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強專注力:精神科醫師教你如何全神貫注,凝聚最強專注力的科學習慣!
本書作者樺澤紫苑是精神科醫師,之前閱讀過他著作的《最高學習法》聚焦在對於學習有益的輸入方法。有效學習要以輸出為前提再做輸入,輸入只佔三成,輸出要佔七成。學習基石在於需要具備良好的專注力,在社群短影音時代注意力亦是最珍貴資源。人們大部分時間都在使用手機,書中開篇闡述大量使用手機會大腦疲勞變笨,很多人認為手機是收集資訊的方式,但往往我們受到大量短影音刺激,分泌多巴胺愉悅感而上癮沉浸其中,被動接收大量資訊,反而讓自己資訊過載而記不住,也靜不下心來。而「專注力」可以藉由後天訓練來提升,以「大腦處理訊息過程」四個步驟為本書章節架構:輸入、思考、整理、輸出。
這本書給我的收穫:
一、學習不要貪心,手寫筆記三個收穫就夠
學習不能太貪心,愈是狂做筆記的「筆記魔人」,理解程度愈淺。
人們常常學了就忘,而作者提到「手寫筆記會刺激大腦腦幹的網狀活化系統」。比起用筆電打字更有助於記憶,而我正是因為習慣打字,而常常忘記有些字是怎麼寫的。作者建議不要勤奮一字不漏地抄寫筆記,應該是要去真正理解知識,只要寫下三個收穫就夠了。我常常也是記錄了很多知識點的關鍵字或斷句,課後卻難以連貫回想起來。還不如課堂時專心聽講,在腦中迴繞後,用自己的話來寫下有感整段句子。也能藉此深入思考,並課後提問。
二、有意識地遺忘,以確保新知識輸入的空間
放空」的同時其實也在正整理大腦。在旁人看來覺得我在發呆放空,事實上我的大腦裡正緩緩地相互交錯、碰撞、藉此擦出全新的靈感。
作者藉由蔡格尼效應:「人比較容易記得那些做到一半的事情」。來延伸推展「逆蔡格尼效應」,當完成一項任務時,告訴自己關於該領域知識,已經紀錄在筆記中,所以就算忘記也沒關係,需要用到時候再翻閱自己寫的筆記就會想起來了。有意識地遺忘,騰出腦內空間,以確保新任務的相關知識有輸入的空間。像是,我有時候會因為腦袋堆積很多想法,或是未做完的事情而失眠。與其在床上胡思亂想,倒不如把想法都寫下來,對自己說都已經記下來了,不用一直回想這些事了,交給明天的自己處理吧。
三、自我洞察是基礎,也是常被忽略的一步
會說「我累了」的人,其實是健康的。
有時我們過於專注眼前的事物,明明身心狀態不好,卻否認說沒事。往往等到生病了或精疲力竭才驚覺到異常。作者提出可以藉由:「自我洞察」、「查明原因」、「擬定對策」等三個步驟來暫停片刻,觀察自己的身心狀態,像是在問:「我現在是適合工作的最佳狀態嗎?」、「犯下這次的錯誤原因是什麼?」、「今後我該怎麼改善?恢復精神?」各種內在對話。察覺背後原因比單純責備自己更重要,並進一步面對錯誤,思考如何預防未來再發生,亦是提升自我修復力。
小結:
本書淺顯易懂,開篇從各方面提供有助於專注建議:像是在工作上,讓任務單一避免同時一心多用,不安排後續計劃,不擔心時間不夠用,來保持工作流暢;環境上,營造專心的地方,遠離手機和數位干擾;身心上,淨空大腦雜念,讓身心狀態維持在最佳狀態。有部分用醫學角度來解釋人們在情緒下,身體會分泌腎上腺素 ,對於失敗和負面情緒記憶特別深,所以要避免負面記憶的反芻。尤其當我們找朋友宣洩長時間聊同一件事,反而加深負面記憶的行為。
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本書不只是告訴我們「要專心」,而是如何透過自我對話與調整生活節奏與大腦使用方式。讓我了解到,專注力不是天賦,而是一種可以被訓練的能力,而這樣的能力,就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需要的核心能力。
最強專注力:精神科醫師教你如何全神貫注,凝聚最強專注力的科學習慣!
集中力がすべてを解決する 精神科医が教える「ゾーン」に入る方法
作者: 樺澤紫苑
譯者: 賴郁婷
出版社:春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03/27
ISBN:9786267637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