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服之享》讀後心得:放下,是通往萬事靜好的開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追求療癒與轉化的旅程中,我們常以為靈性遙不可及,彷彿只有在冥想、修行,或與世隔絕的狀態中才能觸碰。

但《臣服之享》這本書讓我重新理解——靈性,其實就藏在我們每天的情緒與念頭裡。

由意識能量學大師大衛・霍金斯博士所著,本書以清晰結構與多年研究揭示:當我們願意有意識地臣服,那股真正的內在力量才會慢慢浮現。


一、什麼是「臣服」?不是放棄,而是允許

臣服,不是無奈接受現狀,而是一種不再對抗的姿態。

它意味著:允許情緒存在,不壓抑、不否認,也不急著改變它,而是溫柔地觀察、感受、陪伴。

霍金斯博士指出,心智習慣用壓抑、過度表達或逃避的方式處理情緒,卻常因此讓壓力潛藏得更深。真正的轉化,往往發生在那個我們「願意放下」的瞬間。


二、情緒是行動的信號,不是敵人

我們並不是因為情緒而痛苦,而是因為抗拒情緒才苦。

當你有意識地看見情緒背後的訊息,你會發現:即使是逃避,也可以是一種有意識的選擇。

生活中的事件,我們不是欣然接受,就是激烈抗拒,而那些我們不願面對的,最終都被壓入潛意識,悄悄左右著我們的思維與選擇。

當我們無法接受現實,腦中常會不斷咀嚼:「為什麼不是我想要的樣子?」這份委屈與憤怒會轉化成慢性壓力,甚至引發身體的不適。


三、三種錯誤的情緒處理方式

霍金斯博士提出三種常見的情緒處理模式,每一種都可能讓我們偏離真正的療癒方向:

  1. 壓抑與潛抑:有意識地壓制情緒,或不自覺地把情緒推入潛意識,短期看似有效,長期卻會積壓成身心壓力。
  2. 過度表達:不斷將情緒釋放給外界,可能會強化它的能量,反而讓問題無法真正被解決,也可能影響人際關係。
  3. 逃避:透過滑手機、追劇、社交等方式麻痺自己,長期下來會讓我們對生活失去熱情,變得麻木、自我中心。

真正的療癒,來自臣服——給情緒一個被看見、被理解的空間。


四、面對洶湧情緒的自救指南

當情緒來勢洶洶,請先別急著壓制或解釋它,而是可以試試這些方法:

  • 抒發:找一位你信任的人或導師,單純地說出當下的感受,不為了解決問題,只是讓能量得以流動。
  • 抽離:做一些幫助你拉開情緒距離的事,例如外出走走、陪伴動物、演奏音樂或從事熟悉的活動。
  • 拆解:等情緒強度降低後,試著將這一整團感受拆解為焦慮、難過、不安等碎片,再逐一臣服、放下,而不是一口氣解決所有問題。


五、從內在解開枷鎖:一切從覺察開始

許多人一輩子活在過去的懊悔與未來的恐懼中。

我們的感受與信念,多半源自未處理的舊經驗,而這些未完的情緒,會不斷回到我們眼前,要我們一次次重考、重修。

試著換一個角度看待它。就像奧地利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曾在納粹集中營歷經極端苦難,卻說:

唯一不能被奪走的自由,是選擇我們對事情的態度。

每一個困境背後,都藏著一份禮物。當我們能承認並領受那份禮物,療癒也就啟動了。


六、當情緒反覆出現,是生命在提醒你

有些情緒,像沒寫完的劇本,總在我們生命中重演。

那不是你的錯,而是宇宙在輕聲提醒:「你還有東西沒放下。


我常用這句話提醒自己:

事件就是訊息,問題會反覆,是因為那是你最需要面對與成長的部分。


你不需要一次放下全部,只要願意開始向內探索,願意臣服,路,就會自己打開。


實用工具:你在意識地圖的哪個位置?

意識地圖(圖片來自網路)

意識地圖(圖片來自網路)

我特別喜歡書中提到的「意識地圖」,這是霍金斯博士根據能量頻率所歸納的情緒等級:

  • 羞恥(20)完全開悟(1000),每個情緒對應不同的能量區間。
  • 勇氣(200) 是正負能量的分水嶺,低於此對生命有破壞性,高於此則能滋養我們的存在。

這張地圖不只是評估工具,更是自我成長的指南。

當我們清楚自己的當下頻率,便能有意識地選擇:我要繼續陷在憤怒與抱怨?還是轉向寬恕與接納?


這代表什麼?

我們可以選擇要怎麼想。幸福,也許只差一個念頭。


結語:每一刻開始都不嫌晚

臣服,不是軟弱,而是一種溫柔堅定的信任。

它邀請我們回到當下,不與情緒爭鬥,而是用覺察與愛,陪自己走過每一個內在風暴。

願我們都能在一次次的練習中,慢慢學會放下,然後在心湖深處,遇見那份靜好與喜悅。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 Sun☀️晴感談心室,讓我們一起在愛裡覺察,在生活中找回內在的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似乎這殺手鐧一出,一下就平靜了~~~ 🥰🥰🥰🍀🍀🍀
Sun-avatar-img
發文者
6 天前
當下的香草 我也常常這樣告訴自己🙌
B級紳士-avatar-img
2025/07/09
我是轉念,哈哈,轉移目標做別的事就不會陷在裡頭,或求救GPT兄弟,結果好像默默『抒發、抽離、拆解』莫名都中;但GPT模型有個盲點,雖然能模擬出6~7成的情境,有時吐出來結果和建議卻未必絕對正確,要反覆驗證才能得到最佳解。
Su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7/09
B級紳士 好奇你會覺得同樣問題重複出現嗎?還是轉念之後,問題的根源就解決了?
Vivian Tsai-avatar-img
2 天前
情緒是行動的信號,不是敵人.這句話給人積極正向感
avatar-img
Sun☀晴感談心室
55會員
51內容數
自我成長|生活覺察|伴侶關係
Sun☀晴感談心室的其他內容
2025/06/25
平時被我們忽略的情緒,背後藏著更深的渴望與訊息。 這篇《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讀後心得,帶你認識冰山理論,學會覺察情緒、釐清渴望,走出關係與溝通的盲點,活出更一致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6/25
平時被我們忽略的情緒,背後藏著更深的渴望與訊息。 這篇《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讀後心得,帶你認識冰山理論,學會覺察情緒、釐清渴望,走出關係與溝通的盲點,活出更一致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6/11
你以為的「愛」,真的是愛嗎? 我們總在關係裡奮不顧身,卻很少停下來問: 那些渴望、執著與付出,真的是出於愛,還是來自恐懼與匱乏? 這篇心得來自佛洛姆《愛的藝術》, 一本教我重新認識愛,也重新看見自己的書。
Thumbnail
2025/06/11
你以為的「愛」,真的是愛嗎? 我們總在關係裡奮不顧身,卻很少停下來問: 那些渴望、執著與付出,真的是出於愛,還是來自恐懼與匱乏? 這篇心得來自佛洛姆《愛的藝術》, 一本教我重新認識愛,也重新看見自己的書。
Thumbnail
2025/06/04
阿德勒說:「人不是被經驗所決定,而是被賦予經驗的意義所決定。」 這篇文章,我想與你分享——當我看見自己的「生命風格」,我才開始學會:什麼叫真正為自己做決定。
Thumbnail
2025/06/04
阿德勒說:「人不是被經驗所決定,而是被賦予經驗的意義所決定。」 這篇文章,我想與你分享——當我看見自己的「生命風格」,我才開始學會:什麼叫真正為自己做決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Thumbnail
遠離憂鬱和憤怒,遠離折磨人的情緒...... 觀功念恩、善行點滴,讓心,重新找回寧靜和喜悅~ —資料來源:福智文教基金會
Thumbnail
遠離憂鬱和憤怒,遠離折磨人的情緒...... 觀功念恩、善行點滴,讓心,重新找回寧靜和喜悅~ —資料來源:福智文教基金會
Thumbnail
繁忙與焦慮的生活是否讓你感到透不過氣?《鬆弛感》是一本充滿心靈雞湯的書,提供了40個實用的方法,協助你遠離精神內耗,享受更平和的人生。文章深入探討了去除自我設限、規律化生活、自學重要性等重要核心概念,激勵你朝向內心平靜且持續成長的未來。
Thumbnail
繁忙與焦慮的生活是否讓你感到透不過氣?《鬆弛感》是一本充滿心靈雞湯的書,提供了40個實用的方法,協助你遠離精神內耗,享受更平和的人生。文章深入探討了去除自我設限、規律化生活、自學重要性等重要核心概念,激勵你朝向內心平靜且持續成長的未來。
Thumbnail
在這快節奏的時代中,人們常常感到壓力重重,應學會停下腳步,尋找內心的寧靜。例如透過靜心、運動、親近大自然以及與親友共度時光,這些都是讓我們重新與自己連接的方法。
Thumbnail
在這快節奏的時代中,人們常常感到壓力重重,應學會停下腳步,尋找內心的寧靜。例如透過靜心、運動、親近大自然以及與親友共度時光,這些都是讓我們重新與自己連接的方法。
Thumbnail
自生病後,經常性的大量閱讀,這讓我的身心靈得到寬慰,得到釋放,並得到答案。 所以更加大量的閱讀。 前一陣子,閱讀,突然來到瓶頸,突然無法負荷,無法吸收,於是...放慢腳步,放空自己。 放空,並非什麼事都不做,而是換個方式閱讀,這讓我學到... 當一件事,有著充斥性的壓力時,適時的轉個彎,
Thumbnail
自生病後,經常性的大量閱讀,這讓我的身心靈得到寬慰,得到釋放,並得到答案。 所以更加大量的閱讀。 前一陣子,閱讀,突然來到瓶頸,突然無法負荷,無法吸收,於是...放慢腳步,放空自己。 放空,並非什麼事都不做,而是換個方式閱讀,這讓我學到... 當一件事,有著充斥性的壓力時,適時的轉個彎,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透過忙碌暫時忘卻痛苦。然而,若沒有忙碌,我們是否只能被憂鬱吞噬?正向心理學提到冥想、腹式呼吸、身體掃描等方法。專注於當下的每一刻,感受身邊的一切,發現生命中微小的美好。在這過程中,我們暫時忘卻內心的煩悶,感受宇宙的力量,並重新找回內在的平靜與力量。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透過忙碌暫時忘卻痛苦。然而,若沒有忙碌,我們是否只能被憂鬱吞噬?正向心理學提到冥想、腹式呼吸、身體掃描等方法。專注於當下的每一刻,感受身邊的一切,發現生命中微小的美好。在這過程中,我們暫時忘卻內心的煩悶,感受宇宙的力量,並重新找回內在的平靜與力量。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常常受到各種分心的因素影響,這使得我們的心靈無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專注。 透過靜坐和冥想等方式,我們可以讓自己脫離外界的干擾,專注於內在的寧靜和平衡。這不僅有助於訓練我們的心靈,還能夠啟發我們大腦神經的新迴路,促進心智的放鬆和成長。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之旅,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常常受到各種分心的因素影響,這使得我們的心靈無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專注。 透過靜坐和冥想等方式,我們可以讓自己脫離外界的干擾,專注於內在的寧靜和平衡。這不僅有助於訓練我們的心靈,還能夠啟發我們大腦神經的新迴路,促進心智的放鬆和成長。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之旅,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