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帶領團隊多年後,我逐漸明白一件事——
那些最有責任感、最努力扛起團隊的人,往往最容易忽略自己的感受。
尤其在高壓環境下,我們太習慣快速「解決問題」,卻忘了「理解自己的反應」才是更深層的情緒管理。那天的會議,我不是在聽建議,我是在重演過往的傷
我曾經在一場管理會議中,接連被高層質疑決策邏輯。理智上我知道這只是討論,但當下心跳加快、肩膀僵硬、呼吸急促。
會後我問自己:「為什麼我這麼不舒服?是因為被挑戰,還是我想起了過去經歷主管羞辱的經驗?」
這種情緒的爆發,往往不是單一事件引起,而是觸碰了某段尚未面對的過去。
你不是機器,情緒爆發是身體的求救信號
這些年我練習一個方法:當情緒湧現,不立刻壓下,也不急著判斷對錯,而是問自己三個問題:
- 這是對方真的不尊重我,還是我過去不好經驗的重現?
- 如果是好友遇到同樣情況,我會覺得這樣的對待合理嗎?
- 我現在的感受,是想保護什麼?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每次這樣梳理自己的感覺,我就少一點自我批評,多一分與自己站在同一陣線的感覺。
三步拆解情緒炸彈:從自我攻擊到自我同理
在處理別人的要求時,我們經常「自動反應」,不自覺地答應、配合,事後卻內心翻湧,覺得被壓榨。但其實我們可以這樣練習:
- 在內心停一下,問自己:「我真的願意嗎?」
- 如果願意,就清楚劃定自己回應的程度;
- 如果不願意,也允許自己說「不」,這不是自私,是成熟。
因為當一個人開始尊重自己,別人才會開始學著尊重你。
為什麼懂得「同理自己」的人,更能理解他人?
有時候我們會對部屬的情緒感到不耐煩,心裡冒出:「我都沒說什麼了,你在抱怨什麼?」但這常常只是因為——我們自己也累了,也委屈了,只是從沒說出口。
當我們不再強迫自己壓下痛苦、不再靠「忍耐」撐起一切,就會更能理解那些說出需求的人不是脆弱,而是勇敢。
「我們只有面對內心的黑暗,才有可能與他人真正共鳴。」--心理學家榮格
給自己一個練習:
📌 當你下次感到不舒服時,先不要急著自我懷疑。試著問問自己:
- 這個感受是哪裡來的?
- 如果是朋友經歷這件事,我會怎麼想?
- 我有選擇的空間嗎?
💬 我想邀請你一起來反思:
A. 你最近一次覺得不舒服的對話,是什麼?
B. 你是否也經常答應了自己不想做的事,只因怕讓人失望?
C. 你是否願意,從今天起,練習為自己的情緒「停一下」?
👇 歡迎在留言中分享你的選項及經驗
💌 轉發給你身邊那些總是「撐著」的人——讓他們知道,他們也值得被自己溫柔對待。
📣 如果覺得文章有打中內心請點愛心❤️
📩 若你想更深入學習自我情緒修復,歡迎私訊我聊聊。