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顧客滿意度的關鍵在第一線員工身上!」
坊間討論提高顧客滿意度的方法很多,但要是顧客根本不跟你說真實的想法,有再多方法,你都是無從著手改善問題的。
所以你的第一線員工就是突破的關鍵。
你應該有過去餐廳吃完飯後,聽過店家這樣問:「餐點吃起來都還習慣嗎?」
通常你會怎麼回答?「很好啊」、「還不錯」……即使不好吃,你應該也不敢當面直接講吧。
這就是收集顧客真實想法最大的困境:「不夠真實」。:)
但也因為這樣你的第一線員工就更重要,因為他們是直接應對顧客的人,能夠近距離「觀察」顧客最真實的反應,哪邊做得好、哪邊做得不好一目瞭然。
你的第一線員工就是最貼近市場心聲的人,因此,訓練他們擁有「觀察力」是提升顧客滿意度最重要的一步。
「習慣是觀察力最大的敵人。」
丹尼爾.康納曼在 <快思慢想> 一書中提出「系統一」的概念,意指人類在演化過程中,為了節省腦力,對於常態發生的事物會停止思考,以「習慣」自動完成行為。
所以每天差不多的工作內容、環境,也很容易讓員工變得習慣,大腦就會開啟自動導航模式,直接忽略很多細節,讓他們不需要思考就能動作,也因此員工必須刻意練習「觀察力」才能擺脫「系統一」的控制。
有幾個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提升觀察力,進而得到顧客更真實的反應:
刻意提醒自己去感受當下的氛圍,留意顧客在互動時的表情、語氣以及行為,是不是有任何細微的不同。
例如,每道餐點都沒有吃完,跟只有後面幾道餐點沒吃完,背後的原因應該很不同,前者可能是口味不合,後者可能是份量太大。
留意有沒有哪些錯誤或容易引起顧客不悅的事重複發生,就有可能是需要花心思改善的地方。
像是候位的隊伍總是在假日大排長龍,但平日就比較少,除了假日人潮比較多外,也許是因為假日顧客會帶著孩子一起來用餐,所以平均用餐時間也會拉長。
在觀察到顧客不同行為時,由於顧客傾向不會當面說難聽話,只能透過變換問問題的角度來獲得更接近真實的答案。
比如說,與其問顧客「餐點的口味都還可以嗎?」,不如更直接地詢問「餐點的口味如何調整,會讓你想再來一次?」
在發現顧客有所不悅時,一般來說,員工只有不到15秒的反應時間,而這黃金 15 秒就足以讓顧客決定對你的評價,也就是俗稱的「關鍵時刻」(Moment Truth)。
1980年代,北歐航空曾經連續好幾年經營赤字,後來徹底翻轉盈虧的關鍵就在於當時的執行長非常重視「關鍵時刻」。
有一次一位美國旅客將機票忘在旅館,到了機場後跟航空公司的人員說明情況,航空公司的人員請他不用擔心,要他先在休息是稍等一下並詢問了他的房間號碼。
在登機前,這位旅客就拿到了自己的機票,原來是航空公司的人員聯繫飯店,然後不惜重金以豪華巴士的方式直接將機票送到機場來,讓這位旅客感動不已。
在這樣的「關鍵時刻」,只要第一線員工處理得宜,就能擄獲顧客的心,將危機化為轉機,獲得顧客的好評。
所以第一線員工對提升顧客滿意度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第一線員工需要有共識:知道自己必須要在關鍵時刻提供顧客需要的服務。有了共識,第一線員工才會將行動內化,自然而然地在每天工作中發揮出來。
所以公司對內部需要提供足夠的「教育訓練」,將公司願景傳達給他們,並教導他們在遇到狀況時該怎麼下判斷以及如何因應。
另外,公司也必須願意「放權」給第一線員工,讓他們有足夠的決定權和資源,能夠在黃金15秒時當機立斷,才不會錯過補救的時機。
但往往公司會設下層層的授權機制,遇到狀況時,第一線員工還需要向上請示、要資源,流程過於冗長,導致顧客沒有在當下就被服務好,進而造成負面的評價產生。
-
因此,教育訓練很重要,除了培養第一線員工有敏銳的觀察力外,懂得換個角度思考與問問題,都能幫助釐清顧客的真實想法。
最後,讓第一線員工握有一定的權力,能自主決定該怎麼補償顧客,才能讓顧客危機不至於擴大,滿意度自然提升。
所以想要提升顧客滿意度的秘訣,根本不在那些複雜的理論或方法,只要回頭問問你的第一線員工,他們留心,所有的答案他們自然都了然於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