮周到。財會工作就是搜集、整理、統計、分析資料,不是只「記帳」而已,任何流程的建立都是為了能便於分析,快速找到問題。如果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就是連自己也輕看自己的工作了。
Thumbnail
在這個資訊爆炸和愈來愈複雜的世代,瞭解管理的重要性能幫助你更有效率地完成任務。管理不僅適用於企業管理者,對每個有抱負的人來說都是必要的技能。透過管理技能,你可以更有效地進行時間管理和金錢管理,並實現個人生活和職場目標。
Thumbnail
不得不說,管理跟領導還蠻吃經驗跟觀念的,沒有在管理職很難訓練。我們可以在當一般員工的時候,藉由唸書與觀察來學習到一些基礎的觀念,但在實作的時候才會感覺到困難性。做決策的時候需要憑過往的經驗,還需要以實際的行為來讓下屬知道自己著重的重點在哪裡,就是身教的部分,最近也看了一些書,書裡面介紹的是管理的工具
Thumbnail
在職埸中曾經參與過一家公司由願景萌芽到茁壯實現,過程辛苦但不茫然,因為知道自己認真努力的工作,會得到回饋。 高層主管由建構願景開始發展公司的營運方針,由遠到近訂定長、中、短期執行計劃,依據目標製定策略目標,依據策略目標給予各階層主管年度的績效目標KPI Key Performance Index。
Thumbnail
只要績效,紮根就不重要了 以前我在調查局服務的時候,調查局都有各種KPI指標,長官都希望搶第一,長久下來發展出一套很複雜的績效計算機制。雖然我自己在總局也設計過一些績效指標,個人的感覺卻是績效可以牽動幹員努力的方向,但卻觸動不了深層的工作熱情。 我舉一個例子,當初要鼓勵查察「假訊息」,在某一段期
Thumbnail
1.職場中,每個年度各部門都會有不同的目標需要設定與達成,目標設定太大覺得空泛,設定太小又沒有挑戰。 2.目標的執行可以分成能力與意願,即會不會做和想不想做,適時激發提升同仁對目標的意義感對達標有莫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