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起全家的你,也需要一個可以掉眼淚的地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那些不為自己而活的主管們


「我只是想活下去而已……只是有時候,真的好累。」

這是一位企業高階主管,在與我私下對談時,崩潰說出的話。Kevin,四十多歲,管理上百人的團隊,外人眼中意志堅定、事業有成。但他卻說,自己活得像是在不停打仗,一場不能輸的仗。


績效背後的恐懼推動力


在團隊會議上,Kevin總是要求完美,對數據斤斤計較。底下的主管私下抱怨:「他很有能力,但壓力大得讓人喘不過氣。」而他自己,也常常加班到深夜,不為了升遷,也不是因為熱愛,只是——不敢鬆懈。

某次內部績效評估出現了小幅下滑,他焦慮失眠數晚,甚至一度懷疑:「我是不是沒用了?」在與他諮詢中才發現,這份壓力不是來自當前的工作,而是來自他過往的家庭經驗——

他從小就看著父親為了扮演好「一家之主」卻屢屢失敗,被親人看不起。於是,Kevin從年輕開始就立誓:「我一定不能像我爸一樣失敗。」這樣的信念,成了他強大的動力,也成了無聲的枷鎖。


心理剖析:你真的「非贏不可」嗎?


「直到你潛意識的東西浮上檯面,否則它將主導你的人生,你卻稱之為命運。」--心理學家榮格

很多職場人拚命努力,看似在追夢,實則是在逃避——逃避失敗、逃避成為父母那樣的人、逃避面對「其實我也會脆弱」的事實。

當我們過度依賴「贏」來證明自己有價值時,我們便綁住了情緒的出口。這樣的人,常常過得很孤獨。因為再怎麼成功,都無法填滿那個從小缺失的被肯定感。


從「非得贏不可」走向「允許自己真實存在」


✅ 一、情緒覺察:辨識驅動力,讓恐懼現形

✅ 問題症狀:你是否總是在推自己更高、更快、更強?但即使達成目標,內心仍感不到輕鬆與滿足?

具體做法:

  • 每當你覺得「我必須做這件事」,請停下來問自己三個問題:
    1. 「如果我沒做到,會發生什麼事?」
    2. 「這個期待,是我自己的,還是我想像別人對我的期待?」
    3. 「這個選擇,是出於熱情,還是出於害怕?」


透過這種內在提問,幫助你逐步釐清——原來有些「自我要求」,其實根本是恐懼在操控你。


✅ 二、信念鬆動:用溫和方式拆除內心的「非贏不可」

✅ 問題症狀:你內在有一套隱形公式:「做得好 → 值得存在;做不好 → 我是沒用的人。」

具體做法:

  • 練習用「中立語言」與自己對話,例如:
    • 把「我很爛」改成「這件事我還不熟悉」。
    • 把「我輸了」改成「這次沒達成,但我還在路上」。
  • 寫下你從小對成功與價值的信念句,例如:
    • 「我一定要成功,才不會被看不起。」
    • 「我不能像爸爸一樣失敗。」

然後,試著在後面加上一句溫柔的聲音:

    • 「但就算我不成功,我也仍然值得被愛與尊重。」


這是在心中建立一個新的、不是靠表現才能被接納的「內在安全基地」。


✅ 三、行為練習:設計一個小行動,測試「不討好也不會垮」

✅ 問題症狀:你擔心一旦表現不夠好,別人會失望、生氣,或不再重視你。

具體做法:

  • 嘗試設計一個「有意放鬆標準」的情境,例如:
    • 不馬上回覆老闆的訊息(觀察自己的焦慮程度)
    • 開會中讓他人主導,而不是你事事把關(讓別人也學習承擔)
    • 當表現不如預期時,練習說出「這次做得不夠理想,但我會再試一次」
  • 重點不在結果,而是體驗「我允許自己不完美」,讓自己發現:原來,世界沒有崩塌,關係也沒有斷裂。


✅ 四、情緒接納:為自己的脆弱找一個安全容器

✅ 問題症狀:你害怕情緒流動,因為你覺得一旦打開情緒閘門,就會崩潰,無法收拾。

具體做法:

  • 每週給自己一次「情緒小時」,獨處或與信任的人對話,練習說出「我其實很害怕」、「我真的覺得累」。
  • 如果情緒太強烈,可以用書寫幫助釐清,或找心理諮詢師陪你一起探索這些感受。


💡提醒:允許情緒出現不是示弱,而是身為大人後,學會照顧內心傷口的成熟方式。


✅ 五、修復內在驅動:建立來自「喜歡而不是害怕」的動力系統

✅ 問題症狀:你做事往往為了不被批評、不被瞧不起,卻忘了自己真正熱愛什麼。

具體做法:

  • 嘗試列出你目前工作的所有任務,標記:
    • ✅我喜歡的
    • ⚠️我只是為了績效或避免批評的
  • 接著思考:能不能逐漸安排更多 ✅的工作?能否將⚠️的任務重新設計,讓它更符合你的價值感?
  • 問自己:「如果沒有人會評價我,我會選擇做什麼?」


這是從「外部價值驅動」轉為「內在價值驅動」的過程,會讓你越來越清楚什麼是為了自己而活


你不是太脆弱,只是太孤單


你不是不夠努力,而是從一開始,就背負太多原本不屬於你的東西。當我們拚命證明自己「夠好」,其實那是一種深層的孤單——渴望有人看見你的掙扎,願意說一句:「你已經很好了。」

重新認識你做每件事的初衷,讓「努力」不再只是逃避失敗,而是通往你真正渴望的人生。

願這篇文章,是你卸下一點點重量的開始。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故事!


avatar-img
梅根的斜槓人生沙龍
62會員
251內容數
前世界500強HR高階主管|策略顧問合伙人|跨界整合20年人才管理經驗X藝術療癒心理技術|獨創「認知升級+能量管理」雙軌破局模型|專破:35歲瓶頸期及職場情緒內耗|用策略思維點亮你的職業發展地圖|分享職場心理與成長心得,帶你解鎖職場與生活的美好,一起向光而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心18-avatar-img
1 天前
感恩分享😊
梅根的斜槓人生-avatar-img
發文者
8 小時前
心18 謝謝支持!
當員工為了迎合職場期待而失去自我,主管的話語與管理風格往往是關鍵影響。這篇文章深入剖析外貌焦慮背後的自我價值議題,提醒主管從「績效導向」轉向「心理安全」,透過對話、理解與示範脆弱,打造一個允許真實與多元的職場文化,讓員工敢做自己,真正發揮潛能。
總是讓人滿意的你,也許正壓抑著自己的需求。本文透過三大面向:行為、制度、心理,提出實用對策,協助你設立界線、分擔責任、重建自我價值,不再靠他人的滿意來定義自己。學會照顧自己,也是職場成熟的重要一步。
當我們在職場中情緒失控時,往往不是想控制別人,而是害怕失控。許多主管在壓力下無意中複製了原生家庭的情緒模式,成了曾經最不想成為的人。透過覺察、理解與練習,我們可以打破這樣的循環,選擇更成熟、溫和的表達方式,成為真正有力量的領導者。
當員工為了迎合職場期待而失去自我,主管的話語與管理風格往往是關鍵影響。這篇文章深入剖析外貌焦慮背後的自我價值議題,提醒主管從「績效導向」轉向「心理安全」,透過對話、理解與示範脆弱,打造一個允許真實與多元的職場文化,讓員工敢做自己,真正發揮潛能。
總是讓人滿意的你,也許正壓抑著自己的需求。本文透過三大面向:行為、制度、心理,提出實用對策,協助你設立界線、分擔責任、重建自我價值,不再靠他人的滿意來定義自己。學會照顧自己,也是職場成熟的重要一步。
當我們在職場中情緒失控時,往往不是想控制別人,而是害怕失控。許多主管在壓力下無意中複製了原生家庭的情緒模式,成了曾經最不想成為的人。透過覺察、理解與練習,我們可以打破這樣的循環,選擇更成熟、溫和的表達方式,成為真正有力量的領導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一開始我看到帶著許多焦慮與挫折的你,說著各種無力版本的故事,擔心論文寫不好,學位拿不到,工作受影響。 當陪著你跟內心渴望活出的樣子好好連結,你發現了自己內在有好多資源與寶物,你開始說著新版本的故事,你做著喜歡的工作,用你的生命好好陪伴著孩子度過難關,所以你也有能力陪自己度過現在的難關。對我而言,這
Thumbnail
——尤其「有限度的社交」「思考和談話方式不同」「羞恥感」超級有感😭看到第三點差點掉淚...
Thumbnail
對自己的內心進行一次溫柔的對話,不要過於苛刻。體察自己的心情,並給予自己溫柔和支持。我們一起來看看自己,好嗎?
Thumbnail
每道傷口,都像上了一道心裡枷鎖。 長大後的我們,沒有小時候無所畏懼的勇敢, 每一步都走得謹慎小心,為了不再重蹈覆徹。 我們害怕傷害、害怕失去、害怕重新經歷痛...
Thumbnail
本書討論諮商心理師對家庭、人際關係、失戀後的處理方式,以及對網路酸民和抑鬱患者的觀點。從心理學專業角度出發,提供一些良好的心理輔導建議。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當一個人接連不斷受到挫折,無論付出再多努力都無法避免失敗,因而表現出消極、抑鬱的內心狀態,這在心理學上,稱為「習得性無助」。 比如說,如果一個小孩在成長過程中不斷被否定:「你怎麼什麼事都做不好,笨死了!」那麼,當他長大後遇到相似的困境,便只能被絕望的感覺支配著。 你是否經常有無助感呢?當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都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負面的人和事。這些負面因素可能來自我們的工作壓力、人際關係、社會新聞,甚至是我們自己的內心。但是,我們如何處理這些負面影響,將決定我們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 我的啟蒙老師很常說一段話:『當我們的使命感越大,想要完成的夢想越大的時候
Thumbnail
為什麼你能勝過? 因為你不想被自己無法預測的痛苦,掌控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提供如何處理工作與人際關係負面情緒的建議,包括掌控感、格局大小和模範等三個方面。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一開始我看到帶著許多焦慮與挫折的你,說著各種無力版本的故事,擔心論文寫不好,學位拿不到,工作受影響。 當陪著你跟內心渴望活出的樣子好好連結,你發現了自己內在有好多資源與寶物,你開始說著新版本的故事,你做著喜歡的工作,用你的生命好好陪伴著孩子度過難關,所以你也有能力陪自己度過現在的難關。對我而言,這
Thumbnail
——尤其「有限度的社交」「思考和談話方式不同」「羞恥感」超級有感😭看到第三點差點掉淚...
Thumbnail
對自己的內心進行一次溫柔的對話,不要過於苛刻。體察自己的心情,並給予自己溫柔和支持。我們一起來看看自己,好嗎?
Thumbnail
每道傷口,都像上了一道心裡枷鎖。 長大後的我們,沒有小時候無所畏懼的勇敢, 每一步都走得謹慎小心,為了不再重蹈覆徹。 我們害怕傷害、害怕失去、害怕重新經歷痛...
Thumbnail
本書討論諮商心理師對家庭、人際關係、失戀後的處理方式,以及對網路酸民和抑鬱患者的觀點。從心理學專業角度出發,提供一些良好的心理輔導建議。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當一個人接連不斷受到挫折,無論付出再多努力都無法避免失敗,因而表現出消極、抑鬱的內心狀態,這在心理學上,稱為「習得性無助」。 比如說,如果一個小孩在成長過程中不斷被否定:「你怎麼什麼事都做不好,笨死了!」那麼,當他長大後遇到相似的困境,便只能被絕望的感覺支配著。 你是否經常有無助感呢?當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都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負面的人和事。這些負面因素可能來自我們的工作壓力、人際關係、社會新聞,甚至是我們自己的內心。但是,我們如何處理這些負面影響,將決定我們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 我的啟蒙老師很常說一段話:『當我們的使命感越大,想要完成的夢想越大的時候
Thumbnail
為什麼你能勝過? 因為你不想被自己無法預測的痛苦,掌控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提供如何處理工作與人際關係負面情緒的建議,包括掌控感、格局大小和模範等三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